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关于2022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的总结
按照《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21〕46号)文件精神, (略) 的工作实际,汇总了各相关职能单位的工作情况,现将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
1.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林业局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24万亩,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面积0.85万亩,补植补造面积3.83万亩,完成村屯绿化美化新建38个,完善提升49个;完成了融合图的档案数据调整工作,对融合数据的修正;完成了天然林保护修复数据的填写工作, (略) 天然林情况分档案,一张图,融合图三种情况进行了汇总。水利局分管的水利领域主要生态产品便是水,围绕水生态产品,进行了产品信息的普查,普查后的主要生态产品有116座大中型水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地下水资源等。
2.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
林业局加强对森林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吉林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调整工作,按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内容对公园面积进行确认。多次到自然保护地现地调查,与省林草局专家一起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前与整合后的基础信息调查填报工作;依据2021年度采伐情况及数据,对林木消耗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计算和汇总,并形成表格及 (略) 局,保证了2022年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国土云地块核实工作, (略) 局下发的图斑地块进行了判读和用手机app程序进行了现地核实,并按规定时限提交了成果;完成了2022年度毁林种参及森林督查图斑核实450个,完成2013-2021年森林图斑前期核实953个;开展林草湿监测工作,核实林草湿监测图斑两批共467个,现地调查湿地图斑1058年、草地图斑19个。水利局对水利领域通过相关的系统进行着动态监测,同时计划增添生态产品动态监测的设施设备。
(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
落实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自2019年起,我市逐步建立起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部门配合,依法追究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单位赔偿责任。共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0件,生态损害赔偿金额达310万元。我们按照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给相关企业核发了排污许可证。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和排放量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不得超标准排放。 (略) 已核发排污许可证194个,实现了重点企业全覆盖,为企业排污权交易做好了准备。林业局积极开展民营企业与国有和村集体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实施规模化生态修复治理。市国有林总 (略) 合作营造红松矮化果林7000余亩;湾龙镇在清收还林工作中,加大了集体资产清查力度,做到了“三结合”,即:坚持把册外地清收与林地清收相结合、把引进社会资本与林地清收相结合,把产业发展与林地清收相结合,全镇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 (略) 开展合作造林7000余亩。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林业生产经营者在灾后迅速恢复生产,保障林业生产经营者经济利益,林业 (略) 签订公益林保险合同。投保面积为7.774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4.331万亩、省级公益林0.8292万亩、县级公益林2.5117万亩。
(三)健 (略) 场经营开发机制
1.建立生态产品供给机制
全市将植树造林和带动农民增收相结合,突出清收还林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相融合,将原来被侵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地块变成果园、榛子园、采摘园。与此同时,重点打造红松果林产业,为松子产业发展提供基地支撑,并通过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相互合作,实施多元化投资,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共同发展规模性种植,大力发展林果经济。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在“梅河口发布”微信公众号公布30处5862亩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地点,便于义务植树单位、个人就地就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全 (略) 委、市人大、 (略) 政协主要领导参加, (略) 直机关干部参加的大型集中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面积1000亩,栽植红松大苗2.7万棵。后续又组织1 (略) 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浇水活动。全市共有10.5万余人参加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设立标牌19个,栽植树木35.6万棵,义务植树面积0.59万亩。
2.建立生态产品营销机制
商务局积极推动电商平台开设生态产品专区,推动线上线下资源、渠道深度融合,丰富生态产品交易渠道。一是抢抓“直播经济”新机遇,推动经济新业态。积极开展“直播经济”,通过开展“年货节”和“臻”选梅河好物—振兴乡村以及“乡村美景我来拍、乡村特产我来带”等系列活动,电商产业园在快手平台销售梅河本地农特产品5354单,成交金额16万元。网红经济迅猛发展,多家传统企业随之转型。二是开展直播 (略) 丰收节。9 (略) 举办丰收节当日,在海龙湖举办了“庆丰收、迎盛会 梅城主播助丰收”直播活动。邀请网红小娜娜团队,共30名主播。 (略) 大米、木耳、杂粮、松子、蜂蜜等农特产品,直播近一个半小时,达成订单数8843单,累计销售额41.2万元。 (略) 丰收节、 (略) 农产品销售起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三是着力推进电商及物流配套项目建设。一方面推动新电商大厦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土建2.5亿元,内部装修5000万元。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5.8万㎡。建设主体3个,分别为新电商大厦、新电商公寓、商务酒店,预计2023年12月份完工,正式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推进孵化中心直播电商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争取 (略) 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自筹50万元。项目利用电商产业园孵化中心5楼打造1个综合选品区、1个公共办公区、6间直播间、2个主播休息室及500㎡食堂。项目建成后,为入园企业提供直播人才培训、企业孵化和餐饮住宿配套服务。该项目预计2023年10月交付使用。四是拍摄小视频宣传农特产品。开展了“乡村美景我来拍,乡村特产我来带”等系列直播活动,拍摄视频800余个, (略) 农特产品助力,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以及宣传效果。五是培育电商发展动力。开展电商培训9期,培训对象580人次,培训学员满意度达99.62%,培训孵化率达到28.37%;开展助力梅河农特产品上行直播,邀请小娜娜团队助力公益直播,销售金额100余万元。六是培育孵化电商人才。截至2022年11月,面向社会各阶层、实习大学生、种养殖户累计开展直播电商、短视频拍摄等各类培训6期,共培训479人次。
3.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积极组织域内企业参加吉林大米品牌推介会。组织3户大米企业参加福建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组织2户企业参加“吉浙粮缘同心同行”吉林粮食品牌浙江宣传活动。积极组织申报,域内粮食 (略) 长兴源 (略) 荣获“吉林大米十大领军企业”荣誉称号。市林业局于6月1日组织人员在磨盘湖国家湿地 (略) 级湿地公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宣传活动,落实完善《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200万建设项目》,启 (略) 级湿地公园界桩界碑及标识牌4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
(四)健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1.建立健全自然资 (略) 场
