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 (略)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位列2022年度中部地区百强县第86名、安徽县域综合竞争力三十强第12名。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6.5%。
(一) (略) ,产业能级迈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预计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5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核 心竞争力增强,推动了“四新一大”主导产业链式发展。银河皮 革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天助纺织获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获批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个、省级新产品26个、省首批次新材料2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绿色工厂3家。开展 “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亩均效益评价十二法之“循环利用法”, (略) 提供“界首样板”。
现代服务业步伐加快。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预计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 高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 出台加快现代服 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略) 级服务业改 (略) (县) ,吉 祥三 (略) “十四五”“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举办“皖 美消费·乐享界首”“首留余香·聚力助农”等消费促进活动,获 批“安徽老字号”称号企业3家,签约落地云晟数字产业园、智慧数字物流产业园、融城科创服务基地等项目。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高效特色 农业加快发展,夏粮平均亩产575.6公斤,增长0.6%,建成高标准 农田5000亩,建设优质专用品牌小麦基地30万亩,单品种万亩示 范片20个,靳寨乡聂马村小麦、玉米、大豆实验基地获批国家农 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稳固, (略) 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
(二)加快创新开放,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平台载体提档升级。国家高新区加速创建,位居20 (略) 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第12位,较上一年度前进27位, (略) 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第5位,2021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基地) 建设 (略) 第1位,获省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表彰。 (略) 开发区季度考核实现 “三连冠”,有望包揽年度“总冠军”。成功申建中国 (安徽) 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2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7%。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略) 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聚焦对接先发地区资本、人才、项目、市场等资源, (略) 大 (略) 吴江区震泽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上海、深圳离岸科创中心,举办阜阳界首长三角 (苏州)双招双引恳谈会,引进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2家,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项,签约落地项目62个。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坚持“招商第一、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全年新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32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53.5亿元。全方位构建“招、储、审、保”一体机制,设立驻外九大“双招双引”工作站,盯准“长三角”等重点领域招商目标,全过程服务项目招引、签约、调度、落地、达产。浙江巨东再生金属产业园、浙江成妤·新马再生塑料双创园百亿项目如期开工。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连续3 (略) 投资“赛马”先进激励表彰,连 (略) 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先进表彰,连续 (略) 重点项目建设先进表彰,连 (略)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年滚动先进集体。瞄准确保 “415”、力争 “418”项目会战目标任务,坚持“周调度、月小结、季讲评”等工作机制,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略) 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9.4亿元,开工率95%,竣工率106%。强化运用项目要素会商制度,实行任务交办、盯办、跟办、督办机制,系统性解决项目人地钱、水电气、安评环评能评等问题265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及时出台实施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36条及接续政策措施19条,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基本盘”快速稳定,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树牢“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为企业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服务理念,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助企活动,实行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持续优化“ 一业一证一码”改革,有效推动“ 一窗办”再优化、“ 一网办”全覆盖、“容缺办”更高效,全面实行“帮办+代办”“1+1+N”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
(四)注重宜居宜业,城乡建设展现新风貌
科学编制重大规划。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中心城区、重点片区规划编制,12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11个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获批,2个全域土地整治试点规划完成编制,3个乡撤乡设镇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乡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新建、改建界亳河片区、 (略) 政道路,顺河街 (新阳路至东旭路段)顺利通车,新建复兴苑二期等安置区项目2个,建成后预计交付安置房3316套。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6188个。S237、S328、S1 (略) 干线投入运行,升级改造县乡公路33.56公里,对外互通互联更加便捷。全力创建 (略) ,完成造林1556亩, (略) 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5个,新增城区绿化26万平方米,养城植物园 (一期)花博园、沙颍河中央公园、界首中学周边景观等投入在即。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持续选派第八批驻村帮扶干部141人助力乡村振兴。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99个,安排资金2.03亿元,完工率达94.9%。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实施“132”工程,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新增带动就业3374人。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1225”工程,建成示范乡镇1个、驻地建成区2个、 (略) 级中心村2 个。美丽 (略) 推进PPP项目、王集镇示范农居项目有序推进。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31元,增长4.5%。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打造“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实名制就业168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达44.48万人,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29元。开展老年助餐行动,建成老年食堂68个,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新增智慧养老机构1家,公建民营机构3家。
