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要求
1、 法规依据
本次普查按下列相关标 (略)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略)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1《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 号);
1.2《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
1.3《地名 (略) 办法》(民地标〔2006〕1 号);
1.4《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略) 分)》((84)中地字第 17 号)
1.5《中华 (略) 政区划代码》(GB/T *** );
1.6《 (略) 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 3);
1.7《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 1);
1.8《地名标志》(GB *** 8);
1.9《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GB *** 5);
1.10《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 9);
1.1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 6);
1.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略) 分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2 * 06);
1.1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 3 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2 * 06);
1.1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 * );
1.15《 (略) 省1:5000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与属性表》(试行)
1.16《 (略)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 号);
1.17《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
1.18《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3号);
1.19《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 (略)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 (略) 2014年9月);
1.20《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解读》( (略)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 (略) 2014年9月);
1.21《 (略)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 (略)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 (略) 2015年11月);
1.22《 (略) 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粤地名普查组发〔2014〕2号);
1.23《 (略) 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地名普查组发〔2016〕 1号);
1.24《 (略) 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登记表解读与参考范例》( (略) 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 (略) 2016年3月);
1.25《 (略) 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实施方案》
2、 普查范围
范围:地名普查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涉及11大类、91小类。详述如下:
(1)、 * 地水系类:河流(包括江、河、川、溪、沟、水、涌、滘、水道等), (略) ,河谷(包括河谷、峡谷),河滩(包括河滩、边滩),河湾, (略) ,三角洲,湖泊,洲、河岛,湖岛,矶,瀑布,泉等。
(2)、 * 地地形类:平原,丘陵山地,山口、关隘,山谷、谷地,山坡(山坡、山麓、山崖等),山峰(山峰、山顶、山梁),山(含岗、岭、嶂等),山体(包括山系、山脉),沼泽、湿地,洞穴,天生桥,台地等。
(3)、行政区域类:地级市、县(区)、镇(街道)。
(4)、群众自治组织类: (略) 、社区居委会。
(5)、非行政区域类:行政区外人为划分的区域。包括 (略) (包括 (略) 、油田、煤田等),农(农业示范区、农场)、林(林场、 (略) 、果园、茶园等)、牧(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等)、渔( (略) 、 (略) 等)、盐场,工业区(以一个或数个较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组成的 (略) 在地,如“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开发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 (略) 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是国家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边贸区、口岸,地片(野外小地域名称),区片(城市中的小区域名称)。
