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政食安办〔2022〕4号
市政府食品安全委:
为保持全县食品安全状况良好,持续符合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准,我县根据《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市、区)评价与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要求,严格对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市、区)评价标准细则(2022年版)的通知》的相关细则,立足本县实际,强化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组织开展了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总体情况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市、区)评价标准细则(2022年版)的通知》,我县对否决项、整改落实、示范引领、基础工作、食品安全状况等五大内容、二十七分项、二百二十六小项指标逐一进行检查分析,自评得分为127分,示范引领得分为29.1分。三年来未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达到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准的要求。
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否决项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政府食安办对各县区重点组织学总书记关于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织精神,和中共中央对食品药品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略)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我县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向全县12个乡镇及食安委成员单位发放《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单行本,督促县委、县政府领导学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日益提升,群众满意度在80分以上。
5、示范县创建知晓率大幅提高。我县通过电视台、公众号、美篇APP等各类媒体软件,发布食品安全知识、消费警示、疫情防控常识;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发放宣传折页、手册、读本等材料;开展“你点我检”、免费快检等活动;创建食品安全主题公园、食品安全示范一条街。让食品安全监管贴近群众、走进群众,营造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构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格局,我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知晓率逐年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知晓率高达91%。
(二)整改落实
6、命名时存在问题整改到位。2021年7月21日,省政府食安委验收组对我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复审工作进行了验收。对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县高度重视,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对全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再提升。同时,根据省验收组反馈的问题清单,我县迅速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了整改方案,并一一进行了整改落实。
(三)示范引领
7、信用监管。我县建立并完善了食品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将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个人的食品安全信用状况全面纳入社会诚信体系范围;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全面、准确记录并及时更新,对涉及食品安全失信行为在金融、土地、许可等各领域实施联合惩戒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息通过相关信用信息系统统一归集、记录并予以公示。
8、智慧监管。我县制定了“双安双创”工作机制,明确了食品安全相关工作部门职责,县食安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组建食品安全稽查执法队*,做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实现了互通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9、加强“三小”管理规范。我县全面落实《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理清部门监管职责,将“三小”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实施“三小”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强化政府服务,支持“三小”改善条件、规范发展,引导其集中区域经营、摊点定点定时经营。
为了规范"三小"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我县
对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制定出台卫生规范,明确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内容包括:小作坊厂区要求,建筑材料要求,墙面墙壁要求,设备设施要求,人员管理要求和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将“三小”全面纳入监管范围。
为支持“三小”改善条件,规范发展,我县食品小摊点实行备案管理,备案卡载明小摊点经营者姓名、经营品种、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等信息。县城区内由城管部门指定经营地点、确定经营时段, (略) 场监管局代为发放备案证;各乡镇由乡镇政府指定经营地点、确定经营时段。
10、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努力形成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治理工作目标,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持续纳入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农村食品治理工作的方式,实行“多网合一”工作机制,全县322个行政村均配备了村级协管员,共1975人,并全部发放协管员津贴。对群众投诉举报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上报,构筑了县、乡(镇)、村三级食品 (略) 络,建立完善了食品安全协调联动机制。
县食安委成员单位不断督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成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的风险隐患排查和核查处置,持续更新农村食品风险隐患清单和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略) 、庙会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并落实了对农村集体聚餐厨师登记备案、体检、培训、报告制度,农村集体聚餐全部纳入了监管范围。
11、机制创新。我县严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设置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且管理人员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都要接受专题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均办理了健康证明。
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建立了食品召回和处置制度,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一旦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要求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迅速处置;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等单位建立并落实了畜禽产品废弃物处置制度,建立台账。
我县高度重视“双安双创”工作,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治理和保障水平。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建立“双安双创”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在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我县又印发了《南乐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建立“双安双创”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目前,我县正在等待国家农产品质量县的验收工作。
12、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兴农计划。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规范措施,创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新型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
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有影响力的百年品牌。
(四)基础工作
13、党政同责。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和《南乐县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 (略)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的精神,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建立完善了南乐县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清单。对每年食品安全要点工作和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进行了跟踪督办。每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和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4、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每年根据人员调动及时调整完善县级、乡(镇)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人员。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为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分管副县长为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食安办主任的南乐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机构。
严格落实了中央提出的“ (略) 场监管部门及其乡镇办的派出机构,要以食品安全为首要职责”的要求,县市场监管局设置了职责明确、事权清晰的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全县统一的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任用、考核、培训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食安办的综合协调作用,全县12个乡(镇)设立有独立的食品安全派出机构(市场监督管理所),明确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权责划分明晰,监管人员数量基本能够满足监管工作需要。
15、风险监测。我县制定了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方案,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才能,准时发觉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从而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略) 覆盖 (略) 和每个 (略) ,建立了食源性 (略) 络直报系统,统一使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制定的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监测。
