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十三五”回顾1
(一)主要成绩 1
(二)问题与不足 6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
(一)发展机遇 8
(二)面临的挑战 9
三、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1
(三)发展目标 12
(四) (略) “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13
四、主要任务 15
(一)落实“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15
(二)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19
(三)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
(四)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发展 22
(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22
(六)加快完善教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23
(七)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提质发展 26
(八)不断提高人才队*素质 26
(九)推进教育体育智慧化发展 30
(十)加大教育体育开放力度 31
(十一)加强教育体育科研能力建设 32
(十二)推动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3
五、保障措施 37
(一)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37
(二)完善教育体育投入保障机制 39
(三)提升教育体育管理服务水平 40
(四)健全和完善教育体育考核评估制度 41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体育生态 42
六、规划实施 43
(一)落实责任分工 43
(二)加强监督管理 44
(三)营造良好氛围 44
(略) 教育体育现代化步伐,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服务 安宁建设“ 区域性 (略) 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 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 ”。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云南 教育现代化 2035》 《关于加快 (略) 的意见》 《昆明教 育现代化 2035》 《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精神和要求, (略) 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 回顾
(一)主要成绩
(略) “十三五 ”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以来, (略) 委、 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在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 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围绕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着眼于教育内涵发展,大胆突破瓶 颈和障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 家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强化教育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 教育质量三大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 ”教育 体系不断完善。以品牌赛事为引领,打造健身运动名片,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略) 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2016 年 12 (略) 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 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荣誉称号,2017 年获评“全国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 (略) ”,2019 年 3 月荣获“ (略) 教育工作 先进县 ”荣誉称号,2020 年入选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略) “十四五 ”教育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重投入、强保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建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 策机制,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提高教育决策执行力。持续加大 教育经费投入,近三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 24.28 亿元,年 均增长 13.3%,教育支出高于其他民生项目支出。2017 年起,在 保持教育经费投入不减的基础上,每年增加 1000 万元用于教育
软实力的提升。
2.提质量、扩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构建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略) 第三幼儿 园,在 8 个街道办事处新建了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街道办事处 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启动“一村一幼 ”建设工程,新建 9 所幼 儿园,实现幼儿园覆盖行政村。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幼儿园 55 所,在园幼儿 12997 人;其中公办幼儿园 12 所,在园幼儿 4673 人。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8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 2015 年的 87%上升至 2020 年的 100.75%,缓解了“入公办园难 ”的问题。
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截至 2020 年底,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 102.14%、101.64%;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 102.98%、98.17%。小学阶段在国家、省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各项 数据 (略) 14 个县(市、区)排位靠前;初中学段在初 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2016—2020 年中考年平均得分率均高于 71%。
推动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2020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达 96.12%;普通高中录取率从 2016 年的 49%上升至 2020 年的 68%。高考一本率从 2016 年 25.44%、上升至 2020 年的 30.76%; 600 分以上人数逐年增加,从 2016 年的 85 人上升到 2020 年的
192 人。
持续加大教育公平推进力度。完善助学制度,进一步扩大助 学覆盖范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参加中考、 高考等升学政策的实施和改革。2020 年,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
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 89.1%。
3.深改革、强配置,实现教育事业发展新突破
实施“三名 ”工程,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 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全 (略) 名校长 5 人、 (略) 教学名师 14 人, (略) 名校长 14 人、 (略) 名师 71 人; (略)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5 人, (略) 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131 人, (略)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749 人; (略) 教坛新秀 175 人; (略) 名校长工作室 1 个, (略) 春城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 2 个, (略) 名师工作室 29 个。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了“ (略) 教育城域网升级 扩容项目 ”“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设备升级提升项目 ”、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光纤接入率达到 100%,全市中小学生机比分别为小学 10∶1,初中 8∶1,高中5︰1;实现了“校校有网络 ”“班班通数据 ”。
组建 (略)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构建教科研师训一体 化机制。以新思想、新机构、新动力、新要求,改革创新构建教 研、科研和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建设培训楼、活动场地 等,并配置先进完善的设施设备, (略) 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 培训等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2019 年, (略)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被评定为 “ (略) 一级一等县级教研机构”。
