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聚焦“一老一小一新”重点群体,把民生项目作为推动多样化服务的重要抓手,以“小切口”办好“民生事”,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新”有所属,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民生幸福。
“幸福食堂”让老年生活更幸福。针对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江城县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保障重点人群,服务社区居民”的模式,投入10万元,打造占地100平方米的老年“幸福食堂”,配备了一体化设备、蒸车、冰柜、消毒柜、全新桌椅等设施,提供一次性集中50人的就餐环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端起“稳稳的幸福”。按照常态化运行的标准,制定运营管理、食品采购、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对从业人员条件、就餐环境、日常运营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结合老年人的饮食结构、膳食营养和口味需求,把好食材采购关,并根据年龄段制定不同的就餐优惠,最大限度让利于民,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卫生、便利的餐饮服务,牢牢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
“四点半课堂”让课后辅导更暖心。聚焦孩子放学后“管理真空”、留守儿童缺少陪伴辅导等困扰广大家长的突出问题,按照“立足需求、家长自愿、精准服务”的原则,结合“书记领办”项目,开设“四点半课堂”,14家机关单位56名党员结合“三双”服务活动,让每天下午家长不能准时接放学、不能及时辅导课业的学生,提供“有温度的教育”志愿服务,在组织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关爱、亲情连线、安全知识普及等托育服务700余人次,切实为小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探索“社区+家庭+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对“四点半课堂”实行台账式管理、打卡式运行,每天详细登记所有孩子的信息,结合孩子情况规划开课时间、时长和内容,严格执行签到、签退,并与家长履行交接手续,让“四点半课堂”成为“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场所。
“爱心驿站”让便民服务更贴心。针对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出租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大、时间不规律、工作场所不固定等现状,按照“共享、长效、便利”的原则,依托“书记领办”项目,在南麓社区打造了“爱心驿站”,制定出台运营管理制度,设置休息区、阅读区、补给区等功能区,每天从社区工作人员中配备1名爱心志愿者管理服务“爱心驿站”,免费提供充电饮水、休息阅读、热饭应急等多样化服务,同时为老弱病残孕、出行妈妈等特殊关爱群体就近就便解决歇脚、喝水、避暑等现实问题,构建起“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休息服务区”,解决了吃饭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累计为400余名居民群众提供爱心服务,在社区邻里之间搭建了爱心传递的“桥梁”,助推社区形成“互助友爱、奉献爱心”的新风尚,打造了现代化便民利民的“幸福社区”。
云南网通讯员 邓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