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的要求,现将拟审批的《经开219(东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项目名称 | 经开219(东段)工程 | 建设单位 | 规划建设局 |
建设地点 | 昆明经开区清水片区 | ||
建设性质 | 新建 | 报告审批部门 | (略) 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 (略) |
项目概况 | 经开 (略) (东段)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片区,西起于在建经开 (略) ,由西向东依次下穿在建 (略) 、昆 (略) 、沪昆高铁、规划渝昆高铁,东止于规划经开 (略) ,道路全长4056.151m。道路起点坐标为:东经102°51"30.67",北纬25°0"4.96",道路终点坐标为:东经102°53"49.54",北纬24°59"38.65"。建设内容主 (略) 工程、交叉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雨污分流制)、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其他管线工程、海绵工程、环保工程等。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施工期 1、废气:本项目施工过程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为:施工扬尘;运输车辆扬尘;施工堆场扬尘;各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尾气;沥青烟气等。 2、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维护、清洗产生的少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及石油类。 3、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将有大量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的运作产生的机械噪 (略) 两侧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4、固体废物: (略) 建设的土石方,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 5、生态环境:本项目的建设虽然对植被有所损坏,但项目建设不涉及古树名木,通过后期植物绿化措施的布设,项目建成后能够恢复部分生态环境。 运营期 项目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成为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废气污染物。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 (略) 面径流对周围水体水质的影响。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项目投运后的交通噪声。本工程不设服务区,运营 (略) 交通运输车辆的丢弃的生活垃圾属一般固废,经统一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本项目所在区域有大车运行,其中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是本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环境风险。 | ||
项目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 1、扬尘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场区物料及渣土运输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采用篷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撒落,降低粉尘和扬尘对沿线空气环境的影响。 (2)车辆在出施工区域时要冲洗轮胎,防止因车辆轮胎附带的渣土造成扬尘。车辆应当按 (略) 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 (3)加强对产生的粉尘和扬尘的控制,晴天在靠近居民点施工的时候,施工区域应经常洒水,使开挖面保持湿润,减少扬尘。 (4)施工期间,应对工地设置有效抑 (略) 或防尘布。 (5)开挖干燥土面时,应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尽量降低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2、尾气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动力机械产生的尾气会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有CO、THC、NOx等,在设备和车辆状态良好、尾气排放达标、不超载、不适用劣质燃料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燃油废气量较小,其影响范围也相应较小,因此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为减小施工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施工期间严格规范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 (略) 段,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将施工机械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沥青烟防治措施 (略) 面采用沥 (略) 面,沥 (略) 面施工阶段的空气污染除扬尘外,沥青烟气是主要污染源。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合站,所需沥青混凝土全部外购,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铺设,因此对项目所在不会造成大的污染影响,主要是在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时候产生少量废气;由于量少,持续时间短,待沥青凝固后,也随之消失,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为减小施工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建议建设单位施工期间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不得在现场熬炼及搅拌沥青; (略) 面时所产生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60m之内,项目沥青摊铺作业时除了设置硬质围挡,减轻对沿线居民点的环境影响之外,为了避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施工单位还应给沥青摊铺人员配备口罩,沥青摊铺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尽量站在上风向,每个施工人员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经常轮换。 4、对施工沿线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措施 从项目的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来看,项目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共分布4个环境敏感点,道路沿线居民建 (略) 红线距离为11~94m的距离,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将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减缓项目施工扬尘对沿线关心点和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在项目施工中应对施工场地采取以下措施: 1)按《 (略)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责任的通知》(昆政办(2018)27号)对施工场地采取:①公示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及负责人的信息,属地监管部门投诉电话; (略) 工程施工区域周围设置不低于2.5m高的施工围挡,建筑工地围挡(围墙)必须美观、整洁并100%标准化围蔽;③ (略) 必须硬化、清扫干净,场内施工便道必须硬化处理;④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洒水降尘措施;⑤裸露土体100%覆盖,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100%覆盖或袋装化处理;建筑材料和施工器械必须码放整齐。 2)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文明卸载施工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动力扬尘产生量; 3)项目施工期约2年,项目拟设置的1处表土堆场(K1+900~K2+ (略) 段北侧空地)应 (略) ,可在表层种植绿草植被,同时在非雨天适当的洒水抑尘,场地使用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同时在施工期间对少量物料临时堆放点布设在远离沿线的关心点,并对其进行防尘遮盖,减少由于风力引起的扬尘; 4)装卸水泥等严禁凌空抛撒;实施物料散装运输作业的车辆不应装载过满,使用封闭式车厢,以避免物料散落造成扬尘; 5)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驶入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不 (略) ;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 (略) ,限制车速,严禁超高、超载运输;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易撒落物料全部实行密闭运输,有效抑制粉尘和二次扬尘污染; 6)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应远离居民区,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粉尘; 7)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粉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8)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缩短施工期。 