4.查均衡、突调整,完善校点空间布局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略) “十三五 ”期间拼搏奋进的 方向,辛勤的 (略)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坚持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中心化、初中教育城镇化和高中教育 城市化的原则,完善学校布局布点调整和建设。科学规划、统筹 安排,新建小学(含幼儿园)22 所,改扩建中小学(含幼儿园) 6 所。制定了《 (略) 教育设施布局布点规划(2018—2035 年)》,稳步实施校(园)点布局调整和建设,促进安宁教育均衡发展。
5.查源头、抓治理,保证校园安全
认 (略) 教育厅《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 (略) 人民政府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略) 教育体育局分级管理机制和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加强学校“三防 ”等 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 降低安全事故率。深化安全教育演练,在增强学生自救互救能力 等方面进行主动、系统防范及教育。强化平安校园建设,创建云 南省级“平安校园 ”10所、 (略) 级“平安校园 ”5 所、 (略) 级“平安校园 ”28 所。
6.打基础、强机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体育全面加强,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 学计划,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全民 健身场馆和设施建设纳入了政府的“ 惠民工程 ”,公共体育场馆 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城市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 ”初具 规模,“市、街道、社区、村 ”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竞技体育上台阶,“十三五 ”期间, (略) 运 (略) “全 运会 ”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1 人、第二名 3 人。向省、市各输送了10 名、50 名运动员。培养裁判员 400 名。
全民健身活动机制逐步健全,群众体育势头良好,年均开展 100 人次以上的健身活动 12 次。全市共有体育社团 15 个,体育 俱乐部 5 个;建有 1 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 国民体质测定 ” 抽样调查中,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 91.1%,全市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 39.1%。加大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的培养力度,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不断壮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 1200 人,较 2015 年增加 600 人,市内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 指导员达 2.6 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队*。
(二)问题与不足
“十三五 ”期间, (略) 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为“十四五 ”教育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教育体育 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优质的教育体育资源的需要仍然存在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系统破解。
1.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高
学前教育存在“五个问题 ”:全市公办幼儿园数仅占总量的 22%,公办园幼儿数占幼儿总数的 36%,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招 生压力较大;部分民办幼儿园设施落后,卫生消防存在隐患, 自 有校舍少,保教质量低;省级等级园比例低,且大部分街道幼儿 园尚未创等级;民办幼儿园师资存在学历低、培训率低、持证率低的“三低 ”现象;园网布局不配套与布点重叠问题突出。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城区“大班额 ”现象突出,小学教学资源明显不足。2020 年,全市小学 56 人以上的超大班额 16 个;超设计规模学校较多, 安全隐患较大。全市教育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仅为 4.03 平方米。许多学校的音乐功能室、体育功能室、美术功能室、卫生保健功能室、综合实践功能室及科技活动功能室面积均不达标。部分街道学校生源普遍不足,学校资源闲置。全市 学校在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等 (略) 先进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
3.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不足
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较小,2020 年,全市有普通高中 8 所, 在校学生 7066 名,135 个教学班。优质高中数量较少,优质高 中办学规模小;中职学校规模小、部分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与安 宁市建设“ 区域性 (略) 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 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 ”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较少甚至空 缺; (略) 职业高级中学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在课程互选、资源互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等方面还需不断探索。
4.特殊教育体系需要加快完善
《 (略)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 年)》中 提出“各地要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超过 30 万, 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市、区)建立特殊教育学校 ”。 (略) 人口已经超过 30 万,现设置的特殊教育方式、方法不能较好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
5.教师队*建设仍需加强
教师编制紧缺。截止 2020 年底, (略) 公办学校应有编制 3235 个,实有编制 2990 个,缺编 245 个。用人体制不灵活,拴 心留人机制力度不足,对优秀教师的引入、培养、管理使用和对不适应教育教学的教师退出机制不畅,导致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实质性缺员情况突出。部分街道学校教师队*建设力度不够, 知识结构陈旧, (略) 内知名优秀教师。教师资源在区域、校际 和学科之间的配置不均衡, (略) 域内教育全面、均衡和优质发展。
6.体育发展水平尚不适应发展需要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体育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为 52.5%。 公益性体育场馆、设施设备和器材建设配置还不足;部分街道缺 乏健身场地及设备,市内社区健身场地面积小、健身设备不完备、 健身器材老化,街道、社区等各级部门缺乏健身组织机构。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扎根于基层群众的体育赛事。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届二 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为实现 2035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也是推进教育体育全面可持续发展、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机遇 期。 (略) 着力推进“ 区域性 (略) 西线经济走廊、滇中 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 ”建设,为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新阶段迫切需要提升教育体育的发展水平。《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 (略) 对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部 署, (略)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按照《建设体育 强国规划纲要》的要求,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和 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市民对体育的强烈需求, (略) 民体 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的热情, (略) 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要适应云南昆明发展新定位提出的新要求。要切实把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的“一个跨越 ”“三个定位 ”“五个着力 ” 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十四五 ”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中。 (略) 在主动融入昆明建设区域性 (略) 战略, (略) “ (略) 化先导区、昆明现代工业基地 ”建设中,迫切需要加快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略) 的引领作用、打造内*开放型经济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要适应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要求。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以及为每个人提供向上发展的通道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 要基础。教育体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奠基工程,在服务社会和每 个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亟需加快调整教育体育结构、合 理布局教育体育资源,多途径提供公平、优质、可选择、满足多 样化发展需求的教育体育服务,以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支撑更 (略) 公共服务。
