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营运期污水处理厂臭气、硫化氢、氨气、*烷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基坑涌水、地表径流以及运营期污水处理厂尾水、员工生活污水、污泥脱水废水等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污水处理厂废水泄露或非正常排放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污水处理设备、水泵等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污水处理污泥、机修废矿物油、废灯管、办公人员生活垃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施工活动会对评价区动植物、植被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生态环境及下游南朗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产生一定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营运期废气非正常排放,废水、危废渗漏等风险事故情形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洒水降尘,施工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时扬尘的产生,运输车辆加盖篷布,且进出装、卸场地前应先冲洗干净,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运营期拟对污水处理过程采取封闭措施,并且设置臭气收集房和臭气处理房,在臭气处理房设置碱喷淋塔除臭,恶臭气体经碱喷淋塔进行处理后以15m高的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构筑物周边设置绿化植被对逸散出来的恶臭气体进行吸附处理且周边100m范围内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住宅、学校、医院及其他敏感建筑物。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废水设置临时沉淀池统一收集、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各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作业面养护等,无外排;运营期采用雨污分流,雨水 (略) 收集后排入厂外排水沟。员工生活污水及污水处理厂废水经“水解酸化+A/O生化+深度处理”达标后外排南*河;并且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及出水口处设置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将强区域内污染源控制,确保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水质稳定。实行雨污分流制度,厂区严格落实分区防渗,在项目厂区东北侧、西侧、南侧边界处各设置1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进行跟踪监测,杜绝形成持续的地下水污染源。 (三)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运营期应加强管理,对主要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设备置于室内等措施,对泵房、风机及其电机加装隔音罩,减小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运营期产生的格栅渣、污泥委托澜沧拉祜 (略) 综合执法局进行规范化合法填埋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机修废矿物油、废灯管等危废暂存间收集后交由具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处置。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在厂区范围内施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施工区域外的人类活动,降低对周边动物的影响,尽量缩短工期,降低水土流失;运营期加强污水处理站的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加强绿化建设等。按照水生态专题报告要求,对中国结鱼、丝尾鳠、山瑞鳖等3种南朗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护对象采取增殖放流措施。在一段时期内开展一定范围内的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跟踪监测。监测项目、监测时段按照专题报告要求进行。 (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危废暂存间要做好防渗、防风、防雨、防晒等;关键设备应一备一用,易损部件要有备用件,在出现事故时能及时更换。加强对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等环保设施检查及维护,避免事故排放废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影响。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