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去五年工作成绩
(一)经济指标情况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全镇预计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元以上,增幅10%以上;预计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亿元以上,新增技改投资*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2022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大力支持和培育现代特色农业,提高优势农产品种植比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守住全镇5.*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依托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双招双引”,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结构调整,瞄准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大力谋划船舶工业基地“二次创业”,成立船舶基地领导小组,强化船舶基地日常监管,修编船舶基地规划、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谋划一期640亩的分段加工区建设。谋划启动工业大道拓宽改建工程,预计两项工程资金达十亿元。
二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美丽家园再展新颜。实施贵池船舶工业基地绿色园区创建,改善基地生态环境,埋设污 (略) ,从源头消除企业水污染隐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围绕318国道、001县道沿线景观带,打造建设“江南花生”小镇。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落实,加强“三大一强”绿化提升工程后续管养,坚决落实落细长江禁捕退捕各项措施。扎实开展“清江、清河、清湖”行动,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严控禁、限养区的畜禽养殖。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体污染整治,落实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选优配强队*,常态化开展巡查。投入300多万元抗旱资金,实施多处多级提水,解决群众用水需求。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严格“减存控增”。 实施文明集镇提升工程, (略) 场,工业大道、 (略) 两条主干道 (略) 、 (略) 场路、民政街、 (略) 等四条支干道进行全面改造,提升集镇形象。
三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2021年开展的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和2021年初以来的新建农村户厕进行“回头看”,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满意一户”。大力实施灯塔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高质量推进“ (略) ”创建工作。对照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互查情况,对新义村黄星中心村和莲花村庄东中心村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建设质量。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为全镇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量身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9813条。开发公益性辅助岗位70个,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对口招聘、送招上门等活动,帮助脱贫群众稳就业、促增收。深入开展暖民心工程,李明养老助餐点建成开发,申请资金300多万元, (略) 改扩建工程。
四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妥善化解信访积案。统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和校园安全监管,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确保党的二十大安全稳定,积极做好上级领导公开接访下访相关工作。投入资金改造提升综治中心及司法所、区里交办给我镇的二十多年的信访案芮某某民师得到彻底解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行动。镇村两级多次参加“模拟考”、省考等检查工作。慎终如始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略) 格体系作用,做到精准摸排,科学防控。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完成*人次*剂疫苗接种和多轮区域核酸检测,始终保持“无确诊、零疑似”。积极参与池州西卡口值班,坚持领导带班制。
五是强化务实担当作风,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按照透明、高效、务实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履职尽责能力。按照“依法依规、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终身负责”的原则,规范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有效办结群众来信来件。
2、过去五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镇域经济稳步发展。一是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服务支持S321西延工程、贵池国家粮食储备库、池 (略) 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新庄宁升40MW光伏发电、中能建20MW分散式风力发电、西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落地乌沙。我镇西湖12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应对碳中和创新举措的“国家案例”,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的纪录片《零点时刻》面向全球播映。三是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了1000亩小花生基地、500亩茶花基地、620亩葛根基地、420亩大棚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配套建设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条。四是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创建贵池船舶工业基地绿色园区,全面改善基地生态环境,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传统服装加工产业向“ (略) +服装”经营模式转变,促进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②基础设施补足短板。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五年来实施村级“一事一议”项目54个,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面完工。 (略) 扩面延伸工程和“ (略) ”建设里程达 100公里,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对新河坝电力排灌站机组进行维修,清淤山塘、沟渠、开挖深机井,农业生产防灾能力大幅提升。二是长江保护持续有效。开展“六治双创”重拳治砂行动,拆除辖区33艘采砂船舶的采砂设备。完成长江岸线“三大一强”乌沙段绿化提升工程,关闭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内4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坚决落实长江禁捕退捕各项政策,帮助退捕渔民转业创业。三是提升文明再树新风。高标准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点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 (略) 创建行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分解创建任务,细化考核办法,为文明创建注入战斗力。
③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公共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11个村级卫生室实施改造升级。依托镇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1所镇级老年大学和5所村级老年大学,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班6期,组织参加对口招聘会9场,组织送招上门招聘会6场,开发公益辅助性岗位364个。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扎实开展低保、五保、残疾、孤儿等弱势群体帮扶工作,持续开展预防性监测,实行动态调整,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三是社会治理体系稳固高效。积极推动“平安乌沙”建设,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抓好校园安全和矛盾纠纷排查,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四是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实施危房改造工程277户,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项目38个,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267笔,放贷金额*元,实施水利、交通扶贫项目34个,投入资金*元,实施产业项目129个,资金达1584.*元。全镇1097户3053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丰庄村稳定出列,全镇9个“边缘村”稳定退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④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是构建法治型、服务型政府。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健全镇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服务为宗旨,切实提升行政效率。二是坚持转作风、办实事。严格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严格廉政纪律,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定期开展村级经济审计,积极 (略) 建设,试点提级监督成效。三是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坚持政务公开制度,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700余条。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卫生健康、统计、应急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进入新发展阶段,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农业大镇大而不强;二是工业大镇任重道远;三是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主导产业支撑集体收入增长缺乏后劲。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美丽乡村整体连片建设水平不高;农产品多以原始产品为主,深加工程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程度不高,创新发展活力不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落实整体规划,补齐基础设施欠账,推动美丽乡村串点成面连片建设;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高质量谋划船舶工业基地发展,积极引进新能源产业,深化服装加工等产业现代化程度。