要适应智慧化发展大变革的新要求。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 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台,抢占教育体育信息化制高点。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 , 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体育治理现代化,创办更加均衡、更加优质、 更具特色和更具活力的安宁教育体育事业,为 2035 年建成西部 (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体育工作 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体育系统党的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基 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每个共产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为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坚持教育优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 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保障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改革创新。立 (略) 情,深化教育体育综合改 革,加强教育体育深度融合,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 难题,激发活力,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体育质量。
4.坚持依法治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更加注重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广大人 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和体质健康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体, 加快推进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5.坚持服务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体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体育资源配置, (略) 域内义务教育 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优质教育服务,接受更有质量的教育。
6.坚持统筹协调。 (略) 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统筹教育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略) 内教育体育各级 各类学校、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结一心,共同开创安宁教育体育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建成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优质均衡、开放多 元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 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 实力达到中国西部县(市、区)前列;形成学校体育全面发展、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全面提升、体育产业特色鲜明、 体育设施布局合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先进的发展格局,体育整 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中国西部县(市、区)中上水平。加 快推进区域教育体育治理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 (略) 建设成与“ 区域性 (略) 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 ”提供重要保障。
—— 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 高中教育和特殊教 (略) 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 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略) 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终身教育满 (略) 建设需求。
—— 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建立一体化教育公共服务体 系,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 体系更加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 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体育场馆设施进一步改善,竞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育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进一步壮大。到 2025 年,人均体育场地 面积达 2.4 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 42%以 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2%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4 人以上。
—— 教育体育保障更加有力。教育体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 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体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和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和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育体育队*专业化、信息化优势进一步增强,建成“互联网+教育体育 ”的新模式。
(四) (略) “十四五 ”教育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 2020 年 | 2022 年 | 2025 年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9 | >99 | >100 |
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 幼儿人数占比(%) | >85 | >86 | >88 |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8 | >98 | >99 | |||
义务教育均衡 | 基本均衡 | 优质均衡 | 优质均衡 |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6 | >97 | >98 | |||
全市中职毕业生直 (略) 校的比例(%) | 60 | 65 | 70 | |||
教 师 队 * 建 设 | 学前 教育 | 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 92 | 93 | 95 | |
义务 教育 | 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 | 80 | 83 | 85 | ||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 1 | 2 | 4 | |||
普通 高中 | 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 | >85 | >88 | >90 | ||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 5.6 | 7 | 10 | |||
中职 学校 | 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 | 80 | 82 | 85 | ||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 1.7 | 2 | 4 | |||
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比例(%) | 90 | 92 | 95 |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 11 | 11.5 | 12 | |||
学生近 视防控 | 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每年学生视力不良率较上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39.1 | 39.5 | 42 |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 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91.1 | 91.5 | 92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 2.10 | 2.2 | 2.40 |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 2.6 | 2.8 | 4.0 |
注:标有星号的指标为国家、省、市教育体育部门明确提出的教育体育发展指标。
四、主要任务
