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拟于2024年5月进行再次审议。现将条例(修订草案)及说明全文公布,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请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2024年4月30日前反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联 系 人:赵雪婷
联系电话:0471-*、*(传真)
电子邮箱:*@*63.com
通讯地址: (略) (略) 3号
邮政编码:*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24年3月28日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修订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
制定机关为了实施内部管理,决定人事任免和奖惩,处理具体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等制定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不属于本条例所称的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 备案审查工作应当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第五条 备案审查工作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备案审查工作与代表工作相结合,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备案审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审查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审查工作机构),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处理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他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相关机构)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同步审查等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室)负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备案审查信息化建设,推动健全备案审查统筹协调、衔接联动等工作机制。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备案审查工作联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审查工作的指导。
第二章 备 案
第八条 制定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负责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依法将规范性文件报送人大常委会备案,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
第九条 下列规范性文件,应当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二)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室)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三)自治区各级监察委员会制定的监察规范性文件;
(四)自治区 (略) 、 (略) 制定的司法规范性文件;
(五)地方性法规授权制定的配套性规范性文件;
(六)依法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送备案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盟行政公署、盟监察委员会、盟 (略) 和自治 (略) (略)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盟工作委员会,同时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下列规范性文件,应当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苏木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三) (略) 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四)依法应当向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送备案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盟辖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同时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盟工作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同一行政区域内两个以上制定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牵头制定机关负责报送备案。
跨行政区域的两个以上制定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分别向所在区域的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
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逐步将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等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对象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
第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一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制定、修改、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查。
审查工作机构依据工作需要,可以调阅、抽查制定机关的发文登记簿、有关文件和档案等。
第十四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备案。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材料包括: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有关修改或者废止的决定、规范性文件起草和修改情况的说明、制定或者修改规范性文件的主要依据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等。有公布该规范性文件公告的,还应当报送公告。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材料还应当包括合法性审核意见。
制定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标准和要求报送一式两份的纸质备案材料及其电子文本。电子文本应当 (略) 报送。
第十五条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十日内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备案要求的,予以登记、存档,并 (略) 反馈。
审查工作机构对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的备案范围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以电子指令形式予以退回并说明理由。对不符合备案材料格式标准和其他备案要求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并通知制定机关补充报送备案材料或者重新报送备案;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电子指令之日起十日内补充报送备案材料或者重新报送备案。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对报送机关的报送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对瞒报、迟报、漏报等情况予以通报。
第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通过公 (略) 站向社会公布上一年度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第三章 审 查
第一节 审查方式和审查重点内容
第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有备必审的要求完善审查工作机制,细化审查内容,规范审查程序,综合运用主动审查、依申请审查、移送审查、专项审查和联合审查等方式,依法对规范性文件开展审查。
第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的主动审查工作,健全主动审查的工作机制和方式,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针对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倾向性、典型性问题,突出审查重点,提高主动审查质量和效率。
第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 (略) 、 (略) 认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书面提出审查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审查要求。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接受备案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审查工作机构应当畅通审查要求和审查建议的提出渠道,优化完善审查要求和审查建议的接收、登记、审查、处理、反馈等工作机制,提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审查建议的办理成效。
第二十条 有关国家机关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移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处理的,或者其他备案审查机关移送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处理的审查要求和审查建议的,由审查工作机构审查处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收到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提出的审查要求和审查建议的,可以开展审查,或者移送本级人民政府审查。
对不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范围的审查要求和审查建议,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日内移送有关备案审查机关处理;相关机构移送的,应当同时书面告知审查工作机构。移送时,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研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审查:
(一)涉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改革和政策调整的;
(二)涉及重要法律、法规实施的;
(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的;
(四)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求开展专项审查的;
(五)发现特定领域或者相关类别的规范性文件存在共性问题的;
(六)其他需要进行专项审查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应当加强沟通协作,对重要问题和重要情况,可以共同研究和协调;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联合审查。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涉及其他备案审查机关工作职责范围的共性问题的,可以与其他备案审查机关开展联合调研或者联合审查,共同研究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建立备案审查协同工作机制,对跨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文件开展联动监督。