三、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一)预期目标
未来五年是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乌沙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我们工作的预期目标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0万元以上,年增幅达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以上,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亿元以上,新增技改投资3亿元以上,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壮美乌沙”,推进现代化强镇建设。
(二) (略)
1、高质量推进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一是继续做大优势产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保障传统农作物发展的同时,发展培育小花生、葛根、大棚蔬菜、辣椒等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构建农业产业联盟,实现规模经营。大力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略) ,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宽拓深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产业附加值,构建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体系,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引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三是壮大工业经济发展。依托乌沙港,发展壮大港口经济,提升交通运输、配套服务业。全面提升船舶修造业发展水平,实现圩内生产装配、圩外大合拢的总装分段加工模式。积极引进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形成皖江最大规模的船舶制造基地。持续发挥虹吸效应,推进新能源光伏风电产业发展壮大;逐步提升服装加工业数字化生产水平,推动推进基层治理。坚持底线思维,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作用,推进依法信访,及时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扎实做好社区矫正、禁毒、反邪教、重性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工作。二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提升镇域社会治理水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积极探索“多长合一”, (略) (略) 全覆盖,畅通群众诉求反映直达渠道,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三是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加强公共卫生 (略) 络管理和建设,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扎实扎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整合应急力量及资源配备,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4、高起点提升民生福祉。民生问题无小事,改善民生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二是统筹推进民生体系。积极支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补齐教育质量短板,改善卫生健康服务条件,全面提升教育和公共卫生水平。回应群众关切,注重发挥实效,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推进新冠疫苗及其加强针接种,常态化开展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防疫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三是全面提升保障水平。持续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落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强化就失业登记、上门招聘等措施促就业,统筹推进国防动员、文化、防汛抗旱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四、2023年工作安排
(一)预期目标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奋斗有我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全年各项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0万元,增幅达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亿元以上,新增技改投资1亿元。
(二) (略)
1、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一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高标准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红庄村、丰庄村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烟墩站修复工程,推进总投资六千万的同乐河环境整治工程,谋划实施总投资150 (略) 改造提升工程。完 (略) 破损修复和工业大道提升工程,完善其他基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能力。二是深化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灯塔村、联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强化美丽乡村建设过程管控,完善建后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二是抓实“长江大保护”。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落实与“三大一强”绿化提升工程后续管养。狠抓长江十年禁捕退捕工作,从源头和终端检查禁捕退捕落实情况,通过准确规范建档立卡、发放补偿补助资金,确保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有保障。
2、实现农业综合发展。一是强化土地资源保护。依法实施土地保护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严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查违规违法用地,对符合条件建房的农村居民做到“应批尽批、应建尽建”。二是扩大特色主导产业。抓好粮食生产,强化土地资源管控,筑牢安全屏障。指导村(社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区位条件,找准有发展前景、有规模效应、有良好供销渠道的特色产业。 (略) 场需求,重点支持发展蔬菜大棚、稻渔综合种养、渔光互补等产业,丰富农业新业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好底线,抓牢抓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工作,消除潜在返贫风险,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3、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坚守“双招双引”第一战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注重做大存量、做优增量,紧扣企业关心的惠企利企政策,扎实开展“为企优环境”活动,顶格推进“双招双引”,重点招入船舶配套相关企业,深刻把握“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趋势,打造全区首个“零碳小镇”。二是壮大优势产业。全力保障中国能建风力发电、西湖“渔光互补”Ⅱ期等重点项目运营。鼓励服装行业、船舶修造行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保障安全环保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把握发展机遇,全力服务乌沙港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三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工作,以港口经济带动镇域经济发展。整合文旅资源,深入挖掘乌沙老街、太子矶、纪元宪墓、黄观墓等文化内涵,推动农(林)旅融合发展。三是实现船舶基地绿色高质量发展。按照《乌沙船舶基地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建设基地内(圩内)水、电、路、安全、环保等基础设施,开展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产业集群、 (略) 等试点示范创建。启动一期640亩的船舶分段加工区建设,完成土地“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若干标准化厂房,形成下料车间、焊接车间、小段拼装车间、喷涂车间、管加工车间等,完成加工区连接线工业大道拓宽及新建工作。乌沙船舶基 (略) 鑫舸公司,拟注资两千万参与基地基础设施、加工车间建设运营。
4、增进百姓生活福祉。一是全面落实就业帮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提升新增就业人数,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鼓励引导群众发展自身产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广泛促进就业。全力根治欠薪,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扩充保障体系覆盖。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抓好养老、医保等保险扩面及续保缴费工作。加强残疾人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持续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加大教育、卫生建设力度,抓好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宣传工作,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三是强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入推进船舶修造、服装加工等企业安全生产常态化巡查,充分发挥专职调解员作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