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特种设备危险源因素
3. 特种设备事故分级
3.1 * 般事故
3.2较大事故
3.3重大事故
3.4特别重大事故
4. 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4.1 (略) (略) 特种设备事 (略)
4.2 (略) 职责
4.3 (略) 办公室
4.4 (略) 办公室职责
4.5 (略) 成员职责
4.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4. (略) 置
5. 预防预警
5.1 信息监测
5.2 风险监测
5.3 预防措施
5.4 预警级别确定和发布
5.4.1 预警分级
5.4.2 预警发布
5.5 预警变更解除
6. 应急响应
6.1 信息报告
6.2 (略) 置
6.3 (略) 动
6.3.1 Ⅳ级响应
6.3.2 Ⅲ级响应
6.3.3 Ⅱ级、Ⅰ级响应
6.4 安全防护
6.5 响应终止
7. (略) 理
7. (略) 理
7.2社会救助
7.3保险理赔
7.4总结评估
8.应急保障
8.1装备保障
8.2资金保障
8.3技术保障
8.4社会动员
9.监督管理
9.1宣传、培训与演练
9.2监督检查
* . 附件
* .1预案管理与更新
* .2预案制定与实施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提 (略) (略) 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能力,以人为本,科学、高效、有序的组织实施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及其危害,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及次生衍生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略) 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略) 第 * 号令)、《生产安全事故 (略) 理条例》( (略) 第 * 号令)、《 (略) 关于特 (略) 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略) 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略) 监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 (略) 省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略) (略)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暂行)》以及《关于印发 (略) 市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等5个专项预案的通知》(池安监应〔 * 号)的规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完善原《 (略) (略)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3 适用范围
1.3.1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
1.3.2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预案的其他特种设备。
1.4 工作原则
1.4.1本预案的制定是从事故预防的角度、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出发,坚持“安全第 * 、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遵循统 * 领导、分级管理、单位自救为主、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1.4. (略) (略) 政区域内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组织和工作程序的规定。
1.4.3特种设备事故属于安全生产事故,同时还应遵循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规定。
2.特种设备危险源因素
2.1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锅炉爆炸;压力容器(包括各类气瓶、汽车罐车、高压氧舱)爆炸和盛装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压力管道爆炸、失稳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起重机械倾覆、失效、机械故障;电梯冲顶、坠落;客运索道机械故障、钢索失效;大型游乐设施机械故障、结构失稳等。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爆炸、火灾、窒息、中毒、灼伤、烫伤、高空坠落、重物坠落、失稳倾翻、挤压、打击等原因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特种设备事故分级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分为 * 般事故(Ⅳ级)、较大事故(Ⅲ级)、重大事故(Ⅱ级)、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 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3.1 * 般事故(Ⅳ级)
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 * 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 * 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③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④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⑤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小时以上 * 小时以下的;⑥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 * 小时以下的。
3.2 较大事故(Ⅲ级)
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者 * 人以上 * 人以下重伤,或者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④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⑤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 * 小时以上的。
3.3 重大事故(Ⅱ级)
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造成 * 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者 * 人以上 * 人以下重伤,或者 *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② * 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 (略) * 小时以上的;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 * 万人以下转移的;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 * 人以上并且时间在 * 小时以上 * 小时以下的。
3.4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①特种设备事故造成 * 人以上死亡,或者 *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② * 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 * 万人以上转移的;④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 * 人以上并且时间在 * 小时以上的。
本预案有关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4.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4.1 (略) (略) 特种设备事 (略)
4.1.1 建 (略) (略) 特种设备事 (略) (以 (略) ), (略) (略) 和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统 * 指挥、组织、协调、处置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4.1.2 (略) 市特种设备事 (略) (略) 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市局特设科、 (略) 、办公室、法规科、人教科、科技与信息化科、 (略) 、 (略) 和 (略) 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4.2 (略) 职责
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备, (略) * 的调动; (略) 指挥人员;落实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应 (略) 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成立特种设备 * 般事故调查组;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4.3 (略) 办公室
(略) (略) , (略) 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特设科。
4.4 (略) 办公室职责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制定、更新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工作;督促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日常管理与保养;事故发 (略) 的指挥下负责事故的应急响应, (略) 联络和对外联系等工作, (略) 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救援工作的安排及协调;负责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 (略) 市范围内特种设备 * 般 (略) 理工作;协助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对 (略) 市特种 (略) 统计分析,收集有关事故资料,建立事故数据库,研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建立特 (略) 理专家组,参与政府组织的工矿生产企业安全事故调查及安全生产分析会。