(一)落实“五育 ”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 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 位育人。深 (略) 深厚的德育素材,积极推进理想信念教 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态文 明教育、挫折教育、团队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生命教育、 感恩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应急教育及节日教育等“十五 大德育主题 ”课程建设,以多角度、连续性的活动作为载体,在 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开展德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 激发学生“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 ”的成才豪情。以德扬善、 涵养学生精神风貌。结合安宁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充分利用安 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三结合 ”教育优势,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到 2025 年,树立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德育示范学校(园),打造一批优秀德育特色项目。
2.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各学校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来抓,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融入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 系创优行动,按照“八个相统一 ”的要求,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改革。建立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督查机制,推动学校思想政治课 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 师,到 2025 年,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典型,评选一批思政课“标兵 ”“ 能手 ”“ 骨干 ”教师。
3.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 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树立和把握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 人才观、评价观和质量观,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 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准导学。把立德树人融入科学文 化知识教育的各环节,倡导合作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充 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丰富课后活 动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建立“个性化档案 ”,关注成长过程;推进深度学台和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 设,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示范学校,提升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水平。到 2025 年, (略) 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 建设成为西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县级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机构; (略)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 100%,所需设施设备 100% 达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15 所, (略)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成果不少于 2 项。
5.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 健康标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 要求。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的经验和教训,发动师生积 极参加联防联控,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管理。积极开 展生命教育、艾滋病预防及结核病防治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做 好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防控工作。 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继续做好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坚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开展预防学生近视专项行动, (略) 儿童青少年总体视力不良率每年较上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
6.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全 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深化教体融合促 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加强体育和课外锻炼,推进教体融合 发展,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足时足量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丰 富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及课外锻炼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足 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柔道、自行车、射箭、 航模和游泳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运动项目进校园活动;推进 “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 ”建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 活动具有实效性,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均水平。
7.加强学校美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略) 办 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严格 落实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突出“小学科有大作为 ”,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养心悦目的活动与课程为载体,推进美育生活化、实践化。培育学生体悟生活美、旋 律美、声韵美、形象美、情感美、文化美和科学美的审美情趣与 人文素养,改革艺术素养评价机制,引导每一位学生形成 1—2 项艺术特长和爱好。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推进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到 2025 年,打造 5 所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美育教育学校。
8.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略) 《关于全 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 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 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开设研究性学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3.完善“控辍保学 ”管理机制。落实教育部等 10 部门《关 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 干意见》和控辍保学闭环管理机制,实施“双线十人制 ”和“动 态归零督查制 ”,压实控辍保学责任。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执法机制,全面推行“ 四步法 ”。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精准跟踪每一名学生的就学状态,及时发现报告辍学学生的情况。完善劝返学生分类安置和补偿教育措施,确保 辍学学生返校后能留得住、学得好。初中三年巩固率保持在 95% 以上,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推进,实现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发展
1.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普通高中建设,优化普 通高中办学资源配置。加快高中学校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 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保障。全市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 生计划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中的公费学位名额,根据初 中学校在校生人数、办学水平、学校体育考试成绩等按比例合理 分配到招生服务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并按指标足额录取;每年分配的指标作动态调整。到 2025 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 1000 个。
2.增强普通高中发展能力。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 建设为重点,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多元 发展为根本,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元发 展,探索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教科研、特色学科、特色管理 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引导学校明确特色定位,形成具有独特性 的整体风格和出色育人成效的课程体系。到 2025 年, (略) 一级普通高中 4 所;建设培育特色高中 3 所。
