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4年 (略) 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为充分发 (略) 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学术交流和科技辐射的带动作用,持 (略) 基础科学研究,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根 (略) 相关通知要求,特组 (略) 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与中心相关实验室联 (略) 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其中,开放项目两项,主要面向中心依托单位以外的单位;自研项目一项,主要面向中心依托单位。
一、工程中心简介
(略) 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The Center of National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是由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国铁 (略) (略) ,主管部门是中 (略) (略) 。
工程中心把 (略) 发展方向,围绕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聚焦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慧交通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具有高增值效益的新产品、新装备,培养和集聚高科技专业人才,推进自主创新科研成果的系统化、产业化、工程化, (略) 内外、路内外、 (略) ,推 (略) 建设、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能力、 (略) 智能控制和信息技术高质量快速发展。
二、基本要求
1.项目应重点聚焦国家战略部署、 (略) 需求 (略) 技术前沿方向, (略) 智能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
2.项目研究应结合中心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中心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资源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成果清晰、明确。
3.除牵头单位外,项目允许实验室依托单位及以外的单位作为合作单位共同参与申报。单个项目承担单位数量(含牵头单位)一般不超过3家,参研人员数量(含项目负责人)一般不超过15人。
4.本项目申报指南拟支持设立开放项目2项,单项支持经费一般不超过#元;自研项目1项,单项支持经费一般不超过#元,实施周期均为2年。
三、研究方向及项目
1.列车-地面双向视觉锁定辅助定位研究(自研项目)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列车辅助定位技术,达到车载和地面同时用计算机视觉进行识别、定位和位置互锁,使列车-地面同时精确了解列车位置的目标。研究基于图像特征的移动列车识别算法;研究基于图像及图像序列特征的列车地面位置跟踪算法;研究列车-地面双向视觉锁定辅助定位方案;研究列车-地面双向视觉锁定辅助定位应用场景;研发车地互锁视觉定位原型系统,并对其进行室内仿真实验。
预期目标:通过对列车图像特征 (略) 络,物体连续跟踪与位置估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列车-地面双向视觉锁定辅助定位技术;结合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环境、运营组织方式、列控系统控车方式等因素,完成列车-地面双向视觉锁定辅助定位方案及典型应用场景的研究;在软硬件层面完成车地互锁视觉定位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实现;采集现场数据,完成车地互锁视觉定位原型系统的室内仿真实验。撰写《列车-地面双向视觉锁定辅助定位研究》研究报告1份,研制车地互锁视觉定位原型系统1套,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关键技术指标:定位误差不大于10米;定 (略) 理时间不大于500ms。
联系人及电话:何之煜 #
2.基于激光多普 (略) 理体制的普适化列车测速技术研究(开放项目)
研究内容:研究满足轨道交通恶劣工况的高精度、高鲁棒性测速、 (略) 设计方案;研究高精度、低功耗、强实时、高 (略) 时频域融合 (略) 理算法,突破宽带噪声和窄带脉冲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工作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技术,实现抗电磁干扰、强环境适应性光机结构设计,提出高RAMS指标方案,开发适用于多制式、多场景轨道交通应用的激光多普勒列车测速雷达原理样机;评估样机在不同轨道交通环境(如隧道、露天、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预期目标:研究并提出面向轨道交通复杂运用场景的基于激光多普勒原理的列车测速技术方案;重 (略) 时频域融合 (略) 理等核心算法以及宽带噪声和窄带脉冲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并开展相关技术方案的实验室仿真测试;研发激光多普勒列车测速装置样机,完成型式试验及现场环境测试试验。撰写《基于激光多普 (略) 理体制的普适化列车测速技术研究》研究报告1份,开发基于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的普适化列车测速装置1套,提交型式试验报告1份,测试报告1份,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项。
关键技术指标:测速范围覆盖0至700 km/h,覆盖静止到高速运动全速域精准实时测量;自动判定列车运行方向;测速精度优于0.5%,速度分辨率优于20mm/s;采用软、硬件冗余设计,单一部件故障,不影响系统整体功能。
联系人及电话:梁迪 #
3.面向智能建造 (略) 模数表达模型与驱动方法研究(开放项目)
研究内容:梳理智能高铁轴面协同的需求,研究面向智能建造的智能高铁复杂系统轴面协同机理,定义模型,概念、内涵等;研究智能高铁模数集成表达关键技术,构建多主体模数集成表达模型,提出知识引导的多主体模型-模型、模型-数据的自动组合方法,构建结构、状态、行为一体的模数体;研究智能高铁自适应模数驱动关键技术,建立任务引导的模数体关联,提出应用服务的工作流有向图及其运行方式;选取典型场景,开展智能高铁模数应用验证。
预期目标:研究面向智能建造的智能高铁复杂系统轴面协同机理,重点突破智能建造模数一体、轴面协同的内涵、模型和机理的构建;开展面向智能建造的智能高铁模数集成表达和自适应模数驱动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智能高铁结构-功能-行为一体的多主体模数集成表达模型;基于提出的方法,在支护间距检测的场景运用,支护间距检测覆盖度由10%提升至90%以上。撰写《面向智能建造 (略) 模数表达模型与驱动方法研究》研究报告1份,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关键技术指标:构建的结构-功能-行为一体的集成表达模型,显式描述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业务逻辑,支撑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知识驱动协同的智能高铁诊断型和预测性服务应用。
联系人及电话:郝蕊 #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2)具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或工作经历。
(3)开放项目申报人所在单位应为法人单位,自研项目申报人应与中心依托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或实际在中心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2.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附件1),经所在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后,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纸质材料,同时将盖章的项目申报书扫描件电子版(PDF格式)、《项目申报表》(附件2)、《开放课题外单位成员统计表》(附件3)发送到指定邮箱。
(2)两个及以上单位联合申报项目时,应共同签署《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联合申报协议》(见附件1)。
(3)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与推荐;将项目申报书等申报资料一并报 (略) 科信部。
3.申报截止时间
项目申报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2日。
五、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执行《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 (略) (略) 2号通信信号研究所
邮政编码:#
联系人:曹天睿
电话:010-#
电子邮箱:*@*63.com
(略) 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