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编制依据
1.3.1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1.3.2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4 工作原则
1.5 应急预案体系
1.6事件分级
1.6.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机构职责
2.2 应急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人替补原则
2.3环境应急专家组
3 预警和预防机制
3.1 环境风险源预防措施
3.1.1厂区废水事故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3.1.2事故废气污染防控措施
3.1.3 危险废物泄露风险防控措施
3.1.4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与条件
3.2.2预警启动程序
3.2.3预警发布方法
3.2.4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3.2.5 预警行动
3.2.6预警解除
3.3报警联络方式
3.3.1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3.3.2 24小时内有效的通讯联络手段
4信息报告与通报
4.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4.2 外部报告时限、程序及报告内容
4.3 事故信息通报程序
5应急响应与措施
5.1突发环境事件响应分级
5.2应急措施
5.2.1现有环境风险主要防控措施情况
5.3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5.3.1火灾与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5.4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5.4.1中毒时的急救处置
5.4. (略) 救治
5.4.3现场保护
5.5在厂外随意投放、堆放电解槽大修渣的应急措施
5.6运输过程抛洒、泄漏的应急措施
5.7废矿物油发生泄漏,泄漏后的应急措施
6应急监测
6.1 应急监测响应机制
6.2 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6.3 应急监测报告
6.4 污染事故跟踪监测
6.5 应急监测能力
6.6 应急监测保障
6.7 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6.8应急终止
6.8.1应急终止的条件
6.8.2应急终止的程序
6.9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7.信息报告和发布
7.1信息报告
7.2信息上报
7.3事件报告的内容
8应急培训与演练
8.1培训
8.1.1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8.1.2员工与公众的培训
8.1.3应急培训要求
8.1.4应急培训记录和考核
8.2演练
8.2.1演练方式
8.2.2演练组织与级别
8.2.3演练准备
8.2.4演练频次与范围
9应急保障
9.1经费保障
9.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9.3应急队*保障
9.4通信与信息保障
9.5医疗急救保障
10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
10.1预案评审
10.2预案发布与更新
11应急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危险废物专项应急预案
1.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4编制依据
2危险废物和产生基本情况
2.1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2.2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类别和数量及处置方法
2.3危废的工艺流程
2.3.1危废的产生
2.3.2入库
2.3.3日常管理及检查
2.3.4出库
2.4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暂存、处置及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3.1暂存及处置措施
3.2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4 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与响应
5 事故现场清消
6 事件分级
7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7.1应急组织结构设置
7.2各应急机构职责如下
7.2.1应急领导组职责
7.2.2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各成员职责
7.2.3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8预警
8.1预警分级
8.2预警发布和预警行动
8.3预警结束
9信息报告
10附件
附件1公司环保应急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
公司内部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名单列表
附件2 电解一车间应急疏散示意图
附件3应急响应流程图
附件4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附件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附件6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考核记录
附件7应急处置卡
附件8 应急措施卡
附件9危废处置合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提高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 (略) ,科学有序高效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 (略)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管理。
1.3编制依据
1.3.1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12.26颁布并实施,2014年4月修订,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执行)
(3)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2014年12月29日;
(4)《 (略)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5)《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
(6)《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施行)
(7)《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2011年2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18年12月28日二次修订,2018年12月29日实施)
(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