(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立职教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入 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探索“寒暑假科研 ”模式,提升科技转换 成果效率。大力推进昆明冶金高等专 (略) (略) 校“产学研 ”建设。推进普高与中职同步、协调发展,在中职学 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 为学生全面发展、多渠道成才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略) 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园,完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完善 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 进专业 (略) 特色优势产业的紧密结合。完善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质量 保障和评价体系,推进“双师型 ”教师队*建设,深化教学内容、 方式和手段改革。到 2025 年,建成 4 个优质专业,打造 1 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略) (略) 校的优势资源,协调推进职 (略) 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 人才,为安宁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略) 职 业高级 (略) 校联合办学,深 (略) 职业高级中学 与云南 (略) 、 (略) 等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教育。到 2025 年,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略) 校的比例达到 70%以上; (略) 职业高级中学打造成为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六)加快完善教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1.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制订实施《 (略)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相衔接的残疾 人教育体系。依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设施设备配备标准足 额配齐教师和设施设备;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加快特殊教育融合 发展;建立和 (略) 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 送教上门为补充,以两头延伸为方向的特殊教育体系;全市三类 残疾(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5%以 上。进一步探索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协作,形成一批协调发展经验案例,初步打造“普特融合 ”教育名片。
2.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 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引导职业学校和社 会力量共同参与家庭、社区教育,培育多元办学主体,为社区居 民提供特色化的学 方米,在街道、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100%全覆盖。鼓 励体育场馆对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 励学校在节假日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运动场地。改造升级体育 场馆。以各种体育协会为骨干,街道为补充,社区为落点,形成 一个每年从 1 月至 12 月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季节,切合实际的 常态化、 品牌化和联动性的群众体育体系。构建一协会一引领、 一街道一品牌和一村社一特色的系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到 2025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4 平方米以上。
5.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教体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 体系有机融合,加强少体校、联办训练点建设,加强体育传统项 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训练体系建设。建立向全社会开放 的运动员选拔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参与竞技 体育的积极性,积极 (略) 、全国各项青少年体育竞赛。 巩固传统,开拓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竞技水平,力争安宁 市竞技体 (略) 、全国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到 2025 年, 向省、市级高水平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不少于 20 人,
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不少于 150 名。
(七)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提质发展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启动民办教育学校分类登记 改革,落实好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差别化扶持政策,科学 分类管理,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监测机制和办学水平的考核制度,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贯 (略) 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深 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查和治理工作,加大对违规办学和非 法办学的打击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制定《 (略) 无证办学整治实 施方案》,依法有序开展对列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 ”人员(机 构)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民办教育联席会议、综合(联合)执法、网格化监管作用,推动民办教育规范提质发展。
(八)提高人才队*素质
1.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 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 则》,开展“立德树人,做‘ 四有 ’好教师 ”“爱与责任 ”体验 感悟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学校制定师德师风行为负面清单,建立 完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诚信档案,对教师师德失范行 为“零容忍 ”和“一票否决 ”;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 社会“五位一体 ”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开展推荐评选各级优秀教 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 典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尊师敬教的良好氛围。
2.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略) 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建设改革的意见》《关 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建设的意见》,抓实教师引、培、管、 育工作;严格编制和教师管理,加强职称评聘和聘后管理。贯彻 (略) 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 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 (略) 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减 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 列出减负清单,纳入教育督导检查内容。全 (略) 教育厅 等四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意见》,实行 编、岗总量管理、适度分离和学区内(教育集团内)走教支教等 制度,打破教师“一校所有 ”格局,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改革创新教师聘用机制,盘活现有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银龄计划 ”,充分发掘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严格教师考核制度,建立“再培训、再上岗 ”等机制。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专业发 展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拓宽人才引进思 路,深入实施“三名 ”工程。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与研训模式,满 足教师多样化培训提升需求,强化实践性培训,提高教师解决教 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校本研训制度,采取热点难 点问题研究示范课、名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名师论坛、网络研修 等方式,加大校本研训能力建设。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 人“分级评选、统一管理 ”的培育机制。到 2025 年,市级及以 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32%;市级及以上骨干 教师学校覆盖率和学科覆盖率均保持 100%。 (略) 名师工作 室 32 个, (略) 级名师 100 名,市级名校长 15 名,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100 名,市级教坛新秀 100 名。
