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丽江宁蒗石垭口100MW复合型光伏项目220k (略)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现将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24年5月11日-2024年5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88-*
传真:0888-*
通讯地址: (略) 古 (略)
邮编:*
项目名称 | 丽江宁蒗石垭口100MW复合型光伏项目220k (略) 工程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宁蒗县 |
建设单位 | 华电宁 (略) |
评价单位 | 云南中环 (略) |
项目概况: 宁蒗石垭口100MW复合型光伏项目220k (略) 工程建设项目位于 (略) 宁蒗县境内。本工程新建22 (略) 起于石垭口光伏升压站 220kV出线构架,止于牦牛坪220kV光伏升压站预留220kV出线间隔,线路全长16km,新建角钢塔47基。 | |
主要环保措施: 施工期:(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物保护措施 ①施工前展开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宣传保护植物相关知识,施工期间不得破坏保护植物;对保护植物设置围栏,进行挂牌保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请专人负责监督并记录植被的变化情况。如有发现破坏行为应及时制止并采取补救措施。在工程结束后,在受影响区域尽量种植与原生植物相似的物种,以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 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直接影响范围,杜绝随意砍伐原 (略) ,采集可用的资源植物等情况的出现,杜绝随意踩踏农作物。 ③在杆塔设计中,通过优化坡比,减少铁塔基础尺寸,从而缩小塔基占地减少塔基开挖范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④为适应山丘塔位高差较大的地形,所有塔型均设置全方位高低腿,减少塔位平降基土方,避免塔位大开挖地表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达到既保护自然环境,又保护铁塔和基础安全的目的。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的配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工程中常出现的小“簸箕”问题,做到少开挖或不开基面。 (略) 施工期,牵张场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处,主动避让林木及耕地,牵张场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 ⑥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疏的塔基,为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通过土地整治、表土覆盖,选择乡土树、草种进行植被恢复。 ⑦施工前期组建队*调查宁蒗县当地 (略) 场和苗木产业,提前选出适宜的乡土树种、乡土苗木,乔灌草结合,确保前期提出的施工临时占地复绿措施能够顺利完成。 (略) 经过林区时,采用高跨设计,按主要树种的自然生长高度加7m跨越距离确定导线和铁塔高度,避免大范围砍伐林木和“剃山头”的现象。施工中通过采用空中张力放线技术,减小放线通道的林木砍伐量。 (2) 施工期植被保护措施 ①项目在设计阶段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 ②全线按照高跨设计,以达到减少林木砍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临时占地 (略) 、牵张场禁止砍伐树木和清理地表。 ③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的醒目宣传牌标,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召开环境专题例会,施工监理对提出的环境措施的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④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 ⑤对施工临时征地,在施工结束后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恢复受损害的植被,以恢复动物的栖息地。 (3)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最大的影响是水土流失以及对植被影响,针对施工特点,应采取下列水土保持措施。 ①采用高低腿铁塔,最大限度地适应山丘地形需要,人工掏挖基础,避免大开挖,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 ②对临时占地提出因地制宜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用的耕地进行复垦;对林地、草地等通过土地整理、表土覆盖后进行复绿。 ③做好表土的剥离、集中堆放、拦挡、排水及回覆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渣)及时清理、及时回填,禁止随意倾倒。 (略) 施工时, (略) 施工区场地进行表土剥离,边坡设置挡土墙、边坡防护、排水沟进行防护,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弃土采用装土麻袋进行拦挡。 ⑤项目建设中各类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定在用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占压、扰动和破坏周边耕地。 (4)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生态保护措施 ①开工前,对施工范围要进行严格审查,禁止超计划占地,禁止破坏申请占地外的植物,从源头上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略) 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避免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 ③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段,尽量采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以外区 (略) 进行材料运输,生态保护红线内尽量不进行施工活动,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 (略) 、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邻近生态保护红线段利用现 (略) ,加强施工人员教育,严格施工范围,禁止越界施工。 ④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⑤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并加强后期养护和维护。 (二)施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部件损坏而加大其工作时的声压级; (2)由于项目架线施工时间短,利用噪声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将较强的噪声源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 (3)施工工地应加强环境管理, (略) 线。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夜间不施工。项目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施工期很短,随着施工期结束影响消失。 (三)施工期废气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期扬尘的防治,定时洒水降尘,防止扬尘污染周围环境。 (2)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 (略) 进行覆盖。 (3)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加盖帆布,采取密封运输。 (4)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 (5)易产生扬尘的钻孔、铣刨、切割、开挖、现场搅拌等施工作业时采取喷淋、喷雾等湿法降尘措施;遇到干旱和大风天气时增加洒水降尘次数等。 (6)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还应执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2014)等相关要求,落实施工扬尘控制措施,在施工合同中确定扬尘污染防治目标及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以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扬尘防治入场教育培训和考核等。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扬尘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不大。 (四)废水控制措施 (1)施工废水产生量少,施工区设置废水收集沉砂桶,将易于收集的施工及清洗废水等进行收集沉淀处理后,上层清液用于施工场地及粉性材料洒水除尘。 (2)施工人员在附近村庄住宿,生活污水均依托农户旱厕处理后用于农田浇肥,不直接外排;施工人员租在附近村庄, (略) 施工时,驱车前往塔基施工现场, (略) 施工区排放生活污水。 (3)加强施工管理,避免下雨天进行基坑开挖作业,避免雨水对临时堆土的冲刷。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废水不外排,不会对周边地表水造成影响;优化施工时序,减少雨季施工,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五)固体控制措施 (1)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 (2)废弃土石方: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在场地内回填,不设置弃渣场,禁止乱弃渣。 (3)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附近村庄的垃圾收集点。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固废处置率100%,对环境影响不大。 营运期: (一)生态保护措施 (1)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对周边的动植物及生态环境进行破坏。 (2)定期巡检,巡线时,利 (略) 作 (略) 。同时对该区域塔 (略) 下的林木进行巡查,防止树 (略) , (略) 下植被良好生长。 (二)噪声控制措施 (1)选用低噪声电气设备,安装时采用优化施工。线路选用的导线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随着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加强设备检修维护,防止部件老化、运转噪声加强,及时更坏损坏、锈蚀金具。 (3) (略) 沿线声环境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三)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建设单位应在危险位置建立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 (略) 和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在高压走廊内的停留时间。 (2)应确保项目运营期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达《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3) (略) 日常管理和维护, (略) 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4)建设单位应在危险位置建立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 (略) 和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在高压走廊内的停留时间。 (5)线路导线距地高度按照《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规定的非居民区导线距地6.5m的要求进行架设。 (四)废气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在运营后无废气产生,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五)废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 (略) 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六)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项目运行期间,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设备、材料等,集中收集后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不大。 |
(略) 生态环境局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