(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113]号10月31日);
(1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44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20年9月1日起实施);
(1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邻第17号);
(1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年6月5日起实施);
(1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17)《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32号;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1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环发〔2013〕85号;2013年8月2日起实施);
1.3.2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及应急预案(试行)》(内环办〔2011〕)。
1.4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 (略) 实际情况如下:
(1)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原则
加强日常监测、监控并实施有效管理,及时控制、消除各类隐患,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准备。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协同演练,将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做到常备不懈。建立统 (略) ,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实现全员预警、全员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
(2)坚持救人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加强预警管理,确保第一时间将事故信息传递至危险区域,及时组织人员疏散;明确防范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措施,避免引起更大人员伤亡;不断提高抢险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人员防护措施,保证安全施救。
(3)坚持环境优先,快速反应原则
应急处置工作中,在“救人第一,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优先进行先期处
置,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先救环境,削弱环境影响,再救财务,减少财产损失。
(4)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接受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指导,使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成为区域应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急救援工作实行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岗位人员职责,做到职责清晰,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及时高效原则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强化信息管理,建立覆盖指挥部、职能部门和基层一线的应急信息渠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信息及时、全面传递,实现指挥部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做出指挥决策,一线救援人员及时接收命令高效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突发环境 (略) 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厂为责任主体,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工作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以各部门、分厂为主、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各部门、分厂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本级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5 应急预案体系
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企业的整体预案,以支持与集中指挥为主,侧重在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明确本企业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通过综合应急预案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况,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文件。
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企业的经营风险,针对在营运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的具体事故或险情制定的应急处置和预防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并通过应急演练,参与应急人员要做到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正确处置。
1.6事件分级
1.6.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参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的事件分级标准,结合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 (略) 实际情况,制定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 (略) 环境事件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制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表1.6-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级别 | 符合条件 |
Ⅰ级 | 污染超出企业范围,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需动员全员应急队,甚至请求外部救援,并报 (略) 生态环境局或政府相关部门。 ①危废库,大修渣库、生产车间等发生燃烧引起火灾爆炸或其他事故,以及由火灾引起的次生、衍生事件企业无法自行控制,需请求社会救援; ②车间内主体装置发生事故,大修渣、废炭渣等发生泄漏,泄漏影响超出企业范围,影响周边环境; ③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事故废水和消 (略) (略) ,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企业不可控; ④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企业不可控; ⑤突 (略) 及周边人员进行预警与疏散。 |
