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发[2016]39号
(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略) 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 (略) 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 (略) 。
(略) 市人民政府
* 日
- 1 -
(略) 市“十三五”时期
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 2 -
目录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需求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
(二)完 (略) 络
(三)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四)构建 (略)
(五)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六)系统治理污水垃圾
(七)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八)提高重点区域承载力
(九)提升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十)共 (略) 市
四、保障措施
- 3 -
(一)加强协调衔接
(二)深化改革创新
(三)强化依法实施
- 4 -
前言
(略) (略) 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基本前提,是推进京津冀协 (略) 领域, (略) 市功能的重要保障,具 (略) 性、建设的系统性和发展的引导性等特征,在城市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加快基础设施 (略) 市治理水平、 (略) (略) 、服务市民生产生活、 (略) 市独特魅力的重要措施。
《 (略) 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略) 市 (略)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是“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点专项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市基础 (略) 动指南。
各区、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统领,以提高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基础设施质量提升,促进 (略) 市功能融合,实现基础设施发展新的飞跃,让 (略) 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宜居。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本市基础设 (略) 会发展需求,直
- 5 -
面城市发展难题和挑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年来,全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约9168亿元,同比增长50%,集中推 (略) 、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南水北调、 (略) 理、 (略) 、森林公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基础设施骨架基本成型,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略) 市发展难题储备了雄厚基础和 (略) 源泉,推进 (略) 市建设迈入新阶段。
(略) 络逐步构建。全面启 (略) 建设,实施 (略) 、 (略) 挖潜扩能, (略) 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9500万人次。建成京沪高铁、京石客专,开工建设京沈客专、京张铁路, (略) - (略) 地下直径线, (略) 更加便捷高效。建成京新(五环-六环)、京密(京承高速-开放环岛)、京昆(六环-市界)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82公里,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略) 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全覆盖。
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建成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4号线东段及中段等线路,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554公里,工作日客运量超千万成常态。公交专用 (略) 程达到741公里,开通定制班车等多样化公交线路。 (略) 比例由40%提高到50%。
道路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广渠路(四环-五环)、南马连道、万 (略) 市干道,改造西直门南小街、大玉胡同等次支道路,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423公里。 (略) (略) 车出
- 6 -
行示范工程, (略) (略) (略) , (略) 城全覆盖。 (略) 监测调度平台和智能化分析平台。
水资源保 (略) 。南水北调中线全线贯通,年增调水能力10亿立方米,首都供水实现本地水与外调水“双源”保障。 (略) 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122万立方米/日,安全系数超过1.25。 (略) 建设 (略) 目标。再生水利用总量达到9.5亿立方米/年,接近全市用水总量的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降低33%。
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建成 (略) 河园博湖等“五湖”相连的生态景观,加快整治北 (略) 流域污水,生态治理潮白河密怀顺段。全市生态环境用水量达到10亿立方米, (略) 理率达到97.5%,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50%。建 (略) 滨河森林公园、 (略) (略) 休闲森林公园,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外围成环、分区供电” (略) 架,建成天然气陕 (略) 气源工程,基本建成四 (略)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8%。压减燃煤约1400万吨,煤炭消费比重由2010年的29.3%降至约14%。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高,优质能源占比由71%提高至86%。
重点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略)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东关大道、北环环隧等骨干道路,完成通惠河生态治理。顺利 (略) 南行动计划,南部地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
- 7 -
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完善雁栖湖生态示范区、 (略) 、园博园等重点 (略) 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略) 更加安全可靠。建成西郊砂石坑雨洪蓄滞工程, (略) (略) 下凹式立交桥区积水点和全市1460公里中 (略) 道。建成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监测和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保障机制,构 (略) 业和市区两级的防汛指挥调度体系,应急调度机制更加完善。