4.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贯 (略) 教育厅等四部门 《关于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中 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专业化发展;实行校长任期 制,建立体现学校特点的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年度考核和任 期考核,定期开展校长办学绩效评估,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加强 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团队精神;强化后备干部 培养和管理,实施“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为中共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中层干部、把优秀中层干部培养成为校级后备干部 ”的“三培养 ”计划。
5.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统筹中小学教师资源,确保配足 配强体育教师;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 和具有体育特长的志愿者兼任体育教师;按照人均每年不低于 1500 元的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的工作服装经费;保 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和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荣誉感。
6.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建设。牢固树立“人才兴体 ”理念, 以发展校园足球为抓手,扩大教练员和裁判员人才队*规模,完 善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裁 判员培训、晋升制度, 加快各等级教练员、裁判员的能级层次提 升进程。提高体育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为体育人才 创造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才使 用最大化。提升教练员、裁判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爱岗敬 业的职业意识。到 2025 年,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竞技体育人才队*。
7.加强社会体育人才队*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 登记注册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信息平台和规范 管理,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各领域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加快体 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建立体育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库,提升 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水平。动员和引导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到 2025 年,培训新增三级以上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500 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4 人以上。
(九)推进教育体育智慧化发展
1.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加快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 ”应用场景建设,构筑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大新建学校教育装备配备力度,有序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升级教育信息化环境,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中的深度融合和应用,通过物联网、伴随式采集和数字标准化建设,到2025 (略) 中小学基本建成数字校园。积极引进先进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推动学校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向智慧校园演进。到 2025 年,至少打造 5 所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智慧校园。
2.推进体育数字化建设。推进体育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 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通过引 进网络及数字化运营能力强的国内外企业,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 能化、公共体育设施智慧化、群众体育赛事信息化,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到 2025年,基 (略) 体育大数据管理平台。
(十)加大教育体育开放力度
1.提升教育对外交流水平。按照“政府引导、规范提升、搭 建平台、完善政策 ”的方式, (略) 内有条件的学校与国内外学 校建立经常性教育教学交流关系,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 办学模式、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丰富对外交流合作的形式和内 容。 (略) 内条件成熟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或合 作举办国际班,加快国际化学校(国际部)规划建设,到 2025 年,争取建成 1 所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国际化学校(国际部) 就读学生人数达到 50 人。增强安宁教育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 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留学人数逐年递增。鼓励条件成 熟的学校开展海外研学、游学项目,丰富学生学台,提升安宁国际影响力。
(十一)加强教育体育科研能力建设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 的意见》 (略) 教育厅《教学研究教育评估教育科研工作三年 行动计划(2020-2022)》等文件精神和要求, (略) 基础教 育发展 (略) 教育体育决策和软实力提升的咨询服务中 心、课程实施与质量监测评估中心、课程教学研究指导中心、教 师专业发展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切实 (略) 教育体育高 质量发展的“造血 ”功能。深入推进“ 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推广 应用示范区 ”建设,以课程改革理念为引领,将先进的教育理念、 科学的教学方法惠及各校,使学校师生得到长足发展。完善考核 激励、培养培训长效机制,提升研训员专业素质及研究、指导和 服务水平。坚持以解决教育教学重、难、热点问题为导向,通过 送教到校、片区研修、项目研究和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在加大 学校、师生参与教研的范围和力度的同时,致力于教师研修共同 体的构建,以共同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愿景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内 驱力,不断培养本土专家人才。加强区域教育体育发展热点、难 点、焦点的政策策略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市内外教育体育发展 的比较分析,切实进行教育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推出一批教育体育教学研究成果, (略) 广大教职工积极探 究教育体育教学实践新问题,最大 (略) 教育优质均衡和教体融合发展。
(十二)推动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 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国 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重点,持 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推进“ 管办评 ”分离。推行校级领导班 子及成员“任期+年度 ” 目标考核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 宏观引领和助推服务,加快实现学校由“社会形态的管理 ”向“职 业形态的管理 ”转变,由“ 常规管理 ”向“文化育人兴教 ”转变,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现代学校章程,改善 内部治理结构与健全规章制度,引导学校根据章程自主规范办学 行为;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理事会、教职工 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等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 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多元民主共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3.加强教体系统法治建设。明确政府管理教育体育的权责范 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规范性文件和 重大教育体育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究 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体育法律法规 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和社会对教育体育执 法的监督。加强教育体育行政执法,提高教体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扎实开展法治教育, (略) 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管 理,多载体多形式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 ”活动,提高师生的法治素养和水平。