Ⅱ级 | 需企业各部门统一调度处置,但能在企业控制内消除的污染及相应事故。 ①危废库,大修渣库、生产车间等发生燃烧引起火灾爆炸或其他事故,以及由火灾引起的次生、衍生事件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是在企业控制范围内; ②车间内主体装置发生事故,大修渣、废炭渣等发生泄漏,泄漏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在企业控制范围内; ③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进 (略) ,通过水泵引导,可将废水引入事故水池; ④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小; ⑤突发环境事件仅需疏散风险源周边的现场生产人员。 |
Ⅲ级 | 事件微小,范围控制在危废库、大修渣库及生产车间,无扩大征兆,无人员伤亡,生产运行未受影响,并且可以通过本部门操作岗位的应急处置,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的危险事故。 ①车间发生燃烧引起或炸爆炸或其他事故,以及由火灾引起的次生、衍生事件影响范围可控制在车间范围内; ②危废泄漏,其泄漏量较小,事故影响范围可控在危废库内,并可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③车间内主体装置发生事故,化学品发生泄漏,但泄漏影响范围可控制在车间范围内; ④对周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⑤无需对风险源周边的现场生产人员进行预警与疏散。 |
2组织机构和职责
本公司设立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为本公司发生应急事件时的指挥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下设下设行动协调工作组、物资供应工作组、后勤及交通保障组、应急行动工作组、现场保卫境界工作组、医疗救护保障组、应急环境监测组7个专业组别。
2.1 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 (略)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
② 负责启动本预案;
③ (略)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④ 对救援行动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和进行监督;
⑤ 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救援,紧急只会跳读应急储备物资、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⑥ 向上级公司报告环境污染事故和救援进展情况, (略) , (略)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各成员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及时下达;
(2)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报告事态发展和抢险救援情况,提出救援意见和建议,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修正救援方案,执行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工作领导组的致使、命令,指挥现场行动;
(3)迅速抢救伤员,并采取控制事故险情蔓延扩大的有效措施;
(4)负责现场救援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器材、物资的统一调度和使用及救援人员的工作分配;
(5)负责做好安抚、慰问、思想稳定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做好救援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3、成员职责:
积极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同事,及时提供救援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物资与装备。所有参加救援的人员必须服从下场指挥组总指挥的统一安排。
(3)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积极参与自救与互救工作。
应急救援行动协调工作组是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主要部门,同样负责污染事故紧急情况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监督各工序按要求做好相关运行控制工作。控制发生安全事故,负责与周边厂家联络,配合周边厂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4)物资供应工作组职责
负责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供应工作
(5)应急救援后勤及交通保障工作组职责
负责后勤、交通保障的具体工作。
(6)应急行动工作组职责
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和救援现场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7)现场保卫警戒工作组职则
负责事故现场的保卫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保护事故现场。
(8)医疗救护保障工作组职责
负责提供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及救援车辆负责工伤人员的上报;负责医疗救护, (略) 、看望伤员等工作。
(9)应急环境监测组职责
负责建立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切断对人员构成威胁物质源,并负责事故现场级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的检测工作。
2.2应急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人替补原则
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由总经理负责应急事态的现场抢险指挥工作。若事发时执行董事不在时,则由总经理代替担负现场指挥职责。其它员工执行现场指挥分配的抢险工作任务。在当地专职消防队到达时,转交其行使现场抢险指挥的权利,其他分组主要负责人因各种原因缺位时,按领导职务顺序排列予以替补。
2.3环境应急专家组
本项目内部环境应急专家组由法人担任组长,组员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其他成员组成。本项目内部环境应急专家组负责Ⅰ级、Ⅱ级、Ⅲ级应急响应时为应急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本项目外部环境应急专家依托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应急专家库成员,必要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其联系。
本项目采用应急联动机制,由应急指挥机构统筹与事故相关的政府部门联系。
3 预警和预防机制
3.1 环境风险源预防措施