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成立 (略) 南 (略) 并改组为北 (略) ,保障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及中 (略) 道治理资金。 (略) (略) ,率先实现投资主体 (略) 化突破。 (略) 城污水治理区域特许经营,按照“ (略) 、 (略) ”模式 (略) 和乡镇污水治理。 (略) 市轨道交通授权经营模式(ABO), (略) 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意见。积极推动轨道交通领域境外发债,吸引保险资金,广泛应用中期票据、私募债券等融资工具,丰富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完成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实施计程收费,完成居民用水、用电价格调整,引导居民合理、节约使用水、电资源。
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本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总体 (略) 会发展需求。同时,城市发展难题依然存在,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
- 8 -
“大城市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础设施领域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力度还有待加强,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实现新的跨越。
(二)发展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本 (略) 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 (略) 会发展适应新常态、开启新航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的重要时期。新的形势、新的目标对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基 (略) 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发挥 (略) 市空间、 (略) 的引导作用, (略) 城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高标 (略) (略) 基础设施, (略) (略) 镇组团配套基础设施, (略) 镇空间结构优化。
加快治理“大城市病”对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紧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瓶颈问题,聚焦市民高度关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治理难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对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坚 (略) ,更加注重 (略) 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略) 乡基础设施质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
- 9 -
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让 (略) 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基础设施一体化率先突破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立足更大尺度和更广视角,着 (略) 市群 (略) ,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加强区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对发挥基础设施支撑带动作用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依托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促进 (略) 技术成果应用转化,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略) 市发展后劲。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 (略)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 (略) 镇化工作会议、 (略) 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 (略) 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尊重、 (略) 市发展规律,强化基础设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内涵集约、突出发展引导、突出安全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建管并重,打造系统完善、便捷高效、安全可靠、协调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 10 -
(二)发展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切实发挥规划在基础设施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推动基础设施 (略) 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统一,与 (略) 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统筹协调。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发展难题,推进基础 (略) 市发展相协调,又要加强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略) 乡一体化水平, (略) 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坚持建管并重。既要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规模和服务能力,化解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又要突出加强基础设施管理,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更好地为市民生活服务。
坚持一流标准。 (略) ,突出百姓获得感,既要着眼当前,集中精力建设一批市民关心、群众需要的重大基础设施,又要谋划长远,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崇尚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补齐短板,健全基础设施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优化基础设施治理方式,提升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优化政企 (略) 机制, (略)
- 11 -
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略) 力量,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倡导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
