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实现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定远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的制定立足定远县情,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坚持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不动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把 (略) 会发展全面推向新阶段。本纲要根据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制定,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是定远未来五年 (略) 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十五”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略) 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 (略) 会”这一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战胜了“非典”、禽流感和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 (略) 会发展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基本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 (略) 会事业全面进步。
1、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高。 “十五”末,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 亿元,按调整后计算年均增长6.7%,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收入可达1.53亿元,按可比口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年均增长 ***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 *** 亿元、 ***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 %、0.6%。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明显增强。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私营企业发展到453家,比“九五”末增加241家。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养殖业、劳务输出、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2004年肉类总产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居全国第88位、全省第6位;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输出劳动力达18万人;森林覆盖率达 *** %,比200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质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其中1家省级、2家市级龙头企业。一批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2、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稳步推进企业改制,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其中粮食、供销系统改制走在全省前列。县乡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撤销了18个自设乡镇;完成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妥善分流安置人员900多人。财政支出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入,组建了 (略) (略) ,成立了 (略) 。全面完成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减征、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顺利完成粮食补贴等各类补贴发放方式改革。进一步放活了小型水利工程和林业的经营权。建立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市场逐步规范,通过招标、挂牌出让国有土地50宗,收入8040万元。加速经济外向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引进项目834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 *** 亿元,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达 *** 万美元,年均增长 *** %。
3、城乡面貌发生积极变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省重点工程 (略) 建成通车, (略) 建设总投资8420多万元,建设总里程 *** 公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完成城北水库除险加固、池河闸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农网、城网改造,供电条件明显改善。完成宽带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移动通讯实现全覆盖。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更新 (略) 、 (略) 等十几条主次干道, (略) 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启动政务新区建设,新征政务新区建设用地500亩。旧城改造加速推进,规模居民小区建筑面积达 *** 万平方米。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9680万元,建设定城工业园区,首期1.1平方公里实现“六通一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镇区常住人口达40万人。
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960元,年均增长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36元,年均增长2%。 (略)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年均增长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 亿元,年均增长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参加养老保险1.6万人、失业保险2.7万人、医疗保险2.6万人、工伤保险5500人,纳入低保1.1万人;城镇再就业率达到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认真落实优扶政策,实行优扶对象补助金全县统筹,社会化发放率100%;残疾、 (略) 会弱势群体得到普遍救助和关爱。
5、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县科技贡献率达48%以上。中小学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定远二中、三中进入市级示范中学行列。公共卫生体 (略) 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农村卫生保健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开展“五项”清理,认 (略) 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保持了人口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塔建成使用, (略) 覆盖全县。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扎实做好双拥工作,连续两次荣获全省双 (略) 。环境保护、国土矿产、预防保健、民族 (略) 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6、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的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6件、建议311件,政协委员提案424件,办复率达100%。完成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职数比上届减少227人,基层民主法制不断完善。民主建设有序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作用得到发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重大安全事故降在等级以下。全面推行依法治县工作,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略) 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开展“万人评行风”活动, (略) 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建立了“开门接访”等制度,有效化解了矛盾, (略) 会稳定。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和态势