定期开展对厂环境风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掌握环境风险源的种类、分布和规模,摸清各装置和风险源的底数,了解各风险源、风险物质的技术信息和理化特性,提出和更新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3.1.1厂区废水事故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废水处理系统若发生收集管道破裂、泵站/引风机故障、操作不当和系统失灵等事故可导致污水事故性排放,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1) (略) 日常维护;
(2)重视维护及管理各个废水处理系统分类收集污水管道和排污管道,防止泥沙沉积堵塞而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管道衔接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即在污水干管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充满度和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污泥沉积。管道衔接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和掏空地基,淤塞应及时疏通,保证管道通畅,最大限度地分类收集各种废水;
(3)严格控制各处理系统处理单元的水量、水质、停留时间、负荷强度等,确保各处理系统或处理单元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4)定期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巡检、调节、保养和维修,及时更换易坏或破损零部件,避免发生因设备损耗而出现的风险事故;
(5)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处理意外情况;
(6)加强运行管理和进出水水质的监测工作,配备流量、水质自动分析控制仪器,定期取样监测,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严禁外排。
另外,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废水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及时作出反应及有效的应对。
项目产生的废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脱硫装置废水等,分别通过厂区建立的生活废水处理站、生产废水处理站等设备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3.1.2事故废气污染防控措施
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被认为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上存在缺陷;设备质量差,或因无判废标准(或因不执行判废标准)而过度超时、超负荷运转;管理或指挥失误;违章操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废气处理系统按相关的标准要求设计、施工和管理。对于系统的设备,在设计过程中选用耐酸碱材料,并充分考虑对喷淋水的抗击、抗震动等要求。
(2)作业场所设备布置便于操作维护,保持现场设备均清洁卫生,现场设备基础、支架等结构牢固,无腐蚀,运行平稳。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便于人员撤离,生产装置之间危害因素无相互影响。
(3)做好厂区大气处理设施的巡视检查工作,通过对处理系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保证该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如发现异常现场,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不良部件;
(4)厂房内生产物料、半成品的堆放,用黄色标记在地面上标出存放范围。
(5)公司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训练有素的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6)厂区主要设备均设有紧急开关,紧急开关为红色,所在位置便于触及。
3.1.3 危险废物泄露风险防控措施
危险废物在暂存、装运过程中,贮存包装破损会造成危险废物泄漏,造成水体、土壤、空气污染,而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1)危险废物储存、运输、处置、库房的管理都应遵守《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废机油、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均暂存于独立危废间,危废间的设置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2013)要求。
(2)危废独立暂存间保持现场均清洁卫生,现场暂存装置、支架等结构牢固,无腐蚀。专用危废间放置指定危废,不得混放,不放置其他物品或固废。
(3)做好厂区危废暂存的巡视检查工作,通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保证危废处置正常进行,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合理处置或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4)危废间外部均有相应的注意标识,内部在地面上标出存放范围。
(5)公司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训练有素的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1.4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为有效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的统一指挥,建设单位应建立相关制度,具体如下: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和标准规范,厂内成立专职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厂各环保设施的监督、记录、汇报及维护工作,同时需配合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及厂内领导对厂内环保设施的检查工作;
(2)厂内成立专职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厂各环保设施的监督、记录、汇报及维护工作,同时需配合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及厂内领导对厂内环保设施的检查工作。
(3)各生产部门每班需安排员工监督生产线运作情况,特别是现场阀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现场各种管道安装合理、联接牢固、管路畅通、外表清洁,防止 “跑、冒、滴、漏”发生,同时需配合厂内环保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
(4)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风险意识,制定制度、方案规范生产操作规程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并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把关,通过加强管理保证正常生产,预防事故发生。
(5)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防范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生产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种作业规章。
