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丽江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出台前公示
《 (略)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 (略) 按照云南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按全省开展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的区域制定和出台各地《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的要求, (略) 的实际情况,经专家评审、风险评估、法律顾问审查和多部门审议论证后, (略)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牵头起草出台的, (略) 产业工人队*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有序的推进和深化改革力度。现对《 (略)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进行公示。
公示单位: (略)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协调领导小组
公示时间:2022年10月14日至2022年10月19日
意见反馈和联系方式:对以上公示内容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将意见和建议 (略)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传真:*,邮箱:*@*q.com)。
逾期或无异议,领导小组将依法颁布。
2022年10月14日
(略)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 (略) 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 (略)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一 (略) 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略) ,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壮大5项重点任务, (略) “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加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为全力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开创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和改进党对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最广泛地把产业工人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发挥产业工人首创、原创精神,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维护产业工人权益,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挑战困难改革创新。从制约产业工人队*建设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破除束缚产业工人队*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切实提高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略)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产业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定向引人、定向育人、定向用人,推动、支持和服务产业升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建功立业。
——坚持系统观念,做到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着眼促进产业工人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定性定量结合,多要素、多层次、多角度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工作,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目标任务
(略) 传统产业转型滞后、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工业发展乏力的严峻现实,持续深化改革,强化高位推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分类指导、机制建设,抓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壮大”等改革举措,着力实施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支持职工创新创造、职工素质提升、农民工服务培训“四大”工程,加快培育一支符合丽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覆盖广泛、梯次合理、素质专精、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队*。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1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云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高职在校学生人数增加0.*人以上, (略) 校新增招生0.*人以上,全市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人次以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人以上,高技能人才新增0.*人; (略) 级改革示范点20个;选树“丽江工匠”12名,选树“兴丽英才”丽江技师30名, (略) 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0名,选 (略) 五一劳动奖状40个、五一劳动奖章100名, (略) 工人先锋号20个。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1.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产业工人把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企业文化中心和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阵地,运用产业工人听得懂、听得进、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略) 上思想引领,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 (略) 民”系列活动,提高 (略) 组织、宣传、引导、服务产业工人的本领。结合“八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提高产业工人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 (略) 信办、市司法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2.强化产业工人队*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推动产业工人建设与党建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党建带工建,创新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及时有效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党的工作,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通过重点倾斜等方式,优先发展生产一线工人、技术能手,特别是优秀青年工人入党。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根据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用工方式等新变化,动态调整党组织设置,把党的组织建到车间班组、 (略) 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等基层单位。切实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统建、行业联建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产业工人立足岗位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3.强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宣传舆论阵地作用,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完善劳模政策,落实劳模待遇,规范做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工作,为广大劳模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学上提升,促进线上线下工会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工会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强化工运事业物质保障,依法做好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工作,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切实提升工会经费规范化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专栏一 ?思想引领 |
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到2025年,新增产业工人党员不低于480名。 深化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提升工作,到2025年,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不低于70%。 打造“职工读书”系列活动品牌,5年内建 (略) 级职工书屋,6个流动职工书屋,4个电子职工书屋, (略) 各级工会自建11个以上职工书屋。 在产业工人中广泛推广使用“学台,到2025年,企业工会组织使用率达70%以上,工会会员使用率达70%以上。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每年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不少于16场次、惠及农民工2.*人次。 深入组织“云岭工匠”推荐申报工作,组织开展“丽江工匠”评选活动,到2025年,新选树“丽江工匠”12名。选树“兴丽英才”丽江技师30名。 大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进社区活动,到2025年,劳模、工匠宣讲活动不少于22场次,劳动者风采宣传不少于4500人次。 大力培育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加强队*动态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到2025年,全市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达到40人以上。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工作,到2025年,百人以上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实现动态全覆盖。 |
(二)强化权益保障制度,提高产业工人地位
1.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政治权益保障制度。按照规定,推荐符合条件的产业工人作为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的人选,选派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到各级群团组织中挂职和兼职,逐步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发挥好产业工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产业工人群体中“资政建言、凝聚共识”的作用,将产业工人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委员提案,逐步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探索推进基层工会“推优入党”制度,把产业工人中的各级劳模、工匠、技术状元、技术能手、首席工人、优秀志愿者等推荐给党组织。加大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评选中的推荐选树力度,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2.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民主权益保障制度。落实宪法法律及《云南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推动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略) 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选举产生程序,严格述职评议,确保其代表 (略) 治理。推动企业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机制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职代会闭会期间的民主管理活动。〔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3.健全完善产业工人经济权益保障制度。