2024年5月31日-6月24日,我局对芒弄村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4个项目进行了受理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有关意见和建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芒弄村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4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6月18日-2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传真)
通讯地址: (略) 思 (略) 7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芒弄村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 (略) 澜沧县勐朗镇布老村附近 | 普 (略) | 普洱 (略) | 项 (略) 澜沧县勐朗镇布老村,拟用地面积82.457hm2,规划额定容量60MW,采用605Wp(N型)双面组件,总数*块,每26块光伏组件构成一个光伏组串,共4600个组串;每23串光伏组串接入1台300kW组串逆变器,共配置200台300kW组串式逆变器;每11/10/9/8台300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一台3300/3000/2700/2400/1800kVA箱式升压变压器构成一个光伏发电单元,本项目共设计20个光伏发电单元。新建1座110kV升压站,变电站规模按1×60MVA设计,场 (略) 采用埋地敷设,埋 (略) 总长度为11.8km。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9.*元,占总投资的0.37%。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施工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尾气、食堂油烟;运营期食堂油烟,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工具和渣土运输车的清洗废水、生活污水等;运营期生活污水、光伏板清洗水,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运营期升压站变压器、箱变、逆变器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开挖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运营期生活垃圾、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废铅酸蓄电池、变压器废油、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及废润滑油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五)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项目占地对区域植被、植物、野生动物、土地利用、水土保持产生一定影响;运营期对区域植被、野生动物、光伏板光污染、 (略) 对鸟类产生一定影响。(六)环境风险的影响。运营期项目变压器油及废润滑油发生泄漏,可能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七)电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升压站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按照《 (略) 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要求对扬尘治理实行专业化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使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油烟经油烟机处理后,通过专用油烟管道排放。运营期: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机引至楼顶高空排放。(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项目施工营地设置1处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收集至沉淀池预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抑尘或车辆清洗,施工废水不外排。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粪便污物进入移动厕所,腐熟后用于周边农灌消纳。施工结束后,移动厕所、沉淀池和化粪池全部拆除填埋,恢复植被或复耕。运营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2020)中绿化标准后雨天暂存于储水池、晴天回用作绿化,不外排。光伏板清洗水直接汇入光伏组件下方的种植区灌溉。(三)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运营期升压站变压器、箱变、逆变器选用噪声值均为60dB(A),设置外壳隔声、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加强对逆变器和变压器的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存放,交由就近环卫站统一清运处理;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按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2021)执行;废铅蓄电池、变压器废油、废润滑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水处理系统污泥脱水后运至景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1)植被方面:光伏阵列等工程未占用区域的植被应保持原状,其他不适合种植的区域应进行生态恢复。(2)植物方面:加强施工管理,严禁乱砍滥伐,避让散生乔木;施工结束后,采用乡土植物对施工迹地进行生态恢复。(3)动物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设置保护动物的告示牌、警告牌;加强施工噪声管理,避免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晨昏阶段运行高噪声设备;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建设施,及时恢复野生动物生境。(4)剥离表土应用于生态恢复。运营期: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 (略) 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对光伏区鸟类死亡、受伤情况进行调查,设置超声波驱赶器驱赶鸟类,降低光伏板反射太阳光对区域鸟类的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对阳光的反射以散射为主,其总反射率远低于玻璃幕栏,无眩光,产生光污染的影响较小。(六)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报环保部门备案。(七)降低电磁环境影响措施。35kV箱式变压器采用金属外壳包裹,并设置相关警示标语,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升压站四周设2.2m高砖砌围墙,升压站外30m范围内禁止建设民房。 |
2 | 普洱江城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气象局 | 云南中环 (略) | 普洱江城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位于 (略) 江城县国庆乡嘎勒村大风箱,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1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频率为9300MHz-9500MHz,雷达发射机脉冲峰值功率为1.3kW,平均功率24W-120W,天线最大增益44dB,脉冲宽度0.5-200μs,脉冲重复频率500Hz=3000Hz;架设20m钢结构雷达铁塔1座;修建26.5m2机房1间,设置机房、发电机房等;新建场地地附属工程一项,围墙160m、地面硬化395m2等;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为*元,占工程总投资3.73%。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及运营期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废包装材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惊扰等方面,可能影响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六)电磁环境影响。运行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污染。(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危废暂存间的废机油、废旧铅蓄电池的酸液,可能造成环境风险事故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裸露地面、临时堆土进行遮盖、洒水降尘;运输土石方或粉状物料采用覆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恢复;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产废水经过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收集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施工营地临时旱厕,不外排;施工场地远离地表水体布置,不得在地表水中清洗车辆及施工器具,禁止任何施工材料、施工垃圾、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进入周边地表水。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施工期施工场地远离敏感点布设,提前合理计划施工机械的布置,将主要噪声源尽量远离厂界,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禁止夜间进行施工。运营期应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加强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使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保护措施。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建筑垃圾采取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废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后全部外售至废品回收站;运营期雷达塔楼内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建设一间危废暂存间,用于收集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收集后交由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根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废机油、废铅酸蓄电池在更换、收集、运输时,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生活垃圾采取收集清运措施。