(6)对职工进行教育,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降低误操作事故引发的环境风险。
(7)建设单位通过生产过程的合理调度和物流控制,控制厂区仓库内危险品的仓储规模,仓库的设置和生产过程的操作与管理符合公安消防部门的各项规定要求,留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8)公司应定期组织抢救、灭火等模拟演衡,PVC、PP 等管道阀 门应注意受力不宜过大,防止断裂)、胶封、捆扎或用专用工具等相应措施进行止漏;尽可能使用容器收集泄漏液,用黄沙、泥土等在泄漏点周围围筑围堤,扼止污染物的扩散和流入下水道等限制区;对于被污染的土壤,用铁锹收集到同种密封容器,委托运输处置单位处置。
5.7废矿物油发生泄漏,泄漏后的应急措施
(1)废矿物油泄露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发现意外的人员及时车间或班组领导汇报。
(2)发现泄露时及时更换新油桶。
(3)把泄露地面上能铲起的油液铲起。
(4)用水冲洗泄露地面,冲洗后的水排到消防水池。
6应急监测
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 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救援人员 安全防护提供依据。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6.1 应急监测响应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时,监测组组长迅速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组织监测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对事故性质、后果进行评估。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公司监测组成员配合,并为进场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
6.2 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具体应急监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监测人员确定,下面为参考: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可能发生火灾、废气超标排放等事故,产生或次生大气污染,特征污染因子主要为:颗粒物、氟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COD、BOD5、SS、氨氮、总氮、TP、动植物油、石油类。根据优先监测的一般原则,应急监测顺序为大气、地下水、土壤根据事故性质确定。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大气监测技术方案。
(1)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方案
排放口:泄漏、火灾、废气超标排放
监测因子:颗粒物、氟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布点采样方法: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下风向 (污染物漂移云 (略) 径)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住宅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监测设备:利用检气管快速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现场确定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采样时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监测时间:根据事故持续时间决定
监测频次:原则上,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事故刚发生时,可适当加密采样频次,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一般情况下,1次/60分钟,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
(2)水体污染监测技术方案
取样点:生产事故水池、消防事故水池
监测因子:COD、BOD5、SS、氨氮、总氮、TP、动植物油、石油类
布点采样方法: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在事故发生地或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和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
监测设备:采样器具应洁净并应避免交叉污染,现场可采集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另一份现场立刻加入保护剂,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若需要,可同时用专用采泥器(深水处)或塑料铲(浅水处)采集事故发生地的沉积物样品(密封塑料广口瓶中) 。
监测时间:根据事故持续时间决定
监测频次:原则上,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事故刚发生时,可适当加密采样频次,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一般情况下,1次/60分钟,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
6.3 应急监测报告
为适应应急监测的速度需要,可采用一边采样一边分析一边出报告的形式。应急监测报告可利用电话、网络等途径快速报送。同时应附一份应急监测报告的纸质版文件,以备存档。
6.4 污染事故跟踪监测
污染物进入周围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等自然作用以及应急处理处置后,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常需要实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对于确认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影响的结束,宣布应急响施行动的终止具有重要意义。污染事故跟踪监测主要包括在线跟踪监测和化验室跟踪监测。原则上只有收到应急终止的指令后,应急监测才可宣布监测终止。一般情况下监测频次:
环境空气: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 (略) 的下风向,每天监测 4 次,连续监测 2~3 天。
地表水: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同等级地表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6.5 应急监测能力
目前我公司无应急监测能力(人员、监测设备不具备)。主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后果进行评估。公司每年与第三方自行监测单位签定应急监测协议,负责监测颗粒物、氟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COD、BOD5、SS、氨氮、总氮、TP、动植物油、石油类确保事发第一时间能够到场。
6.6 应急监测保障
(1)本公司目前不具备应急监测能力,委托“内蒙古欣诚达 (略) ”进行应急监测,公司与“内蒙古欣诚达 (略) ”签定应急监测协议,确保事发第一时间能够到场。