(三)发展目标
能力供给更加充裕。基础设施基 (略) 会发展需要,城市服务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略) 建成并投入使用,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市域公路里程达到22500公里。
(略) 更加协调。打造区域一体、城乡一体、地上地下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略) 初步建成高品质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区通轨道,平原地区乡镇基本实现燃气“镇镇通”。
发展模式更加绿色。 (略) (略) 比例达到7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15%。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7%。 (略) (略) 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0年优质能源消费比例达到90%。生活 (略) 理率达到99.8%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
服务水平更加优质。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形成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 (略) 更加便利, (略) (略) 点75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交通换乘更加方便快捷。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
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略) (略) (略) 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3。 (略) 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燃气接收能力达
- 12 -
到3.5亿立方米/日。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建成区20%的面 (略) 市。
“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主要指标(略)
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略) (略) 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牢固树立“公交优先”理念,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上地下相协调的立体化公交体系,提高接驳换乘效率, (略) 交通,形 (略) 络, (略) (略) 比例提升至75%。
加密 (略) 。 (略) 城 (略) ,推进3号线、12号线、中央商务区线。加快轨道交通17号线、19号线一期建设,增加轨道交通快线,完善轨道交通骨干体系。 (略) 线二期、 (略) 线南延、 (略) 线北延、8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等线路, (略) 络连通性, (略) 效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分担 (略) 量的比例超过55%, (略) (略) 点750米覆盖率达到90%。加快启动新一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略) 、区级主导, (略) 化方式,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市郊线路。积极推动利用京承、京通等既有 (略) 市郊列车, (略) (略) 、重点功能区之间的连接。
- 13 -
图1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示意图(略)
优化 (略) 。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优化调整 (略) ,推进地面公交与 (略) 融合和一体化服务。施划 (略) 的公交专用道,累计达到1000公里,构建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围 (略) 点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集散效率。推广直达快线、商务班车等定制公交,推进服务多元化,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
(略) (略) 市。 (略) (略) 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结合道路、停车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作,鼓 (略) (略) (略) 方式。 (略) 车网络建设,五环内治理完善3200 (略) (略) 车道路系统。 (略) (略) (略) , (略) 点、交通枢纽、商业办公 (略) 车租赁点, (略) 车租用的便捷性。在大型商业街区建设空中、地下连廊,建 (略) 胡同,多措 (略) 交通便利化水平。
改善接驳换乘条件。优化交通转换衔接,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资源整合,减少换 (略) 距离。推动 (略) 市功能融合。加快建设北苑北、苹果园、望京西、奥体 (略) 等综合交通枢纽, (略) 站 (略) 站,打造服务功能完善、接驳换乘便利的交通节点,促进地上地下交通线路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 (略) 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公路长途客运
- 14 -
(略) ,推动 (略) 阎村等交通枢纽建设, (略) (略) 功能外迁。
图2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示意图(略)
(二)完 (略) 络
道路交通拥 (略) (略) 效率,是“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现。结合非首都功能疏 (略) 优化,坚持“调控需求、增加供给、强化服务”,全面推进治堵攻坚,完善 (略) (略) 系统,提升交通精细化组织水平,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综合承载能力, (略) 交通指数控制在6.0, (略) 市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略) 市交通需求管控。继续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研究完 (略) 政策。 (略) 在停车资源配置、车辆使用调节中的作用,完善差别化停车收费价格管理政策。推广电子缴费,严格路侧停车收费管理,防治违法停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略) 方 (略) 转变。
(略) (略) 。 (略) 市道路设施建设,建成丽泽路、姚家园路等快速路, (略) (略) 规划, (略) 和远 (略) 效率。推进巴沟路、西大望 (略) 延、石榴庄路西延等建设,打通“三环半”主干路系统。加快建设 (略) 街西延、永引渠南路、柳村 (略) 段、化工路、北辛安路、 (略) 南街
- 15 -
等城市主干路, (略) 主干路规划实现率达到70%,四 (略) 基本建成。
图3 城市骨干道路建设项目示意图(略)
推进微 (略) 建设。树立“窄马路、 (略) ” (略) 理念,集中、 (略) 建设次支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 (略) (略) , (略) 六区微循环道路。采用线杆入地、规范停车等措施,完善胡同、街坊路及居住区道路系统, (略) 市交通脉络的毛细血管功能。 (略) 系统建设,打造缓解交通拥堵示范区。