(6)、居民点(地)类: (略) 镇居民点(指 (略) 镇中具有地名意义的居民住宅区,如自然镇、集镇、街(圩)、小区、 (略) 村等)、农村居民点(指农村中的自然聚落,包括片村(若干小自然村的总称)、自然村、坡、庄、屯、寨、集、堡等),工矿点,农、林、牧场等点(指农、林、牧场中的居民点)。
(7)、交通运输设施类:锚地(包括锚地、泊地),水运 (略) (含 (略) 、江港、河港、湖港、码头等),船闸、 (略) ,渡口(含人渡、汽渡、轮渡),公路(含高速、国道、省道、县道等), (略) , (略) ,服务区,铁路(含高铁、轻轨), (略) ,道口,航空港( (略) ),管道,管站,街巷(含道、大道、路、街、大街、巷、支巷、里、胡同等), (略) ( (略) 、 (略) 、 (略) 等), (略) ,桥梁(桥、大桥、廊桥、铁 (略) 、铁索桥、立交桥、管线桥、人行 (略) 、跨江大桥、跨海大桥等),隧道(含山体隧道(交通用涵洞)、江河湖海隧道、过街地下通道),道班, (略) ,环岛、路口,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导航台,索道、扶梯。
(8)、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井,池塘(用于蓄水灌溉的水塘、山塘或水潭等),水库(水库、人工湖等),蓄洪区,泻洪区,灌区,灌溉渠,排水沟(排水沟(含人工修筑的水沟、干渠、支渠、大沟,排水管道,排污管道等),渡槽,泵站( (略) 、扬水工程等),涵洞,堤堰(含大坝、船闸、水利枢纽等),海堤、河堤,湖堤,闸坝,河坝, (略) 等; (略) 、 (略) (分 (略) 、 (略) 、 (略) 、 (略) 等);通信线路、 (略) 等。
(9)、纪念地、旅游景点类:人物纪念地(含烈士陵园、烈士墓、 (略) 、纪念堂、纪念塔、名人故居等),事件纪念地( (略) 、纪念塔、纪念碑、会馆、 (略) 等),宗教纪念地(含宫、观、寺、院、庙、庵、教堂等),遗址,公园(含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它专类公园,如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等),风景区(点),自然保护区等。
(10).建筑物名称:房屋(一是指有名称的大型建筑或建筑群,如大厦、酒店、商场等高楼大厦,各 (略) 、 (略) 等;二是指有特殊意义的房屋,如文化娱乐的文化宫、 (略) 、剧场,工商管理的超市、菜市、 (略) 、 (略) ,祭拜先人的家庙、宗庙、祖庙、大宗祠、大祖祠、祠堂、支祠、祖厅、祖厝、祖屋等),亭、台、碑、塔(均指独立存在的、有名称的现存建筑,不含公园、 (略) 的建筑);广场( (略) 镇中平坦宽阔 (略) 地和交通大圆盘,主要包括 (略) 、 (略) 、 (略) 、 (略) 等, (略) 调查,不含命 (略) 的高楼大厦等, (略) 、 (略) 、 (略) 等), (略) (含综合性的或 (略) 馆,综合性如×× (略) 、×× (略) 、×× (略) 等;独立的,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等),各类 (略) (市场, (略) 、集、市、 (略) 所,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等, (略) , (略) )。
(11).单位类:包括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军事单位。
单位类普查范围几点说明:
党政机关:主要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等。党,指市级、区级、乡镇级 (略) ,如市委、区委、镇委等;政,指市级、区级、镇级的人民政府;机关,指国家权力组织 (略) 、委、办、厅、局,如省教育厅、 (略) 、 (略) 等。人民团体主要包括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台联、青联、工商联等。还有民主党派。辖区内独立楼宇的 (略) 进行调查。
民间组织:指 (略) 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并纳入登记 (略) 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
事业单位:指文化、教育、医疗、科研等单位。包 (略) 所、 (略) 、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公办及大型民办幼儿园等。按照“独立存在、具有指位作用、有地名意义”进行调查。
教育类:包括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其中幼儿园调查到公办及大型民办幼儿园;小学调查到村级的完全小学; (略) (略) 门提供的资料为准, (略) ,依 (略) 处的位置,具有地名意义 (略) 调查。
(略) 门:从相 (略) 门取 (略) 、所的信息表。实地调查时,只普查 (略) 一级,对于村里 (略) ,可不必普查;城市 (略) 所,同时具有地名 (略) , (略) 调查。
企业单位:包括具有独立自主产权、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 (略) 门取得各个企业的登记信息;实地调查时,依据其是否 (略) 所、独立法人、长久性、较大规模,是否具有地名含义等,进行取舍。对于 (略) (略) 办公的,不需要调查; (略) 市中的写字楼,只调查到 (略) 属单位,不调查写字楼中的各个单位。
军事单位:不涉及军事保密的军事单位, (略) (略) 门提供的信 (略) 调查。
此次地名普查的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军事单位均指独立存在的、重要的、并具有地名意义的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不符合上述三项条件的则不需要普查。
3、 准备外业地名调查表
根据原特区外地名调查目录,对要调查的地 (略) 整理、检查,在外业调查时实地查阅和考证相关资料,填写外业地名登记表。
4、 原地名普查登记表的信息按补查新标准补充完善