4.推进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出台深化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 办学的相关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以 1 所优质学 校为核心校,以培养优质教育资源为宗旨,通过领办、托管、合 作办学等方式,有序扩大成员校数量,形成 1+N 集团化办学格局。 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推动集团化办学。健全集团化办学治 理结构,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采取“党建联建、资源共享、 教师联聘、特色联创、教研联做、学段联动、评估联督 ”等形式, 实行一体化管理。到 2025 年,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分类推 进集团化办学,集团内各学校(园)基本建设成为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集团化办学效益明显提升。
5.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 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 100% 。认真贯彻落实云 南省教育厅《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初中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强化非选拔性科目的量化考核,强化综合素质评价。
6.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 公厅、 (略) 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 意见》精神和要求,加强责任督学队*建设,深化挂牌督导工作。 结合教育治理的重点、难点开展专项督导,及时跟踪、监测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和基础教育生态指 数,促进有效整改、全面提升。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园)行为日常监管和工程项目等的督查督办。
7.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略) 《深 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和《 (略)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施意见》,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推进科学履行职责,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改革教师评 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 出教育教学实绩;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 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改革学生 评价体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 德育评价,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行为安、促发 展 ”的思路,健全教育体育系统安全工作体系。坚持“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三必 管 ”要求,压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 员覆盖。进一步规范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推进保安员持证上 岗,配齐安防设施设备,推动技防系统整合,建设安全管理信息 化平台。完善教育、体育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展规范化应 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健全体育教学训练、体育竞赛活动、 全民健身运动稳定有序长效的安全工作机制。注重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疏导,杜绝校园欺凌、恶性事件发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依法打击涉校、涉生等侵权行为,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和谐安宁。
10.完善教育体育工作机制。建 (略) 教育体育改革 科学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实施反馈、督查督办和总结推 广的改革工作链条,充分发 (略) 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 筹谋划职能,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教育体育领域坚持党的领 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政策措施, (略) 教育体育发展战略、 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体育工作重大问题等, 突出其对安宁教育体育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作用,确保国家 体育总局、教育部《深化教体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 (略) 的贯彻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略) 委、市人民政府的 统一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体 育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 四史 ”的学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 ”的新要求,明确党组织把方向、 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和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切实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将《 (略) “十四五 ”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经济社 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和一起检查,构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体育改革发展的有效机制。
2.加强教体系统党的建设。利用和发挥教育体育行业的优 势,建立具有教育体育特点的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党建方式方 法,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围绕“三培养 ”完善并出台 (略) 教育体育党的建设的工作举措, (略) 教育体育系统党 组织的“五大建设 ”进行全面统领、推进、监督和指导。出台安 宁市教育体育局党工委党建工作管理督导实施办法,对公民办学 校和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进行分类精准指导,切实提高党建工 作质量。协调、凝集和统领各方力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党组织要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 和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 面。要注重教体系统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推进党 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培养 并配齐配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 务精通和锐意进取的优秀党员选配到领导岗位上,不断增强干部 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能力。
4.深入推进教体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教育,持之以 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要求,加强重要领域 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教体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完善教育体育投入保障机制
1.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三 个优先 ”和“ 两个只增不减 ”要求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教育 投入力度,优先确保义务教育,重点向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和职 业教育等薄弱环节投入。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相关拨款标准和投 入数额,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确保按在校学生 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逐步提高各类教育 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稳定增长机 制。按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确保专项用于教育发展。 (略) 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2.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 投入和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 渠道筹措教育体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 以市为主 ”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普通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 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 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育 (略) 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外,将积极争取国 家、省、市的资金及项目支持;鼓励社会、个人投入公益性体育 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小区必须达到相关体育设施标准;建立体育 发展基金,积极争取社会捐助;整合包装体育发展项目,积极招商 引资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需求。
