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略) 局申请, (略) 于2016年2月19日组织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以及 (略) 等 (略) 改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及“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验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等的有关规定,为保证验收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验收会成立验收组(名单附后)。验收组现 (略) 环路改线工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建设情况介绍,项目环评单位就项目建设现状与环评报告的相符性作出说明,验收调查单位就项目运行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汇报。经充分讨论,形成了验收意见:。现予公示,公示期5天。
一、项目基本情况: (略) 是马鞍山 (略) ,也是安徽省 (略) (略) 段,也是安徽省皖江城市带通往南京等 (略) 。 (略) 于1996年建成,为夹在南北 (略) (宁马高速、马芜高速) (略) ,随着马芜高速的建成,其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已不满足交通量需求,同时因马鞍山城市的发展,东环线已成为横亘在马鞍山 (略) 新区之间的一道屏障,不 (略) 网中的功能、地位及交通量发展的作用。 (略) (略) 于2010年 (略) (略) (现更名为银杏大道) (略) 段(桩号K30+645~K35+444)进行改线方案。本项目全长4.79km,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略) 面,路基宽 *** m,全封闭、全立交。全线共建桥梁2座,全长3.77千米,借方7.6万立方米。 (略) 面数量为 *** 万平方米,并全线设置有通讯、监控及安全设施。
2009年12月, (略) (略) 委托安徽省科 (略) 编制《 (略) 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年6月,马鞍山 (略) 以马环函[2010] (略) 文批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月,马鞍山市发改委以马发改秘[2010] (略) 文批复项目初步设计。2010年6月18日开工建设,2012年6月底 (略) 改线工程竣工通车。项目总投资4.4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185万元。
二、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本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营期间,基本落实了环评及“三同时”的要求,对工程区域环境保护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工程设计阶段进行了环保设计,优化了施 (略) 线,减少了基本农田的占用。 (略) (略) 外购,未设置沥青拌合场。道路隔离带、道路两侧均密植绿化、临时工程占地已基本恢复绿化,树种选择因地制宜。
除声屏障措施外,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保措施得到落实。
(二)本项目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要求设置东侧全线4800米声屏障,沿线实际设置声屏障1600米,并预留噪声防治资金580万元,根据营运期实际监测情况适时选择合适的噪声防治措施。
(三)本工程噪声防治投资1034万元,水污染防治投资205万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591万元,环境空气保护、环境监测等投资共108万元,合计环保投资1938万元。
(四)本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老路、宅基地,极少占用林地。调查期间,未发现保护树种砍伐、群落破坏情况。
三、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 (略) 局2015年11月委托安徽长 (略) 对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了调查,2016年1月提交了调查报告( (略) )。结果表明:
(一)本项目建设情况与环评报告书要求基本一致, (略) 未按环评要求建设隔声屏外,其它环保措施均落实到位。
(二)本项目位周边基本无重要野生动物分布,对野生动物基本无影响。
(三)公路建设临时占地采取了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恢复措施。实际施工阶段挖方 *** m3,填方 *** m3,工程弃土就近回填,弃方量为0。借方量为7.6万m3,较环评阶段减少7.1万m3,设 (略) 。实际设 (略) , (略) , (略) ,全线临时占地共139亩,较环评报告减少 *** 亩,现施工营地及取土场均以恢复绿化。
(四)工程沿线涉及开挖回填边坡不多,路基主要采用了挡墙、菱形、拱形框格植草护坡等防护型式;路堑主要采用了矩形框格植草护坡、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浆砌块石护坡等防护型式,经调查,边坡完整性较好,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五)公路完整的排水设施输导径流、防冲刷效果良好,有 (略) 基稳定,也有 (略) 基被冲蚀造成的水土流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道路中分带及两侧种植紫薇、蜀桧、海桐球等景观植物;地被物为葱兰8.3㎡,马尼拉草。 (略) 绿化效果较好,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起到防尘作用, (略) 绿化的总体要求;景观设置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七)声环境保 (略) ,3处敏感点已拆迁,新 (略) , (略) 右侧,实际声环境 (略) 。
