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略) 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持续实施“五个一批”精品工程,实施景区提质升级,深化文化旅游和农业、商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灵魂支撑作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 (略) 场秩序,建设“魅力石都、传奇灵璧”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
二、工作任务
(一)注重文化旅游顶层设计。
高起点编制三个规划:《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运河遗址(灵璧段)保护规划》和《灵璧县研学旅行基地总体发展规划》。通过统一规划、融合资源、梯次推进、联运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效益。形成具有灵璧特色,涵盖历史文化、红色基因、非遗文化、生态农业、现代产业,美丽乡村、 (略) 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二)注重文化旅游品牌战略。
一是推动景区提质升级。对现有景区提质一批、改造一批,学台、网络表演、网络社群、短视频等互联网文化新业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营销方式,加强对文化旅游项目的营销宣传。
(三)注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
一是挖掘大运河灵璧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垓下之战、虞姬墓等楚汉遗风历史文脉和花石纲遗址、磬云山摩崖造像、张氏园亭遗址等汴水宋韵文化内涵。
二是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利用菠林抗日中学、程庙烈士陵园、凤凰山烈士陵园、红色博物馆、朝阳集战斗、张大路会议、小军庄烈士陵园和灵城解放突破口、下楼国防空洞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推出体验性旅游项目,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重点实施“8685”行动计划,提升灵璧县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八大文化园区(基地):重点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花石纲遗址公园、张氏园亭复建等八个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六大重点产业:重点发展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节庆会展业、网络文化业、数字创意业等六大文化主导产业。八大文化工程:文化科技融合工程、奇石产业链培育工程、民俗文化保护开发工程、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节庆会展品牌推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工程。五大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楚汉文化、大运河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五大文化品牌。
二是推出特色文旅商品。培育灵璧特色旅游商品,重点围绕磬石雕、钟馗画、面塑等,设计文创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将旅游商品融入特色文化节中。研发、制作、出售灵璧特色纪念品。成立文化旅游商品协会,定期举办奇石及相关旅游产品展销活动。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丰富产业链条,促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三是推进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创建。创建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如莱迪购物街、 (略) 文化展示一条街等),设计夜间旅游线路,推出夜间旅游产品,利用文旅+科技打造灯光秀、激光水舞秀等夜间产品。依托运河传说和灵璧文化进行文化演绎产品的开发和创作,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积极组织条件成熟的消费企业参加第二批“四个十佳”品牌评选活动, (略) 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五)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三馆);依托虞姬文化优势,推动楚汉文化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依托灵北山脉地缘优势,发展山地旅游,打造“灵北川藏线”,建设朝阳“十里长山”旅游线路;着力打造浍沟镇民宿民居;依托千年古镇、大运河文化带,推进大运河文化公园(运河文化广场、遗址公园、张氏园亭复建、花石纲遗址公园、钟馗酒博物馆等)建设。
(六)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文旅+农业”。以现代农业博览园果园、菜园、花园为主,打造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亲子互动等于一体的“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优化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摸排现有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开发多元产 (略) 场,增加绿色优质和特色农产品的供给。积极做好农民旅游从业培训。推进农副产品进景区、进酒店,将农业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鼓励本地村民在本镇景区、酒店、民宿等旅游企业就业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推进“文旅+科技”。以“楚汉”文化为样本,借助VR、AR技术还原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表现地方演艺活动等,一方面传扬地方文化,另一方面,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加深游客对“虞姬楚汉小镇”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加强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黏度,刺激游客产生旅游动机。
三是推进“文旅+教育”。依托现代农业博览园、奇 (略) 级研学旅行基地,编制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学旅行产品,推进文化旅游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文旅+体育”。 (略) 青少年足球师范基地,力争长三角足球联赛资格地落地灵璧。将旅游要素植入到足球赛事中,推动“旅游+体育”高端化、集中化、品牌化发展,拉动旅游消费经济增长。
(七)加强和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景区配套服务功能。将文旅产业 (略) 更新、设施升级, (略) 配套服务功能的提升,提 (略) 发展的综合价值。围绕灵城千年古镇、张氏园亭遗址公园等文化遗址,打造精品民宿民居和特色商业街区,彰显历史文化风貌。围绕钟馗文化园景区提升,配套引进星级酒 (略) ,培育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带动提升社区商业服务水平。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推进社会公共停车场、酒店自备停车场、旅游景区配套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景区星级宾馆、 (略) 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深度开发旅游 (略) 场,有条件的景区可设立符合旅游文化的特色商业街区,形成互联共促。
二是推动智慧旅游。紧随“新基建”热潮,积极推进 5G、大数据、VR/AR 等技术在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等景区的运用,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旅游,加快沉浸式、互动性等文化旅游项目设计,打造集文旅创意、古韵今风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示范推进和提升全域旅游道路标识,构筑“指尖上的灵璧”智慧旅游系统,增强景区体验感。加强文旅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5G 等基础网络建设,实现景区周边 5G 全覆盖,着力打造“数字旅游”灵璧。
