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 (略) (略) 黔西县箐口煤矿(兼并重组)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月9日-2024年1月15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 (略) 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南明区遵义路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略) 南明区遵义路2 (略) 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 编:*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略) (略) 黔西县箐口煤矿(兼并重组) | (略) 黔西县太来乡 | (略) | 贵州乾辰 (略) | (略) (略) 黔西县箐口煤矿(兼并重组) (略) (略) 黔西县太来乡。根据《关于对贵州世纪 (略) 主体企业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的批复》(黔煤兼并重组办[2016]83号),箐口煤矿为兼并重组后保留煤矿,规模为60万t/a,矿区面积18.3918km2,开采深度+1200m~+250m,配对关闭煤矿为息烽县永靖镇湘联煤矿。 项目总占地为12.1hm2,利用原有占地7.0hm2,新增占地5.1hm2(旱地1.4hm2,建设用地0.3hm2、乔木林地0.95hm2、灌木林地2.45hm2),生活用水取自自来水,生产用水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水。 矿井全年前期年耗电量1757.44万kW·h,吨煤电耗29.29kW·h/t;后期年耗电量2919.51万kW·h,吨煤电耗48.66kW·h/t。矿井职工在籍总人数727人,矿井全员工效为3.0t/工。环保设施总投资为1050.81万元,占总投资63193.36万元的1.66%。 | (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 ①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破坏区,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平整土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③优化总体布局,尽量将施工临时用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④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表土妥善堆存,待矿井开展土地复垦时使用。 2、地表水环境:施工期污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环评要求先行建设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未建成前设施旱厕收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 3、地下水环境 施工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经收集处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4、环境空气 开挖区域要加强地面清扫,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防止运输二次扬尘产生。细颗粒散装原料应贮存于库房内或密闭存放,避免露天堆放,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装卸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量。 5、声环境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施工现场严禁鸣笛;②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做到文明施工。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未经批准不得在夜间进行施工,④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避免扰民事件发生。 6、固体废物 建井掘进矸石除用于矿井场地建设填方,剩余置于临时排矸场暂存,并及时外运综合利用,故本矿井施工期井下排矸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建筑垃圾一般作为地基填筑料,各类包装箱、纸一般由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理。 (二)运营期1、生态环境 ①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矿井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将破坏其用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天然植被,改变土地资源的原有使用功能及形地貌,并可能引起局部的水土流失。但相对项目所在的区域而言,工程所占用的土地及破坏农田、自然植被的植物种类数量很小,不会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 开采基本不会改变井田区域内现有土地利用系统。受沉陷影响的农田和林地大部分可通过复垦和生态修复来恢复其原有生产力。③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出现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不会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范围内。④地表沉陷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矿井一采区范围有箐麻窝、榨房村、何家麻窝3个分散分布的居民点,共计23户81人,房屋预计将受矿井开采Ⅳ级破坏,环评提出采取搬迁安置措施;二采区开采时开采范围有54户189人预计将受矿井开采Ⅳ级破坏,环评提出采取搬迁安置措施;全井田开采范围较大,除一、二采区外还有117户预计将受矿井开采Ⅳ级破坏,环评提出采取搬迁安置措施; ⑥地表沉陷对耕地、林地的破坏及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全井田耕地沉陷总面积为535.36hm2,其中:轻度破坏面积为476.47hm2,中度破坏面积为38.12hm2,重度破坏面积为16.06hm2。业主应根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批复意见的要求,作好矿山生态恢复及土地复垦工作,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2、地表水环境矿井一采区矿井正常涌水量209.07m3/h、最大涌水量390.96m3/h;兼并重组后在工业场地新建矿井水处理站,采用中和调节+隔油+曝气+混凝沉淀+一级锰砂过滤+消毒工艺,处理规模400m3/h、处理后的矿井水部分回用作为生产用水,矿井水复用量为739.93m3/d,排放量为4227.75m3/d,复用率为14.75%。