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 (略)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精神,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基〔2024〕67号)要求,切实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行为,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保证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依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相关招生政策,制订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
(二)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原则。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实行公办学校依据审定地址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办法,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在房产(或户籍)所在县(区)有公办学位。不得违规招收学区外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面谈、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原则。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全面推行“阳光招生”起始年级全面落实均衡分班要求,不得通过考试分班,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非起始年级不得以升学为目的重新组建加强班、尖子班、升学班等。加大招生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坚持学校为主、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为主、区域联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市教育行政部 (略) 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区社会事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
(五)坚持便民、高效原则。以方便广大群众为目的,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科学合理设置招生入学报名工作事项和流程,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小学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报名录取工作,全部通过“皖事通”上的“安徽省中小学入学登记服务系统-20 (略) 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网上招生报名”统一入口开展。
(六)坚持学校招生区域划分相对稳定原则。学校招生区域确定后,在一段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三、主要内容
(一)小学阶段招生
1.招生入学条件
(1)市区居民适龄子女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不动产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下称:房产证)为主要依据,免试、就近入学。
①房产为普通住宅、居住类公寓(土地使用权70年)的业主适龄子女入学,享受学区入学政策。在规定时间内,通过“20 (略) 市区中小学(幼儿园) (略) ”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②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小产权房、商务类公寓等业主适龄子女入学,如父母或者其他法定 (略) 市区无其他房产,且房产所在学区有空余学位,可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该学区入学;如其房产所在学区无空余学位,由各区统筹安排入学。
③写字楼、仓库、车库、商铺等非住宅房,不作为学区对口入学依据。
(略) 市区无房产的,适龄儿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通过“20 (略) 市区中小学(幼儿园) (略) ”报名,由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
(2) 招生入学年龄。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招生文件精神,2024年小学入学年龄原则上截至2024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须年满6周岁。可以放宽入学年龄的学校,于6月28日前将学校放宽年限入学实施方案上报区级教育部门,方案需明确报名方法、报名流程、咨询电话以及其他需要公布的信息,公开规范办理。不鼓励不足龄儿童提前入学,严禁学校超班额招收不足龄学生。
2.招生报名时间、形式和要求
(略) 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 (略) 上报名录取。报名公办学校时,如遇房产或户籍信息有误等特殊情况可线下(现场)报名。
(1)公办学校小学一年级、民办学校小学一年级及初中一 (略) 上报名时间:7月8日-7月11日。
各校要 (略) 上招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深入社区做好 (略) 上报名咨询、指导等工作。要加强服务意识, (略) 上报名后台审核等工作, (略) 上招生入学工作顺利实施。(网上招生报名操作办法见附件7)
(2)公办学校小学一 (略) 上报名如遇房产或户籍信息有误等特殊情况,线下(现场)解决报名问题时间为:7月15日-7月16日。须携带以下材料: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房产证;②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或身份证;③儿童出生医学证明。
3.具体要求
(1)关注重点群体,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各校在招生入学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控辍保学重点群体的监控。适龄儿童少年未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履行失学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的工作责任。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初审后,报区级教育部门核办,获批准后方可缓学。延缓入学期满,应及时入学。区级教育部门将认真排查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社会培训机构等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行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严格学位管理,建立实施招生入学工作预警制度。对部分学位比较紧缺的学校,同一房产六年内限定解决一户业主子女入学。共有唯一产权的业主适龄子女也实行同一房产六年内限定解决一户业主子女入学。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招生入学信息库,做好家长关于所购房产是否满年限的信息咨询。区级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当服务范围内当年新生人数可能接近或超过当年招生学位数时,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学位供给紧张学校可采取预报名等方式进行适龄儿童摸底。确保中小学校起始年级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班额招生,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
(3)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各校要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提前明确、广泛宣传报名登记所需材料、报名时间和办理方式。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通过大数据查询或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要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区域内户籍、居住证、房产、疫苗接种、社保等入学相关信息共享, (略) 上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切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中小学入学报名工作须通过“皖事通”上的“安徽省中小学入学登记服务”统一入口开展。
(二)初中阶段招生
1.公办初中学校招生实行对口升学
初中阶段招生工作由初中阶段 (略) 教育局和区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小学毕业生凭初中入学通知单在规定时间内到对口中学报名入学。(具体时间见附件4)。
各初级中学(含完全中学)要严格按照对口升学政策进行招生,严禁招收非对口小学毕业生。各初级中学在办理七年级学生学籍时, (略) 教育局核准的七年级新生名单进行申报学籍。
2.公办初中学校跨学区招生入学