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产融基金和文化旅游引导资金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投入。财政预算新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政府要逐年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国资集团、 (略) 投融资平台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银企合作平台,举办文化旅游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推进银企联姻。健全完善政策性担保机制,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
四是加强文化人才建设。“送文化”与“植文化”结合,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带头人”、非遗传承人及乡贤作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投入乡村振兴行动,进一步引导激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和文明实践,带动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文化和旅游部门持续举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继续支持开展特色培训和专项示范培训,举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主题沙龙和行业峰会。
五是加强文旅项目用地供给。将文化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灵璧县国土空间规划,适度增加文化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用地,提高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用地行政审批效率。
(八)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宣传营销。
一是构建特色节庆活动品牌。开展节庆、征文和摄影大赛等活动,继续举办灵璧国际奇石文化博览会暨钟馗文化、虞姬文化旅游节,适时举办灵璧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如奇石文化节、鸬鹚捕鱼文化节、梨花节、苏鲁豫皖菠林喇叭国家级非遗项目研讨会等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灵璧文化旅游知名度。
二是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围绕“魅力石都、传奇灵璧”形象,提炼灵璧文化和旅游宣传语、创意设计形象标识,制作文化和旅游主题宣传片,与县广播电视台文旅栏目频道深入合作,有效运用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营销,召开大型文化和旅游推介会,持续举办灵璧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精品特色文化和旅游线路,不断提升灵璧文化和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加 (略) 场服务监管。
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服务监管。抓好旅游景区、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 (略)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领域疫情防控, (略) 内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管住跨境旅游产品销售,避免疫情通过文化旅游广电渠道传播扩散。推动助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文化旅游广电领域生产经营秩序有序恢复。完 (略) 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监控系统工作任务,推进3A (略) 旅游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4A 级以上景区分时预约全覆盖,全力推进预约与购票一体化建设,并加强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现场服务。
(略) 场执法综合监管。 (略) 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好新录用执法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资格认证培训。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组织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培训,组织全县 (略) 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提升执法业务能力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水平。扎实开展 (略) 场“双随机”抽查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继续深入开展 (略) 场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艺、营业性演出、广播电视、文物、旅游、 (略) 场监管, (略) 场准入关、查处各类违法经营行为、防范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参与 (略) 场综合行政执法一体化工作,配合开展跨区域交叉检查;推 (略) 场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落实统一着装、统一执法标志。重点加大对游戏游艺经营场所及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整治力度,配合落实打击治理跨境赌博等重大专项任务。组织常态化第三方“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督办重大案件,扩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视频监控覆盖范围。
三是强化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 (略) 场化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团队。不断强化应急预案建设,多频次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风险排查治理“六项机制”,做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落实“四项清单”制度,严防失管漏管。健全应急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广播、新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景区预警信息,健全旅游保险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四是推进文明诚信旅游。 (略) 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用好信用平台,探索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落实方式,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做好黑名单发布与信用修复。围绕“你是最美的风景”主题,塑造灵璧县文化旅游优质服务形象, (略) 文旅行业风采展、安徽旅游诚信日、安徽旅游服务质量江淮行等品牌活动;扎实做好文明旅游“六进”工作,指导创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指 (略) 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结合建设 (略) 的工作要求,做好文明旅游专项提升行动的实施,积极开展旅游不文明行为曝光、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等工作。加强星级饭店、旅游民宿等行业标准宣贯实施,适时推进旅游民宿、旅行社、上网服务场所等级评定。组织导游资格和等级考试工作,举办“金牌导游”专题培训, (略) 导游、星级饭店、旅游民宿、公共图书馆等服务技能大赛。
五是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设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点,结合景区需求,积极开展咨询、向导、讲解、维持秩序和宣传推介等活动,以志愿服务助力文明旅游。
六是规范文化和旅游产业统计。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和报送机制,健全沟通联络和会商机制,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产业统计,确保实事求是、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