4.5 (略) 成员职责
4.5. (略) (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负责接受特种设备事故报告, (略) 置建议, (略) 办公室日常工作。
4.5. (略) (略) (略) :按照特 (略) 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协 (略) 理, (略) 政执法。
4.5. (略) (略) 办公室: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为事故 (略) 理工作用车辆、物资、人员调配提供保障。
4.5. (略) (略) 法规科:负责提供特种设 (略) 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协 (略) 理。
4.5. (略) (略) 人教科:参与监督事故应急工作、 (略) 理工作, (略) 理失职、 (略) 为。
4.5. (略) (略) 科技与信息化科:负责对特种设备事故微信、 (略) 媒体信息舆情监测, (略) 做好舆情控制。
4.5.7各县、区局: (略)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发布; (略) 的组织领导下开展辖区内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参与辖区内特种设 (略) 理工作。
4.5.8 (略) :负责组成特种设备各专业技术小组,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及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4.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建立专、 (略) *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 (略) 处置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应急培训,组织开展演练。
使用单位应做好 (略) 置工作,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略) 置措施, (略) (略) 的要求, (略) 置相关资料,配合实施事故救援及后期相关工作。
4. (略) 置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以属地管理为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 (略) (略) 门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应急响应的级别和应急预案的规定, (略) (略) 置小组,具体负责、 (略) 应急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 (略) (略) 置、救援 (略) 理等工作,组织、协调参与 (略) * 和人员, (略) (略) 及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事态 (略) 置情况。
涉及多个领域、跨县(区)级行政区域或较大事故, (略) (略) 汇报, (略) (略) , (略) 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当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特种设备事故时, (略) (略) ,按照 (略) (略) (略) (略) 置救援。
5.预防预警
5.1信息监测
市 (略) 办公室 (略) 监管系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信息的接收、报告、 (略) 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同时,定期或适时通报全市特种设备基本情况、特种设备事故情况、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等。
各成员单位接到可能引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或隐患信息报告后, (略) 核实与风险分析,并按规定向本级人 (略) (略) 报告。
5.2 风险监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略) 跟踪监测和风险分析研判, (略) 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根据 (略) 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研判、预警指南,及时将查找出并确认的风险点清单,录入风险点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单位要做好特种设备风险监测,及时报送风险情况,为管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提供基础信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要发挥技术保障作用,为风险研判提供技术支持。市 (略) 门要分析研究,确定隐患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 个等级的风险点,加强特种设备巡查跟踪,根据具体条件,确定相应的预警级别,提出预测意见,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异常情况, (略) (略) 。市 (略) 接到预警信息后,要立即予以研判,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略) 置工作,及时向 (略) 门报告预警信息。
5.3 预防措施
(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设立专兼职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按期申报并保证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合格,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及时整治特种设备隐患。
(2)强化特种设备分级防范。 (略) (略) 门要根据风险研判结果,制定、完善特种设备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组织落实,实现风险可控。 (略) 、 (略) 、车站、客运码头、商场、 (略) 馆、 (略) 、公园 (略) 所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管控; * 是强化特殊时段、重大活动时期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管控; * 是突出高风险重点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管控; * 是进 * 步完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对发现的隐患制定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 * 落实”,防止发生特种设备群死群伤事故。
5.4 预警级别确定和发布
5.4.1预警分级
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 (略) 会危害程度,事故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Ⅳ级预警(蓝色预警):可能发生或引发特种设备 * 般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 * 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公共危害的。
III级预警(黄色预警):情况比较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种设备较大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 * 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较大危害的。
II级预警(橙色预警):情况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 * 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重大危害的。
I级预警(红色预警):情况危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种设备特别重大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 * 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特别重大危害的。
5.4.2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要采取有效措施向可能受影响人群发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 (略) 络、手机、警报器、宣传车、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逐户通 (略) ,对老、幼、病、残、 (略) 方式。
预警发布的内容包括:事件类别、预警级别、预警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发布机关、发布时间等。
预警公告原则上: * 级预警信息应由县(区) (略) (略) 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 级预警信息 (略) (略) 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 级以上预警 (略) (略) 向省委、省政府和省安全生 (略) 做出报告并经批准后, (略) 。
5.5 预警变更解除
预警发布机构应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发布。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应当
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6.应急响应
6.1 信息报告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 (略) 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 (略) (略) (略) 门报告。情况紧急时, (略) 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 (略) (略) 门报告。接到事 (略) (略) 门,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报 (略) (略) 门 (略) (略) 。市 (略) 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对于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 (略) (略) (略) (略) 安全生产监督 (略) 门。对于较大事故、 * 般事故,由接到事 (略) (略) 门及时通 (略) 门。