环评报告 (略) 东侧全线4800米设置声屏障,声屏障的高度为4.0m。根据现场调查, (略) 现存敏感点及建设中的敏感点区域设置了声屏障,共计1600米长度。由于原环评 (略) 周边多 (略) 拆迁,部分高层建筑因声屏障保护范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超标。对于上述情况,建设单位预留资金580万元用于噪声防治。
经监测,除一些小区 (略) 略微超出2类区域噪声标准外,其余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2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是声屏障对于较高楼层的降噪效果不佳。
(八)环评报告书建议项目跨越慈湖河段设置事故应急池4座,由于慈湖河河道整治工程占用施工现场,事故应急池建设尚未实施,建设单位已预留事故池建设资金80万元,并预留相应建设用地。
(九)本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试运营阶段,公路没有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水体情况发生。
(十)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施工废渣、生活垃圾等。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垃圾存放点,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统一集中,由临近 (略) 门定期清运。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水泥 (略) (略) 肩材料,无弃渣外排。 (略) 面散落物由专职人员清扫,可保证固体废 (略) 置。
(十一)项目 (略) 、涵洞2道,较好地解决了 (略) 、沿线河流、 (略) 和田 (略) 的交叉问题,满足了两侧居民对外交往和农业耕作的需要。
(十二)在本次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收回的问卷中,未有周围 (略) 建设对其出行造成不便。
四、验收结论:验收组根据现场核查结果,结合竣工验收调查报告的结论及相关资料分析,认为本项目程序完善,环保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基本落实到位,试运行以来未接到市民的投诉,具备验收条件,建议通过验收。
本次验收 (略) 改线工程,不包括其它项目。
五、运营期环境管理要求:在本项目营运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略) (略) 车流量变 (略) 居民区建设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交通噪声扰民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必要时增加隔声屏的长度。
(二) (略) 特点,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演练。 (略) 运营监管,特别要做好危化品车辆的监管,做到安全通行。
(三) (略) 面平整, (略) 面不平而造成的噪声影响。
一、项目基本情况: (略) 是马鞍山 (略) ,也是安徽省 (略) (略) 段,也是安徽省皖江城市带通往南京等 (略) 。 (略) 于1996年建成,为夹在南北 (略) (宁马高速、马芜高速) (略) ,随着马芜高速的建成,其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已不满足交通量需求,同时因马鞍山城市的发展,东环线已成为横亘在马鞍山 (略) 新区之间的一道屏障,不 (略) 网中的功能、地位及交通量发展的作用。 (略) (略) 于2010年 (略) (略) (现更名为银杏大道) (略) 段(桩号K30+645~K35+444)进行改线方案。本项目全长4.79km,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略) 面,路基宽 *** m,全封闭、全立交。全线共建桥梁2座,全长3.77千米,借方7.6万立方米。 (略) 面数量为 *** 万平方米,并全线设置有通讯、监控及安全设施。
2009年12月, (略) (略) 委托安徽省科 (略) 编制《 (略) 改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年6月,马鞍山 (略) 以马环函[2010] (略) 文批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月,马鞍山市发改委以马发改秘[2010] (略) 文批复项目初步设计。2010年6月18日开工建设,2012年6月底 (略) 改线工程竣工通车。项目总投资4.4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185万元。
二、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本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营期间,基本落实了环评及“三同时”的要求,对工程区域环境保护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工程设计阶段进行了环保设计,优化了施 (略) 线,减少了基本农田的占用。 (略) (略) 外购,未设置沥青拌合场。道路隔离带、道路两侧均密植绿化、临时工程占地已基本恢复绿化,树种选择因地制宜。
除声屏障措施外,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要求的环保措施得到落实。
