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麻栗坡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大路沟水库工程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6—*
联系单位:文山州生态环境局麻栗坡分局
项目名称:麻栗坡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大路沟水库工程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白沙杠村以北。
建设单位:麻栗坡县水务局
环评机构:云南 (略)
建设内容:大路沟水库主要为农村居民生活供水,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Ⅴ等,总库容33.8万m3,兴利库容27.5万m3,死库容为2.67万m3。坝址控制径流面积1.0001km2,坝址处河床高程1633.500m,坝顶高程1660.300m,水库淤砂高程1640.300m,死水位1643.300m,正常蓄水位1658.090m,设计洪水位1658.970m。设计供水人口为14134人,年供水量为45.36万m3。
项目投资:总投资5484.8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8.5万元,占投资比例的1.25%。
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工程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干扰动物栖息等。工程大坝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开挖、爆破造成地表破坏,影响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砂石料场开采会改变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及地表植被;弃渣场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改变地形地貌及自然景观,若不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易造成渣体冲刷、滑落和崩塌,产生水土流失;施工道路通过机械碾压及人员活动,破坏地表植物和土壤结构,可能影响植被生长发育,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下降,并使景观生态受到影响;施工生产生活区通过场地占用、机械碾压及人员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对策措施:
(1)*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尽量保存当地的熟化土,对于建设中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中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在施工时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用地要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同时尽量减少对*生脊椎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破坏,施工中避免破坏野生动物集中栖息的洞穴、窝巢等,对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各类生物群落予以保护。防止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根据动物的生物节律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正午等动物休憩时间开山放炮,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鸣笛,减少对动物的惊扰。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施工营地和枢纽坝址区附近醒目位置各设置1块野生动植物保护警示牌,严禁抓捕动物和砍伐树木,施工过程若误伤或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应及时上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救治。对施工便道及其他临时占地区域可绿化部位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复垦,并做好复垦期间的水土保持措施,等。
(2)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施工"三废"不得任意排放,生产及生活废水需进行处理,不得污染水体。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保证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库需考虑下泄生态流量。水库已考虑生态下泄水量。工区和河道分隔,防止废弃物及土方开挖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对河道的影响。施工期采取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接受;随着工程完工后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水库蓄水期间为满足水库下游生态用水要求,蓄水位至死水位时,用水泵提水向下游下泄生态流量,当水位高于死水位时,由放空管向下游下泄生态流量,通过生态放水闸阀控制下泄流量。
(3)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中水库淹没占地比例较大,施工结束后大部分被水面和永久建筑物覆盖,临时占地部分主要是施工设施布置、施工道路及临时弃渣场占地,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涉及开挖,将会使表层肥沃土壤流失,施工结束后将要恢复植被或复垦,因此,施工前,应将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土进行剥离并集中堆放,用于后期临时占地覆土,避免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壤质量降低或土地污染。
(4)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项目初设,主体工程考虑了主体工程区和永久道路区的永久排水措施,同时,考虑了边坡的工程防护措施。在主体已有措施基础上,新增主体工程区的表土剥离、覆土、场地平整措施、绿化措施,新增弃渣场区挡土墙、(截)排水沟、绿化措施,新增临时堆土场的临时挡护、覆盖及排水等措施;新增交通道路区的覆土、场地平整、行道树、临时道路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的沉沙、排水等措施;新增施工生产生活区的表土剥离、覆土、场地平整、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排水、沉沙等措施;对水库淹没区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2、施工期废水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拌合系统产生的高浓度SS和碱性废水,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
对策措施: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主要生产废水的处理,在砂石料加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砂石料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在各混凝土拌合场在废水集中的地方修建集水池,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废水添加酸性中和药剂,经过沉淀后,泥沙运往弃渣场堆放,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以减少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排入沉淀池沉淀处理用于施工期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不外排。
3、施工期废气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有燃油机械设备、坝基爆破开挖、填筑、炸药爆破作业、交通运输系统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废气和扬尘。受影响范围为施工区和交通沿线地区。
对策措施:施工单位应选用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和保养,减少燃油废气的排放;分别在料场及枢纽施工区设置洒水降尘设施,对各施工场地和场内道路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不少于3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建筑材料及弃渣等需加盖封闭运输,减少抛洒;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限速行驶;砂石料、建筑材料等临时存放时在大风天气下采取遮盖措施,减少扬尘;等。
4、施工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期间,爆破开挖、施工机械运作、汽车运输、建筑物开挖、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系统等会产生噪声。