(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拆除工程建筑垃圾清运至合法弃渣场进行处理,不单独设置弃渣场;施工中应自觉保护周围环境、严禁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六)电磁环境影响措施。严格落实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气象雷达电磁环境超标范围的核查。严格按照确定的雷达扫描模式、雷达设备参数运行,定期对雷达设备、馈线等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站址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强化禁火区域安全管理,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要求备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3 | 普洱澜沧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略)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气象局 | 云南中环 (略) | 项目位于 (略)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唐胜村芒京山,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设备1部;工作频率为9300MHz-9500MHz,雷达发射机脉冲峰值功率为1.3kW,平均功率24W-120W,天线最大增益44dB,脉冲宽度0.5-200μs,脉冲重复频率500Hz-3000Hz;架设20m钢结构雷达铁塔1座;修建39.06m2机房1间,设置机房、发电机室、油料存储室;新建场地地附属工程一项,围墙96m、地面硬化246m2等;总投资776.*元,其中环保投资为*元,占工程总投资3.71%。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及运营期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废包装材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惊扰等方面,可能影响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六)电磁环境影响。运行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污染。(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危废暂存间的废机油、废旧铅蓄电池的酸液,可能造成环境风险事故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裸露地面、临时堆土进行遮盖、洒水降尘;运输土石方或粉状物料采用覆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恢复;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产废水经过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收集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施工营地临时旱厕,不外排;施工场地远离地表水体布置,不得在地表水中清洗车辆及施工器具,禁止任何施工材料、施工垃圾、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进入周边地表水。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施工期施工场地远离敏感点布设,提前合理计划施工机械的布置,将主要噪声源尽量远离厂界,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禁止夜间进行施工。运营期应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加强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使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保护措施。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建筑垃圾采取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废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后全部外售至废品回收站;运营期雷达塔楼内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建设一间危废暂存间,用于收集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收集后交由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根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废机油、废铅酸蓄电池在更换、收集、运输时,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生活垃圾采取收集清运措施。(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拆除工程建筑垃圾清运至合法弃渣场进行处理,不单独设置弃渣场;施工中应自觉保护周围环境、严禁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六)电磁环境影响措施。严格落实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气象雷达电磁环境超标范围的核查。严格按照确定的雷达扫描模式、雷达设备参数运行,定期对雷达设备、馈线等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站址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强化禁火区域安全管理,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要求备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4 | (略) 景谷县民乐农光互补光 (略) 工程 | (略) 景谷县民乐镇 | 国 (略) | 普洱 (略) | (略) 由110kV民乐农光互补光伏升压站110kV间隔侧向南偏东方向出线,最终在110kV东那民乐线N74-N75塔间进行T接,线路全长23.1km,导线全部 (略) 架设,相序排列全部为三角排列,材质为JL/LB20A-185/30铝包钢芯铝绞线。全线架设2根OPGW-24B1-80光缆线,新建杆塔58座,杆塔基础全部采用掏挖式基础。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施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活动、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 (略) 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废物料、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动带来的影响。(六)电磁环境影响。项目新 (略) 在运营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七)环境风险的影响。 (略) 运行期间无环境风险。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施工面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避免雨天开挖作业; (略) 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置;施工优先采用人工拌和。(三)声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基础优先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定 (略) , (略) 正常运行。(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略) 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基础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五)生态环境影响措施。1.避让措施。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 (略) 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施工材料运输利用已 (略) (略) ,山区林地立塔时,尽量利用已有山区防火林带 (略) ,避免大范围的开挖施 (略) 。划定施工活动范围,设置临时拦挡,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基坑开挖尽量采取人工方式,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山地区域杆塔采取高低腿和主柱加高基础,临时堆土应集中堆放,回填多余土石方平整于塔基占地区域;高塔跨越林区,避 (略) 廊道林木,并采用无人机放线等环境友好型施工架线工艺;牵张场优先选择无植被或无自然植被区域,施 (略) 优先利 (略) ;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用于项目区植被恢复或耕作区域表层覆土。3.恢复与补偿措施。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部分区域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严格检查进出施工区车辆和材料、及时销毁外来种;按照林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在取得林地使用许可同意书前不得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4.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在施工设计文件中应说明施工期需注意的环保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粘贴和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警示牌;加强生态入侵风险管理,加强项目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六)电磁环境保护措施。进一 (略) 路径,对沿线居民点进行合理避让; (略) 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设计高度进行设计;项目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6.0m,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7.0m; (略) 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及该处实际线高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深入而有所变化,后续设计、施工中应通过控制线高或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略) 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