3.保证重点项目和工程的经费投入。“十四五 ”时期,学前 教育将争取全面达到普及普惠,并达到相关评估指标要求;义务 教育将接受优质均衡发展的国家评估;高中阶段教育将实现全面 普及、提质、特色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殊教育体系将 进一步健全;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略) 域内一切可以调动的 力量,并争取国家、 (略) 的专项支持, (略) “十四五 ”时期重大教育体育项目如期实施和完成。
4.提升教育体育经费使用效益。围绕教育体育基本民生、教 育体育发展短板、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队*建设等需要,调整优 化教育体育经费投入支出结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 律,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经费投入结 构,努力实现教育体育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完善全覆盖 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体育经费监管体系。健全教育体育投入年度 公告制度,落实财政教育体育经费预决算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提升教育体育管理服务水平
深入进行教育体育领域内的“ 管办评 ”分离和“放管服 ”改 革,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职能职责和关系;充分利用第三方 参与教育、体育的评价、咨询和评审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 用,推进教育体育行政审批标准化和教育体育政务信息化,提升 教育体育系统应用法律和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行政审批指南 和业务手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 管办评 ”分离和“放管 服 ”改革顺利实施。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和规范 有序的教育体育管理体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和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体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教育体育考核评估制度
1.健全教育体育考核评估机制。深化教育体育督导改革,形 成督政、督学、督训和评估监测“ 四位一体 ”的教育体育督导体 系。实施对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经费保障、监督管理和提供公 共教育体育服务等履行职能职责情况的年度考核。完善中小学校 (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健全报告发 布、结果公告、整改复查和督导问责机制,督导结果作为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2.建立健全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制度,完 善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体系,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 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制定和实 施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教育体育政策时,注重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依法、依规、及时、全面和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项政策和重要事项。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体育生态
1.凝聚教育体育发展合力。搭建社会各界了解、关心和支持 教育体育平台,充分激发社会各方活力,吸引社会各类资源共同 提供多样化教育体育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营造教育体育法治环境。综合运用督导和执法等手段,推 动政府依法履行教育体育职责,保障教育体育事业优先发展。规 范教育体育行政权力行使程序,加大教育体育行政执法力度,保 障有关教育体育法律和政策规范的有效实施。完善师生权益保护 机制,推进法治校园建设,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维权水平。
3.加强教育体育宣传引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方 位、多层次宣传各街道各学校教育体育发展进程中的新举措、新 成果和新经验,讲述教育体育好故事,传播教育体育好声音,弘 扬教育体育正能量。通过宣传,凝聚教育体育共识、展示教育体 育形象,让全社会了解、理解和支持教育体育,营造有利于教育体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4.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学 校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强化 安全教育和实训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六、规划实施
本 (略) 未来五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蓝图, (略) 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 (略) 委、市人 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市级统筹、教育体育局及相关部门 分工负责 ”的工作机制。 (略) 教育体育局负责协调组织和督 导实施,并做好协调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体育机构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全 (略) 教育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落实责任分工
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市政府构 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成立“深化教育 体育发展与改革领导小组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 套政策措施,细化完善重点领域配套政策落实,加强各项政策的 协调配合,将发展目标任务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教育体育改革发展规划、年度重点投入项目安排和财政支出 等指导性政策文件中。有关部门要主动履职尽责,制定相应的配 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确保规划确定的目 标任务落到实处。发改部门要为教育体育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 项目及预算内补助资金,协调推进教育体育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门年度增收的一定比例优先用于教育补短板工作;住建、自然资源部门要对项目建设、用地和规划的修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编办、人社等部门要在编制、职称和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 斜和大力支持。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围绕发展 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构建多支“项目团队 ”科学设计和 细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划周期内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重 点任务和具体项目,分阶段、分项目落实到经济社会和教育体育 发展未来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中,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安宁教育体育现代化进程。
(二)加强监督管理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始终坚持教育 优先发展战略,将落实“十四五 ”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纳 入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对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实行 专项督查;市教育体育局要实施表格化管理,对各项工作目标要 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明确到个人,对分解落实的项目指标、 内容进度、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责任人等进行定期通报;建立 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终期考核和实时跟踪监测制度,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对有关部门、责任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或劝诫问责。
(三)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 (略) “十四五 ”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和加快推进安 宁市教育体育 (略) 人民的共同责任。市级有关部门和学 校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和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加 (略) 教育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宣传教育体育先进典型和事迹,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 重视和支持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