对策措施: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强度较高的设置消声器或减振装置,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和施工时间。合理布置建筑施工工地内的施工机具和设备,建筑工地应采用隔声屏等降噪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电锯、电刨等噪声设备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尽可能远离居民点,降低施工噪声影响。同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各噪声设备集中使用,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爆破施工,其余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
5、施工期固废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库工程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对策措施:工程弃渣全部运至工程设置的弃渣场集中处置,并按水保方案的要求设置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维护渣场的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期施工机械和汽车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废抹布、废零件等,应按《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进行储存,按要求储存后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不在施工现场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施工期产生的危险废物及时清运处置。生产生活区布设垃圾桶垃圾桶,在生活区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并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进行防渗处理。
二、运营期
1、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防治措施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包括*生生态影响、水生生态影响及水土流失影响。
对策措施:
(1)生态流量泄放设施
大路沟水库建成后,将造成水库下游部分河段枯期脱水和减水现象,按照环保要求应考虑生态环境需水量。大路沟水库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考虑按水库本区多年平均流量的10%泄放,即年泄放水量10.02万m3。具体措施为将生态管接主闸阀后,采用闸阀控制,末端接导流明渠,最后排入原河道。主体工程在坝后设生态流量泄放管,并在生态管出口处安装流量监控措施、辅以视频或抓图摄像头,能满足国家对生态流量泄放的监控要求。在生态流量泄放管设置生态流量泄放管出流流量站,用于监测生态流量管出流流量值,生态流量监控措施应接入管理部门的监控平台系统。
(2)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蓄水期保证水库运行安全及水库蓄水水质,要在水库蓄水前进行库底清理,清理范围为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淹没区范围,库底清理包括建筑物清理、卫生清理及林地清理,保证水质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在水库蓄水期间,通过在输水隧洞前设置临时提水泵向输水隧洞内抽水,保证下泄生态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做好生态流量实时流量台账记录。运营期在水库处设置警告牌,提醒公众禁止在水库区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违规捕捞水生生物行为;当地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化肥应得到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尽可能的少使用农药化肥,并减少雨季的使用量避免农药化肥的随雨水进入流域水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进行实时监控,做好生态流量实时流量台账记录,保证下泄生态流量,下游不会出现断流现象。
(3)*生生物保护措施
工程淹没造成的生态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在工程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对林地植被保护,加强对蓄水区周围现有林地的有效保护。项目有对管理人员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污染,保护水禽,防止破坏新的景观。对拟建设项目施工结束后加速植树造林,恢复生境,为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多种栖息地。
(4)水质保护措施
根据《水电工程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2007)的规定,为防止淹没内的树木、杂物及人畜粪便等对水体的污染和对安全运行的影响,在蓄水前须对库底进行彻底清理。定期开展库区水质监测工作,监测工作应纳入工程环境监测计划,以便及时了解水质状况,采取应对措施。结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按“三同时”的原则,对弃渣场、临时存渣场及施工临时工程等施工开挖破坏地段植被进行恢复,对库区周围开垦的荒地,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运行后在周边区域内进行封禁治理,大面积绿化造林,加强径流区水源涵养林营造和保护工作。对汇水区域应严格管理,凡是可能对水源涵养林、水质等造成破坏和污染的行为,应严格禁止。
(5)水源地保护措施
为保证水库运行安全及水库蓄水水质,建议水库建成后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略) 生活供水、集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的安全,要在水库蓄水前进行库底清理,清理范围为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淹没区范围。加强水库流域内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流域内禁止销售和使用有磷洗衣粉、高毒和高残留农药;未来不在流域内发展有“三废”排放的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加强水库流域内的水土保持预防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源区的保护和管理。水库周围径流区内要进行封禁治理,保持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保证水库正常运行,延长水库寿命。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本工程水源地等级属于小型水源地,水库建成后应根据水库周边情况按相关规范进行水库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的划定,在划定的一级保护区边界设围网或树墙等隔离设施,在水源保护区设置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以保证水库水质。
2、运营期废水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对策措施: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蓄水前进行库底清理;加强流域内的水土保持预防工作;加强水源区的保护和管理;大路沟水库工程管理所的生活污水禁止排入库区和河道。设置水库管理、监测机构。运营期应加强流域内水土保持预防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源区的保护和管理;设置水库管理、监测机构等措施。
3、运营期废气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车辆尾气,厨房废气,恶臭。
对策措施:项目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并及时清运,防治腐烂;项目生活区内厕所须定期进行清洁,保证厕所内卫生,化粪池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4、运营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
运行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抽水泵运营时产生的不规则、间歇的、连续的或随机的发出的声音。
对策措施: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严守操作规范,以使设备时常处于良好运作状态,避免产生非正常运行噪声;给设备添加减振垫,以减少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5、施工期固废影响及防治措施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
对策措施:建设方集中收集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点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