深入挖潜、统筹配置停车资源。统筹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发展,实行差别化停车设施供给政策,以静态交通资源调控引导车辆合理使用。 (略) 、城市绿地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疏解腾退空间、道 (略) 下资源、边角地 (略) ,因地制宜缓解核心区停车难题,同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出台政策推动居住区和邻近单位停车资源共享,开展错时停车。
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略) 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和公交调度,建设“绿波”工程, (略) (略) 效率。 (略) 监测调度平台(TOCC),整合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出租车管理调度功能。推进大数据共享和“ (略) +”应用,不断提高交通组织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公交、出租、民航、铁路、停车、 (略) 车等各种交通系统信息
- 16 -
共享和发布,为市民提供及时、精准、智能的 (略) 信息服务。
(三)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 (略) 领域。完善区域民航 (略) ,加快综合交通通道等建设,推进区域交通体系由“单中心、放射状”向“多节点、网格状”转变,构建区域“四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通道,疏解全国性交通枢纽功能,打造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服务以首都为核 (略) 市群建设。
图4 多节点、网格状 (略) (略)
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建 (略) 工程 (略) 络,形成洲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与现有 (略) 共同构建“双枢纽”格局。加强与 (略) 、 (略) 的分工协作,构建京津 (略) 群。建设空 (略) ,外迁 (略) ,打开 (略) 南大门。
图5 (略) 布局规划示意图(略)
建设互联互 (略) 。加快京沈、京张、京霸等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与东北、西北、珠三角、海峡西岸等重要区域高速铁路连通。加快建设京唐、 (略) 际铁路联络线, (略) 际铁路联络线北延工程,形成区域高效密集轨
- 17 -
(略) 。推动铁路货运外环线建设,推进五环内铁路货运功能外迁,优化铁路资源优化配置。建设 (略) 、 (略) 、星火等铁路枢纽, (略) 、 (略) 、 (略) 压力,优化铁路 (略) 。
图6 (略) 际铁路建设项目示意图(略)
完善便捷通 (略) 。建成京台、京秦等国家高速公路,提 (略) 络互联畅通水平。建成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疏解过境货运交通。 (略) 高速、 (略) 北线高速、兴延高速、京密高速、延崇高速等高速公路,提级改造109国道为高速公路,研究推进承平高速公 (略) 京段,实施京开高速拓宽工程,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继续实施干线公路提级改造、高速公路联络线 (略) 建设,完 (略) 络体系。公路总里程达到22500公里。
图7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示意图(略)
(四)构建 (略)
(略) 市发展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 (略) 、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思路,优化调配利用,强化储备涵养,完善调水通道,保障水资源供应,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节约用水优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
- 18 -
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 (略) 会建设,实现生产用新水负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15%。划分供水单元实施独立计量,分单元建设水量监控系统(DMA), (略) 市供水跑、冒、滴、漏, (略) 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
涵养保护水源地水源。坚持多种水源联合调度,加强水源地涵养与水源储备。加快建设 (略) 、 (略) 、 (略) 等输水支线工程,南水北调供水范 (略) 拓展。降低潮白河等水源地开采强度,加强 (略) 、 (略) 、 (略) 等应急水源涵养与合理利用, (略) 区自备井逐步退出常规供水体系。通过地下水减采、控采,将地下水年均开采规模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内。
优化水资源调配体系。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能力,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扩能方案,利用密云水库等水源地,推动建立水资源安全储备体系。配合 (略) 省南水北调廊涿干渠东延及北三县供水工程,推进与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连通,实现区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和相互调剂。研究推动海水淡化入京等,统筹区域水资源配置,构建多 (略) ,多渠道保障水资源供给。
强化再生水循环利用。全面建成 (略) 第二、槐 (略) ,全市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700万立方米/日,主要出水指标提高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建设定福庄调水等再生水管线470公里,
- 19 -
完善再生水调配体系,覆盖主要河湖水系,基本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加强再生水供水、 (略) 建设,积极拓展再生水利用空间,让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市政环境、工业冷却等都用上高品质再生水,替代和置换清洁水源,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
图8 (略) 再生水调度体系示意图(略)
(略) 市供水能力。加快建设 (略) 、亦庄、温泉、 (略) ,沿五环路水源环线和输水 (略) 布局, (略) 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3。新建、 (略) (略) 1000公里,推进自备井置换。 (略) 市清水池建设,发挥调峰供水作用, (略) 高峰供水压力。
图9 城 (略) 示意图(略)
(五)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水系和绿地是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全力构建林水相依的绿色生态体系, (略) 市,加快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打通绿色生态廊道, (略) 市多功能绿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7%, (略) 市建成区河道黑臭水体。
恢复 (略) 河生态功能。建设 (略) 河绿色生态廊道,重现河道历史自然风貌,打造贯穿京津冀主要功能区的绿色生态主轴。统
- 20 -
