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 (略) 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安排,我镇组织开展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现就规划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公示时间:2024年11月6日至2024年12月5日
规划电子文件可在围场县 (略) 站查询,现场公示地点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人民政府。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可通过邮件或者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请在邮件名称上注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意见建议”字样。
邮寄地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人民政府
邮 编:(略)
电子邮箱:*@*63.com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6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公示稿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 (略) 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共中央 (略)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根据省、市、县的相关部署,腰站镇组织编制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落实和深化,是腰站镇全域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为腰站镇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品质生活提供空间保障。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本次规划分为镇 (略) 两个层次。镇域范围为腰站镇 (略) ,总面积209.86平方千米;镇区为腰站镇城镇开发边界范围,面积为0.80平方千米,含腰站镇电子产业园0.48平方千米。
二、乡镇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结合 (略) 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析,确定腰站镇总体定位为以物流中心、硅砂深加工、食品深加工为主的工农并进型城镇。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 (略) 不断优化,初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绿色现代的农 (略) 基本形成,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加强,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环境稳定向好;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利用。
到2035年,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 (略) ;乡村振兴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村庄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到2050年,国 (略) 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越,人居环境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富足的工业强镇。
四、国土空间开 (略)
1、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略).0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略).3亩。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全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356.37公顷,为水源涵养型。
2、主体功能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腰站镇规划为农产 (略) 。
3、国土空 (略)
规划构建“两轴、三心、三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 (略) 。
“两轴”是镇域主要空间发展轴、镇域次要空间发展轴,“三心” (略) 为依托的公共服务中心;以腰站镇电子 (略) 为依托的工业发展中心;以大榆木沟村为核心的文体休闲中心。“三片”是 (略) 打造的经济融合 (略) ;落实县域统筹规划的腰站镇电子 (略) ;以大榆木沟村为依托的生态观 (略) 。
4、落实国土空间 (略)
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 (略) ,腰站镇包括城镇集 (略) 、村 (略) 、林 (略) 、牧 (略) 、农 (略) 、生 (略) 、生 (略) 、一 (略) 八大 (略) 。
5、优化国土空间功能结构
落实县级国土空间调控目标,立足腰站镇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国土空间功能结构。
合理调整农林用地结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任务,切实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对中低产园地和新建园地的改造和管理,有序引导园地向低山丘陵调整。科学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或低效闲置的土地。
优化生 (略) 。优先保护自然保护地、天然林、公益林、生态防护林等生态用地。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通过荒山荒坡造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矿山修复等,提升土地生态化水平。
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引导村庄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 (略) 域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用地。
五、农 (略)
1、落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饲草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引导各类非农建 (略) 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须经相关部门批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原则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产能不下降。建立统 (略) ,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严格控制优质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除国家安排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难以恢复、河湖水面自然扩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没等特殊情况外,对确需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需要落实年度耕地进出平衡。
耕地后备资源整理。结合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多渠道补充耕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水土资源条件具 (略) ,将符合条件的宜耕后备资源通过采取土地清理、土地平整、地力建设等措施,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2、优化农 (略)
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空 (略) ,腰站镇为农产 (略) ,以薯类生产和加工为主导,以薯菜高效生产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以越夏番茄、甘蓝、白菜、食用菌、钢葱为重点,打造知名冷凉蔬菜之乡。
3、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农用地综合整治。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结合腰站镇国 (略) ,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对低效林草地和园地资源整合、 (略) ,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结合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部署,通过耕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等方式,稳步推进腰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同时顺应加强耕地保护的需要,促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治。低效建设用地的整治能避免土地浪费,是当前土地使用中优先考虑对象。结合县域低效用地利用项目整体部署,推进腰站镇工矿复垦、低效工业用地、闲置宅基地等整治。
未利用地开发。结合县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项目整体统筹,积极推进腰站镇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实施。将距离村庄近、道路通达度高、地形坡度小、土壤肥力足、集中连片度高的宜耕等级为最适宜或中等适宜的土地划入后备耕地。