对事故发生地与事 (略) 在 (略) 政区域的,事 (略) (略) 门应当及时通知事 (略) (略) (略) 门。事 (略) (略) (略) 门应当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特种设备种类;(2)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包括事故简要经过、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3)已经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5)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6.2 (略) 置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单位 (略) 置事故的主体,事发后迅速组织开展自救互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略) ;拨打报警电话, (略) 会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当地人民政府。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和当地救援力量无 (略) 置时, (略) (略) 应向上级请求增加救援力量。现场应急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事故 (略) 初始评估; (略) ;探测危险物资及控制危险源; (略) 工作区域;抢救受害人员;设立人员疏散区; (略) 等。
6.3 (略) 动
6.3.1 Ⅳ级响应
初判发生 * 般事故(Ⅳ级)时,市 (略) 办公室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启动预案, (略) 根据事故状况成立特种设 (略) 理领导小组,设立综合组、技术组、舆情控制组、 (略) 理组, (略) 理工作。
综合组: (略) (略) 、事 (略) (略) 及事故单位组成。主要任务: (略) 各组之间, (略) 门之间以及上级领导的联系工作; (略) 应急工作的开展; (略) 情况通知消防、卫生、环保 (略) * ,与各参 (略) 门 (略) 负 (略) 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协 (略) * 开展 (略) 作业, (略) 人员搜救、疏散, (略) (略) 理等工作。
技术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专家组人员组成。主要任务: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 (略) 理措施, (略) 抢险救援工作;负责事故设备的检验检测, (略) 理提供技术依据;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并制定有关预防措施。
舆情控制组: (略) (略) 、事 (略) (略) 特种设备安全 (略) 人员组成。主要任务:负责及时了解实情动态和救援情况、新闻媒体监测、编写情况快讯和工作报告;协 (略) 门开展较大以上事故宣传报道、舆情控制工作。
(略) 理组:由事发地人民 (略) 门组成。主要任务:负责事故中伤亡 (略) 理,负责财产损失核定与保险理赔等工作。
(2) (略) 会 (略) 门成立事故调查组,负责特种设备 * 般事故的调查。事故调查主要内容:调查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析事故原因(必 (略) 技术鉴定);认定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提出对事故有关 (略) 理建议;确定事故隐患是否消除;提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和整改措施的建议。
(3)根据需要做好应急协调等工作,协调有关方 (略) * 、应急物资、检验检测技术等支持。
(4)传达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 (略) (略) 报告相关情况。
6.3.2 Ⅲ级响应
初判发生较大事故(Ⅲ级)时,省 (略) (略) 置工作需要,成 (略) 置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指导,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传达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督促地方 (略) 门贯彻落实;
(2)了解事故基本情况、造成的影响、 (略) 置进展及当地需求等;
(3)根据需要赴事发地区, (略) 工作组赴事发地区,协调开展应对工作;
(4)根据地方请求,协调有关方 (略) * 、调运应急物资和装备、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略) 置提供支援和技术支持;
(5) (略) 政区域的突发事件 (略) 协调;
(6)指导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及评估工作;
(7)及时向省委、省政 (略) (略) 报告相关情况。
6.3.3 Ⅱ级、Ⅰ级响应
初判发生重大 (Ⅱ级)、特别重大 (Ⅰ级)事故时,根据省委、省政 (略) (略) (略) 署 (略) 置工作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规定,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传达党中央、 (略) 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督促地方 (略) 门贯彻落实;
(2) (略) 参与研究分析事态,按照职 (略) 置工作;
(3)根据上级要求,协调有关方 (略) * 、调运应急物资和装备、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略) 置提供支援和技术支持;
(4)会 (略) 门开展舆情监测;
(5)参与事故调查;
(6)及时向省委、省政 (略) (略) 报告相关情况。
6.4 安全防护
特种设备安 (略) 置时, (略) 置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和安全设施、设备。 (略) 理在专业人 (略)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应急救援需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科学确定事故周边疏散范围,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6.5 响应终止
当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得到控制,造成的危害或不良影响已消除或得到了有效控制,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应急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具备下列条件时,可宣布终止应急响应,转入正常工作:
(1)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
(2)事故危害基本得以控制。
(3)次生事故因素基本消除。
(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5)紧急疏散人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7.善后工作
7.1 (略) 理
(1)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物资器材、设备仪器、 (略) (略) 地等,所发生费用由事故单位负责,事故单位无力承担时,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
(2)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对 (略) 全面的检修,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应当予以报废。
(3)特种设备事故中,涉及到毒性介质泄漏或者建筑物倒塌损坏的, (略) (略) 门检查并提出意见后, (略) 下 * 步修复工作。
(4)对伤亡人员和家属做好安抚、抚恤、 (略) (略) 会稳定工作。
(5)事故救援结束后,应当尽快恢复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7.2 社会救助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社会团体、个人或者有关机构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与监督, (略) 门按国家法律法 (略) ,严禁侵占、挪用。
7.3 保险理赔
受委托的保险经纪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相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7.4 总结评估
(略) 置工作结束后,各部门、单位 (略) 置评估工作,总结 (略) 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工作的建议。
8.应急保障
8.1 装备保障
(略) (略) 门针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为参 (略) * 配备相应的救援工具、检测仪器、车辆等抢险救援装备。
8.2 资金保障
(略) (略) 门统筹安排保障应急救 (略) 需资金。
8.3 技术保障
(略) (略) 门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专家组,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技术和方法研究,制订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略) 置等安全技术规范。
8.4 社会动员
根据需要,动员有关人员,调动有关物资、设备、器材, (略) 地参与应急抢险救援,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支持配合。
9.监督管理
9.1 宣传、培训与演练
(略) (略) 门负责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略) 演练, (略) 置能力。
9.2 监督检查
(略) (略) 负责对预案 (略) 监督检查。
* .附 则
* .1预案管理与更新
(略) 根据情况变化,对 (略) 修订和更新。
* .2 预案制定与实施
本预案自发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