(略) 农村产 (略) 场体系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动力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 (略)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产 (略) 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1〕20 号)精神,制定了《 (略) 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实施方案》,建 (略) 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于**日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在平台挂牌项目数量962宗,挂牌项目金额3875万元,成交698宗,成交金额2925万元。林业局完成了林权证发放审核工作109项。
2.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
我市碳排放 (略) (略) 已纳入国家管理平台。2019年-2020年, (略) 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国家配发限额,企业花费1100万元,通过国家交易平台购置20万吨排放指标。
(五)健全生态产品补偿机制
1.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林业局2022年共完成使用林地审核审批项目7个,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面积45.4913公顷,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1277.8632万元。
2.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略) 县建立起水系上下游补偿机制。对境外来水、域内水质和出境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按照评估结果, (略) 县开展水环境补偿工作。2021年, (略) 拨付水质补偿款58万元。
(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1.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为有效推进清收还林工作深入开展,全市积极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定奖补政策,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新合镇、进化镇等多地将林地清收还林工作纳入乡、村干部绩效考核,对于未完成清收还林任务的村在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清收还林工作完成情况决定年终绩效考核等级,极大 (略) 造林绿化工作进程。按照《 (略) 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 (略) 、乡(镇)、村三级林长体系。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总林长,市委副书记、市 (略) 长为副总林长, (略) 级区域林长23名,乡(镇)级林长47名,村级林长268名;设置28 (略) 级林长会议。全面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分级设立林长办公室。市级林长 (略)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局长担任;乡(镇、国有林总场)设20个林长办公室。 (略) 考核评估 (略) 林业局进行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阶段性考核评估暨2022年林长制工作综合督查工作,经省考核组综合评价, (略) 林长制工作80.5分。
2.建立生态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林业局编制了《 (略) 全面推行林长制造林绿化补助方案》。各乡镇以“五早”即“早宣传、早设计、早定苗、早动手、早验收”抢进度,促落实,提前确定人员安排、宣传发动、资金筹集、地块落实、苗木准备等相关工作,在林地清收和造林质量及村屯绿化上重视程度高,筹划精度细,如小杨乡、杏岭镇、曙光镇、吉乐乡等主要领导亲自踏查清收还林地块现场,多次召开春季造林推进会,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提高了造林绿化的质量。
3.加大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略)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略) 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的通知》要求, (略) 经济金融发展特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谋划,制定了《 (略) (略) 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方案》,在健全体制机制、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提升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质量,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有力绿色金融支撑。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难点与挑战。一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解认识不深。没有把生态产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机结合,没有平衡好生态产品的公共性和经营性,过分强调经营属性;二是生态产品的管理机制仍缺乏统筹。生态产品的监管和开发利用分属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需要进一步统筹;三是缺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熟模式。各地虽然都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但目前都 处于摸索状态,还缺少成熟的经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高生态生态产品价值与生态系统的认识。
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产品价值之间是“一体多用”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是本源和基础。既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将从生态产业发展中获取的更多资金和更强综合实力,反哺生态系统的保护,以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实现良心循环。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根据生态产品的交易需求,培育生 (略) 场,引导和激励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易, (略) 场对生态产品的认可度, (略) 场化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建立生态产品开发、管理和运营平台,对碎片化的生态产品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通过生态产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和资源溢价,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建立生态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与保护的全过程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按照“谁保护、谁受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等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投融资机制,为生态产品的价值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最终将生态产品的价值附着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中,转化 (略) 场交易的商品,让“绿水青山”有了价值实现的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探索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遵循受益者付费原则,探索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进行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推进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 (略) 场化交易。引导优势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绿色产业,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最终实现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量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宏伟目标。
(略) 发展和改革局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