健康界首建设稳步推进。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略) 北区一期项目投入使用, (略) 南区、市医防融合服务中心、 (略) 扩建项目、市 (略) 建设、市 (略) 建设项目基本完工,新增0-3岁婴幼儿托位213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3.28张, (略) (略)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100%, (略) 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9家。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69%,新增学位72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26所, (略) 法姬娜幼儿园、13所城区及乡镇幼儿园改造、17所城乡中小学校改造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泉阳中心幼儿园、田营镇幼儿园教学楼、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培训基地项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增4家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迅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略) 场信心,坚持招大引强,全力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跨越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双招双引” (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努力在阜阳乃至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示范,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界首建设新局面。
建议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做好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全市将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坚持主攻工业方向不动摇,围绕六大新 兴产业及13条产业链,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 链“四链融合+优质企业服务”发展生态。深入推进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加大“个转企”“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持续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个。强化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撑,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基金1个,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个,科技创新引导基金1个。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略) 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开工建设正义路商业街、智慧农贸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推动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启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
积极打造创新示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级创新型县 (市) 建设工作。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 企业15家。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支。搭 建创新平台, (略) 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加快建设北京、合肥离岸科创中心。用活创新资本,筹 (略) 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成立科技银行,力争科技信贷额度达8.2亿元。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标准运作国家级孵化器,设立异地研发中心,探 索云孵化模式。
高位推动园区发展。持续优化“159”产业空间格局,完善科创城片区规划,做优特色科技园,大力发展双创园,启动高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加快高新区“四区合一”,争取国家高新区获批,推动高新区新一轮扩容升级。推进法定机构改革,深化 “管委会+公司”改革、“标准地”改革。启动鸭王产业园建设,打造绳网产业集聚地。 (略) 级碳达峰试点园区、省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高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
(二)打好“项目会战”,持续强化扩投资稳增长支撑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持续释放政策效应,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REITs、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政策,扩大信贷有效需求,打好政策“组合拳。聚焦制造业倍增目标,大力落实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发挥产业链专班作用,力争新开工建设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62个,完成投资47.66亿元。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落实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泉河流域水系治理工程、淮河行蓄洪区等洼地治理工程等4项水利工程。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标准建设国家交 (略) (县) ,推进通用机场项目完工,开工建设G36宁洛高速公路界首互通立交,加快客运总站、沙颍河多功能码头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交通等领域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开展要素保障攻坚,清单化、闭环式落 实要素会商事项,着力保障“人、地、钱、证”关键要素。力争 全年报批征收土地2000亩以上,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1200亩 以上。夯实项目资金支持,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42.06亿元,争取政府债券资金6亿元,上级无偿资金2.5亿元以上。落实能耗 “双控”制度,强化用能预算管理,切实保障重点项目能源消费指标。
全力推进“项目会战”。深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意识,坚持“月月有开工、季季有观摩”“产业项目 建设年”“周调度、月小结、季讲评”“重点项目领导包联”等工作机制,以“五大领域”“十大片区”为核心统领,聚力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超前谋划、精准调度,高效落实,及时纳统,着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确保实 (略) 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1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目标任务。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制度, (略) 上下抓项目、上项目、干项目的工作热情,全力提振项目建设精 气神。
(三)深化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着力做实“双招双引”。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导向,做实产业招商,高规格组建六大新兴产业13个产业链招商队*,通过以 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云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投 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引领型项目, (略) 外到位资金165亿元,增长11%。拓宽招商平台,成立苏州、台州2家驻外招商中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200亿元,开工率达50%以上。