筹外调水源和本地水源配置,加快推进外调水工程,建成小红门等再生水利用工程,保障 (略) 河生态用水。实施官厅水库库滨带治理工程,形成 (略) 河上游生态节点,支撑世园会和冬奥会举办。加快河道综合治理,恢复滨河森林植被,夯实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区域生态基础,促进 (略) 河 (略) 市延伸。 (略) 临空经济区建设大规模森林湿地,提 (略) 及临空经济区生态环境品质。
图10 (略) 河生态廊道示意图(略)
加强河湖水系生态治理。推进河湖水系连通,补充生态用水, (略) 市河湖水系生态景观。推进玉 (略) 段、前门月 (略) 河等历史河湖景观恢复,重现水穿街巷历史风貌。 (略) 市截污治污力度,加快北 (略) 水质还清。通过优化调度和自然涵养,补充增加潮白河生态水量,促进河道生态系统恢复。
完善 (略) 。依托京藏高速、京哈高速等交通通道和 (略) 河引水渠等水系,加宽加厚绿化带,打通楔形绿地生态连通功能。推进“ (略) 市公园环、 (略) 绿隔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建设。 (略) (略) 生态绿带建设。 (略) (略) 络, (略) 市园林绿地的连通性,方便市民休闲健 (略) 。
图11 (略) 楔形绿地规划示意图(略)
- 21 -
(略) 市公园绿地。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结合旧村拆迁、低端产业清退等,拆迁建绿、拆违还绿,重点 (略) 垣等休闲公园建设,全面建成园外园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略) 市边角地见缝插绿,建设小微绿地,新增公园绿地约400公顷。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5%,满足市民就近享受园林绿化生态服务需求。实施天坛、玉渊潭、 (略) 等老龄公园改造,完善雨洪利用和防灾避险功能,完善公园设施。沿金宝街、 (略) 市道路,丰富绿化结构及色彩,打造园林特色街区。
(六)系统治理污水垃圾
污水、垃圾直接影响市民生活和首都形象。牢固树立环境底线思维,践行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源头控污、全面截污、高效治污” (略) 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立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构建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
完善污水治理系统。实施第二个污 (略) 动方案。 (略) (略) 和城 (略) 建设,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000公里。 (略) 城合流制管线100公里,采取分散式、小 (略) 理方式 (略) 区雨污合流问题。 (略) 和乡 (略) 理 (略) 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完善水源保护区、民俗旅游村等农 (略) 理设施。 (略) 理率达到99%, (略) 理率达到95%。
实 (略) 置。 (略) 置是解决污水问题的重要环节。
- 22 -
(略) 城槐房、 (略) 屯、 (略) (略) 置设施,加快推进 (略) 、 (略) (略) 置设施建设, (略) 置能力达到6400吨/日,基本实现全市污泥无害化、 (略) 理。
加强垃圾污染治理。把垃圾减量放在优先位置,基本实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标准,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完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规范收运率达到60%。 (略) 理能力,建成阿苏卫 (略) 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生活 (略) 理率达到99.8%,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建成 (略) (略) 理设施, (略) 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建设 (略) (略) 理设施,提 (略) 理能力。
(七)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略) (略) 的重要保障,与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坚持清洁低碳发展方向,保供与保洁并重,建设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进一步压减水泥产能,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减煤换煤”和清洁能源替代, (略) 、工业、采暖、居民燃煤总量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900万吨以内, (略) (略) 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 (略) 业、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新建建筑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增电源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优质能源消费比例力争提
- 23 -
高到90%,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左右。
建设 (略) 。加快外送电力通道建设,逐步形成“东南西北”多元多 (略) ,外受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启动 (略) 提升工程, (略) 网架结构薄弱等问题。优化本地电源结构,建成以四 (略) 为主、 (略) 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多元清洁电源支撑体系。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100%。
图12 电网结构示意图(略)
(略) 乡清洁供热。 (略) 城供热保障,建设北小营、八角中里等调峰热源,优化配置调峰能力。 (略) 、镇域清洁供热水平,加快实施镇域散小燃煤锅炉资源整合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多种方式发展农村清洁供热,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多样化采暖清洁能源改造。优化供热结构,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 (略) (略) 供热规模,基本 (略) 更新改造。 (略) 市燃气供热设施烟气余热利用,加快供热计量和节能技术改造,大幅提高供热效率。
图13 (略) (略) 规划示意图(略)
完善燃气设施体系。建成陕京四线,增加 (略) 供气通道,加强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增强调峰及应急保障能力。提
- 24 -
高市内接收和输配能力, (略) 总数达到13座。加快输气干线向乡镇延伸, (略) 镇输配系统。 (略) 实现管道天然气接入,平原地区乡镇基本实现燃气“镇镇通”。 (略) 会力量,有序发展LNG、CNG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加快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进程。
图14 (略) 规划示意图(略)
(八)提高重点区域承载力