第二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常态化清理工作机制,根据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定期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或者对有关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集中清理。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制定机关清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对有关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或者向有关制定机关提出开展集中清理工作的建议,督促有关国家机关及时制定法规配套规定,修改或者废止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法律规定、中央精神、时代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内容。
组织开展集中清理,应当明确清理的范围、主要内容和时限要求等。
第二十四条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应当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改革方向;
(二)是否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
(三)是否超越权限,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四)是否违反法律、法规、上级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规定;
(五)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六)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是否符合比例原则;
(七)是否明显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
(八)是否存在因现实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不宜继续施行的情形;
(九)是否存在同一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严重影响规范性文件适用的情形;
(十)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明显不适当的情形。
第二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不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或者宪法精神情形的,应当及时逐级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
第二节 审查程序
第二十六条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对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并自备案登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职责分工,分送相关机构开展同步审查。
开展依申请审查、移送审查、专项审查、联合审查,审查工作机构可以将规范性文件分送相关机构审查。
第二十七条 审查工作机构对规范性文件开展主动审查,一般应当自备案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经审查工作机构负责人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
相关机构对分送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经相关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及时告知审查工作机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相关机构审查结束后,将书面审查意见反馈审查工作机构。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提出审查要求、审查建议,应当写明要求或者建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审查的事项和理由、审查要求或者审查建议提起人的基本信息等内容。
审查工作机构负责对审查要求、审查建议进行接收、登记。对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范围的审查要求、审查建议,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及时组织研究处理,提出意见。
审查要求、审查建议的内容不完整的,审查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审查要求、审查建议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审查要求、审查建议提起人予以补充完整;对不属于规范性文件的,告知审查要求、审查建议提起人不予登记。
第二十九条 审查建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启动审查程序:
(一)建议审查的理由不明确或者明显不成立;
(二)对建议审查的同一事项进行过审查,已有审查结论的;
(三)建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相关规定已经修改或者废止;
(四)制定机关同意修改或者废止建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书面处理计划的;
(五)其他不需启动审查程序的情形。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自作出不启动审查程序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告知审查建议提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审查建议提起人对审查结论有异议,补充新的理由后再次提出书面审查建议的,经审查工作机构研究,认为确有必要重新审查的,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启动审查程序。
第三十一条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应当加强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委托研究等方式,提高审查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可以要求制定机关书面说明有关情况或者补充有关材料,可以要求制定机关派员列席审查会议、回答询问,制定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二条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存在较大意见分歧的,应当进行沟通研究。经沟通研究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三条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方式与制定机关交换意见,或者采取书面形式向制定机关询问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制定机关根据审查意见提出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处理计划或者书面处理意见的,审查中止。
规范性文件不存在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所列情形的,或者制定机关已经自行修改、废止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终止。
第四章 处 理
第一节 处理程序
第三十五条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均认为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纠正的,审查工作机构可以与制定机关沟通,要求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者废止该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同意对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当提出书面处理计划。书面处理计划应当包括处理方式、完成时限等内容。
规范性文件明显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立即停止执行,或者立即停止执行其中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审查工作机构与制定机关沟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或者制定机关没有提出书面处理计划的,审查工作机构可以提出建议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书面审查意见,发函督促制定机关在三十日内提出书面处理意见。
第三十七条 制定机关根据审查工作机构的书面审查意见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应当自规范性文件修改或者废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制定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将修改后的规范性文件、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报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八条 制定机关未按照书面审查意见或者处理计划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依法提出下列建议、议案,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一)确认有关规范性文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制定机关限期修改或者废止;
(二)要求制定机关自行修改完善有关规范性文件,或者要求制定机关进行清理;
(三)决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 (略) 、 (略) 制定的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撤销;
(四)要求本级人民政府对其工作部门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予以撤销。
第三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被认为存在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情形之一,予以撤销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撤销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撤销或者修改、废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在处理后三十日内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
规范性文件被纠正或者撤销后,其他规范性文件存在相同问题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第四十条 规范性文件不存在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工作机构应当提醒制定机关在实施和修改规范性文件时予以注意:
(一)引用的法律、法规已经修改或者废止;
(二)条文序号错误;
(三)规定的事项不明确;
(四)可能造成理解歧义、执行不当等问题;
(五)其他可能影响规范性文件适用的情形。
第二节 结果反馈
第四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规范性文件的主动审查工作结束后,审查工作机构可以 (略) 向制定机关反馈审查结果。
第四十二条 审查工作机构根据审查要求、审查建议进行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结束后,应当将审查结果书面或者口头反馈审查要求、审查建议提起人。
第四十三条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将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结果反馈制定机关和移送机关。