“十一五”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机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具备快速发展的机遇。尽管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略) 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尤 (略) 地区的崛起,为我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随着全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市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县城经济更快发展。二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通过“十五”的努力,全县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资源型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省“861”重点工程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中的盐化项目正式落户定远;优越的区位,土地、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丰富的资源,承接长三角资本转移的能力较强;广大干群投资创业愿望更加强烈,发展意识更加浓厚,创新思想更加活跃,市场观念更加增强,这些都为我县“十一五” (略) 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县经济增长呈良好发展态势,但与全省发展水平比、与兄弟县市区比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 (略) 于后几位。 (略) 取得的成绩与全县人民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缩小我县与先进地区差距,实现奋力赶超,争先进位,是全县广大干群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尤其是周边县市区竞相发展的态势逼人,差距引发动力,只有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发展,才有可能缩小差距,改变落后面貌。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发展上,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指标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慢;结构不优,二、三产业比重小;主导产业规模不够大,产品竞争力不够强;个体私营经济总体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私企大户不多。在发展环境上, (略) 门 (略) 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抓工作落实上,有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现象,工作方式和方法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总之,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同在,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思想,增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就能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逐步实现富民强县、争先进位的宏伟目标。
三、“十一五” (略) 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
(一) (略)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略) (略)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抓好民营化、外向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战略,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略)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定远奠定坚实的基础。
㈡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到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 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20:45:35。全县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61亿元,年均增长4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 亿元,年均增长10%。
--社会进步。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计划生育政策观念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35%以上。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城乡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增加。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生活安康。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63元,年均增长10%。 (略) 建设,逐步完善全县交通网络。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干旱死角地方人畜饮水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发展持续。自然资源利用趋于合理, (略) 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0%。工业“三废”得到有效治理,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8%以上。 (略) 理各种公共安全事件能力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四、“十一五” (略) 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㈠坚持东向发展,加快经济外向化进程
抢抓省委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主动接轨,有机融入,努力实现外资东引、产业东接、商品东送和环境东迎。
1、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进一步向东学习,从东引力,与东接轨,在管理体制、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等方面深化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合作和对接。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落实中央、省各项惠农政策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抓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突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把我县培育成长三角农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基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通讯、能源、物流等基础设 (略) 地区实现无缝对接,加快融入步伐; (略) 劳务市场需求特点,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略) 地区输送更多的、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借助长三角雄厚的资本、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之力,加快我县资源开发和利用,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着力改善环境,推行行政执法执纪机关公开服务承诺制,规范 (略) 运行,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的责任机制、督查调度机制和考评奖惩机制,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帮办制、全程代理制和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大力开展组织化招商、专业化招商和市场化招商,继续推行全民招商,鼓励企业自主招商,培育扶持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积极发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驻点招商等,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招商,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努力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搞好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深入研究国家政策走向、产业发展导向,组织编制一批牵动性项目,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支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增强综合配套能力。加强各类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综合配套功能,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经济活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制先进、管理科学、运转规范的工业生产带动区、资本投入的聚集区。按照“一次规划、小块起步、滚动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定城工业园区建设步伐。适时调整完善园区相关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结合城郊新农村规划,搬迁园区规划范围内村庄,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加快规划建设炉桥重化工、东兴盐化、三和石膏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的载体和产业聚集的平台。未来五年,定城工业园区要扩大到4.5平方公里。
4、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外向度。充分发挥传统出口产品的牵动效应,积极寻找出口新途径,调整出口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品种。扭住特色农产品、服装、球类等出口主导产品不放松,使其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打造精品名牌,提高出口竞争力。鼓励企业对外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或与国外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力争到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60万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㈡坚持工业强县,加快工业化进程
