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应对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对涉及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 (略) 置能力,避免或减少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和《 (略) 市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 (略) 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1.4工作原则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 * 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 (略) 置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地方人民 (略) 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 (略) 置工作。
1.5事件分级
依据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 * 般(Ⅳ级) * 级。
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饮用水水源污染导致 * 人以上死亡或 * 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饮用水水源污染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饮用水水源污染导致 * 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饮用水水源污染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饮用水水源污 (略)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5)因饮用水水源污染 (略) 政区域影响的。
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饮用水水源污染导致3人以上 * 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上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饮用水水源污染疏散、转移群众 * 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
(4)因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5)因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跨 (略) 政区域影响的。
4、 * 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 * 的,为 * 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饮用水水源污染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 *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饮用水水源污染疏散、转移群众 * 人以下的;
(3)因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以下的;
(4)因饮用水水 (略) 政村或自然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或 (略) 取水中断的;
(5)因饮用水水源污染 (略) 政区域纠纷,引起 * 般性群体影响的;
(6)因饮用水水源污染对环境造成 * 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环境事件级别的。
以上事件分级标准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略) 修订。
2 应急组织体系
2.1 应急组织体系
(略)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工作机构组成。应急指挥机构即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县涉及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工作;应急工作机构即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略) ,负责全县涉及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工作,下设应急监测组、 (略) 置组、新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 (略) 置组、专家技 (略) 工作小组。
2.2 应急指挥机构
(略)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理领导小组为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理领导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县涉及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府办副主任、 (略) 长担任副组长,主要成员单位包括县应急办、 (略) 、县委农办、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县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县供电公司、 (略) 和属地镇(乡)政府。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在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中兼任总指 (略) 指挥工作,当发生较大的突发水环境事件时,由县长担任总指挥。
(略)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理领 (略) ,挂 (略) ,作为日常办事机构, (略) (略) 主任, (略) (略) 副主任, (略) 成员单位分 (略) 组成成员和联络员。
2. (略) 置机构
2.2.1机构组成
(略)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响 (略) (略) 置需 (略) (略) ,统 * 领导、协调饮用水水源突发 (略) 指挥工作,下设应急监测组、 (略) 置组、新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 (略) 置组、专家技 (略) 工作小组。
2.2.2机构职责
应急监测组: (略) 负责牵头, (略) 、 (略) 等部门联合组成数据应急监测平台,主要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地水文水质情况监测、 (略) 自来水水质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等开展监测为 (略) 置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略) 置组: (略) 牵头, (略) 、 (略) 、 (略) 、 (略) 等部门联合组成,主要通过分析饮用水水源污染原因,确定污染源及污染程度,制 (略) 置方案。
新闻宣传组: (略) 牵头, (略) 、 (略) 、 (略) 等部门组成,主要通过媒体和舆论工具及时准确发布事件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协调新闻发布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后勤保障组: (略) 牵头, (略) 、 (略) 、 (略) 、县供电公司、 (略) 组成,主要通过应急物资的储备、供应、调度以及电力供应、通信畅通的保障为 (略) 理提供物资和能源支撑。
(略) 置组:由县府办牵头,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 (略) 和属地政府等组成,开展饮用水水源地 (略) 置和生态恢复工作,消除饮用水水源污染带来的影响。 (略) 置的具体工作由属地政府负责。
技术专家组: (略) 牵头, (略) 、 (略) 、 (略) 、 (略) 等部门联合组成,根据需要聘请饮用水安全 (略) 置专家成立专家技术组,主要通过对 (略) 分析、评估, (略) 置方案和建议, (略) (略) 领导决策提供帮助, (略) 置行动,开展事件的环境影响评估。
3 预防与预警
3.1预警信息监测与报告
1、 (略) 门和乡镇政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和“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开展对全县饮用水水源预警信息、常规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2、监测工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监测规范与标准方法、 (略) 质量管理规定与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环保、建设、 (略) 门的联动,加强水质数据实时共享,进 * 步提高水质监测自动化水平,增强水质污染变化预警能力和应急防范能力, (略) 分水质指标,重点加强对原水的监测,并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加大对特征污染物的监测频率;发现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时,应立即向县政府报告,并及 (略) 门和可能受到影响的供水单位。
3.2预警响应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级与事件分级共 * 级,分别用红色(Ⅰ级,特别重大)、橙色(Ⅱ级,重大)、黄色(Ⅲ级,较大)、蓝色(Ⅳ级, * 般)表示。预警级别由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确认并发布;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措施。进入预警状态后,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应采取以下预警预防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 (略) 。