处理后的矿井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Fe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Mn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SS、总铬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消毒后部分回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防尘、绿化洒水等,剩余部分通过管道自流排放至老寨小溪,矿井水复用量为739.93m3/d,排放量为4227.75m3/d,复用率为14.75%。兼并重组后在工业场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二级生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290m3/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优先回用于地面生产、道路洒水及绿化等,回用量为121.87m3/d,剩余部分(100.46m3/d)与复用剩余的矿井水一同外排。 工业场地实施“雨污分流”,场地外雨水经截洪沟收集后就地排放。工业场地储煤场采用全封闭棚架结构,且对地面进行硬化,可有效防止雨水冲刷产生的煤泥水,同时在储煤场、矸石运输进出口、运输道路及辅助生产区窄轨车场区域设淋滤水收集边沟,在临时排矸场四周设截排水沟,底部设排水涵洞,下游设置挡矸坝,挡矸坝下设置淋溶水池(容积100m3),矸石淋溶水经淋溶水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排矸场防尘洒水。 3、地下水环境 ①矿井应最大限度对矿井污废水进行回用,并保证污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废水达标排放。②根据场区各单元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及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对场区进行防渗分区。 ③矿井污废水管道、水池、污水处理池及清水池应按防泄漏设计要求和标准施工,设备、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加大地下水污染负荷。 ④排矸场应按要求修建排水沟,有效的防止排矸场外地表径流进入排矸场;挡矸坝下设置淋溶水池,矸石淋溶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防尘洒水。对于评价区内居民点,其现有供水水源遭到煤炭开采破坏发生漏失或污染影响时,应由矿方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或就近开辟新的水源,以保障受影响居民用水需要。 4、环境空气 ①地面储煤场扬尘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储煤场采用全封闭棚架结构,并配套自动喷雾洒水装置降尘。装载点设置在储煤场内,利用场内自动喷雾洒水装置抑尘,同时装载时控制装载高度,降低扬尘产生量。 ②煤炭运输、筛分扬尘 原煤井口至至筛分楼、筛分楼至储煤场均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环评要求胶带运输机设置在封闭走廊内;筛分楼采用密闭结构,设置自动喷雾洒水装置降尘,扬尘可得到有效控制。③煤炭、矸石装卸扬尘 原煤装卸在封闭式的储煤场内进行,避免了装卸过程外部风力起,同时,环评要求原煤、矸石装卸点设置自动喷雾洒水装置降尘并控制装卸高度等措施,装卸扬程可得到进一步控制。④道路防尘 场内及进场道路要定期清扫,保持路面无积灰,并定时洒水降尘。⑤工业场地绿化 加强工业场地绿化。 5、声环境 矿井运营期间主要噪声源有:机修车间及综采设备库、坑木加工房、绞车房、筛分楼、压风机及注氮机间、通风机、瓦斯抽放站、污水处理站、通风机等产生的噪声;一般噪声值在80~100dB(A)之间。设计及评价对噪声源主要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从预测结果可知,矿井按设计及环评的要求采取降噪措施后,工业场地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声环境敏感点在项目营运期昼夜间预测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GB3096-2008)标准。只要严格限制运输车辆穿过居民点时的时速及控制运输时间,运输车辆对公路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有限。 6、固体废物 ①煤矸石处置及综合利用 煤矸石产量6万t/a。煤矸石优先考虑装车外运砖厂综合利用,不能及时利用时通过汽车运至排矸场堆存。②其它固体废物处置 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后送至当地环卫部门认可的地点进行定点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干化后及时清运定点处理。矿井水处理站产生的煤泥经压滤干化后掺入原煤外售。注氮机房废碳分子筛交由供应厂家进行回收再生。废机油、废乳化液、废液压油、油泥、在线监测废液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贮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进行防渗建设和管理),并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委托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清运处置。 7、土壤环境 ①工业场地采取“雨污分流”,储煤场采用全封闭棚架式结构及洒水防尘措施;筛分楼采取密闭及喷雾洒水除尘措施;煤炭胶带运输机设置在封闭的走廊内;原煤、矸石卸载、装车均在封闭式储煤场内进行并采取喷雾洒水降尘;工业场地生产区进行硬化处理,原煤储、装、运系统均采取防雨措施,生产区及辅助生产区四周设置淋滤水收集边沟,并设置收集水池收集场区淋滤水。②加强对工业场地“三废”管理,确保污、废水达标排放,严禁污、废水随意漫流影响土壤环境。 ③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地基和池体采取防渗处理;④所有机械维修均集中在机修车间内进行,不得置于室外。产生的废机油、废乳化液、废液压油、油泥及在线监测废液采用塑料桶收集后在危废暂存间暂存,不得随意处置。危废暂存间为重点防渗区,需对地面及裙角采取防渗措施,危废暂存间应《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进行防渗建设和管理⑤煤矸石优先汽车外运砖厂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煤矸石堆存,减少扬尘和淋溶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评估意见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