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工业立县,工业先行”的思想,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持“两点”、“四区”、“五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我县打造成资源深加工产业带。
1、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一是积极引导服装、羽绒、农具、化肥、五金、小家电等中小企业采取多种 (略) 、大集团的分工协作,围绕主导产品 (略) 件,大力发展“配套经济”,以“小产业”构建“大产业”,提升工业的规模经济。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按照“做大做强” (略) ,引导民间资本向优势产业转移,稳步推进企业的战略重组,积极组建盐及盐化工、石膏及石膏开发、粮油食品、饲料加工、化肥及精细化工、水泥建材、服装加工及体育用 (略) ,全力打造我县工业企业“航母”,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大力发展潜力突出、前景看好、优势明显的企业,使之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壮大金恒油脂、正虹饲料、润林木业、奇岳水泥、青远米业、世慈服装、劲牛和鑫宇球业等企业。四是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对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改造整合,力争在大豆综合利用、小麦生物食品、糯米制品、赖氨酸、秸秆生化饲料等生产加工上取得突破。提高粮油食品的生产规模和档次,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省内较大规模的、科技含量高的粮油食品工业区。“十一五”末,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增加到10家,盐、石膏、粮油食品加工、水泥等分别形成年产200、300、150、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2、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科技含量、产业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略) 等一批综合技改项目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档次。大力发展服装、羽绒制品、玩具、文体器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贸出口产品,到2010年,建成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利用劲牛球业出口自营权优势,进一步扩大球类生产品种和规模,积极开发其它体育用品,“十一五”期间力争球类年生产总规模达到5000万只,形成定远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坚持以品牌兴企业、以企业兴产业,立足“东兴”系列盐、“天都”风味酱等品牌基础,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10年,创建1-2个国家级、3-4个省级名牌产品。
3、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保健盐、专用盐等系列盐产品,力争在以盐为原料的深加工方面有重大突破。全力抓好煤盐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促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转变。加大特种水泥、天然矿泉水、麦饭石深加工、燃料 *** 醇等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以石膏、方解石、石英石为原料的精细化工及石膏制品等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加大化肥等深度开发力度,拓展新型精细化工领域。充分利用废碴、碎石、石膏和花岗岩等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深度开发小麦、大豆、花生、无公害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在保鲜、熟食、酿造、提纯等方面做文章,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4、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合理配置水资源,推行节水和再生水回用。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技术,鼓励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管理,强化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大力推行集约用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增强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坚决淘汰污染重、生产效率低的小水泥、小轮窑等企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的绿色建材产品。加大对热法提硝项目建设,提高伴生芒硝的再利用。“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15%。
㈢坚持强农富民, (略)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略)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突出效益”的原则,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以服务城市居民生活和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沿山的珍珠型小花生、拂晓的甜叶菊、三和等地的脱毒马铃薯、年家岗和炉桥的莲藕等一大批特色农业,构筑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调整优化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旱作高效农业面积,稳定发展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节粮、食草型山羊、牛等草食动物,努力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到2010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提高到50%。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加快种植业向优势主产区集中,巩固提高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专用小麦、饲料粮“四个”50万亩和优质花生、绿色瓜菜、速生用材林“三个”20万亩种植业生产基地;提升壮大生猪、山羊“两个”百万头(只)畜牧生产基地,鼓励发展小区养殖和规模大户养殖。三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步伐,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着力打响“徽远”牌生猪、“拂绿”牌花生等品牌,每年争取申报3—5个无公害绿色产品。
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 (略) 、一体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组织实施生猪、优质粮油等产业化生产。本着扶强扶大,重点抓好以水稻、小麦、双低油菜、花生等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金恒油脂、凯源米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推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包装,切实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抓好养猪、水稻等行业协会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农村经纪人。到2010年,全县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家,农户入会率达到30%以上。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整合农业技术教育资源,按照“先培训后就业” (略) ,组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多层次的劳务输出组织,创办劳务中介机构,大力推进“订单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积极收集、发布劳务信息,为农民外出务工做好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激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带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回乡创业。到201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继续调整 (略) , (略) 危房,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水利建设,逐步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坚持不懈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 (略) 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略) 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略) 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普及农村沼气,推广“一池四改”,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农技等服务设施和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手段。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十一五”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 万人。
㈣坚持深化改革, (略) 会发展活力