(2)公司监测组应加强与内蒙古欣诚达 (略) 建立正常的沟通和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3)公司在未来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应逐步完善应急监测资源,平时用于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的操作监控,确保达标排放;临时用于应急监测。
6.7 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现场监测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规定。现场监测、监察和处置人员根据需要配备过滤式或隔绝式防毒面具,在正确、完全配戴好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事件现场,以确保自身安全
6.8应急终止
6.8.1应急终止的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且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6.8.2应急终止的程序
(1)应急领导组确认终止时机,并经应急领导组批准;
(2)应急领导组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6.9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1)进行污染物的跟踪监测,直至环境恢复正常或达标;
(2)污染物处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时请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3)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长期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
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4)应建立工伤保险机制,及时社会保险局取得联系。为应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5)对整个环境应急过程评价;并对环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7.信息报告和发布
7.1信息报告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按下列程序报告:
事发部门、 (略) 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随时报告事件的后续情况;
公司领导小组接到事发部门、分厂报告后,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并迅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现场有关情况。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指示要求,及时上报大唐国际总值班室(电话:010-*;传真:010-*)、地方环保部门。
7.2信息上报
由环境 (略) 上报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现场勘察情况由书面形式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型、状况、公司名称、污染程度、有无被困人员、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或将要采取的措施、事故可能的原因和影响范围。公司应急领导组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事故发生后向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发布事故的伤亡情况、救援情况、事故调查结果、事故处理追究情况,环境污染和处理情况。
7.3事件报告的内容
事故信息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8应急培训与演练
环保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 (略) 、部门、班组三级培训, (略) 、部门、班组三级演练。
8.1培训
环保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应急救援专业组负责人作好日常预案的学
0471-*/*
办公室
副主任
耿培峰
0471-*/*
人力资源部
主任
张靖峰
0471-*/*
党群工作部
主任
任雪志
0471-*/*
计划经营部
主任
吴彦宁
0471-*/*
物资供应部
主任
许晓映
0471-*/*
财务部
副总会计师兼
财务部主任
杨 静
0471-*/*
营销部
主任
武利成
0471-*/*
纪委办公室
副主任
田相青
0471-*/*
保安
队长
吕海峰
0471-*/*
附件3应急响应流程图
附件4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报告单位 | 报告人姓名 | |||||||
事故发生时间 | 报告电话 | |||||||
事故持续时间 | 报告人职务 | |||||||
事故地点/部位 | ||||||||
事故类别 | ||||||||
危害情况 | 人员伤亡 | 设备受损 | ||||||
死亡 | 重伤 | 轻伤 | 建筑物受损 | |||||
财产损失 | ||||||||
波及范围 | ||||||||
受损程度 | ||||||||
已采取措施 | ||||||||
(略) 情况 | ||||||||
与有关部门协调情况 | ||||||||
应急人员及设施 到位情况 | ||||||||
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 ||||||||
事故发生原因及主要经过 | ||||||||
各类别事故情况 | ||||||||
环境污染情况 | ||||||||
事态及次生或衍生事态发展情况预测 | ||||||||
天气状况 | 温度: | 风速: | 阴晴: | 其他: | ||||
填报时间 | 年月日 时 | 签发 |
附件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演
焊工
*
才让俄洛
高管
*
王银河
班长
*
杨旺霖
技术员
*
孟祥伟
技术员
*
废水泄漏应急处置卡
事故名称 | 废水泄漏应急处置卡 | ||||||||||||||||||||||||||||||
事故现象 | 本公司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或废水输送管道泄漏废水进入外环境,可能造成水环境污染事故。 | ||||||||||||||||||||||||||||||
应急处置 措施 | 巡检工发现预警系统及其他异常情况时,汇报主操、班长,要求巡检立刻关闭阀门,切断输送泵电源开关; 应急处置组: 1)发生泄漏时,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迅速查明事故发生部位及原因,如是废水管道发生泄漏,采取关闭输送泵、打开应急事故池进水阀,如是消防事故废水,按照火灾事故应急卡的处置部署处置; 3)抢险组接到指令后应迅速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警戒,限制人员出入。 4)应急监测组对受污染地段展开现场监测,除了对污染地段的水环境监测外,还应对土壤环境进行检测; 5)在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6)上级主管部门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监测情况和已经执行的处置方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后续补救工作; 7)严密监视厂区周边哪500m范围内水质情况,视污染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托克托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8)适时通知周边企业和公众,停止取水,防止发生意外 | ||||||||||||||||||||||||||||||
