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C*Q-1/2022-0493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略) 人民政府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略)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 (略) 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 (略)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鲁政办字〔2020〕170号)、《 (略)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泰政办字〔2021〕14号)文件要求, (略) 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按照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构建政府、企业(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效应对一般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规划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到2030年,建成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防范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形成职责分工明晰、管理职能完备、协作机制健全、反应灵敏高效、上下联动协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管理体制。优化部门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职能,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收储、轮换、调拨、紧急配送、使用、回收、报废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物资需求评估、快速调运、协议储备等机制。
(二)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有效加强。构建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科学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重点加强生活保障类、医疗卫生类、抢险救援类和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完善、信息共享、调拨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满足应对一般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应急救援队*装备持续增强。加强应急救援队*装备器材配备,提升综合消防救援队*和专业救援队*互为支撑的装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应急救援专业队*装备配置水平。
(四)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形成应急物资调配的全景视图,实现物资需求、调拨、运输、紧急生产、分发配送、征用、捐赠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专栏1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目标 | |||||||
品类 | 总体规模 | 2025年 | 2030年 | ||||
政府储备 | 企业储备 | 产能储备 | 政府储备 | 企业储备 | 产能储备 | ||
生活 保障类 | 到2025年,达到保障7000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5天基本生活的规模; 到2030年,达到保障7000集中转移安置人口30天基本生活的规模。 | 0.7万人 7天 | 0.7万人 5天 | 0.7万人 3天 | 0.7万人 10天 | 0.7万人 7天 | 0.7万人 13天 |
医疗 卫生类 | 到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Ⅰ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保障1500人70天医疗救治的规模;突发医学紧急救援类(Ⅱ类)应急储备物资达到保障2500人15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到2030年,以上物资分别达到保障2000人70天医疗救治和3000人21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 Ⅰ类 1500人 1个月 | Ⅰ类 1500人 10天 | Ⅰ类: 1500人 1个月 | Ⅰ类 2000人 1个月 | Ⅰ类 2000人 10天 | Ⅰ类 2000人 1个月 |
Ⅱ类 2500人 7天 | Ⅱ类 2500人 5天 | Ⅱ类 2500人 3天 | Ⅱ类 3000人 7天 | Ⅱ类 3000人 7天 | Ⅱ类 3000人 7天 | ||
抢险 救援类 |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 | 按队*建设标准配备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危化品事故救援、矿山事故救援、地震灾害事故等装备。 | 形成应急保障物资1.5小时运输圈,基本建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多灾种救援装备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配备不低于10%。 | ||||
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 | 特殊稀缺物资储备达到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 | 特种防护、救生、侦检、输转、堵漏等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储备达到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 | 全灾种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储备基本达到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 | ||||
备注:人/天,是指每人每天所需物资的数量。 |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
(略) 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体制,实现应急物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1.建立分级分类储备机制。 (略) 级储备为支撑、乡镇(街道)储备为基础、村居(社区)储备 (略)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市级根据应对处置2个乡镇(街道)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进行储备。乡镇(街道)和村居结合实际储备适量的生活物资和简易的救援工具。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规模和方式。
专栏2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职能部门 | |
生活保障类 | 应急、发展和改革、商务等部门分工负责 |
公共卫生类 | 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应急等部门分工负责 |
防汛抗旱类 | 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河道、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森林火灾类 | 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中心、应急、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地震灾害类 | 应急、发展和改革、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 | 应急、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能源中心、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消防救援类 | 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 |
矿山事故类 | 应急、发展和改革、能源中心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类 | 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工负责 |
环境事件类 | 生态环境部门 |
生物灾害类 | 农业农村、畜牧兽医、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中心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核与辐射事故类 | 政府指定的核事故管理部门、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工负责 |
交通运输事故类 | 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分工负责 |
电力事故类 | 发展和改革部门、 (略) 分工负责 |
建筑安全事故类 | 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类 | 市委宣传部、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分工负责 |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类 | 公安机关、发展和改革部门分工负责 |
其他部门 | 按照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并建立本部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