(略) (略) 优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树立“ (略) 市”“精明增长”理念, (略) 城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效率的同时,坚持质量优先、适度超前、相互衔接, (略) (略) 、 (略) 及世园会、冬奥会举办地等区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体系功能,发挥基础设施引导作用,推动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高水 (略) (略) 基础设施。落实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要求, (略) (略)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 (略) (略) 。构建一 (略) (略) 络。建设快速、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联络体系,建成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 (略) 市郊列车,结合区域规划进一步完 (略) 络规划。 (略) 际铁路联络线, (略) (略) 之间交通联系,为环球主题公园提供交通保障,进一 (略) 市
- 25 -
副中心与密云、 (略) 、 (略) 轨道交通联系。建成广渠路二期及东延工程,建设观音堂路,提级改造潞苑北大街并与姚家园路实现连通, (略) 城多通道的快速交通体系。推进宋梁路与通怀路连通,提级改造通马路等,加 (略) 联系。到202 (略) 比例达到80%。高标准提升水环境。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 (略) ,推进污 (略) 理, (略) 理率超过99%,积 (略) 市建设试点。保障资源能源供应。建成南水北调 (略) 支 (略) ,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3,建成 (略) 22 (略) 和 (略) (略) ,试点近零排放区。率先建 (略) 市,建设多河富水和林水 (略) 市,构建大尺度森林湿地,推进潮白河、北 (略) 生态廊道治理,加宽加厚沿河、沿路绿化林带,建设环状生态森林带和减河、西海子等生态休闲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
完善世园会及冬奥会基础设施。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建成京张铁 (略) 京段,兴延高速、延崇高速、京新高速(国道110二期)等高速公路和昌赤路等骨干公路。建成 (略) (略) 原区地表水供水工程二期,提 (略) 理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调度和水系连通,改善世园会和 (略) 馆周边水环境。新建西白庙22 (略) 、世园会11 (略) 和 (略) 、LN (略) 及次 (略) ,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略) 基础设施体系。 (略) 基础设施综合承
- 26 -
载能力, (略) 城人口、功能疏解。建成S1线、京沈客专、轨道交通 (略) 线,积极推动既有铁路资源利用,加强 (略) 、 (略) 、 (略) 、密云、 (略) (略) 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建成 (略) 减 (略) 路东延、 (略) 滨河 (略) 延、 (略) 北大街、阳光街、延庆北靳路等道路, (略) 基本形成。建成 (略) 、 (略) 、 (略) 、 (略) 水厂等 (略) , (略) 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 (略) 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略) (略) , (略) 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略) (略) 置设施,实现 (略) 理和资源化利用。建成 (略) 夏各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 (略) 牛栏山公园等,拓展绿色空间,打造宜居 (略) 。加快完善乡镇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
(九)提升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是人民群 (略) 市生活的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略) 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略) 市的获得感。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 (略) (略) 城市, (略) 络接入能力超过“百兆入户,千兆入楼”目标,到 (略) 络接入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 (略) 市,基本实现4 (略) 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5G建设示范,分类推进重
- 27 -
(略) 免费无线宽带覆盖。加快推进 (略) 发展, (略) 、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联感知、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信息基础环境。完 (略) 理中心,建设农村邮政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邮政快递设施建设,优化邮 (略) 络,提升邮政快递服务能力和安全监管水平。
提 (略) 市服务。大力发展“ (略) +”、云计算、大数据、 (略) 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 (略) 技术拓展公众服务渠道, (略) (略) 市管理系统平台对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 (略) 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 (略) 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利用智能终端,推广“线上服务”,提高水、气、热等市政查询和缴费服务的便利性,完善公交、停车等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略) 服务智能化水平。建立开放、 (略) 市管理监督平台,畅通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的渠道,不断提升市民的参与感。
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完善建设管理体系,分类推进建设。 (略) 、 (略) 临空经济区等新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略) 区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立有偿使用、合理收费的管廊使用机制, (略) 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
加 (略) 市建设。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
- 28 -
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略) 市硬铺装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城市海绵体”, (略) 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略) 市水系生态治理及雨洪滞蓄利用工程,恢复和拓展湿地水面规模,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0年, (略) 区70%雨水就地消纳面积达到20%。