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略) *** 建设,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一支 (略) 队 *** 。 (略) 行政管理各方面、各环节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构建透明、责任、高效、诚信、服务和开明的政府形象。
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承包土地有序有偿流转,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抓好国管水库水产养殖资源有偿转让工作。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壮 (略) *** 。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化解乡村债务。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合理设置乡镇机构。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网络。
3、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做大做优公共财政“蛋糕”。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增加政府采购项目。有效整合“三农”资金,切实提高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乡财县管”制度改革,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转。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实施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略) 法人治 (略) 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4、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大胆探索、逐步推开” (略) ,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抓好农林牧渔场和水管单位的改制和重组。本着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分离的原则,深化科技推广体制改革, (略) 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继续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扎实做好改制企业的后续工作。2006年完成工业企业改制任务,2007年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制任务。
5、加速经济民营化进程。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特 (略) 有制界限,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私营企业,以收购、兼并、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鼓励私营企业调整经营方向,由三产向二产、一产转移;调整产品结构,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科技型、出口创汇型转变。鼓励私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外出招商引资,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实行“非禁则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
㈤坚持城乡统筹,大 (略) 会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快交通、水利、 (略) 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 (略) 会发展要求转变。
1、构筑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省道升级改造建设。规划建设淮南至 (略) 定远段,拓宽改建S101、S311、S309三条省道定远 (略) 。 (略) 建设。 (略) (略) 网建设, (略) 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实现 (略) (略) 的目标。加快池河全线通航进程。完成山许闸六级通航标准建设,使池河全线通航,构建我县水 *** 交通大框架。“十一五”期间,完成3条省道改扩建里程 *** 公里,“村村通”工程533条, (略) (略) 总长 *** 公里。基本实现乡道100%达到三 (略) ,100%行政村通3.5米 (略) ,50%以上村 (略) 。
2、建设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以防汛抗旱为重点,加快病险水库加固步伐,完成除城北水库以外的桑涧水库、芝麻水库等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对全县285座小型水库分批进行整治,着力抓好池河、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并完成高塘湖洼地治理,深挖疏浚引水渠,最大限度地提引高塘湖水。切实抓好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和治理,规划建设县城 (略) ,有效解决定城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积极争取江巷水库立项上马,提高我县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抓好女山湖 (略) 两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3、完善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化电网结构,增加改善110kv和3 (略) 布点,加强35kv环网,增强供电可靠性,保障电力供应。“十一五”期间, (略) 3 (略) 升压扩建为11 (略) 。110kv主变总容量达到 *** 万KVA;35kv变电总容量达到9.325万KVA,做到一乡一线或一乡两线,使电力供应能够适应 (略) 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县城天然气管网建设,并逐步向县城周边乡镇延伸。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农村重点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十一五”末,全县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25%,定城天然气入户率达到60%左右。
4、建立高速的信息传输体系。加速数字定远建设,大力发展光纤同步数字网,完善通讯传输网,建好有线广播电视网。县城和乡镇全面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乡镇有线电视光纤实现联网。以光纤宽带、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固定电话为主,紧密配合城乡发展,大力建设城乡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以县委、 (略) ,联通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的政府办公专网。建成以各乡镇为汇聚点,各行政村(居)委会上网的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到2010年,乡镇全面开通宽带网,行政事业单位上网率达95%以上。
5、营造友好的环境保护体系。坚持保护生态和防治污染并重,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加强“三废”监管,制定清洁生产促进计划,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杜绝危险废物的无组织排放。实施水源保护工程,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严格防止水体污染。合理规划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缓解城乡 (略) 会发展的制约。实行城 (略) 理和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重视环境安全工作,提高环境污 (略) 理能力。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倡导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十一五”期间,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以上;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5—20%;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 (略) 理率达100%,固体废物利用率达95%以上,城区噪声平均值保持在54分贝以内。
㈥坚持强镇带动,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突出提质扩容,按照“做强一点,建好一线,一主两次四镇”的点轴发展战略,建 (略) ,以炉桥镇、 (略) ,以池河、藕塘、吴圩、永康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城镇网络。
1、加快建设定远县城。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把县城建成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社会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域政治、 (略) 。围绕“启动新区、改造老城、充实框架、彰显特色、完善功能” (略) ,提高老城区商贸、金融服务、居住、文化、休闲的综合功能,建 (略) ,拓展新城区。继续加强房地产管理工作,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大力培育房地产二、三级市场。鼓励集中连片、合理规范建房,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创新市政公益事业融资方式,拓宽城镇建设筹资渠道。完 (略) 网,开发定城-十里铺、定城-严桥、定城-定东三条 (略) 。抓 (略) 理厂、 (略) 理厂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万人。