2.建立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先行动用本级应急物资储备,在本级储备难以保障时,及时向上一级提出应急物资调用申请,明确需调用的应急物资种类、规格和数量及调用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市应急管理 (略) 应急物资的调配调用,建立协同保障机制。 (略) 委、市政府要求,由市应急管理部门下达调拨指令,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调拨指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物资调运情况。
3.建立应急物资保障联动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商业)、产能、专业队*等储备和其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调拨网络,充分保障应急物资保障需求。根据处置需求,依次动用实物、队*、企业、产能等储备,以紧急采购、临时征用、社会捐赠等作为补充,形成稳定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链。规范应急状态下紧急生产、紧急采购等程序,加强与周边县区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军民合作, (略) 统一、 (略) 内外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平台。
4.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略) 内外突发事件典型案例,通过情景推演、模拟演练、复盘实操等方式,对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进行环节检验、能力评估,结合部门需求和专家论证意见,定期排查应急物资储备及调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做好整改完善,确保储备的应急物资能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
(二)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1.建立应急物资采购调拨制度。分级分类评估应急物资储备需求,科学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规划,编制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目录,合理确定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紧急筹措机制,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完善调拨程序,规范调拨流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部门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机制,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2.建立应急物资存储轮换制度。按照“总量稳定、用旧储新、动态轮换”的原则,建立分工负责、紧密衔接、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存储轮换管理制度。结合洪涝、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危化品和矿山等事故以及救援队*装备配备的不同特点,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存期限,通过供应周转、调拨使用、市场销售、返厂轮换、代储轮换等模式,适时倒库更新,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发挥物资存储效能。
3.建立应急物资运输配送制度。依托各类交通设施建立应急物资优先通道、快速通行和快速通关制度,提高应急物流配送效率。借助社会力量,积极与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提高应急物资分发和配送能力,实现物资调运1. (略) 内全覆盖。
4.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制度。对不宜由政府储备的易耗类、保质期短的物资和大型装备,统筹利用企业、个人仓储设施,采取签订协议储备合同、协议供货合同、委托代储等多种方式,实施社会化储备。鼓励、引导、指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
5.建立应急物资产能储备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略) 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建立应急物资产能储备制度。
(三)加强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储备
1.强化政府实物储备。发挥政府储备的民生保障主导作用,重点储备2大类4中类10小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确保一般突发事件发生12小时内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按照国家相关标准, (略) 实际,市级政府储备能够保障5000-7000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的物资。自2022年起,逐年加大政府实物储备规模,到2023年底,市级政府实物储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实现动态平衡。
2.强化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快速供应且难以长期储存的物资,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支持作用,实行企业(商业)储备。主要储备矿泉水、肉食品、食盐、食糖以及成品粮、食用油等生存或生活必需品。各职能部门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承储企业,每年年初组织对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合同进行修订完善。
专栏3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类 | |||
应急保障类别(大类) | 任务类型 (中类) | 作业方式或物资功能(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1.现场管理 与保障 | 1.1现场安全 | 1.1.1现场照明 | 手电筒、探照灯、应急灯、移动式升降照明灯组、帐篷灯、蜡烛、荧光棒等 |
1.2能源动力保障 | 1.2.1应急动力 | 燃油发电机组 | |
2.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 | 2.1人员庇护 | 2.1.1临时住宿 | 帐篷(单帐篷、棉帐篷、功能性帐篷);宿营车(轮式、轨式);移动房屋(组装、集装箱式、轨道式、轮式);折叠床;蚊帐;棉被;睡袋;火炉;桌椅等 |
2.1.2保暖衣物 | 棉大衣;防寒服;棉鞋;棉袜;毛毯等 | ||
2.1.3卫生保障 | 沐浴车;简易厕所(移动、固定);垃圾箱(车、船);洒水车;真空吸污车;垃圾袋;医用污物塑料袋;消毒液;洗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等 | ||
2.2饮食保障 | 2.2.1食品加工 | 炊事车(轮式、轨式);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车;移动厨房;野外灶具;炊具;餐具等 | |
2.2.2饮用水净化 | 应急净水车;过滤净化机(器);海水淡化机;水箱;水袋等 | ||
2.2.3粮油食品供应 | 面粉;大米;小包装成品粮;方便食品(罐头、压缩食品、真空包装食品);小包装成品油等 | ||
2.2.4其他食品供应 | 肉禽、蛋品、蔬菜和食用盐及调味品等 | ||
2.2.5生活用水供应 | 应急运水车;瓶装水;桶装水等 |
3.优化提升仓储设施建设布局。加强政府(实物)储备能力建设,市级可依托综合性物流中心、国有粮食储备库或产能企业仓库统筹建设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仓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00㎡,不断增强仓储能力。
(四)加强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
1.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医用物资消耗上限,按照不少于1个月的用量,重点储备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应急物资。市级政府储备能够保障 1500-3000人1个月的卫生防疫类和7-10天的医疗救治类应急物资。建立完善企业(商业)储备机制,科学确定各级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方式和布局,加大重点应急物资采购储备。
专栏4 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类 | ||||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 任务类型 (中类) | 作业方式或 物资功能 (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
1.现场管理与保障 | 1.1现场检查 | 1.1.1疫病监测 | 电子测温仪;现场采样仪(器、箱);生物样品运输箱;动物疫病监测仪器;生物快速侦检仪;红外监测仪;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 | |
2.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 | 2.1人员安全防护 | 2.1.1卫生防疫 | 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鞋帽;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等 | |
2.2紧急医疗救护 | 2.2.1伤员固定 与转运 | 颈托;躯肢体固定托架(气囊);关节夹板;担架;隔离担架;急救车;直升机救生吊具(索具、网)等 | ||
2.2.2院前急救 | 急救箱或背囊;除颤起搏器;输液泵;移动ICU;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多人吸氧器;便携呼吸机;氧气机(瓶、袋);高效轻便制氧设备;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小型移动手术车;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洗消装置;脱脂纱布、敷料;输液袋等 | |||
2.2.3药品疫苗 | 抗生素、解热镇痛、麻醉、解毒、抗过敏、抗寄生虫等各类常用药;血浆;人用疫苗;抗毒血清等 |