应急物资 | 沙袋、堵漏物资等、碳酸氢钠等降解、消解物资、监测设备、堵漏物资等 | ||||||||||||||||||||||||||||||
注意事项 | 1)参加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展工作 2)监测组首先应该判别泄漏物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开展监测工作,比如碱性废水可首先考虑pH的监测; 3)弄清受污染地段的受污染面积,以便后续对受污染地段的水质的恢复工作; 4)在恢复工作中,如需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发生人员伤害。 | ||||||||||||||||||||||||||||||
现场巡检 人员信息 |
|
固废泄漏应急处置卡
事故名称 | 固废泄漏应急处置卡 | ||||||||||||||||||||||||||||||||||||
事故现象 | 本公司固废(大修渣)在储存、运输转移过程中发生泄漏时,泄漏时可能造成土壤环境污染事故。 | ||||||||||||||||||||||||||||||||||||
应急处置措施 | 应急处置组: 1)危险废物(固态)在运输转移过程中散落,抢险组人员用容器收集散落→集中贮存;对于被污染的土壤,用铁锹收集到同种密封,委托资质单位处理。 2)危险废物(固态)在储存过程中散落,抢险组人员用容器收集散落→集中贮存。 3)危险废物(液态)在运输转移溢出、泄漏,抢险组人员用容器收泄漏液→集中贮存;对于被污染的土壤,用铁锹收集到同种密封,委托资质单位处理。 4)危险废物(液态)在储存过程中溢出、泄漏,抢险组人员用容器收集落、泄漏物→集中贮存。 危险废物泄漏进入雨水管道,事故发现者发现泄漏后,立即关闭雨水排扣阀门,第一发现者应迅速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尽可能使用容器收集泄漏液,用黄沙、泥土等在泄漏点周围围筑围堤,扼止污染物的扩散; | ||||||||||||||||||||||||||||||||||||
应急物资 | 沙袋、铁锹、堵漏物资等、监测设备、堵漏物资等 | ||||||||||||||||||||||||||||||||||||
注意事项 | 1)参加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展工作 2)监测组首先应该判别泄漏物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开展监测工作, 3)弄清受污染地段的受污染面积,以便后续对受污染地段的土壤、水质的恢复工作; 4)在恢复工作中,如需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发生人员伤害。 | ||||||||||||||||||||||||||||||||||||
现场巡检人员信息 |
|
附件8 应急措施卡
措施名称 | 使用天然气时风险防控措施 |
措施现象 | 公司使用天然气时发生泄漏或爆炸时,现场操作人员应根据泄漏或爆炸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
应急措施 | ①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天然气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烟头等火种进入。不准穿有钉鞋和化纤衣服的人员,以及汽车、电瓶车或其他机动车辆进入;在生产区内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制定动火检修明细方案。 ②使用天然气的车间内所有有可能泄漏天然气的释放源、阀门均须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示,并标注天然气的流向。 |
措施名称 | 大气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大气风险事故发生时,现场操作人员应根据大气风险事故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并严格管理执行相应规定 |
应急措施 | (1)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检查 今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的管理检查,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 (2)设置自动监控装置 在产生和使用天然气的场所周围,全面安装相应的监控及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排放或泄漏事故;制定相应的事故预警和处置方案,一旦出现事故能及时应对和处置。 (3)烟气非正常排放污染防治建议 加强各炉窑烟气在线监测管理,实时监控烟气排放情况;定期检修,当污染 防治设施达不到应有效率出现非正常排放时,立即停产检修。 (4)在天然气站、用气车 (略) 设置风向标,指引事故状态下人员的 安全疏散方向。 (5)加强粉尘无组织排放治理,且所处地区为多风带, 应对存放粒径小且易起尘物料或料场跨度大,所安装 (略) 治理效果不明显等物料堆场,采取全封闭储存方式,并设集尘装置,以减少无组织排放。 |
措施名称 | 水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发生水环境风险事故时,现场操作人员应根据谁环境事故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并严格管理执行相应规定 |
应急措施 | (1)建立有效的厂区内外环保应急隔离系统。厂区内部必须雨(清)污水分流,厂区内部各自独立构建既能互相贯通又能迅速隔离的雨(清)水系统和水系统,并设置单一的雨(清)、污水排放口,在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末端设置应急闸门或阀门,闸门附近备好排水泵或临时污水输送设备,且落实专人管理,禁止污染物外排环境。 (2)一旦发生污水处理事故发生事故泄漏时,应立 (略) 或汲水槽将其排入事故池,把事故影响范围尽量缩小,不至于造成大的污染;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水也必须进行收集,收集后排入事故水池,然后进行安全处理。 |
措施名称 | 生产和储存区防渗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公司生产和储存区发生防渗现象时,应根据防渗现象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
应急措施 | ①公司生产装置区地面均进行水泥硬化,固废暂存场所也多采取了地面硬化、基础防渗等措施,特别是电解槽大修渣库房、炭渣熔炼项目、废油脂库房等重点防控区,企业以引进环境监理方式,确保达到危废暂存防渗要求。 ②应加强固废堆场防渗设施管理,特别对没有进行防渗处理的地方做补救措施;原有防渗设施有破损的地方,已重新刷防渗层,防渗能力符合相关固体废物管理规定要求,避免危险固废、废液、废水渗漏污染地下水环境。 |
措施名称 | 废水事故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发生事故废水环境风险时,应根据事故废水环境风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