加大重点改革力度。加快国企改革, (略) 转型发展, (略) 市场化、实体化、集团化运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大闭环”改革; (略) 级行政审批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争创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推进政务服务“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深做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完善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出台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措施,开展“亩均英雄贷”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快落实“亩均英雄白名单”制度,开展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整治,推动亩均效益改革向纵深发展。
奋力打造内*开放新高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带一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落实结对合作帮扶工作, (略) 、太仓县、 (略) (略) 对标学建设界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略) 际产业合作园区实现破题,探索“园中园”“飞地”“反向飞地”等合作共建模式,推进对接沪苏浙地区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 (略) (略) 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空间。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标杆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坚持“ (略) 人民建、 (略) 为人民”理念,开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优化“一主三副十大片区”的市域空间格局,统筹推进“ (略) 域”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略) 308线顺河路片区等14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组织编制2023年 (略) 政府 (略) 东城科技园中心沟片区等26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略)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造“界首样本”。
(略) 更新行动。 (略) 政基础设施,推进颍南新区新型 (略) 政道路、界亳河片区11条道路通车,胜利西路立体停车场投入运营,开工建设光武大道等4条老路改造工程,加快铁北片区11条道路项目前期工作。保障群众“住有所居”,推进复兴苑二期等4个安置区,开工建设明珠嘉园安置区,改造2个城镇老旧小区。高品质 (略) ,争创 (略) 、国家 (略) ,推进S255道路改扩建及沿线景观、水环境项目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城区道路景观项目,新增绿化面积1.07万亩,新增绿道6千米,加快国家储备林等2个项目前期工作,打造宜居、 (略) 。
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 (略) 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大脑” (略) 运营中心,提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便民停车行动,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探索“以园养园”园林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养”的价值。进 (略) 管理执法能力和水平,打造“全国最有文化的城管”队*。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五)加快乡村振兴,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夯实产业振兴基础。抓好产业振兴主引擎,争创泉阳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邴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优乡村特色产 业,围绕“两薯”、食用菌、淮山羊等农产品种养殖产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蔬菜育苗、生产、精深加工厂、预售前置仓、冷链物流、供销联合体等全产业链建设。建成一批农事服务中心和示范型为农服务中心,有序推进全程农事托管全覆盖。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8.6万亩 、粮食总产39.8万吨,推进粮食营养健康产业园项目,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冷链物流仓储一期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镇客厅”“示范农居”建设,高标准建成2 (略) 级中心村,推进王集、新马集示范农居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邻避产业园、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转运系统建设。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略) 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深化农村改革攻坚。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持续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开展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和“账务分设”试点。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推进“八个对接”发展渠道,用好“十种发展模式”。
(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现代化美好界首建设保障
推进健康界首建设。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加快优质医疗 资源区域均衡布局, (略) 乡村三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以创促建” (略) (略) 创建三级 (略) , (略) 创建 (略) ,争创国 (略) 。 (略) (略) 、 (略) (略) 、 (略) (略) 南区、 (略) 扩建项目、市医防融合服务中心、市 (略) 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略) (略) 西区改建项目、市 (略) , (略) (略) 、 (略) 、 (略) 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统筹做好“双普”评估验收和“安心托幼”工程,实现幼儿园2-3周岁婴幼儿托班覆盖率达到5%,推进泉阳中心幼儿园迁建和田营镇幼儿园教学楼项目完工,开工建设新华幼儿园教育园项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双减”提质增效,推进燕园附属学校、 职教园中餐烹饪与酒店管理培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完工,开工建设农业机械维护与园林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工程,推进职教园区项目投入使用,创建职业教育A类学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村级文化体育综合服务体系属地管理机制改革,推进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营。探索书香界首新模式,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略) 阅读空间。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高品质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体医、体教融合建设,打造科学健身界首模式,争创全国全 (略) (县) 。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行动,推进花博园创建AAA级景区。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感。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50%,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深入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 (略) 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促进医养康养深度结合,打造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全面完成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繁重, (略) 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为圆满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