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贵州华 (略) 年产20万把吉他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7日-2023年6月1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西秀区迎 (略) 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邮编:*
项目名称 | 亚东制药生产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普定县黄桶街道经济开发区智慧产业园区A5栋Ⅰ、Ⅱ、Ⅲ区 |
建设单位 | 贵州华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贵州怡宁 (略) |
项目概况 | 本项 (略) (略) 普定县黄桶街道经济开发区智慧产业园区A5栋。租用总建筑面积为11600m2,无须新增用地,项目厂房、路面硬化及绿化、公共设施均已完成。项目设置木加工车间、油漆喷漆车间、装配车间、成品仓库区、辅料仓库区、行政办公区等。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吉他20万把。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采用符合国家规定质量要求的环保型油性漆、涂料、胶粘剂及装饰材料,减轻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对于粉状物料(如水泥),严禁露天堆放,应采取严密的遮盖措施,降低施工期粉尘的影响。2.施工人员不在厂内食宿,生活污水依托租赁厂房已建楼层公厕,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标后,进入园区污水管网。3.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工期以其缩短施工时间等方法减少噪声污染。4、本项目不涉及挖方作业,不存在挖填弃方;室内装修、改造将产生部分装修垃圾,一般装修垃圾集中收集后送指定的装修垃圾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运往附近垃圾填埋场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项目不设食宿(依托园区食堂,园区公租房),生活污水(依托租赁厂房已建楼层公厕)和车间地面保洁用水经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标后进入园区污水管网。“水帘柜+喷淋塔”用水经投加漆雾凝聚剂(AB剂)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控制。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手工加工区、木质配件加工区安装布袋吸尘设备,双桶布袋吸尘器回收粉尘统一收集后暂存在一般固废暂存间,定 (略) 处理不外排;同时加强车间通排风,生产车间设置相应的换气设施。抛光车间产生的粉尘采取安装“水帘柜”处理设备处理,生产车间设置相应的换气设施加强车间通排风。打磨车间安装脉冲除尘设备,粉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经15米高排气筒排放,无组织粉尘自然沉降。涂胶废气主要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在厂区生产车间设置相应的换气设施,加强车间空气流动。在喷漆、晾干封闭车间安装“水帘柜+喷淋塔+活性炭吸附”装置,Ⅰ区、Ⅱ区、Ⅲ区分别安装,处理后的喷漆废气由15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无组织有机废气排放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无组织排放标准。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项目采取选用功率小、噪声低的设备;振动较大的设备采用单独基础、在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合理布局设备车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设备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本项目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下料取材和切割磨边等工序产生的固废、粉尘收集后由其他厂家回收;废包装物送至废品站回收利用;漆渣、废机油、废活性炭、废水性漆桶、废油漆桶、废稀释剂桶、废固化剂桶、废洗枪水桶、废胶粘剂桶属于危险废物,经危废暂存间分类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建设;危废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六)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做好重点区域土壤防渗保护措施:本项目的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活性炭、废油漆桶、废稀释剂桶等,储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标准,采取地面硬化、防渗措施,地面与裙脚均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设泄漏液体收集装置;采用抗渗水泥或环氧树脂地坪做好防渗处理,同时设置围堰,防止废液泄漏流入非防渗区等措施,控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七)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