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
云阳县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3年7月31日至2023年8月4日(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q.com,传真:023-*,电话:023-*,通信地址: (略) 云阳县云商大厦2楼环保窗口,邮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高压新装供电线路 | (略) 云阳县人和街道、黄石镇、高阳镇 | 云阳县建全 (略) | 重庆 (略) | 项目新建线路路径全长约22.13km,采用架空线路建设方式,为单回路建设;导线采用1×JL/G1A-150/25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1根24芯的OPGW-50光纤复合地线和1根JLB20A-50地线;线路新立铁塔65基;木古变电站扩建 1 个 110kV 间隔。 项目总投资5732.1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6%。 | 一、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本工程各个桩位分散,土建施工局部工作量较小,在施工前采取适当驱离措施,能够减少对爬行动物的影响,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动物具有活动能力,可由原来的生境转移到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生活,这些不利影响会将随施工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再者,本工程所在区域,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线路 (略) 道S305,黄石村,中琦村,杨柳村,以及连个各个村落之间的道路,使区域内人工干扰严重,动物种类稀少,以伴人种为主,本项目建设对上述动物的影响轻微。 (2)环境空气 架空线路塔基的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铁塔基础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扬尘在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 TSP 增加;施工机械(如载重汽车等)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NOx等,施工扬尘影响主要是在线路施工区塔基附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线路施工为点状工程,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进行施工活动时排放的 CO 和 NOX 废气,但由于施工场地较为分散,且施工时间较短,使用数量不多,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为减小对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要定期洒水降尘,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施工期保持对干燥作业面进行洒水处理后,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工程施工结束后其大气环境影响可得以恢复。 (3)地表水 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不设置办公区及住宿,施工工人利用周边现有设施解决。施工期铁塔基础的浇筑工程量较少,基本无施工废水和混凝土养护废水产生。 (4)声环境影响分析 输电线架线施工主要噪声设备有:运输车辆、牵引机、张力机、搅拌机等,主要集中在塔基附近,其声级值一般小于85dB(A)。线路塔基开挖采用人工及小型机械开挖方式,基础施工时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车辆无法到达的塔基使用混凝土搅拌机现场搅拌。项目每个塔基施工量小、历时短,且夜间不施工,本项目沿线距离居民民房均有一定距离,施工时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影响较小。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加强施工噪声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文明施工。 (5)固体废弃物 项目架空线路开挖土石方在塔基施工结束后部分回填,部分就近于低洼处夯实,无弃土。施工产生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利用附近已有公共环卫设施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进行转移处理。 2、营运期 (1)噪声 木古110kV 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完成后,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噪声仍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排放限值要求。 本工程类比 110kV 成青线噪声监测最大值出现位置为距离中心线 15m 处,昼间监测最大值为 40.6 dB(A),夜间监测最大值为 37.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声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要求。从监测断面噪声数值变化上分析,线路断面噪声总体受线路监测位置变动产生的变化并不大,线路噪声对环境噪声贡献不明显。 经预测,本项目输电线路建成后运行时,本项目对线路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2)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①本项目1D2-SDJ、2A3-JC4、JB131塔型,导线对地高度为12.5m 时,评价范围内距地面高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809kV/m,最大值出现在2A3-JC4塔型距离线路中心线 10m 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4.14μT,最大值出现在JB131塔型距离线路中心线 0m (线路下)处;1CJ塔型导线对地高度为 8.3m 时,评价范围内距地面高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005kV/m,最大值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线 6m 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6.75μT,最大值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线 0m 处(线路线下)。以上预测值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经过居民区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标准要求;同时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经过非居民区 10kV/m 标准要求。 ② 1D2-SDJ塔型,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本项目新建110kV架空线路需与敏感目标建筑的水平距离至少为4m或本线路下相导线与敏感目标建筑的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3m(满足二者条件之一即可) ③ 2A3-JC4塔型、相线导线对地高度为 12.5m 时,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本项目新建 110kV 单回架空线路需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的水平距离至少为 3m或本线路下相导线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的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3m(满足二者条件之一即可)。。 ④ JB131塔型、相线导线对地高度为 12.5m 时,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本项目新建 110kV 单回架空线路需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的水平距离至少为 3m或本线路下相导线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的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4m(满足二者条件之一即可)。 ⑤ 1CJ塔型、相线导线对地高度为 8.3m 时,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本项目新建 110kV 单回架空线路需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的水平距离至少为 2m或本线路下相导线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的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4m(满足二者条件之一即可)。 ⑥不考虑最大风偏情况下,本项目线路沿线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叠加值在(0.1206~1.9111)kV/m 之间,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在(0.6095~10.6118)μT之间,小于10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本项目线路建设完成后,对沿线电磁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 ⑦间隔扩建工程对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的贡献值很小,因此,间隔扩建工程完工后,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①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工程投入运行后,临时占地将得到有效恢复,占用耕地恢复为耕地,占用林地恢复为林地,项目影响主要是永久占地的影响,一是占地面积小,二是占地面积分散在20几公里范围之内,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影响轻微。 ② 对植物的影响 工程运行期间,对架空线下方高度较高的森林群落需要进行修砍,因此将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运行期需砍伐树木的量很少,且为局部砍伐,故对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微弱,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 ③ 对动物的影响 运行期高压输电线路对*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工频电磁影响及噪声干扰;此外还存在鸟类撞到高压输电线的可能。由于山区塔位要建在山顶或较高的坡上,导线对地距离一般较高。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丛密的树木对工频电场有较大的屏蔽作用。地面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0.1mT的限值。所以,一般野生动物所受到的电磁影响比较小。 二、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期 (1)对杆塔设计进行优化,优选占地小和紧凑的塔型; (2)在塔基定位时,根据周边地形、地势等条件,塔基尽量避开植被密集区; (3)合理选择基础和塔型,根据各塔基所在地地形地质选用塔腿长短和基础形式,尽量维持原塔基自然地形,减少基面、基坑开挖,尽可能小对周围植被的影响;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如掏挖式基础和嵌固式岩石基础。这类基础避免了基坑大开挖,塔位原状土未受破坏,并大幅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施工期 (1)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的运输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将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考虑到对植被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优选塔基附近的空地、裸地堆放材料,避免多次搬运踩踏植被,临时材料堆放需做好地面铺垫工作,减少砂石、水泥洒落,采取遮盖及防雨工作; (2)避开雨季施工,减少雨水对场地开挖面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确需在雨天动土时,应采取塑料布或土工布覆盖易受降雨冲刷的裸露地表等临时措施; (3)施工采取张力放紧线的方式,放紧线时间宜安排在农作物收获以后,减少农作物的损失,牵张场选择尽量选择荒地或工业园区内硬化地面,减少植被破坏; (4)施工用房应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减少临时建房占地引起的水土流失量; (5)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将地表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全部拆除,并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复耕、种植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有条件的播撒草籽或种植被,其中播撒的草籽或恢复的植被需选用乡土种和常见种,禁止引进外来物种。 (6)临时占地措施 对于工程施工期临时占地,需要严格进行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本项目设置施工营地、临时生活点、材料堆场时选择当地居民处,公路旁等,尽量不要新增占地; ②材料运输采取人背马驮杆塔及相关设备的方式进行,以减少施工林地道路开辟对植被的破坏; ③牵张场的设置尽量避开树林茂密处,减少树木的清理;项目牵张场占地远离水体,禁止设置在河岸两侧、水库集雨范围内。 ④牵张场施工结束后根据占地类型进行复耕或复绿,复绿时选用常见易存活恢复物种,在能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下主要选择能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和草种。 (7)涉及小江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进一步减小施工期对保护区环境影响及污染的可能性,工程应在施工期采取以下措施: ①设计阶段线路采用跨越的方式建设,塔基尽量远离河堤,跨越处施工架线时采取无人机架线方式; ②线路塔基基础尽量选择占地较小的,尽量减少施工期开挖量和水土流失量; ③施工期塔基定位时,由设计单位对杆塔进行精准定位并现场复核,确保杆塔不落入小江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施工临时场地不落入小江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④临近小江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塔基基础施工尽量采用人工方式,避免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⑤临近小江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塔基施工时,开挖土石方周围设置拦截沟,土方进行篷布遮盖,减少水土流失。 ⑥做好施工组织优化,设置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尽量远离小江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 ⑦杆塔基础开挖施工期尽量避开雨天,减少施工造成水土流失; ⑧施工结束后及时选择当地植被物种对塔基附近进行绿化,并定期检查生长状态,确保塔基附近植被恢复良好。 3、营运期 (1)植被与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项目投入运行后,仅有少量的巡查防护行为,加强巡查防护人员管理,要求不离开现有巡查防护道路,巡护过程中避免攀折树木,注意用火安全。 (2)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巡查防护人员管理,避免捕猎野生动物,避免破坏野生动物生境的行为,加强用火安全,防止不安全用火导致的森林火灾,从而对动物生境和动物个体产生严重影响。 (3)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① 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评价范围内未发现 (略)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评价建议在工程施工前注意观察是否有 (略)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旦发现,及时报告主管部门,配合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移栽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② 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措施 针对区域可能存在的珍稀濒危植物在施工占地前进行专项排查,如果发现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③ 保护野生动物、受威胁物种、特有种保护措施 对于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威胁物种、特有种,除了进行一般的避让、减缓等保护措施外,还要重点加强有关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在主要的施工区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区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栏,对重点保护动物做重点标识及说明,包括动物图片、保护级别、保护意义等。 | ||
2 | 云阳县黄石镇月亮街至桐子园外侧库岸安全防护工程 | (略) 云阳县黄石镇小江左岸 | (略) | 重庆渝 (略) | 工程位于云阳县黄石镇小江左岸,项目起点位于黄石镇月亮街,终点位于黄石镇桐子园,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1+538,岸线全长约1.53km。工程建设内容主要由库岸生态治理工程、步道工程、配套工程等组成。建设性质:新建;治理长度:1.53km;项目投资:总投资为6501.9万元。 | 一、施工期 (1)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车辆设备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等,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经施工场地设置的、沉淀池隔油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利用施工生活营地自建临时生化池处理后,吸粪车运输至黄石镇污水处理厂。施工废水均不排入小江等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工程占地范围桩号K1+050~K1+300占地范围涉及云阳小江湿地自然县级保护区实验区。该段贯步道工程高程176m,均高于工程段50年一遇洪水位173.58m,以下区域全部为岸线生态治理工程。合理安排施工时序,生态治理工程护坡基础施工可避免涉水施工,对实验区小江地表水的影响较小。同时施工场地临江(河)侧设置临时挡墙,防止物料向保护区内滚落;场地上、下游设置截水沟,截排汇水收集处理后回用,尽可能降低对小江地表水的影响。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以扬尘为主。根据《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评价要求施工期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一)按照技术规范设置围墙或者硬质围挡封闭施工,硬化进出口及场内道路并采取冲洗、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 (二)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配套的沉沙井和截水沟,对驶出工地的车辆进行冲洗。 (三)对露天堆放的易扬撒的物料以及48小时内不能清运的建筑垃圾,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对堆放物品予以覆盖。 (四)土石方施工应当分片或者分段开挖,并采取封闭施工或者洒水、喷淋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五)禁止从三米以上高处抛撒建筑垃圾或者易扬撒的物料。 (六)对开挖、爆破、拆除、切割等施工作业面(点)进行封闭施工或者采取洒水、喷淋等控尘降尘措施。 (七)运输易撒漏扬散物质的,应当使用符 (略) 有关技术规定的密闭运输车辆,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和线路行驶,尽量避开人群集中区域。 施工期粉尘以无组织排放形式为主,产生的粉尘颗粒大,经施工场地周边设置的围墙或者硬质围挡阻隔后,大部分可在场内沉降;粉尘与水接触后会发生凝聚、增重,有利于粉尘沉降,根据相关资料,在不洒水的情况下,距离尘源5m处的粉尘浓度约为洒水情况下的5倍,及时洒水抑尘率约为80%,洒尘抑尘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施工期采取以上环保措施合理、可行。 (3)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工程建设中,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同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 2)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和施工强度,作好施工组织,高噪声施工机械和设备设置临时设备间、通过墙体隔声,以减缓噪声影响; 3)另外,物料运输应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运输过程经过居民住宅时采取缓速、禁鸣等措施,并在场区进、出口应安排专人负责车辆组织和指挥,合理疏导防止引起交通阻塞和交通噪声影响; 4)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夜间施工临时许可制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200m内有敏感点的路段,不能在夜间(22:00~6:00)进行施工作业。建设中若必须24小时连续浇注作业的,需在施工前4日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向当地环保局报批,以获得批准;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张贴安民告示,以取得公众谅解。运输作业应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 5)建筑工程必须在工程开工前15天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6)工 (略) 建成区域,需加强高、中考期间建筑工程施工的许可管理。在高考、中考前15d内及考试期间,禁止在项目附近居民点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夜间施工作业。 施工机械多为移动式设备,采取隔声、吸声等处理难度大,因而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以预防为主,使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建设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弃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项目弃方在施工临时堆土场临时堆放,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至合法弃渣场处置,不单独设置弃渣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每天集中收集,交由云阳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禁止设置柴油罐等加油设施;配备隔油栏、吸油毡等应急物资;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可有效的降低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环境风险可接受。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工程征占地范围进行施工,减少表土及植被的破坏。施工区设置保护土壤、植被的宣传牌和警示牌,标明施工活动区,严禁超范围占压植被。 2)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施工区的表层土壤,表土用于临时施工场地后期的生态恢复。 3)加强工程永久占地周围植被的保护,并在永久建筑物周围做好绿化共组。 4)施工区周边实施植物绿化措施,并做好抚育管理。施工扰动区域内的植被恢复以当地适生树种和草本为主,乔灌草结合,使工程区尽快融入当地景观。 5)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措施:一是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火灾;三是开展生态监测及管理。 6)在工程完成后须对排水工程沿线被破坏的植被进行人工恢复,如在管沟外侧种植狗牙根等草本植物。临时占地应恢复原用途,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种植适宜的树木和草类,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7)本着“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思想,针对工程建设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程度,设计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确定了本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8)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免涉水施工,不会对胭脂鱼洄游通道造成阻隔。 二、运行期 (1)对地表水水文情势的影响 本次评价引用《云阳县黄石镇月亮街至桐子园外侧库岸安全防护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结论,对小江评价范围江段洪水位、流速、河段泥沙冲淤、库容、河道行洪无影响。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配套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 (略) 政管网全部排入黄石镇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后排入小江。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公厕分别设置1座生化池,单个规模为30m3/d。。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防渗技术要求做好防渗措施,生化池作为一般防渗区,按照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4)大气防治措施 运行期加强公厕管理,定期清扫,喷洒除臭剂等,臭气不会对游客和周边群众产生大的影响。停车场与沿线敏感点有现状北滨路相隔,存在一定高差,保持路面清洁,汽车尾气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不明显。 (5)声环境防治措施 营期噪声主要为游客社会活动噪声和进出停车场车辆交通噪声。具有流动性、分散性、暂时性等特点,不会形成集中的噪声污染源,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及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加强商业活动管理,禁止使用低音炮等高噪声设备;停车场设置限速标志。 (6)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游客遗留垃圾等。生活垃圾由云阳县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一并纳入云阳县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处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避免了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运行期为避免植物外来物种入侵,植被选择尽量选择本土植物进行种植,根据消落带的高程选择适合的植被,避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