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关于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环综合〔2023〕45号)等要求, (略) 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强化学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2023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相关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先后组织学台设施1套。完成马场坪片区污水管网排查工作,正在组织编制马场坪雨污分流改造方案。完成洒金大桥、葛镜桥、洒金河畔三座一体化污水处理厂MBR膜组件更换和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分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上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2006万,推进农村黑臭水体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城郊村、马场坪村、甘粑哨村阿里堡河沿线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扩面提升工程,黑塘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地工程。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新建养殖场开展配套设施设备达标验收, (略) 、乡、村三级包保,定期到场指导养殖场(户)做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略) 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57%,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1%,超省、州预定目标。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好综合整治工作。对金山、马场坪及龙昌区域开展饮食摊点、烧烤摊点、建筑工地联合执法行动10余次。强化工业废气治理。启动西南水泥厂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改项目, (略) 电除雾尾气深度治理项目,硫酸雾浓度由30毫克/升降低至10毫克/升。强化扬尘管控。全市城区路面清扫车每天2班作业,雾炮车根据需要及时对城区街面扬尘进行整治,关闭取缔8家非法堆场。2023年以来,开展文明施工检查120次,发现问题58个,均已整改完毕,建筑施工工地均已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工地围墙、外架、塔吊等部位全部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施工空气环境质量。强化空气质量监管。建设园区微型空气监测站,要求涉气排放的红星、利丰达、胜威、泰力得等企业完善尾气环保设施建设,纳入在线监管,确保尾气达标排放,推进川东、华鑫两家黄磷企业尾气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 (略) 化肥厂、 (略) 原址场地修复工程。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管控,完成15个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地块调查,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100%。印发《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10个图斑(面积5.049公顷)变更核查。推进实施重安江流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完成矿山修复图斑64个,修复面积35.28公顷。 (略)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进行恢复整改,已累计完成整改472.23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82.95亩),已完成耕地保有量任务。稳步推进固废治理。垃圾资源化利用。投入6100万元建设城乡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成10座垃圾转运站,配置中转站大型运输车9台,餐厨车3辆,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无暴露垃圾,卫生得到有效治理。投入3707万元建成20t/ (略)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拓宽综合利用渠道。围绕磷石膏、黄磷渣、钛石膏、黄磷尾气、废酸等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绿色核心技术攻关,推广磷石膏矿井充填技术应用,推动节能减排等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磨坊露天矿采空区生态修复、公鸡山磷石膏充填、川恒尾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星河环保二期、瓮福磷石膏缓凝剂、瓮福磷石膏制酸等项目加快建成投产达产。2023年以来,我市共产生磷石膏326.65万吨,综合利用354.06万吨,综合利用率108.39%。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建成以畜禽养殖粪便、秸秆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生产企业4家,年处理畜禽粪便12万吨,年产有机肥15万吨,有效缓解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引进深圳朗坤集团投资8000万元建设年处理病死畜禽7200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已收集处理病死畜禽13000余头。建立农膜、化肥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全市已建立农资 (略) 级存放点1个,乡镇转运点8个,农资经营门店回收点75个,种植基地回收点84个。
三是坚持厚植生态优势,全力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等长效管理机制,严格监督矿山开发利用管理,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转“治秃”工作被动为主动。完成37个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瓮福磷矿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瓮福磷矿白岩矿区穿岩洞矿段等14个矿山获得“省级绿色矿山”称号。通过增减挂钩复垦复绿完成155个废弃工矿地块治理。投入1200万 (略) 沙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岩溶面积4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24.43平方公里。全面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实施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四化”发展全过程,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严格“两高”项目管控,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辖区创建绿色工厂7家,其中瓮福(集团) (略) 、川恒化工、泰福石膏、西南水泥等4家企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 (略) 绿色园区。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创新突破磷及磷化工产业发展瓶颈,以磷资源高效利用、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磷石膏减量化和再利用为核心,推动磷及磷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和新能源材料风口,精准锁定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产业,推动瓮福、川恒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传统磷肥向新能源材料转型。目前,全市建成贵州裕能一、二期,盛屯一期、恒轩一期、磷化新材料一期5个项目,率先形成35万吨磷酸铁、26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四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全面落实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管理要求,重点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管控,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理生态环境补偿案件1起,赔偿金额40万元。强化智能管控。加强对已建智能化平台的管理和使用,安排专人每天对25个重点排污企业接入国控、省控、州控平台大气、水排口在线监控数据进行巡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置。在园区新建13个微型空气监测站、7个涉磷企业雨水排口总磷在线监控设备。同时,对14家企业新增21个视频监控,6家企业雨水、烟气排口新增在线7套,新增卡龙河、后河、石板河、小翁光流域断面总磷在线监测点4个,进一步弥补人力监管漏洞和盲区。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五长”联席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2023年召开“五长”联席会2次,集中约谈会1次,约谈企业60余家,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0起,其中1起因涉嫌环境犯罪移交公安机关侦办,开展现场执法检查400余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2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