创造平等就业环境,保障就业机会公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落实产业工会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探索发布技术工人工资指导价位,逐步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完善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完善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略) 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向高技能产业工人倾斜,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对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制、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项目分红、岗位分红等多种激励分配方式,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对作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专项特殊奖励。 (略) 规模以上企业推行首席技师制度,支持在聘的高级技师延迟退休。引导企业设置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师带徒津贴等各类津贴。健全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推动优质项目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政策。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产业工人休息休假权利,进一步推动落实产业工人带薪休假规定。〔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4.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权益维护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机制职能,健全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市、县(区)政府与同级总工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联席(联系)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加强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常态化组织工会法律顾问、律师等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促进企业规范用工。全面贯彻实施《云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充分发挥“两书”作用,切实提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实效。建立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司法行政、法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依法调处劳动关系矛盾,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动调处。保障产业工人职业健康权益,贯彻落实《“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丽江2030”规划纲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文化氛围,有效提升产业工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国资委、市 (略) 、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专栏二 ?权益维护和地位提高 |
产业工人作为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的人选不低于上一届的比例人数。 大力推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表彰工作,到2025年,评选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不少于1名,云南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不少于4名, (略) 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不少于40名,全力推荐选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选 (略) 五一劳动奖状40个、五一劳动奖章100名, (略) 工人先锋号20个。 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达到95%,已建工会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达到80%以上。 为不少于51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 深化工资集体协商质效评估工作,到2025年确保实现正常经营的百人以上的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以上,实现质效规范性标准评估得分80分以上的集体协商建制企业(行业)达到80%以上。 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正常经营、已建工会的百人以上企业单独签订集体合同率达到80%,已建制企业职工对集体协商知晓率达到90%以上,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新命名不 (略) 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积极申报推选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 到2025年,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到2025年,有不少于3.*人次的职工参加以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合理化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康杯”竞赛活动。 到2025年, (略) 级健康企业不少于5家。 |
(三)深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着力服务发展大局
1.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坚持“以赛选才、以赛育才、以赛励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组织、各方协同、职工参与”的劳动竞赛格局, (略) 级竞赛,做实产业竞赛,推动竞赛由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延伸,健全完善企业竞赛、县级竞赛、市级竞赛依序向省级示范性竞赛升级体系。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融合的体制机制,提升竞赛活动质效水平。 (略) “三个定位”战略目标,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略) 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大活动为主要阵地,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为重点,广泛深入推进“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搭建产业 (略) ,组织企业职工、院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竞赛,选拔集训选手参加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为参加劳动和技能竞赛提供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2.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以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企业和产业工人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聚焦绿色铝硅材料、新环保、氢能源、生物医药、数字丽江、绿色食品、文旅产业等领域,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水平,加大职工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产业工人创新成果库、创新人才库,共享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通过举办职工创新成果展,开展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交流活动, (略) 上展示, (略) 。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在重点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中,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释放创造潜能,为创新丽江建设贡献力量。深入推进行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略) 校、 (略) 校( (略) 校)和专业科研 (略) 。〔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3.发挥劳动竞赛和技能创新导向激励作用。进一步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持续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和创新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对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者授予相应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获得中华技能大赛、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可直接认定为高级职称,取得工程技术类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 (略) 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得状元的选手,符合条件的可优先推荐选树为“ (略) 五一劳动奖章”,技能等级破格晋升。 (略) 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选, (略) 级科技进步奖推荐名额,鼓励和支持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评选、展示,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动力。总结推广各类产业工人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从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资委、古城保护管理局、市工商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专栏三 ?建功立业 |
大力开展滇中引水工程丽江段、 (略) “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丽江雪山轨道交通、生态林业扶贫项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绿色能源牌”、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程、现代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等系列劳动竞赛,参加省级劳动竞赛不少于2场次, (略) 级劳动竞赛不少于4场次。5年参与职工数不少于1.*人。 持 (略) 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每2年组织不少于2个行业8个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到2025年,新增职工技术状元不少于5名,新增技术能手不少于10名。 大力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技师工作站建设,5年内,市级“三室一站”达16家以上。 |
