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蚌埠市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公正性及公众知情权,现将该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即2022年4月14日至4月20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蚌埠 (略) 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科。
联系电话:0552- ***
地址:蚌埠市 (略) (略)
项目名称 | 蚌埠市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
建设地点 | 蚌埠市禹会区、蚌山区、龙子湖区、淮上区 |
建设单位 | 蚌埠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淮河流域 (略) 淮河水资源保 (略) |
项目概况 | 本工程拟对蚌埠市主城区淮河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涉及河道范围西起蚌埠闸下(北岸 (略) 、南岸起点席家沟)东至长淮卫大桥,总长度约16km;南北向范围为除蚌埠闸~席家沟南岸外, (略) 至淮河水面之间的滩地,涉及滩地面积约600hm2。 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切滩总长 *** km,实施桥梁护岸工程,总长976m,对工程范围的淮河两岸进行驳岸和迎水侧堤防护坡,新建驳岸挡墙5.52km;对两岸防洪堤迎水侧的滩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包括对滩地进行地形塑造,贯通滩地交通系统,梳理滩地内现状水系,修复滩地生态系统,强化滩地内水体自净能力,通过植物措施构建沿淮生态廊道,构建标识性景观节点,实施滩地亮化工程等。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气 本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仅限于施工期,主要来自于燃油废气、施工粉尘、交通扬尘等。因施工战线长,工区布置分散,施工期燃油废气多为流动性、间歇性排放,污染强度小,施工场地位于城区堤外滩地,地势平坦开阔,大气扩散条件好,施工燃油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及回填产生的扬尘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根据分析,施工区边界200m外,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对于在200m以内居民点,在采取覆盖、洒水措施后各居民点TSP浓度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交通扬尘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内交通运输,交通扬尘 (略) 面清洁程度、车辆行驶速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施工场内交通运输过程中 (略) 面清洁、限制车速、 (略) 洒水等措施以降低扬尘污染。 施工场地严格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蚌埠市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场扬尘防治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施工场地采取“围、盖、洒、洗”等措施,严禁敞开式作业;土方开挖及时回填,临时堆土、建筑材料等应集中分类堆放并加强覆盖,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设备,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多尘物料实行密闭运输等;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管理、维修与保养,使用优质燃料。 2、废水 施工期每个施工区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为1.8m3/d,冲洗废水如直接排放将会对周围土壤和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略) 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生产、绿化、洒水降尘等,不会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基坑排水经集水沟和废水收集池沉淀后,应尽量回用于工程施工中, (略) 分排入周边沟渠,禁止直接排入淮河。工程不设置施工生活区,临 (略) 采取租用民房的形式,生活污水经 (略) (略) 理;施工现场人员产生的粪便等生活废水排入现有公厕或补充购置的移动公厕, (略) 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工程施工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运行期游客生活污水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新建12座移动公厕,污 (略) 内污水箱收集后,定期及时清掏,禁止外排。工程以现状滩涂为基础,在滩地构建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开展湿地鸟类栖息地生境修复。改善滩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使得河道周边面源污染得以拦截,减少了淮河蚌埠城区段面源污染入河量,提升城区段河道水质。 施工期产生的车辆冲洗 (略) 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 (略) 理,不外排;基坑排水经沉淀后尽量回用于工程施工, (略) 分排入附近沟渠。施工现场人员生活污水均排入沿堤公厕,生活废水经污水 (略) 理,不外排;对于无公厕的区域,在施工区布设移动公厕和化粪池,生活污水 (略) 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 工程建成后,滨河公园内游客生活污 (略) 内污水箱收集后,根据移动公厕类型及游客量,定期及时清掏,禁止外排。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机械及交通运输车辆。本工程施工期间,各机械噪声在不考虑叠加的情况下,昼 (略) 基本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 -2011)中70dB(A)的要求,夜间最远在280m内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 -2011)中55dB(A)的要求,夜间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较大,应采取禁止夜间施工及其他降噪措施等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根据施工期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在不采取任何隔声降噪措施下,工程交通运输噪声满足昼间、夜间4a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10m和112m,满足昼间、夜间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18m和350m。 施工场地在同时考虑堤防阻隔和隔声屏障等措施的情况下,施 (略) 达《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 -2011)中的昼间标准70dB(A)要求,41m达夜间55dB(A)要求,23m达《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昼间标准60dB(A)要求,73m达夜间50dB(A)要求。 经计算,距离施工区 (略) 分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应针对性采取设置隔声屏障的措施,使其符合《蚌埠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修订)》中的要求。为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加强施工管理,夜间应禁止施工。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优化施工布置,高噪音设备尽量远离居民点。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减少运行噪声。对于工程与敏感保护目标小于80m的施工区设置声屏障,初步估计共需1500m,以减少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受到的施工噪声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午间12:00~14:00和夜间22:00~6:00停止高噪声机械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和噪声敏感点附近时应控制车速不超过20km/h,禁止鸣笛。同时, (略) 列的环境敏感目标设置警示牌和限速牌。此外,还应加强劳动保护,给受噪声影响大的施工人员配发噪声防护用具。 4、固体废物 本工程施工期固废主要来自于弃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弃土产生量为 *** 万m3,弃土堆至淮 (略) (略) 桥段的堤后护堤地、淮 (略) (略) 段的堤后护堤地和方邱湖堤防龙子河口至长淮卫桥段堤后护堤地,用于同步实施的淮河北岸堤后生态廊道工程和方邱湖堤防改建工程进行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就近 (略) 垫层填筑, (略) 分交由蚌埠市市容环境卫 (略) 门统一管理。