16、源头治理。一是耕地污染有效治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推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了土壤污然防治体系。推进落实大气 、水、土壤污染防治划,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环保执法。二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的有关要求。建立起有效的食用农产品 (略) 场准入制度及衔接机制。种植、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严格落实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规定,实行定点经营和实名制购买,落实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督促农业生产经营者落实了经营制度、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指导农户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等规定,加强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健全了农药兽药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加强了畜禽屠宰管理,严格实行了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处置全过程可追溯。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7、粮食质量。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及《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实施细则》,严把粮食收购、贮存、运输关。严格按照《粮食仓库建设标准》要求,充足配备粮食烘干服务设施,防止霉变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落实《超标粮食处置管理办法》,推动建立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
18、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一是执行最严谨的标准。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加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我县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评估分析,根据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县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培训。二是严格遵守许可条件和相关行为规范。运用大数据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 (略) +”食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建立完善的监管 对象数据库和高效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形成适应食品监管实际需要的信息化监管能力。三是严格食品生产环节监管。2019年以来我县全面推行食品安全“6S”管理,食品生产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统一制作“南乐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信息公示栏”,公开质量安全承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调企业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对年内各级监督抽检中有不合格食品或风险监测发现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并跟踪监督,确保整改到位。四是严格流通销售环节监管。开展以“一品一码”为主要查验手段的溯源监管体系。 (略) 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获知该对应食品的零售商、供货商、生产商信息,以及食品相关信息,保障广大群众饮食安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利用 (略) ,进行货源注册备案,打造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生态链条; (略) 安装“食品进货查验信息电子查询系统”,零售商户实施App手机终端进货查验信息查询;全县130家批发商的送货车辆全部配制二维码。实现了“源头可控、去向可查、问题可溯、责任可追”的监管目标。五是严格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在经营规范的餐饮服务单位悬挂“餐饮许可”小绿牌,倡导消费者“见牌消费、理性选择”。实行“五本一薄”(食品留样本、从业人员培训本、每日晨检本、餐饮具消毒本、餐厨废弃物处理本、进货查验登记簿)制度,规范餐饮服务行为。推进“ (略) +明厨亮灶”工程建设,160家的餐饮服务单位已安装“ (略) +明厨亮灶”设施,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略) 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 (略) 络订餐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加强对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医院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建立自查制度,提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安全管理水平。六是严格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把校园食品安全纳入食品安全年度考核,列为“平安校园创建”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内容。建立县委政法委、县政府食品安全办、县教育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共同参与的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的重要内容,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要大力推进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工作。七是严格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治理。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努力形成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治理工作目标,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开展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使用工业硫磺 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食品制作过程违法添加婴粟壳等物质、水产品违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等10类违法行为的。每年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有方案、有部署、有总结。八是严厉整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进一步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略) 经营者和相关方以及广告发布单位的法律责任。各乡镇、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商务局等监管部门按照区域为主、层级为辅的原则,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职责。九是规范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的管理。县政府出台有《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南乐县食品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小摊贩管理办法》,且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小摊贩全部建立档案,纳入监管。
19、强化食品抽检。县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均制定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农产品抽检计划,超额完成年度抽检检验任务;各乡(镇)市场监管所建立了食品快检室,不定期开展食品快检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年度食品快检任务;建立健全了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机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进行了核查处置,核查处置完成100%。
20、执法办案。县各监管部门明确了案件查办事权,出台规范查办案件的相关文件并严格实施。出台有两法衔接的相关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两法衔接情况,对该移送的案件,及时移送,依法查处,该判刑的依法判刑,不存在以罚代刑的情况。完善了政法机关和监管部门协调机制,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涉食违法案件公诉率、审判率达到了100%;持续开展“铁拳”“昆仑”等一系列行动,加强“两超一非”、地沟油专项整治,通过对“不收手、不收敛”的违法违规企业严打、狠打、痛打,有力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1、社会共治。一是加强风险交流。建立健全了风险交流机制,每年不少于一次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防止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建立了《南乐县新闻发言人制度》,制定了《南乐县谣言分析处置制度》,依法打击造谣传谣、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制定出台了《南乐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鼓励辖区内食品企业参保;二是强化普法和科普宣传。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五进活动,公众食品安全素养逐年提高,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达到92%。开展食品安全周活动,开展“你点我检”、免费快检等活动。在电视台开设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专栏;在县城主干道灯杆上悬挂宣传标语,在公交车的座套上印刷创建口号;投资60余万元,以“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建成了一个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食品监管文化于一身的食品安全主题公园,营造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社会监督。我县食品安全行业协会制定了行规行约和自律规范,建立健全了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主动发现解决本地行业共性隐患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代表等各方面力量,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监督和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四是投诉举报机制完善。建立完善 (略) 络体系。建立人大、 (略) ,面向社会聘请社会监督员、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充分利用“*”投诉举报电话,推动 (略) 场、进社区、进乡村,对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实行限时办结、按期回复、定期督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2、能力建设。一是投入保障。县市场监管局执法装备配备达到国家标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且落实到位。我县按照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要求,完 (略) 场监管局改革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工作机制,各乡(镇)市场监管所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场所、执法车辆、快检设备均达到了要求;二是监管队*更加专业。我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谋划执法人才战略,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新进专业技术人员招录计划和在岗人员培养规划;明确执法人员该具备的技能,并有计划、有步骤的邀请专家学者和办案能手对执法人员开展精准专业、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三是应急处理。我县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应急预案科学实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对演练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对照《2022年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细则)》要求,南乐县自评结果优秀,符合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准。
202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