(四)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增强服务大局本领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略) 场和提高质量 (略) , (略) 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全面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职教园区、校企合作共同体、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培育和建设, (略) 校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打造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集群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较高水平实训指导师队*,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新能力。鼓励在丽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实施教学,订单式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技能等级认定监管制度,提高技能等级认定的社会公信力。深化工程领域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有效激励专业技术人才。〔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2.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推进职 (略) 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依托企业、 (略) 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现代化产业工人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制定产业工人培养计划、培训考核制度,重视企业内部工人技术技能培训。鼓励企业、民办非企业等用工单位自主开展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转岗转业能力。鼓励社会力量、 (略) 校积极承担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中小微企业员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开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名师带高徒,探索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广“双师带徒”培训模式,开展“名师高徒”选树活动。深入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畅通一线产业工人继续 (略) 径,鼓励有工作经验的产业 (略) 校继续学。〔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3.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上的优势作用,鼓励企业建设培训中心、 (略) 校,鼓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8%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强化创新驱动,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推进 (略) 校、 (略) 所合作,整合资源,联合建设、认定 (略) 、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健全完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编制和发布工作机制,促进人才需求精准推送,产业与人才精准对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向纵深发展,组织引导高校、 (略) 所、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人员踊跃加入科技特派员队*行列,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协作、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活动。〔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资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4.大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岗培训体系、以赛代训体系、培养评价体系,构建政府、院校、社会、企业、工人同心合力推动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大格局。贯彻“技能云南”行动、《云南省工会深化职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行动计划(2021—2025年)》、《“技能丽江”行动实施方案》、《 (略) (略) 行动计划》,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开展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行动”,提升职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引进高技能人才,企业从省外、市外引进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选手,优先纳入各地高技能人才评价范围。鼓励企业、院校组织和推荐选手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做好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工作;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间界限,使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融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行列。打破学历、论文、年限等限制,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产业工人,破格晋升技能等级。〔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5. (略) (略) 建设。大力推行“ (略) +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职工(农民工)利用好“学,积极推动建立产业工人自己的“技能慕课”。积极探索以学历继续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并重、线上线下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兼顾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推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接受大专、本科学历继续教育。探索社会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各培训机构、 (略) 校展开合作,助推产业工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发挥社会培训力量。〔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 (略) 信办、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专栏四 ?素质提升 |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十四五” (略) 各类职业学校计划新增招生*人以上,为产业工人队*提供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 到2025年,全市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不少于3所,新增专业11个,学徒制人才培养总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左右;探索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职工不少于2270人。 争取实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到2025年,力 (略) 级公共实训基地和1个县区级公共实训基地, (略) 技工学校建设产教融合。实施技能竞赛集训基地项目,争取建设1—2和省级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推动丽江“工匠园区”提质增效。 到2025年,全市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行动,累计培训7.*人次以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新增516人以上。 结合丽江实际,到20 (略) 级产改示范单位20家以上。 |
(五)持续发展壮大队*,增强改革人才活力
1.大力推动更充分的就业服务。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略) 、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 (略) 各级工会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构建以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工人文化宫为载体的全方位服务阵地,并广泛宣传各级各类服务阵地,组织、吸引广大产业工人“回家”,运用好高便利性、高亲民性、高知名度、高利用率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服务品牌,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同时,着力做好工会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专栏五 ?队*壮大 |
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8500人以上,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累计达2345户以上,发放贷款金额3.5亿元以上。 积极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到2025年,农民工参加培训不少于3.*人。 全面提升面向产业工人的服务水平。 (略) 工会职工服务阵地建设,争取省总工会支持实施好华坪县、宁蒗县2个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建设,争取省总工会支持启动玉龙县职工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设职工服务驿站,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20个省级、市级驿站;争取省总工会支持创建省级“党工共建”示范点30个, (略) 15个以上乡镇(街道)“职工之家”示范点建设,选树5个职工生活幸福企业建设示范点,市级集中推出不少于2个普惠职工项目,全市各级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元以上,走访慰问职工不少于*人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会员职工比例不低于95%。 |
?????三、组织实施及保障
(一)健全工作格局,协同推进改革
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推改革的整体合力。将产业工人队*建 (略) 、县(区)党委政府工作全局进行通盘考虑和部署,督促各责任单位按照规划制定的时间表、路线图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市、县(区)总工会要把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责,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合力推进改革。各责任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与牵头单位紧密协同,结合各单位工作职责,按照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制定具体时间表、路线图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二)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改革力量
健全完善协调领导机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切实强化请示报告、沟通会商、调研指导、协调推进、评估督查等作用。健全改革工作培训交流机制,通过培训班、研修班、推进会、典型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改革参与各方互鉴互学、取长补短。建立健全促进企业重视和积极推进改革机制,让改革助推企业发展,激发企业推进改革的内生动力,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改革评价机制,定期对改革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加强评估成果运用,层层传递改革的压力。
(三)强化分类指导,抓 (略)
(略) 各级产业工人队*建设改革示范点创建工作,突出抓好各县(区)和市直试点企业示范点创建,采 (略) 法,努力构建以省级示范点为带动、各级示范点为支撑的示范体系, (略) 改革提质扩面。明确各示范点创建方向,加大精准指导支持力度,突破改革瓶颈。不断推进非公企业改革示范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将改革推向中小微企业、服务业,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向全域推进。
(四)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的宣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干部职工深入掌握规划的措施内容、指标任务,自觉将相关政策制度的谋划出台、推进落实、监督检查与规划有机融合。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解读规划的重大意义、重要内容、具体措施,大力宣传一批改革典型和一批产业工人优秀代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支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经费投入合理增长长效机制,强化企业投入资金主体责任,加大各类资金融合力度。落实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允许企业培训费用列入生产经营成本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企业中当年取得国家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按照《“技能丽江”行动实施方案》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照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落实
将改革实 (略) 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督察评估内容,压实责任,保证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改革情况通报、信息反馈、督查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动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全面实行第三方评价制度,分层次、分类型开展情况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