2.强化产能储备。 (略) 产业实际,建立或储备必要的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生产线,并动态优化调整。支持应急征用企业实施稳产、扩产、转产等技术改造,保障医疗卫生物资产能稳中有升。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疫苗、药品、试剂、医疗器械,支持中医药有效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3.提升专业仓储能力。依托医药集团(公司)设立代储库,依托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规划建设卫生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储备储备卫生防疫、院前急救、药品疫苗等应急物资。
(五)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
抢险救援类物资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能力储备为主要储备方式。企业 (商业)储备重点面向具有使用率不高、市场供应充足、不具备政府储存条件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产能储备重点面向具有急需程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迅速投产或转产,需求量大且易损易耗或保质期短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
1.防汛抗旱:健全完善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格局,新(改、扩)建或租赁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的县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专业库。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等3大类,包括观察测量、水下营救、岩土工程施工、水工工程作业等12小类应急物资。
2.森林防灭火:依托国有林场、市林业中心、各森林消防救援(中)队防火物资储备库, (略) 级森林防灭火应急物资储备。 (略) 级森林防火物资仓库建设,储备不低于100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员防灭火装备需求。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2大类,包括环境监测、无线电通信、生命搜索、火灾处置等9小类应急物资。
3.危化品事故救援:依托现有抢险救援队*,在重点企业建设专业抢险救援队*,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等3大类,环境监测、应急动力、化学与放射、堵漏作业装备与材料、火灾处置等13小类应急物资。
4.矿山事故救援:依托 (略) 矿山救护二大队、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等3大类,包括现场照明、生命搜索、岩土工程施工、矿山救援等12小类应急物资。
5.地震救援: (略) 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消防救援等专业队*,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等3大类,包括地震监测、观察测量、生命搜索、破拆起重、火灾处置等14小类应急物资。
6.其他: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保障任务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
专栏5 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 |
1.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检测车辆、快检装备等。 2.环境事件。 (略) 相关企业等储备力量,增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应急物资包括安全防护用品、环境应急监测设备、污染物收集处置装备物资等。 3.生物灾害。应急物资包括生物灾害监测、药剂喷洒设备、防控药剂等。 4.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物资包括环境监测、污染物处置、防化学与放射、卫生保障等类别。 5.公共交通枢纽瘫痪。由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公安机关负责储备抢险救灾需用的警用物资,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储备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应急物资包括路上运输、应急动力、生活饮食、住宿保障、保暖衣物等类别。 6.大面积停电。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电网抢修作业、现场照明、无线通信、应急动力等类别。 7.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命搜救、现场警戒、破拆起重、动力照明等类别。 8.大规模网络瘫痪。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通信设施抢修、通用防护、现场警戒、无线通信、通信抢修恢复、应急动力、水工工程作业、网络通信、现场照明、防洪排涝作业、临时住宿、*地运输等类别。 9.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群众饮食、住宿帐篷、现场照明、保暖衣物等。公安机关负责警用物资储备。 |
(六)加强应急救援队*装备建设
1.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装备。强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建设,打造高层建筑、地下工程、 (略) 综合体、石油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和地震、山岳、水域、洪涝等多灾种应急救援专业队*,构建“地方队”与“国家队”优势互补、力量互通、紧密衔接、集约高效的综合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加强多灾种处置装备器材配置,配备举高喷射消防车、消防用红外热像仪、灭火机器人等重要物资,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
2.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装备。 (略) 级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依托大型企业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 (略) 级专业应急救援队*,配备化学品检测仪、爆炸物检测仪、生命探测仪、大型水力排烟机等重要装备器材。
3.防汛抗旱专业队*装备。规划建设1- (略) 级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防御)专业队*,配备管涌探测仪、抢险运输车、冲锋舟等重要装备器材。 (略) 级具有水旱灾害防御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常备队*建设,并配备装备器材。
4.森林消防专业队*装备。组建 (略) 级森林消防中队。配备消防用红外热像仪、投弹型无人机、大功率重型水罐消防车、山地远程输水车、集成吊仓、高扬程大功率串联移动水泵等重要装备器材。
(七)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
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储备和专业队*储备为主,企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实战化物资装备重点依托综合性 (略) 级专业救援队*配备。对不宜由专业队*储存但需日常维护保养的物资,依托专业库储备。加强直升机起降点建设,基本满足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需求。
(八)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1.强化信息平台管理。加强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用,统一实现机构、人员、设施、物资、装备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为日常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
2.强化信息资源管理。加强应急物资信息资源库建设应用,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能力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等信息。
3.强化物资动态管理。加强应急物资数据共享,实现各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库、队*、装备等信息的动态更新、统一汇聚,对应急物资管理全过程实施数字化管理,实现应急物资调配智能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按照时序安排和规划要求,强化协调配合,扎实推进工作开展,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要加强对政府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的预算管理,年度储备计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财政收支状况相适应,与本级预算相衔接。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 (略) 场的多元主体作用,积极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投入机制。
(三)强化督导检查。要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的业务指导,加强对政府储备代储企业的管理,努力提高各类应急储备物资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应急物资监督评估和动态监测制度,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效能评估制度,对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情况适时开展专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