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送 (略) 置。因此,在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施工期固废可以 (略) 理、处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运行期固废为滨河公园内产生的游客生活垃圾,均投至定点垃圾桶, (略) 门及时进行清运,对环境影响较小。 5、土壤环境 要求对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存放,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表土堆存场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用于临时占地的恢复;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在采 (略) 理措施后回用于工区绿化及洒水抑尘,同时加强 (略) 理设施防渗和地面硬化,防止污水跑、冒、滴、漏,避免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固体废 (略) 置;施工期机械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基本不会对项目区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运行期,淮河蚌埠主城段 (略) 增加,但河道流量、水位变化不大,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很小。工程无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产生和排放,不会导致评价区土壤pH值发生变化,评价区土壤酸化、碱化强度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6、生态环境 施工期间,土方开挖、弃渣堆放等活动造成的土地占用以及施工人员活动、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等均会对评价范围内 *** 生动植物产生影响,如动物觅食活动、植被移除或移栽等,会对评价区域的动植物物种种类和数量、多样性和优势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主体为生态环境提升工程,设计采用本地种类进行相应的复耕方案,施工造成的植被暂时性损失会逐渐得以恢复;野生动物和鸟类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自行转移向周边相似生境以规避施工活动影响,随着施工迹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施工区小型野生动物和鸟类的种群数量将逐渐得到恢复。 运行期,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可以提高淮河主城区段滩地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形成多层次植被绿化带,为 *** 生动物提供更多栖息、生存、觅食生境,对两栖类、涉禽游禽等捕食和繁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施工期,预留隔埂拆 (略) 部水域水体浑浊度增加,对施工区域附近水域的水生生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浮游动物的觅食、生存环境,但工程采取分段施工、分段拆除,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有限,工程施工造成的小范围、暂时性的浮游生物量减少不会对整个河段浮游生物类群有较大的改变。工程施工中仅对附近水域的鱼类产生惊扰,由于鱼类趋避活动能力较强,受惊扰后会自动转移到附近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区域,对鱼类影响时间短,影响范围小。 运行期,淮河蚌埠城区段水面宽度将平均增加约80m,水生生物活动空间增加,对水生生物增殖有利,生物量也将随之增加。尾水湿地建设和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大大减少了入河面源污染量,提升了淮河水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境,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 *** 生生态保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猎捕蛙类、蛇类、兽类、鸟类(包括鸟蛋)等野生动物和从事其它有碍生态保护的活动。优化施工布置,尽量缩小临时占地面积。设置生态警示牌,明确施工人员活动范围,禁止越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开鸟类繁殖期(4-7月);高噪声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晨昏,以减小对敏感鸟类活动的干扰。此外,还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迹地恢复。 水生生态保护:滩地预留隔埂拆除应安排在枯水期施工,预先在切滩范围内引水填充并种植浅水水生植物。施工前对区域内的鱼类进行驱鱼作业。施工期间严禁将施工废水排入淮河,固体废弃物严禁堆放于河滩与河岸,避免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7、地下水环境 施工期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源头主要地表污水下渗和固体废物堆存。施工 (略) (略) 回用不外排,施工 (略) 进入公厕,施工生活垃圾收集后及时清运,不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因此,施工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运行期滨河公共设施(主要为移动公厕)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污水箱收集后,定期及时清掏,禁止外排,生活垃圾定期清运,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严格落实施工废污水措施,生产废水不得随意排放。定时清理沉淀池, (略) 理设施的防渗,从源头防止污染源泄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控制好土方开挖深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注意地下水水位的恢复。 8、环境风险 本项目油料由当地提供,采用 (略) 运输至工地。本工程油料使用量较少,且本工程施工线性分布,油料运输及储存呈分散、量小的特点。考虑由于油料的易燃性,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如果油料出现泄漏,可能会对蚌埠城区段淮河干流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1)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滩地造成的污染风险为油罐运输车泄露,油料污染滩地,对滩地内的土壤造成污染,会对受污染植物和误入污染区域的小型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2)含油污染物会随着降雨径流进入淮河,污染淮河水质; (3)如果油料运输车辆因天然或人为因素发生火灾或爆炸,会对附近人员及动物形成生命危险。 本工程不设置油料存储仓库,单次运输油料量相对较小,且蚌埠 (略) 通畅完善,车辆翻车泄露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但考虑到发生泄露风险的影响,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油料在运输过程中须严格遵守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运输车辆须采用密闭性能优越的储油罐,确保不造成环境危害,并配备押运人员,车辆不得超装、超载,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和《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并根据《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 -2005)要求,在运输车辆明显位置贴示“危险”警示标记;不断加强对运输人员及押运人员的技能培训。施工期不设置油料临时储存点。 |
公众参与情况 | 我局受理该项目环评文件后,在蚌埠 (略) 网站进行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和公众参与说明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反馈信息 |
听证权利告知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该项目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逾期不提交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或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到本机关进行陈述、申辩。逾期不到的,视为放弃陈述、申辩权。 |
(略) 门意见 | 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蚌埠市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蚌发改审批[2022] (略) ),项目编码:2108- *** -04-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