因家庭住址变更,依据现有房产申请跨学区入学的学生,在所在小学领取并填写《20 (略) 初中跨学区入学申请表》(见附件2),并附房产证、户籍证等证明材料,经原对口初中学校审核同意后,由原小学所属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汇总,在 (略)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由市教育局统筹就近安排到相应公办初中学校(含完全中学)入学。对提交房产信息的核验由学校或区级教育部门利用不动产查询端口进行查询。
(三)返乡人员子女入学
(略) 区户籍人口适龄儿童返乡就读,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房产的,直接到房产所在学区学校申请就读;没有房产的,到其户籍所在初中申请,如学位已满,由区级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四)取消特长生招生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要求,我市已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特长生招生。
(五)特殊群体子女入学
1.随迁子女入学
随迁子女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凡持有我区居住证人员的适龄子女,可以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身份证件、居住证以及儿童少年的身份证明等材料,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通过“ (略) 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 (略) ”报名。有房产的,在房产所对应学区入学;无房产的,到居住地所在学校提出就读申请,如学位已满,由区级教育部门统筹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 (略) 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实现零障碍入学。
2.残疾儿童入学
为切实保障盲、聋哑、智障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原则上,三县的聋哑儿童到本县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市区的残疾 (略) 特殊教育中心就读。对适合进入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要按照就近就便、优先安排的原则,安排其进入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切实发挥残疾人专家委员会、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积极为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均可享受免费、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使渔(船)民子女在入学、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4.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入学
学校要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工作,摸清底数和情况,建立台账,关爱到人,资助到家,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5.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入学
学校要对区域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教育情况进行摸排,切实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六)中途转学
原则上学校不得大班额接收转学学生。因班额限制而无法转入的学生,由区级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
(七)照顾政策
1.照顾对象和类型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从服务和支持蚌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保证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前提下,驻藏部队干部、援藏援疆援外干部、烈士子女、华侨、港澳台籍同胞、在蚌工作的外籍专家的子女、具有重大影响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商、高管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子女、省级、国家级劳动模范人物子女、全军大军区以上英模、模范人物子女、军人子女、消防救援队*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可享受政策照顾, (略) 、(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居住地统筹协调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可以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安排到教育质量较好的小学和初中就读。
2.材料提交及审核
享受政策照顾的适龄儿童父母提交有关证明材料。驻藏部队干部由所在部队政治部出具证明;援藏援疆 (略) 级组织人事部门出具证明; (略) 退役军人事务局出具证明;华侨、港澳台籍同胞、在蚌工作的外籍专 (略) 侨联、市委统战部(台办)、市招商和对外 (略) 科技局出具证明;具有重大影响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商、 (略) 发改委、市商务和外事局出具证明,经市效能办审核批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按照《 (略) 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服务办法(试行)的通知》(蚌组通字〔2022〕14号)文件精神,由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省级、国家级劳动模范人物子女,全军大军区以上英模、模范 (略) 组织人事部门、总工会、蚌埠军分区出具证明。
军人子女入学照顾按《 (略) 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政联〔2022〕1号)文件执行。公安英烈、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执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人员及其子女入学按《关于切实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皖应急〔2019〕61号)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学校要切实执行好国家和省、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平稳有序。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施方案,于6月28日前(盖章扫描件)报区级教育部门备案。区级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加大招生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 (略) 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也可以采取面对面方式诸如:新闻发布会、访谈,召开辖区幼儿园大班家长会,社区街道、学校等设立宣传点等,为群众释疑解惑,让社会了解当前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教育资源配置变化和辖区内各学校办学质量等具体情况,增强群众对“家门口学校”的了解、认识和信任感。此外,学校要 (略) 上招生报名设备、技术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 (略) 上报名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过程监控,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十项禁令”(附件 8)。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向社 (略)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招生简章、招生广告和自主招生方案等,严禁虚假宣传、欺骗学生和家长。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的监管。在统一招生前,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媒体宣传、 (略) 站等方式向社会统一发布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招生时间、招生方式、收费标准等信息,便于学生和家长选择。要 (略) 上报名录取,保障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便于监督。区教育督导部门将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适时对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