项目在严格管理,切实落实上述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扬尘产生量和影响程度可得到较大程度地减缓。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是短暂的, (略) 的竣工而结束。 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严格执行上述措施,避免或减少扬尘、尾气、沥青烟气的施工排放,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产生的废量较少,剩余部分经自然无组织排放,对项目周边环境空气敏感影响较小。综上,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措施及相关规定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维护、清洗产生的少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及石油类。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废水排放,施工过程应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①按照水保方案要求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②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避免燃油泄漏,雨天应对各类机械进行遮盖防雨。 2、雨季径流 项目施工期遇到下大雨,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等形成的泥浆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水泥、油类及其它地表固体污染物。当其进入水体后可能造成水体污染,致使水体水质下降。由于项目当地为无明显侵蚀区域,场地区域平坦,面积较大,地势较低,地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很小。本项目需在场区设置临时排水沟及沉淀池,雨天径流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及施工用水,剩余部分排入附近排水沟,减小施工期雨季径流对地表水环境影响。 3、施工生活污水 由于项目沿线有清水村、新村等村庄分布,项目拟租用周边村庄民居作为营地,将不再设置施工营地,项目施工人员约 100名,生活废水量约为8m3/d。生活废水依托于村庄的排水及废水处理设施处理。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②严格遵守《 (略)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第72号令)关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 A、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C、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生产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的除外。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 (略)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证明,到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 D、中考、高考前七日内和中考、高考期间的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文教科研区、居民住宅区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中考、高考期间,考点周围500m范围内,禁止所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略) 前期拆除建筑时避免集中拆除,在靠近敏感点时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拆除工作应组织有序,尽量缩短拆除时间;禁止夜间施工。 ④项目应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及减振处理;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 (略) 段施工时必须对各噪声源设备采取远离敏感点布设,高噪设备不能同时施工,并在 (略) 沿线处设置临时隔声屏,施工围挡及临时隔声屏阻隔衰减可有效降低对关心点居住住户的影响。 ⑤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⑥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合理安排工期,尽量 (略) 段的施工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⑦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采取诸如分段浇筑等方式,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 ⑧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采用配备、使用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⑨加强沟通。与可能受噪声影响的单位和居民,施工单位应及早同当地居民协调,征得当地居民理解,并在施工期设立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投诉,并对投诉意见及时、认真、妥善的处理。 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土石方 本项目开挖土石方193.*m3(其中表土剥离3.*m3、桥涵开挖0.*m3、 (略) 基开挖187.*m3、管槽开挖2.*m3),回填土石方30.*m3( (略) 基回填方25.*m3、桥涵回填0.*m3、管槽回填1.*m3、绿化覆土3.*m3),产生弃土弃渣163.*m3,产生的弃土全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河片区低洼区域用于场地回填。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土保持规划,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河片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低洼区域需回填土方约376.*m3, 现已回填土石方约*m3,后续还需回填296.*m3,能够容纳本项目弃土163.*m3的要求。填埋区域位于本项目南侧,周边有多 (略) 运输,运输距离较短,无需建设临时便道。实际建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出具相关说明,承诺施工过程中加强弃土弃渣的运输管理,不乱堆乱倒,文明施工。 建筑垃圾 项目沿线拆除建筑将会产生建筑垃圾2.*m3,拆迁建筑垃圾及废弃施工材料应分类收集,其中钢筋、木材等可回收利用,不能回收部分按《 (略) 垃圾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第 58号)和《 (略)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略)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昆政办﹝2011﹞88号)的要求,委托 (略) 运至合法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处置。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沿线生态植被的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土地范围, (略) 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生态植被。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土场进行弃料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排。严格控制取土面积和取土深度,不得随意扩大取土范围及破坏周围植被。 对项目区两侧有保留价值的行道树进行移栽,移栽前要掌握树木生物特性、生态高的作业。 (3)防止动物生境污染:严格限制超范围施工;建设单位应增强员工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严禁工作人员打猎、捕捉工程区内蛇类、鸟类;设置警示牌以提醒工程人员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作好工程区植被恢复和周边植树造林建设;对开挖、爆破等剧烈活动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 4、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期的挖方填方工程,在雨季施工,水土流失较易产生。