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 (略) 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量化了今明两年节能降碳目标,部署了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对打好“十四五”节能降碳工作“收官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一是《方案》提出今明两年节能降碳目标。在对我国能耗强度全面梳理、系统分析、深入测算的基础上,《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二是《方案》部署节能降碳十大行动。《方案》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建筑节能降碳行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十大行动。不仅有利于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而且有利于落后产能出清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够促进相关行业投资于先进技术与装备,提升生产效率、拉动投资消费。
简要分析:
一是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消纳能力是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的关键。2020年-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包含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下同)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比重分别为43%、45%、48%、52%,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29%、29%、30%、30%,装机量比重增加了9%,但发电量比重仅增加了1%,四年间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237小时、2170小时、2066小时、1751小时,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相应的,四年间火电装机增量仅占总装机增量的20%,但发电增量却占到了总发电增量的64%,利用小时数也保持在4000小时以上。2023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约为97%和98%,弃风弃光率依然较高,特别是蒙西、青海和甘肃的弃风率分别高达6.8%、5.8%和5%,而青海、西藏的弃光率则高达8.6%和22%。2024年一季度,弃风弃光率上升至4%和3.9%,同比分别上升2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尽管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但非化石能源装机的稳定利用和发电消纳问题依然严峻,与火电的联营联动能力仍有待提高。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分布与负荷中心呈反向分布,大规模风光基地布局在西北地区,水电集中在西南地区,但消费地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加之风光水电力波动性和间歇性,对“西电东输”配套调峰电源、外送通道、覆盖区 (略) 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电源侧 (略) 侧。《方案》提出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要求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该目标较2023年底实际占比仍有9%差距,要在今明两年实现该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消纳能力。
二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键。2020年-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分别为49.8亿吨、52.6亿吨、54.1亿吨、57.2亿吨,其中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6.9%、55.9%、56.2%、55.3%。数据表明,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要实现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量,重点在于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煤炭消费结构上看,煤电耗煤量占煤炭总消费量比重在63%左右,供热耗煤占比在8%左右,建材行业耗煤占比在8%左右,冶金行业耗煤占比在5%左右,化工行业耗煤占比在6%左右,其他行业耗煤占比在10%左右。因此,煤电和供热用煤作为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低质原煤、老旧煤电机组和煤电承担频繁的启停、调峰、调频、应急服务等功能,均进一步增加了电煤消费量,如2021-2023年,国内原煤洗选率逐年降至70%以下,电煤供应热值同比降幅均在100千卡/千克以上,2023年我国低质褐煤进口数量达到1.62亿吨、同比增长25%。针对我国实施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工程,部分特殊燃料、特殊炉型煤电机组以及大量供热机组因改造条件相对受限,粗略判断2024年到2027年现役煤电机组“应改尽改”总规模仍有2亿—4亿千瓦。同时,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但化工行业耗煤占比仍然偏低,现代煤化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工作建议:
一是促进煤电与非化石能源电力融合发展。适应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逐步提高的要求,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增强煤电调峰调节能力;强化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传统煤电之间的联营、优化互补,构建煤炭-煤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提升非化石能源电力预测精准度,促进虚拟电厂、 (略) 等发展;推进“云大物移智链边”、5G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应用,优化各类电源与储能配比,打造高端、智能、绿色多能互补型智慧电厂。
二是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排矸管理,进一步提升原煤入洗率,提高自产和进口动力煤热值,引导煤炭消费向“量降质升”转变;深化煤电“三改联动”,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化利用;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通过“碳”行业发展规划、“碳”排放核算及标准制定、“碳”交易规则优化等措施,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聚焦原料煤低碳固碳优势,推动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电能替代改变能源使用方式。加快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推动以电代煤、代油、代气,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催生电制燃料新产业,逐步打造以电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工业、交通、建筑作为终端用能的主要领域,是电能替代的重点行业,工业领域要加快高耗能行业电气化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推动施工等各类机械电气化,逐步建立低碳工业体系;交通领域要大力推动电动汽车、 (略) 、港口岸电、内河航运电气化发展,实现从油驱动向电(氢)驱动转变;建筑领域要普及建筑节能改造和智能家电应用,推动炊事、供热、制冷等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