2、加快建设重点集镇。按照建 (略) 的总体要求,围绕“六有”目标(即:有规模。按6—8万人进行规划,其中集镇人口不低于50%;有特色。立足现有基础和地域、产业、历史、文化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集镇;有市场。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建设各类专业市场;有园区。重点镇均要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有小区。 (略) ,做到工业进园区、居住进小区、商贸进市场;有新村。每个重点镇按照400—500户规模,规划建设1—2个新农村示范点),重点规划建设好炉桥、张桥、藕塘、池河、吴圩、永康等集镇,加速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到2010年, (略) 镇人口达7万人,重点镇达3万人,集镇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3、加快建设经济强镇。着力实施“强镇带动”战略,把培植经济强镇、发展好小城镇作为大力实施东向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培植,率先突破。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 (略) 。重点建制镇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明确各自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型、商贸流通型、贮运服务型和工业型小城镇,推进全县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㈦坚持发展三产,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增加产业门类,提高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1、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抓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 (略) 、皖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农机交易市场,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10年,力争建成专业市场20个,改造建设乡村两级农家店280多个。改造提升传统饮食服务业,合理布点,整合资源,提高宾馆酒店等饮食服务行业的档次和水平,“十一五”期间,拟建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3—5家。加 (略) 建设,提高客运车辆档次,增加客运班线,方便群众出行, (略) 有乡镇都建 (略) ,所有行政村建一 (略) ,逐步建 (略) 面向乡镇辐 (略) 客运网。加 (略) 、大企业的联合,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定远炉桥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定远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为依托,筹建皖东粮食 (略) 。“十一五”末,客运周转总量达到 *** 万人公里,货运周转总量达到 *** 万吨公里。
2、 (略) 会化服务体系。 (略) 区服务业,把安排下岗职工再 (略) 区服务业结合起来, (略) 区服务专业化、产业化。建立健全各种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 (略) 会化服务体系,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特别要加强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能力。鼓励发展会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依法平等参与服务市场竞争。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和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教育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休闲娱乐、房地产等“新兴产业”有较快的发展。
3、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好红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藕塘烈士 (略) 旧址作为全国一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的知名效应,将定远建设成为以红色旅游为特色,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融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和韭山洞旅游网线,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㈧坚持以人为本,努 (略) 会
按照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构建人民富裕、祥和安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新定远。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引进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工农业生产方式。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信贷投入为依托、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引 (略) *** 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技适用人才。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略) 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速办学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基本形成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争取把一、二、三中创建成省级示范高中。加快职业教育步伐,争取把县四中办成省级示范职业中专,把张桥、永康职高办成市级示范职业高中。 (略) *** 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切 (略) *** 整体素质。经过五年努力,教育教学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3、加快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积极发展文体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与监控,提高突发公共卫 (略) 理能力。全面推进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 (略) 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定远、建设定远的强大合力。继续抓好民政、统计、档案、审计、科普、气象和妇幼 (略) 会事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到2010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4、 (略) 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 (略) (略) 会保障体系。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参保为重点,依 (略) 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保合一”的征缴模式,确保企业养老保 (略) 会化发放。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以农民养老、大病救助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主要 (略) 会保障制度。 (略) 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待、 (略) 会保障事业,高度关注残疾、 (略) 会弱势群体。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积极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倡和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职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体系建设,扶持下岗企业人员再就业。把扩大就业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来,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十一五”期间,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200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以上。
6、 (略) 会稳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有效的沟通、 (略) 机制,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本着建设“平安定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略) 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7、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政策法律教育等。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 (略) 会 (略) 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县。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行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依法从政,从严治政。 (略) *** 建设, (略) *** 素质,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
展望“十一五”,我们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全县人民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奋力崛起和全 (略) 会而努力奋斗!
?????????????????????????????????????????????? 二○○六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