(3)组织对饮用水水源的加密监测,密切注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水源的影响。
(4)指令各应急工作小组进入应急状态。
(5)针对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限 (略) 所,中止可能导致 (略) 为和活动。
(6)根据事件情况迅速落实备用水源及自 (略) 理措施。
(7)调 (略) 置所需物资和设备, (略) 置的保障工作。
其中Ⅰ级预警由县政府报请省、市政府确认后发布。Ⅱ级预警由县政府报请市政府确认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发布。Ⅲ级预 (略) 报请市、县政府确认后发布。Ⅳ级预 (略) 报请县政府确认并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 (略) 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 (略) ,对老、幼、病、残、 (略) 方式。
4 应急响应
4.1响应级别
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原则上按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 * 般环境事件(IV级) * 级启动相应预案。
4.2 响应程序
4.2.1 Ⅳ级响应
当发生 * 般环境事件时,实行Ⅳ级响应,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开通与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3)派出应急监测组、 (略) 置组、专家 (略) 参与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4)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对已造成的环境污 (略) 置,根据需要增派相 (略) 进行指导和支援。
(5)及时向县政 (略) (略) 置进展情况。
4.2.2 Ⅲ级响应
当发生较大环境事件时,实行Ⅲ级响应,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开通与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及时向县政 (略) 报告;
(3) (略) (略) 请求,统 * 调配应急监测组、 (略) 置组、新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 (略) 置组、专家技术组, (略) 置救援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
(4)及时向县政 (略) (略) 置进展情况。
4.2.3 Ⅱ级响应
当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时,实行Ⅱ级响应,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开通与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市及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及时向市政府和省环保厅报告,建议市政府启动市级应急预案;
(3)及时向市政府和省环保 (略) 置进展情况。
4.2.4 Ⅰ级响应
当发生特别重大环境事件时,实行Ⅰ级响应。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 (略) 置领导小组除采取Ⅱ (略) 有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开通事发地、市及省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迅速向市政府和省环保厅报告事件基本信息和发展趋势,请求支援,建议省政府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3)及时向市政府和省环保 (略) 置进展情况。
4.3 响应终止
4.3.1 响应终止的条件
饮用水水源地环 (略) 置符合下列条件之 * 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事件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基本控制,发生安全事件的水体水质得到恢复。
(2)本次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除,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4.3.2 响应终止程序
(1)根据环境污染事件危害监测和初步评估结果, (略) 置领导小组决定终止时机;
(2) (略) 置领导小组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 (略) 置领导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略) 环境监测等工作。
5 (略) 置
5.1 (略) 置
属地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影响地 (略) 科学评估,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 (略) 做好安民、安抚、理赔工作, (略) 门和相 (略) 会救助、保险赔付工作。
5.2 后果评估
应急终止后,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 (略) (略) 门, (略) 各应急工作组的事件调查报告,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引发的结 (略) (略) 全面客观的评估,报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 (略) 确认,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县政 (略) 。
6 措施保障
6.1 人力资源保障
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 (略) 是全县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组织做好突 (略) 置工作。
6.2 资金保障
(略) 和属地政府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 (略) 置工作需要,确定项目支 (略) 。
6.3 物资保障
(略) 负 (略) 动时的基本物资保障。 (略) 负责粮油应急供应,建立应急粮油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突发公 (略) 需的粮油供应。
6.4 通讯与信息保障
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 (略) 各成员单位确保通讯畅通,保持值班电话全天有人接听,并在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要充 (略) 络系统的作用,确保应急时能够统 * 调动有关人员,物资迅速到位。
6.5 交通运输保障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路上运输工具由 (略) 负责调配,水上运输 (略) 门负责征调, (略) 门负责保障道路畅通。
6.6 医疗卫生保障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中出现人员中毒、伤亡等情况时,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做好人员救治工作。
6.7 技术装备保障
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 (略) 置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组建相应的专业 (略) * ,要做好日常的应急准备。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应急数据库,专业技术机构随时投入应急的后续支援和提供技术支援。
6.8 治安保障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属地 (略) 门应及时做好人员疏散、现场控制、交通管制等工作,维护公共秩序。
7 监督管理
7.1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 (略) 牵头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的变化,或者在应急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情况, (略) 应会同成员单位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县政府批准。
7.2 预案演练
属地镇(乡)政府和水源地业主单 (略)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结合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污 (略) 置演练。各成员单位应积极参与演练。演练结束 (略) 总结,并将应急演练相关台账资料上报县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 (略) 备案。
7.3 宣教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 (略) 、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饮用水水源水质污染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处理、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工作准备,培养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意识。
7.4 责任与奖惩
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建立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 (略) 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饮用水水源突 (略) 理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 (略) 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8.2 (略) 门
本预 (略) 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