应急措施 | 废水处理系统若发生收集管道破裂、泵站/引风机故障、操作不当和系统失灵等事故可导致污水事故性排放,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1) (略) 日常维护; (2)重视维护及管理各个废水处理系统分类收集污水管道和排污管道,防止泥沙沉积堵塞而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管道衔接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管道衔接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和掏空地基,淤塞应及时疏通,保证管道通畅,最大限度地分类收集各种废水; (3)严格控制各处理系统处理单元的水量、水质、停留时间、负荷强度等,确保各处理系统或处理单元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4)定期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巡检、调节、保养和维修,及时更换易坏或破损零部件,避免发生因设备损耗而出现的风险事故; (5)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处理意外情况; (6)加强运行管理和进出水水质的监测工作,配备流量、水质自动分析控制仪器,定期取样监测,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严禁外排。 |
措施名称 | 事故废气污染防控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公司有事故废气污染现象时,应根据污染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
应急措施 | (1)废气处理系统按相关的标准要求设计、施工和管理。对于系统的设备,在设计过程中选用耐酸碱材料,并充分考虑对喷淋水的抗击、抗震动等要求。 (2)作业场所设备布置便于操作维护,保持现场设备均清洁卫生,现场设备基础、支架等结构牢固,无腐蚀,运行平稳。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便于人员撤离,生产装置之间危害因素无相互影响。 (3)做好厂区大气处理设施的巡视检查工作,通过对处理系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保证该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如发现异常现场,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不良部件; (4)厂房内生产物料、半成品的堆放,用黄色标记在地面上标出存放范围。 (5)公司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训练有素的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6)厂区主要设备均设有紧急开关,紧急开关为红色,所在位置便于触及。 |
措施名称 | 危险废物泄露风险防控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危险废物发生泄漏时,应根据泄漏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
应急措施 | (1)危险废物储存、运输、处置、库房的管理都应遵守《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均暂存于独立危废间,危废间的设置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2)危废独立暂存间保持现场均清洁卫生,现场暂存装置、支架等结构牢固,无腐蚀。专用危废间放置指定危废,不得混放,不放置其他物品或固废。 (3)做好厂区危废暂存的巡视检查工作,通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保证危废处置正常进行,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合理处置或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4)危废间外部均有相应的注意标识,内部在地面上标出存放范围。 (5)公司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训练有素的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
措施名称 | 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
措施现象 | 当其他环境风险发生时,应根据风险发生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
应急措施 |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和标准规范,厂内成立专职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厂各环保设施的监督、记录、汇报及维护工作,同时需配合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及厂内领导对厂内环保设施的检查工作; (2)厂内成立专职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厂各环保设施的监督、记录、汇报及维护工作,同时需配合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及厂内领导对厂内环保设施的检查工作。 (3)各生产部门每班需安排员工监督生产线运作情况,特别是现场阀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现场各种管道安装合理、联接牢固、管路畅通、外表清洁,防止 “跑、冒、滴、漏”发生,同时需配合厂内环保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 (4)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风险意识,制定制度、方案规范生产操作规程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并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把关,通过加强管理保证正常生产,预防事故发生。 (5)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防范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生产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种作业规章。 (6)对职工进行教育,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降低误操作事故引发的环境风险。 (7)建设单位通过生产过程的合理调度和物流控制,控制厂区仓库内危险品的仓储规模,仓库的设置和生产过程的操作与管理符合公安消防部门的各项规定要求,留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8)公司应定期组织抢救、灭火等模拟演习,对全厂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化学品抢救常识教育。 (9)厂区设置专门的微型消防站,内含急救器材、救生器防毒面罩、防火服、防静电手套等防护、急救用具、用品。 (10)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企业对具有高危害设备设置保险措施,对危险区域可设置消防装置等必备设施,并辅以适当的通讯工具,定期进行安全环保宣传教育以及紧急事故模拟演习,提高事故应变能力。 (11)根据《安全色》(*)、《安全标志》(*),充分利用红(禁止、危险)、黄(警告、注意)、蓝(指令、遵守)、绿(通行、安全)四种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色、正确使用安全色,使人员能够迅速发现或分辨安全标志、及时受到提醒,以防止事故、危害的发生。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和管理规程及措施,并且上墙。撤离和疏散通道有明确的标示,并且安装应急照明。 |
附件9危废处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