(二)本项目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要求设置东侧全线4800米声屏障,沿线实际设置声屏障1600米,并预留噪声防治资金580万元,根据营运期实际监测情况适时选择合适的噪声防治措施。
(三)本工程噪声防治投资1034万元,水污染防治投资205万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591万元,环境空气保护、环境监测等投资共108万元,合计环保投资1938万元。
(四)本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老路、宅基地,极少占用林地。调查期间,未发现保护树种砍伐、群落破坏情况。
三、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 (略) 局2015年11月委托安徽长 (略) 对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了调查,2016年1月提交了调查报告( (略) )。结果表明:
(一)本项目建设情况与环评报告书要求基本一致, (略) 未按环评要求建设隔声屏外,其它环保措施均落实到位。
(二)本项目位周边基本无重要野生动物分布,对野生动物基本无影响。
(三)公路建设临时占地采取了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恢复措施。实际施工阶段挖方 *** m3,填方 *** m3,工程弃土就近回填,弃方量为0。借方量为7.6万m3,较环评阶段减少7.1万m3,设 (略) 。实际设 (略) , (略) , (略) ,全线临时占地共139亩,较环评报告减少 *** 亩,现施工营地及取土场均以恢复绿化。
(四)工程沿线涉及开挖回填边坡不多,路基主要采用了挡墙、菱形、拱形框格植草护坡等防护型式;路堑主要采用了矩形框格植草护坡、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浆砌块石护坡等防护型式,经调查,边坡完整性较好,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五)公路完整的排水设施输导径流、防冲刷效果良好,有 (略) 基稳定,也有 (略) 基被冲蚀造成的水土流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道路中分带及两侧种植紫薇、蜀桧、海桐球等景观植物;地被物为葱兰8.3㎡,马尼拉草。 (略) 绿化效果较好,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起到防尘作用, (略) 绿化的总体要求;景观设置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七)声环境保 (略) ,3处敏感点已拆迁,新 (略) , (略) 右侧,实际声环境 (略) 。
环评报告 (略) 东侧全线4800米设置声屏障,声屏障的高度为4.0m。根据现场调查, (略) 现存敏感点及建设中的敏感点区域设置了声屏障,共计1600米长度。由于原环评 (略) 周边多 (略) 拆迁,部分高层建筑因声屏障保护范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超标。对于上述情况,建设单位预留资金580万元用于噪声防治。
经监测,除一些小区 (略) 略微超出2类区域噪声标准外,其余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2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是声屏障对于较高楼层的降噪效果不佳。
(八)环评报告书建议项目跨越慈湖河段设置事故应急池4座,由于慈湖河河道整治工程占用施工现场,事故应急池建设尚未实施,建设单位已预留事故池建设资金80万元,并预留相应建设用地。
(九)本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试运营阶段,公路没有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水体情况发生。
(十)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施工废渣、生活垃圾等。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垃圾存放点,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统一集中,由临近 (略) 门定期清运。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水泥 (略) (略) 肩材料,无弃渣外排。 (略) 面散落物由专职人员清扫,可保证固体废 (略) 置。
(十一)项目 (略) 、涵洞2道,较好地解决了 (略) 、沿线河流、 (略) 和田 (略) 的交叉问题,满足了两侧居民对外交往和农业耕作的需要。
(十二)在本次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收回的问卷中,未有周围 (略) 建设对其出行造成不便。
四、验收结论:验收组根据现场核查结果,结合竣工验收调查报告的结论及相关资料分析,认为本项目程序完善,环保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基本落实到位,试运行以来未接到市民的投诉,具备验收条件,建议通过验收。
本次验收 (略) 改线工程,不包括其它项目。
五、运营期环境管理要求:在本项目营运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略) (略) 车流量变 (略) 居民区建设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交通噪声扰民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必要时增加隔声屏的长度。
(二) (略) 特点,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演练。 (略) 运营监管,特别要做好危化品车辆的监管,做到安全通行。
(三) (略) 面平整, (略) 面不平而造成的噪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