六、生 (略)
1、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略) 打基础、多廊多点保质量”的生态保 (略) ,腰站镇保护不澄河生态环境要求,充分利 (略) (略) 两侧空间最大限度增加绿地数量,多种途径增加森林资源,推 (略) 建设,加强矿山修复和草地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坡耕地和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加强重点物种监测地保护,加强森林系统恢复,保护寒温带和温带的生物多样性。
加强村庄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控制水源周边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水井周围30米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对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定期常规指标监测,保证各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
加大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修复,尽量避免林地资源的减少和退化。结合县域造林绿化任务整体部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面积,保障生态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加强对农田土壤污染防护与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扶持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控制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量,并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改善农用地土壤环境。
七、建 (略)
1、居民点体系
落实上位规划指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职能等因素,按照中心村、基层村两个等级,细化居民点体系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和发展方向。确定永合栈村、腰站村、清泉村为中心村;基层村共14个,包括永北村、五家村、边墙山村、碑亭子村、乌拉沟村、大榆木沟村、上三合义村、六合店村、画山村、下三合义村、水泉村、正沟村、左家店村、根菜沟村。
规划落实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村庄分类引导,有序推动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提质、增效,全镇17个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类和保留改善类两类。集聚提升类村庄包括腰站村、永合栈村、永北村、清泉村、五家村,保留改善类村庄包括边墙山村、碑亭子村、乌拉沟村、大榆木沟村、上三合义村、六合店村、画山村、下三合义村、水泉村、正沟村、左家店村、根菜沟村。
腰站镇共17个行政村,其中腰站村 (略) ,碑亭子村位于城镇开发边界, (略) 详细规划范围,不编制村庄规划,其余15个行政村均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2、建 (略)
按照县域统筹、先增后减、规划期末镇域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期末腰站镇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
3、产业发展空间
结合腰站镇自然资源及农业本底条件,根据农业种植的类型分布,布局仓储集散、物流用地,打造物流中心。腰站镇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应重点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现 (略) 休闲农业。
落实县域统筹的腰站电子产业园,为新企业入园预留空间。发展硅砂深加工、食品深加工。
按照三产融合发展途径优化镇域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以为途径,推动镇域产业融合发展。以永安莽喀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结合工业发展,围绕乡村农产品加工主题兴建、打造手工业文化体验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工业产业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为载体的产业体系。
4、公共服 (略)
规划建立“镇级—村级”二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镇级、村级 (略) 生活圈层级,强化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统筹。
八、镇区规划
1、用地结构
规划对现状用地结构和规模进行优化,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用地,优化城镇住 (略) ,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生活环境。
2、空间形态引导
遵循自 (略) ,实现建设空间与生态和谐共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山水空间形态。
3、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
居住用地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力 (略) 合理,生态宜人的生活环境,新建建筑或质量较好的建筑应尽量保留。
规划新建住宅以村民自建房为主,严格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村宅基地审批标准,每户宅基地控制在200平方米。
4、 (略) 络
(略) 生态空间和生态绿心的有机结合,打造“一廊、多节点” (略) (略) 。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略) 行政办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 (略) 。
九、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1、道路交通规划
贯彻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建设外畅内通的立体 (略) 络的目标, (略) 等重要交通规划,加 (略) 系统与各类对外交通设施的连接,新 (略) 电子 (略) 道路建设项目。优化提升城乡联系,完善城镇 (略) 络,形成“1-1-1”对外 (略) 络。规划保留现状国道G111,逐步加强镇村、产业节点 (略) 连通;以 (略) 为支撑的多 (略) 网结构。
2、给水工程
规划各村采用自然村集中供水方式,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3、排水工程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规划新建腰站 (略) 理厂, (略) 生活污水进行 (略) 理。其他大于100户的自然村建设小型集 (略) 理设施,小于100户或居住较为分散的自 (略) (略) 理设施、多户联 (略) 理设施等多种方式保障生活污水 (略) 理。
4、电力工程
(略) 建设改造升级。改造提升村庄现有生活变压器,提高户均配变容量到四千伏安以上,满足 (略) 生活改善需求及电能替代、新能源汽车普及、清洁能源接入等经济发展需求。
5、通信工程
(略) (略) 点,鼓励其他村庄结合便民商店等设施建设 (略) 点。规划结合村委会、邻里驿站或便民商店等设施建设 (略) 点。
6、供热工程
(略) 和其他村庄持续深入推进散煤治理工作,积极研究探索清洁能源供暖,大力推动洁净煤、电代煤采暖工程,结 (略) 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动空气源采暖。
7、燃气工程
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村庄主要气源。
8、环卫工程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 (略) 置体系,巩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规划保留现有垃圾中转站,至2035年,生活垃圾 (略) 理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村庄公厕、旅游公厕建设,推动户厕改造全覆盖。
十、安全防灾体系
1、防洪排涝工程
依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略) 及连片村庄防洪标准按照不低于10年一遇进行设防。
2、抗震工程
加强抗震防灾工程建设,腰站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地 (略) 划图中所 (略) 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进行抗震设防;生命线工程和重要抗震设施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以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3、消防工程
规 (略) 新建乡镇志愿消防队,在县消防大队管理与镇政府统筹下,加强志愿消防队应急知识培训,承担镇域内对火灾、工程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的消防应急任务。
4、公共卫生工程
建 (略) 为核心,各村庄卫生室为辅助的二级防疫保健体系,充分 (略) 的技术创新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构建覆盖全 (略) 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监测监控、预测预警、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