以原1:1000普查试点成果为基础,依据 (略) 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对原特区外试点成果增加、更新和完善相关信息资料,更正错误内容,具体方式包括: (略) 门征集、群众走访、史料查询等方式采集地名资料,通过野外实地拍照、寻访地名 (略) 现场座谈并录音、录像等方式采集多媒体资料。
5、 地名标志信息采集
对全市符合要求的地名标志,包括试点成果地名标志和新设立的 (略) 编目,对编目的地名标 (略) 位置坐标测量,拍摄标志照片,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地名标志登记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标识代码、标准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民族文字、 (略) 政区、标志位置、设置单位、设置时间、 (略) 家、材质、规格、标志照片等。
6、 外业调查信息整理
整理外业地名登记表、地名标志表、多媒体信息,要求地名信息与地名图形信息关联,确保调查数据达到地名普查国家要求,可导入到 (略) 市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地名数据库。
7、 成果检查验收归档
对项目成果按照3级 (略) 检查验收,同时准备好地名补查成果资料,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略) 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根据审定意见进一步整改和完善地名普查成果数据,按国家要求的立卷归档标准准备好归档资料,上报归档。
8、 外业调查工作图要求
(1)补查地图。补查工作图和地名数据库矢量图数据使用1:5万和1:1万比例尺地形图,居民密集地也可以使用1:2000比例尺地形图。使用的地图数据必须导入地名数据库。
(2)图上表示的地名。地名数据库矢量图和补查成果图上标绘的内容是:① (略) 政区域、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辖区、非行政区域、居民点、纪念地、旅游胜地、水系、 * 地地形等类的标准地名标绘在地名数据库矢量图和补查成果图上。②街、路、巷等地名,以补查成果图能表示为原则,选择主要的标绘,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建筑物、单位名称等地名根据图面承载情况可选择标绘,也可不标绘在图上,未在补查成果图上标注的地名,也要填写地名成果表,并录入地名数据库。
(3)地名在地图上的定位原则。① (略) 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单位等地名,以驻地为定位点;②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设施、纪念地、建筑物等地名,以该地物为定位点:③线状 (略) 线定位,面状地物以 (略) 或最高点为定位点。
(4)工作图地名标注要求。补 (略) 有地名都要使用0.3mm以下红、蓝两色中 (略) 标注,地名注记的修改、增删一律采用红笔标注,其它用蓝笔标示。文字注记要字体正规,字迹清晰,用字规范、位置准确、图面整洁。
(5)工作图地名位置符号的标绘。工作图上用直径3mm的“○”符号表示地名在图上的位置, (略) 点为地名定位点,红色符号代表实测坐标点位,符号位置在工作图为示意性表示,在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上根据坐标准确表示点位。蓝色符号代表图解坐标点位,符号在工作图上表示为准确点位,在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上根据工作图标绘的点位量取坐标。
(6)工作图标绘整饰要求。工作图上地名名称及其位置没有变化的,用蓝色笔在地名注记文字下划横线。实地有名而地图上没有标注的,用红色笔将地名标注在工作图定位点适当位置,如图上标注不开,可采用编号代替,并在图外采用相应编号注明。地图上有地名而实地没有的,用红色笔圈上此地名,并在圈内划45度斜线。地图上的地名与实地地名不符的,用红色笔圈上图中的地名,圈旁标注确定的标准地名。
(7)地物的修测。对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上新增或变化的地物,只选择与地名有关的 (略) 修测,如铁路、公路,主要街道等,方法是实地测量地物的起止点和拐点,在工作图上示意性用红色直线表示并标记地名名称,室内在根据实测坐标用相应图式符号和标准地名注记标绘到矢量图上。
(8)绘制地名补查成果图。根据地名补查工作量和地名坐标,将现今地名和相应的图式符号,标绘在地名数量库矢量地形图上,喷印地名数据库中经过整饰的地图,制作成地名补查成果图。
(9)地名在矢量图上注记要求。地名在矢量地形图上注记的位置,点状地名按位置点的右、上、左、下顺序选位注记,线状地名按地物走向散列式注记,面状地名 (略) 处注记。注记不能压盖地名位置图式符号。
(10)地名补查成果图图外整饰要求。地名补查成果图图外整饰内容包括:成果图名称、标绘者、检查者、验收者、时间、密级、编号、单位及印章、单位负责人签字等。
(11)地名补查成果图归档。地名补查成果图按上级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12)历史地名补查要求。考证准确的历史地名可填写地名登记表,录入数据库,地名补查成果图上不标绘。
二、成果要求
(1)原特区外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数据,矢量,数据库
(2)原特区外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目录表,纸质、数据库;
(3)原特区外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成果表,纸质、数据库;
(4)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标志表,纸质、数据库;
(5)原特区外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图,纸质、矢量数据库;
(6)原特区外地名补查工作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