(三)严惩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区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行为,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对违规招生的学校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要予以约谈、通报批评,学校及个人均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违规招生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双语班”等名义招生。市教育局继续将年度招生具体情况纳入对当年县区党政领导教育考核内容,纳 (略) 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和省厅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考核之中,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法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四)统筹城乡招生工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 (略)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我省实施意见有关要求,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深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加快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努力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 (略) 义务教育学位需求;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创办更多群众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五)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推进办学行为规范。区级教育部门通过学籍管理,及时掌握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为减少学生无序流动、全面实行就近入学、加强控辍保学提供技术支撑。学生入学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要通过学籍系统为学生转接学籍,实现“人籍一致”。学生没有到校报到入学的,学校不得通过招生程序将其学籍注册成正式在校生。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注册审核及电子档案转移。
(略) 教育局审核同意后通 (略) 站、教育 (略) 站等向社会公布。
附件:
1.附件1:2024年蚌埠经济开发区小学招生地段划分和小学对口初中学校对照表.doc
3.附件3.20 (略) (返乡就读、随迁子女)初中入学申请表.docx
4.附件4.2024年蚌埠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日程安排表.doc
5.附件5.20 (略)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照顾申请汇总表.docx
7.附件7. 20 (略) (略) 上招生报名操作办法.docx
????8.附件8.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十项禁令”.docx
|
附件1;
附件2:
填 表 说 明
市区小学毕业生跨学区入学申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略) 区重新购房造成家庭住址实际发生变迁(提供实际居住的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和发票);
注:为便民利民,方便 (略) ,任何学校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提供“ (略) 家庭住房查询证明”。对提交房产信息的核验由学校或区教育主管部门利用“不动产查询端口”进行查询。
2.房产所有人与适龄儿童父母(监护人)一致(提供儿童出生医学证明或父母的户籍证明);
3. (略) 区小学毕业生(提供小学毕业证);
注意事项:以上申请材料学校审核原件,报市教育局审核时附复印件。申请材料不予退还。
填 表 说 明
此表由返乡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入学申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一、返乡就读初中入学申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适龄儿童 (略) 区户籍(提供户籍证明);
2.实际居住地相关证明,房产所有人与适龄儿童父母(监护人)一致(房产证、父母或监护人的户籍证明);
3. (略) 区小学毕业学生(提供小学毕业证)。
二、随迁子女初中入学申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父母双方(监护人) (略) 具有有效的居住证;
2. (略) 有稳定住所(提供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
3. (略) 区小学毕业学生(提供小学毕业证);
4.父母双方(监护人)和子女均为外地户口(提供父母双方和子女的户籍证明);
注意事项:以上申请材料学校及区社会事业局审核原件,报市教育局审核时附复印件。申请材料不予退还。
附件4:
2024年蚌埠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日程安排表
时 间 | 具体事项 |
6月11日前 | 公布20 (略) 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意见。 |
6月14日前 | 区级教育部门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结果。 |
6月18日前 | 区级教育部门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
6月19日前 | 公布 (略) 区公办小 (略) 上报名操作指南。 |
6月20日前 | 区级教育部门上报对口不同初中的公办小学毕业生分配名单。 |
6月21日前 | (略) 教 (略) 上报名系统内部测试运行工作。 |
6月24日 | 举办小学线上招生报名审核人员专题培训。 |
6月27日前 | 各学校上报初中跨学区入学申请材料至区级教育部门审核。 |
6月28日 | 区级教育部门上报已复审的跨区 (略) 教育局。 |
7月5日前 | 各学校做好招生前期准备工作。 |
7月8-11日 | 公办学 (略) 上报名。 |
7月12-14日 | 完成公办小 (略) 上报名信息审核确认。 |
7月15-16日 | 各学校线下(现场) (略) 上报名问题。 |
7月19-20日 | 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回房产对口小学报名或向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由区统筹安排入学;民办学校七年级新生报到,已被摇号录取但放弃民办学校的,向原小学对口初中学校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区统筹安排初中学校。 |
7月23日 | 区级 (略) 教育局领取2024级七年级新生学籍草表。 |
7月24-25日 | 市区公办初中学校七年级新生报到(含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七年级新生回原对口初中报到)。 |
8月8日前 | 各学校上报随迁子女、返乡就读申请材料至区级教育部门审核。 |
8月9日 | 区上报随迁子女、返乡就读 (略) 教育局审核。 |
8月18日 | 各学校通知随迁子女、返乡就读学生报到。 |
8月23日 | 各学校上报新生花名册。 |
9月30日前 | 各学校完成新生学籍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
附件6:
区级咨询电话 | 学校名称 | 校级咨询电话 |
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咨询电话 * | 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 0552-* |
新城实验学校临港校区(小学部) | 0552-* | |
(略) 南湾小学 | 0552-* | |
(略) 长淮小学 | 0552-* | |
(略) 淮上小学 | * | |
蚌埠新城实验学校(中学部) | 0552-* | |
新城实验学校临港校区 (中学部) | 0552-* | |
(略) 第二十一中学 | 0552-* |
附件7:
2024 (略) 区网上招生报名操作办法
申请人可通过电脑端或者手 (略) 上报名申请以及办理状态查询。电 (略) 站: http://**安徽 (略) 蚌埠分厅,选中飘窗中的20 (略) 网上报名系统。手机端为在“皖事通”app蚌埠分厅首页中选择“更多服务”,选择“教育考试”选中教育入学一件事,在“安徽省中小学入学登记服务”中选 (略) 。
1、公办学 (略) 上报名操作办法
市区适龄儿童入学新生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适龄儿童 (略) 市区有房产(已交付)
第二类:适龄儿童监护人为拆迁还原户
第三类:适龄儿童 (略) 市区无房产
第四类:适龄儿童 (略) 市区无房产,仅拥有或居住于公租房、小产权房等。
申请人在填报前,需先行确认入学类型(入学类型从以上四类进行选择)及入学意向(公办学校)后再进行申请。按要求或提示填写相关必要信息进行报名信息提交等。
2、民办学校一年级、 (略) 上报名操作办法
申请人在填报前,需先行确认入学类型(申报民办学校)及入学意向(民办学校)后再进行报名。按要求或提示填写相关必要信息进行报名信息提交等。民办学校录取结果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公布。
附件8: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十项禁令”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对学校中高考情况进行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