因此应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管理规定》等法规和云南省关于水土保持的法规展开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为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项目《经开219(东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治理措施,具体如下: (1) (略) 面区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 (略) 基的 (略) 的安全运行实施 (略) 设施,这部分设计既属于主体工程的一部分,同时又兼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施工期间排水由边坡工程区统一考虑,本方案仅提出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2)桥涵工程区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桥梁支墩施工过程中布设了抽排措施,有利于基坑内积水的排放。本方案考虑箱涵施工过程中回填土临时堆放过程中的遮盖措施,同时对主体工程不能及时的施工,会造成部分区域处于裸露状态,遇雨季天采用土工布对裸露地表进行覆盖,并提出水土保持管理要求。 (3)路面绿化区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绿化带,这部分设计既属于主体工程的一部分,同时又兼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施工期间排水由边坡工程区统一考虑,本方案将在主体工程已有措施的基础上, (略) 面绿化区的临时覆盖措施并完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4)边坡工程区 该区在前期施工阶段, (略) 堤区域开挖及回填边坡,后期主要是采取截排水措施,综合护坡措施对开挖及回填边坡进行框格植草绿化。针对施工期的情况,合理布设通畅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临时拦挡、临时覆盖等措施同时提出水土保持管理要求。 (5)表土堆场 针对施工期的临时表土堆放情况,本方案新增表土堆场四周的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临时拦挡、临时覆盖等措施,表土堆场利用完后后的撒草绿化措施同时提出水土保持管理要求。 (6)直接影响区 (略) (略) 旁直接影响区,防治工作的重点 (略) 建设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水土保持管理要求,避免随意倾倒废弃土石方,及时清理散落在上述影响区域内 (略) 材料或废弃方。 (7)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工程主体设计及水保方案补充提出的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如下: 工程主体设计已有水保保持措施如下: (略) 面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m3;边坡工程区:①工程措施:截排水沟1437m,框格梁护坡2.12hm2;②植物措施:植草护坡8.50hm2;路面绿化区:植物措施:绿化带3.41hm2。 水保方案补充措施:①植物措施:撒播草籽1.50hm2,具体工程量为撒播红花酢浆草120.0kg,覆土4500m3,抚育管理面积1.50hm2。②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5650m,沉沙池10口,临时遮盖*m2,临时拦挡480m,具体工程量为:土方开挖247.45m3,M10砖砌47.19m3,M10砂浆抹面240m2,土工布1000m2, (略) *m2,编织袋填土及拆除688m3。 通过上述措施,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87%,土壤流失控制比达1.0,拦渣率达到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林草覆盖率达到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规定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并严格按照水土保持中提出的措施实施。 二、运营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沿线空间开阔,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沉降等大气自净条件良好,所以汽车尾气可以得到较好的扩散,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为了降低运营期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定期对机动车辆尾气进行测,确保合 (略) ; (略) 养护及交通标志维修, (略) 处于良好状态; (略) 两侧绿化,多种植可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 ④ (略) 面和洒水, (略) 面扬尘。 2、水环境保护措施 道路建成投入运行后,各种类型车辆排放尾气中所携带的 (略) 面沉积、汽车轮胎磨损的微粒、车架上粘带的泥土、车辆制动时散落的污染物及车辆运行工况不佳时泄漏的油料等,都会随着降 (略) (桥)面径 (略) 的排水系统并最终进入周边地表水体,其主要的污染物有石油类、有机物和悬浮物等。 (略) 雨天径流进行的模拟实验和研究表明, (略) 面变成透水性较差的沥青混 (略) 面后,车辆运行过程中抛洒的少量尘土、油污等在降雨 (略) 面径 (略) 雨水管道,在降雨后的一小时内,污染物的浓度较高,随后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路面雨水径流仅在降雨初期携带的污染物较多,浓度较大,经过长时间的降雨历时,污染物经过稀释,浓度逐渐变小。 项目在营运期 (略) 面、桥梁日常维护管理,配备专用车辆 (略) /桥面;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 (略) 面,在遇降雨后, (略) 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 的污染影响,应通过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采取以上措施后,道路地面径流的污染物浓度较低,雨水径流不会对周边地表水体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1)排水系统的边沟排出口位置位于非敏感且能与区域内其他河流相通水体,路面径流不排入封闭水域以避免出现雨涝。 (2)跨河段桥梁设置桥梁排水集中收集系统,避免事故废水污染河流水质。 (3) (略) 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确保排水畅通。 3、声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噪声专项评价》,对 (略) 一侧经开四小清水分校沿线加强绿化措施,同时落实跟踪监测计划,确保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噪声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及《建筑环境通用规范》(*)中教学功能室内噪声限值要求(40dB(A)),详见本环评噪声专项评价。 4、固废环境保护措施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是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以及行人丢弃的垃圾, (略) 呈线性分布。路面固体废 (略) 垃圾,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置。 道路清扫垃圾产生量不定,由环卫人员打扫收集后送至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处理;道路沿线树木花草产生的绿化垃圾较为分散,主要依托环卫部门打扫清运、处置。项目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略) 绿化设计及水土保持的要求,继续完 (略) 边坡、道路两侧等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 (略) 基、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并加强绿化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养护。 (2)按设计要求完善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科学合理地实行花草类和乔灌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对于占用耕地部分需要完善占用耕地的复垦,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 (3)公路 (略) 管理部 (略) 沿线的工程防护设施加强维护和管理,保证绿化树种的成活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防护设施的防护功能。 | ||
公众参与情况 | 无 | ||
(略) 站 |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略) (http://**) | ||
资料放置地点 | (略) 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纸质文本) | ||
文件公示时间 | 2024年5月7日—2024年5月11日 | ||
反馈方式 | (略) 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昆明经开区信息产业 (略) 25号9楼) Email:*@*63.com 电话/传真:0871—* | ||
其他事项 |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拟建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的看法;对目前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在本次信息公示期间,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
附件:
附件:1.《经开219(东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