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认真学原、丘陵等不同地形地貌,注重保留农村特色、乡土味道、乡村风貌,科学编制和美乡村建设规划。
——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其自觉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算好生态优先账、走好 (略) ,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
——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健全党领导的各部门协同、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坚持创新驱动、久久为功。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注重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塑形和铸魂并重、美村与富村并进。
(三)工作目标
到2028年,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和美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全市所有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以上;乡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元以上,其中收入在*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0%;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持续改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五清三建一改”,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制度、标准、队*、经费、督查工作目标,城乡环卫保洁、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实现县域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推广“自拆自建给补贴”做法,实现“愿改尽改、应改尽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高; (略) “水肥一体化”处理模式,厕所维修、粪污清掏、粪污无害化处理、公厕管护、运行监管“五项机制”实现稳定运行。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水源地保护区、滹沱河等重点河流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等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实现长效管控、动态随清。按照《 (略) 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常态化 (略) 创建活动, (略) 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创建各具特 (略) ,创建覆盖率达到80%。有序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以滹沱河沿岸和美乡村示范带创建为重点,由点及线带面,梯次推进10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每年创建200个以上省级和美乡村。
(二)实施村庄建筑风貌提升行动。加强新建住房管控,以《河北省农村住房建筑导则》为指导,推广适于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区域村庄的风貌设计,按照绿色、环保、适用、美观、安全的要求,打造风格协调、特色鲜明的村庄风貌,既能体现区域特色、传承文化根脉,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对单体新建房屋,严格执行房屋样式高度、节能环保、结构安全、占地面积等农村住宅设计标准,由乡镇负责指导和管控。开展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装配式住宅,1/3以上的村庄建设示范户。依法保护文物、历史传统建筑、传统民居、工场作坊等文化符号,深入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好农村历史文脉和现有自然景观,完善提升房屋功能和村庄基础设施,满足乡村旅游需求,培育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村。
(三)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大力推进“ (略) ”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以奖代补资金支 (略) 建设,17个县(市、区)累计改造建 (略) 2000公里, (略) (略) 率均达到85%。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8%以上。实 (略) 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 (略) 7000千米以上。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乡镇所在地、乡村旅游等重点村镇规划建设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略) 络,推动“ (略) +农业生产”“ (略) +政务服务”“ (略) +公共服务”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做好农村清洁取暖管理和服务工作,巩固既有成果,持续开展农村“双代”管网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农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健全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抓紧修复灾损厕所、粪污处理设施、 (略) 等基础设施,加快修复受损房屋、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四)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进镇村两级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建设全面达标,不断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农村体育设施提质升级,行政村健身场地实现全覆盖。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开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逐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 (略) 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 (略) 和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机构使用比例,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5%。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互助性服务,服务覆盖70%以上行政村。加强县级物流体系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一村一站”。
(五)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质行动。根据资源禀赋和村庄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文化创意、生态康养、农村电商等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嵌入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体系,拓宽增收渠道。支持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盘活农村资产资源,通过居间服务、物业出租、资产入股等新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丰收。探索推广联村共享共建、片区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
(六)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行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开展“村BA”“健康跑”“村晚”等群众性农民文体活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星级平安村(社区)创建,全市三星级平安村(社区)创建达标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一村一辅警”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严厉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 (略) 络诈骗,依法打击处置农村邪教及非法宗教活动,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
(七)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常态化开展扶弱济困等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有效办法。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乱埋乱葬等突出问题整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风文明程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年度方案,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任务实行台账化管理,加强协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牵头部门会同责任单位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制定专项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协同组织推动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力抓好和美乡村建设。
(二)加强规划引领。紧密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县域村庄布局,科学划分村庄类型,明确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布局,明确建设任务和优先顺序。对照省级和美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美乡村示范村标准,明确村庄定位和建设任务,梯次推进、迭代升级。规划编制要尊重客观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农民群众的意见。加强村庄风貌管控,突出乡土特色,注重保留传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有村无民”造成浪费。
(三)加强要素保障。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和美乡村多元投入机制,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和美乡村建设, (略) (略) ,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规范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和美乡村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强化用地保障支持,县(市、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乡村发展建设用地,稳妥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探索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专业人才,建立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专家团队。组织开展农业农村民生领域专项技术研发攻关,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四)加强多元参与。坚持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全程参与机制。推行以工代赈,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村庄建设,支持村集体承担乡村建设小型公益性项目。注重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和美乡村建设。鼓励乡贤能人以资助、捐赠、引资等形式,支持家乡建设。在规划编制、资金使用、项目建设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防侵害农民利益。坚决遏制撤并村庄、大拆大建、违规乱建、盲目建牌楼亭廊等劳民伤财做法。加强宣传引导,激励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浓厚氛围。
(五)加强项目实施。建立以专项任务为支撑、重点项目为载体的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市直有关部门围绕年度重点建设任务,制定工作任务和资金项目清单,指导县(市、区)抓好组织实施。市县完善项目遴选入库机制,以县域为单位,按照村申报、县审核、市审定的原则,通过“竞争性遴选+差异化奖补”形式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实施优先序,强化项目监管全过程。县级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督导考核。将和美乡村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督查考核范围,对县(市、区) (略) 直有关部门开展半年评估和年度考核评价。市县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加强日常督导调度,实行月报告、季调度、集中督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决防止贪大求洋、搞面子工程,对作风漂浮、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