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以区域、流域为对象,探索下沉式、网络化、 (略) 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略) 市管理事权法律化、规范化,明确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 (略) 门责任分工。落实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管理服务责任, (略) 市基层管理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
(十)共 (略) 市
城市安全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常态与应急、地上与地下,加强病险设施消隐加固,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建设 (略) 体系,引 (略) (略) 市安全。
加强设施消隐改造。加强市政 (略) 管理,完善设施管养和维护机制,确保 (略) 。加强基础设施安全隐 (略) 风险评估制度,排查治理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加强轨道
- 29 -
交通、桥梁隧洞、水库闸坝等老旧和病险设施消隐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实施电力、通信等架空线入地,加强供排水等市政管线改造加固,积极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保障地下 (略) 。
强化生命线安全保障。完善水、电、油、气等战略资源应急储备和应急调度制度。制定战略储备水源控制红线和调度程序,增强供水设施能力储备。完善电力黑启动电源。建立规模适度的天然气和成品油应急储备。 (略) 综合协调,强化 (略) 调度,做好冬夏用能高峰、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能源保障。
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完善灾害应对指挥调度和协调机制,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应急响应、 (略) 置能力。完善地质灾害、地震、气象、洪涝等预警预报系统,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坚持防灾演练,编制巨灾风险区划,细化应急预案,提升实操性和针对性。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结合公园绿地等设施完 (略) (略) 。加强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建设,严格人防空间管理。
(略) (略) 市安全。建立全民应急教育与培训机制, (略) 会防灾避难意识和自救技能。健 (略) 会动员机制,完善特大暴雨、冰冻暴雪、 (略) 、商城、 (略) 业的应对措施。加强宣传, (略) 会公众有序参与,确保政府、社会、市 (略) 动。完善志愿者机制,增
- 30 -
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
未来五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面临困难挑战多、社会关注度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提高统筹推进能力,确保完成各项规划任务,顺利实现规划目标。
(一)加强协调衔接
进一步加强区域间、行业间的统筹协调,促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提升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
区域统筹。发挥基础设施的引导带动作用,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统筹市内与市外, (略) 城、 (略) (略) , (略) 市与乡村,统筹区域各功能组团,加强基础设施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衔接,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行业衔接。以区域为单元,统筹地上与地下、上下游与左右岸,协调实施道路、市政、环境等各类工程,实现协同建设、同步使用,促进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各类设施高效衔接。
供需协调。推进交通需求管控、用水总量控制等需求侧管理,推动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 (略) 、提升供给效率,实现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
- 31 -
(二)深化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 (略) 化条件, (略) 化模式, (略) 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略) 化模式。探索推广ABO、PPP等模式, (略)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建设管理效率。推 (略) 站、 (略) 点等土地综合开发政策。研究探索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区域一体、分区授权、考核付费”等模式, (略) 化条件。
优化政府投入方式。政府资金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充分发挥引导、放大作用。 (略) 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 (略) 化条件,引导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 (略) 保资金、保险资金等用于收益稳定、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 (略) 、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投资企业开展债券融资。 (略) 际铁路等产业投资基金。 (略) 外债,引导资金投向国家 (略) 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完善价格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 (略) 会可承受的原则,及时调整完善收费及价格,理顺上下游价格机制。建立投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运营需求。实行区域差别化定价,通过价格差异引导产业有序疏解和调整转移。
- 32 -
(三)强化依法实施
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考核监督,做好动态评估和优化,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严格规划实施。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全市重大战略任务制定三年专项建设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时序和节奏,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组织实施模式。
完善法规标准。按照人性化、绿色化、精细化要求制定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规范,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相关法规有效衔接,加快建立 (略) 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相衔接的技术规范体系。
加强监督考核。完善规划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对重要约束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将年度目标、重点任 (略) 门和各区年度计划,作为绩效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