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扬尘、交通运输及机械燃油废气、厨房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升压站厨房内产生的油烟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期员工生活废水、地表径流以及运营期生活废水、太阳能板擦洗废水等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生活废水、废矿物油等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变压器设备运行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旱厕粪便以及运营期产生的废光伏组件、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对项目区内植被、动物数量、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危险物质泄露污染事件、污水处理设施故障而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粉尘主要通过洒水降尘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防治;燃油废气主要通过采用环保型设备,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进行防治;厨房油烟主要通过设置抽油烟机进行防治。运营期厨房油烟主要通过设置抽油烟机进行防治,减轻厨房油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不外排;粪便污水进入旱厕,由周边农户清掏后用作农家肥;其余生活废水统一收集,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施工过程的施工用水或洒水降尘,不外排;同时建设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淀池,将地表径流引至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排入下游雨水沟。运营期升压站内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连同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后,晴天全部用于场地绿化,雨天暂存,废水不外排;太阳能板擦洗废水用于周边植被的浇灌。 (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对危险危废暂存间进行重点防渗,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进行防渗,地面采取黏土铺地,再在上层铺设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并铺环氧树脂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K≤1.0×10—7cm/s。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通过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及控制车辆减速和减少鸣笛等措施进行噪声防治。运营期安装减振垫进行设备基础减振处理。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工程土石方尽可能用于自身回填,剥离的表土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分别堆放于各区规划的弃渣场,施工结束后,对弃渣场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建筑垃圾拟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定点存放、及时收集,经收集后与附近村庄垃圾一同处置。厕所产生的旱厕池渣委托附近农户定期进行清掏后用作农家肥。项目在光伏组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废包装盒、废包装袋、废塑料泡沫,该部分废弃包装材料全部收集后外售。运营期设置报废太阳能电池板堆放仓库,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贮存仓库,最终交由专业厂家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定期运至村镇垃圾收集点,与周边村庄垃圾一同处置。废矿物油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废铅酸蓄电池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废磷酸铁锂电池统一收集后由厂家回收。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施工期合理规划项目选址和用地要求,项目的生产区、生活区禁止使用天然乔木林地;施工期临时设施禁止使用乔木林地;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临时工程应尽可能利用永久占地。减少临时占地对植物的影响。项目临时占地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严格控制施工活动区域,必须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活动。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破坏占地以外的植被,还应在施工时采取宣传监管等保护措施。抓好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以防止发生乱砍滥伐。 3.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用于升压站区绿化,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物种。 4.施工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对临时占用的弃渣场、场内道路边坡及施工场地区进行“恢复性”种植,促进自然恢复。 5.对光伏方阵空地和未利用地等不扰动区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安装控制在扰动范围内,禁止对光伏方阵空地不扰动区域的植被造成破坏。 6.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施工人员注意生产和生活用火安全,以免引发火灾,从而造成重大生态损失。 7.严格执行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保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 8.光伏阵列区支架基础、箱变及分支箱施工时,对周边施工场地区域造成碾压、踩踏等,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占用的区域进行场地清理、生态恢复。 9.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野生保护植物,应主动上报当地林业和草原局,按当地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野生保护动植物进行保护。 10.弃渣场选址尽量避让茶园内单株的高大乔木,弃渣场在使用期间应按水保要求设置拦渣坝、截排水沟,弃渣过程中应对渣土进行分层分台堆存,并进行压实,堆存期间进行定期洒水,并在弃渣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恢复的植被应采用当地物种,禁止引进外来物种。 11.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通过设置保护动物的告示牌、警告牌等,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并通过对违法活动进行举报奖励的措施以制止偷猎活动。 12.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林政监督管理人员,依法和依据本报告表的要求对施工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13.加强施工噪声管理,避免在晨昏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活动频繁阶段运行高噪声设备。 14.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施工结束后临建设施要及时进行拆除、清理以及生态恢复。 15.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亚洲象活动轨迹,应主动避让,并上报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并按当地林业和草原局要求进行处置。 16.本项目的光伏支架采用单列柱支架方案,组件最小离地高度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为光伏电池板下农业种植和放牧保留合理的空间。 17.实施农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农作物、牧草等植物的种植,应选种光照需求量不高,喜阴、耐寒且容易成活的当地乡土草本植物。 18.在植被恢复当年及以后两年,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补植等措施,还要保护好恢复区域,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19.光伏板下农光互补种植期间,应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施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 20.光伏板下农光互补物种选择上应选择当地适宜物种,选址低矮作物和草本植物。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 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落实消防环保设备和措施。 3.落实风险防范经费,备齐消防和环保设备、用品(空油桶、消防沙、吸油棉、铲子等环境应急物资及消防栓、消防服、灭火器、火警报警装置等),并做好日常管护,确保各项用品、设备完好、功能正常,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可以及时派上用场,避免事故后果的扩大,降低风险程度和影响。 4.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防火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定期进行演练,让场区所有人员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知识和手段。 5.升压站主变设有容积为55m3的事故油池。每个箱式变压器设置3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应采用混凝土结构进行防渗,防渗等级不低于P6。 6.设置具有三防措施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地面及墙面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并涂刷环氧树脂漆进行防渗,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10—7cm/s。废油用油桶盛装,在危废暂存间内四周设置截油沟、集油井,危废暂存间设置门锁及危险废物的标示牌,危废暂存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2013年第36号)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和建设。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