第四十四条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专项审查有关情况,并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的意见形成处理意见,转交制定机关办理。制定机关应当按照处理意见办理并反馈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 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应当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并移交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室)存档。
第五章 保障与监督
第四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备案审查队*建设,探索完善备案审查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备案审查能力和工作质量。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立备案审查工作专家咨询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参与备案审查,可以委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研究,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备案审查工作信息化建设。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推动备案审查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建设实施和规范管理,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逐步实现备案审查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统一建设自治区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完善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格式标准,健全规范性文件入库管理工作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信息数据共享、开放、利用的需要,参与数据库建设和维护。
第四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立法计划、监督计划等,纳入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内容。相关机构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纳入其年度工作报告。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采取成立备案审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举办备案审查工作培训、开展备案审查案例交流和理论研究等形式,定期研究和部署备案审查工作,加强工作联系和指导。
第四十九条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应当包括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的情况、开展审查的情况、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纠正处理的情况、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情况等内容。
备案审查工作报告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修改后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略) 站上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典型案例应当一并向社会公开。
审查工作机构应当自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审议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的情况,报告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由审查工作机构及时汇总整理,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连同备案审查工作报告以及审查发现的问题,一并交由有关制定机关研究处理。
第五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加强与本级党委、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 (略) 、 (略) 等有关机关的沟通协作,在双重备案联动、移交处理、联合审查、会商协调、信息共享、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发挥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的合力,增强备案审查制度整体成效。
第五十二条 自治区各级监察委员会、 (略) 、 (略) 在办理案件中发现有关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监察建议、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并抄送接受规范性文件备案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 (略) 、 (略) 开展本系统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推动有关方面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水平和质量。
第五十四条 负责法治建设考评的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考评机制,将制定机关报送备案、问题文件纠错和有关国家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评的内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苏木乡镇的人民 (略) 辖区、 (略) 、旗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街道设立的工作机构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参照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一、修订的必要性
备案审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备案审查工作,就加强备案审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创新备案审查制度机制,增强备案审查制度刚性,提高备案审查能力和质量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决定》要求,适应备案审查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总结备案审查工作实践经验,结合自治区备案审查工作实际,及时对备案审查条例进行相应修改是必要的。这对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自治区备案审查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条例(修订草案)》共6章56条,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完善备案审查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总则部分进行补充完善,《条例(修订草案)》增加相关内容:一是备案审查工作应当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备案审查工作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备案审查工作与代表工作相结合,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备案审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完善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进一步完善了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增加了明确的排除条款:本条例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制定机关为了实施内部管理,决定人事任免和奖惩,处理具体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等制定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不属于本条例所称的规范性文件。
(三)扩大规范性文件备案范围
扩大了备案审查范围,明确增加自治区各级监察委员会制定的监察规范性文件应当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并明确了盟行政公署、盟监察委员会、盟 (略) 和自治 (略) (略)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盟工作委员会,同时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四)明确审查方式和重点审查内容
根据《决定》,《条例(修订草案)》对主动审查、依申请审查、移送审查、专项审查和联合审查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均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立法法和《决定》等有关规定,参照《条例参考范本》,明确了九项规范性文件审查重点内容。同时规定,对审查发现的涉宪性问题,应当及时逐级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
(五)完善审查程序、处理程序和结果反馈
明确统专结合的审查机制,对主动审查、依申请审查的主体、时限和处理作出明确要求。增加了审查建议不启动审查的情形、审查建议重启等程序;对审查调查研究方式、相关机构意见分歧处理、与制定机关交换意见等机制均进行了规范。《条例(修订草案)》规定,审查工作机构、相关机构均认为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纠正的,审查工作机构可以与制定机关沟通,要求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者废止该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机构与制定机关沟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或者制定机关没有提出书面处理计划的,审查工作机构可以提出建议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书面审查意见,发函督促制定机关在三十日内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条例(修订草案)》对主动审查、依申请审查和移送审查的结果反馈作出了明确规定,还补充了审查工作机构应当提醒制定机关在实施和修改规范性文件时需要予以注意的情形。
(六)加强备案审查制度保障和监督
对持续推进备案审查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监督保障机制,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采取成立备案审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举办备案审查工作培训、开展备案审查案例交流和理论研究等形式,定期研究和部署备案审查工作,加强工作联系和指导。《条例(修订草案)》完善工作报告制度,明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应当包括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的情况、开展审查的情况、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纠正处理的情况、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情况等内容。《条例(修订草案)》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加强与本级党委、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 (略) 、 (略) 等有关机关的沟通协作,在双重备案联动、移交处理、联合审查、会商协调、信息共享、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发挥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的合力,增强备案审查制度整体成效。
此外,根据《决定》和备案审查工作实际,参照《条例参考范本》,《条例(修订草案)》还对其他一些条款进行了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