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各项指标大幅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期的 *** 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 *** 亿元,年均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7%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期的28:42:30调整为2020年25:33:42,工业发展稳中提质。引入华电LNG、宏晟三期、龙源石膏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工业增长动力强劲。
图1- *** -20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步伐坚实
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形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到95%。产业园区引擎效应显现。形成“一区两园三片区” (略) ,县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1家,占全县规上企业总数的 *** %,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长丝织造产业基地,黄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被列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小池临港产业园不断提档升级,园区面积达到 *** 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54家,成为全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杉木陶瓷集中区、下新石膏新材料集中区、独山循环经济集中区等特色园区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湖北亿诺瑞、湖北泰格塑胶、宏晟(湖北)纺织等企业被评为全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相比“十二五”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数量、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逐年提高。
3.工业技改投资加大,创新气候正在形成
“十三五”时期,技改力度加大,“两化”融合成效显著,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湖北亿诺瑞、百鑫(中国)、康宏粮油、湖北泰格塑胶、宏晟(湖北)纺织等8家企业被评为全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比“十二五”末期增加25家。创新平台不断升级,黄梅县现有省级工 (略) 1家(科普达); (略) 2个(邢绣娘、五瑞生物);省级企 (略) 3家(富奕达、威艾彼、中轩科技);省级众创空间2个(黄 (略) 、黄梅县创客家园);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黄梅县创客家园);省级星创天地2个(湖北邢 (略) 、黄梅县创客家园); (略) 3个(凤山矿业、科普达、九坤太白小镇)。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共5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协议书;16家企业签订了“市校合作科研平台”协议书;科技成果转化36项,科技成果登记24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共计 *** 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相比“十二五”末期,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数量、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技术市场输出合同交易额等大幅增加。
(二)存在问题1.产业体系有待完善,缺乏高端制造产业
黄梅县工业企业多集中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传统制造业, (略) 于产业链中端,以加工制造为主,产业竞争力不强,呈现“两低(低价格、低附加值)一中(中端制造业)”的“低端锁定”现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2.科技创新有待提升,产业支撑力量薄弱
虽然我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创新能力薄弱、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较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支持政策和力度不够等问题,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仍较为薄弱。同时,我县工业企业呈现“ (略) 、中间空” (略)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带动作用弱,产值过10亿的企业仅有康宏粮油一家,税收过亿的企业尚未有突破,税收过千万的企业也不到5家,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也难以为黄梅工业发展提供系统助力。
3.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产业转型发展受限
黄梅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岗位人数多于求职人数,专业技能熟练的工人、高技术人才紧缺。随着黄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黄梅受高等教育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制造业企业提档升级的需要。制造业工作环境差、上升空间窄、社会地位不高,企业招不到也留不住高端人才。
(三)黄梅工业化阶段研判根据国际通行的研究成果,从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工业阶段特征等四个维度去研判黄梅工业化发展阶段。
表1- 1工业化阶段研判标准
指标 | 前工业化 | 工业化实践阶段 | 后工业化阶段 | ||
初期 | 中期 | 后期 | |||
人均GDP(美元) | 879-1758 | 1758-3516 | 3516-7032 | 7032- *** | > *** |
产业结构 | A>I | A>20%,A<I | A<20%,I>S | A<10%,I>S | A<10%,I<S |
人口城镇化率 | <30% | 30-50% | 50-60% | 60-75% | >75% |
工业化阶段特征 | 原材料加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 | 以加工为重心的高度加工化 | 技术集约化 |
(1)从人均GDP来看,2020年我县人均GDP为 *** 元,根据钱纳里标准模式判断, (略) 于工业化实践阶段的初期。
(2)从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我县产业结构为25:33:42,处于工业化实践阶段的初期。
(3)从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20年我县城镇化率为 *** %,处于工业化实践阶段的初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从工业化阶段特征来看,黄梅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原材料加工业为主,属于工业化实践阶段的初期。
综合四项指标,可以判 (略) 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实现工业化阶段的跨越,需要做大经济规模总量,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抢抓“两新一重”的机遇,加快工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和价 (略)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纵深产业链延伸,推动新兴产业的生成培育。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尤其加快发展与制造业关联性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
1.科技革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设备、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产业获得加快发展。 (略) 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关期,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为黄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可能。
2.构建国内大循环挖掘大市场发展机遇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湖北是中国大 *** 腹地,拥有6000多万人口, (略)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 .87亿元, (略) 下湖北 (略) 消费大市场,未来将对高品质工业产品和服务产生巨大需求。 (略) 大市场和中国大市场,为黄梅工业产品提供更大市场空间,有助于黄梅工业规模壮大和提档升级。
3.国 (略) 署下的政策红利机遇
党中央研究确定了支持 (略) 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从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债、项目投资等方面支持湖北疫后重振建设。工 (略) 落实一揽子政策,重点支持湖北省汽车、电子、5G、工业互联网等重大产业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黄梅县要抓住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精准施策,加快产业重振。
4.城市群战略带来的区域协同发展机遇
湖北省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 (略) ,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整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块状经济;高水平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武汉城市圈创新共同体。黄冈市提出深化“双强双兴”,加快发展临空经济,推进“一区两带”建设,打造“一极两区三城”建设,拓展发展空间。黄梅是黄冈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依托地理区位、双高铁交通、土地要素、人力成本等综合优势,深度融合湖北省、黄冈市经济 (略) ,为黄梅培育产业集群、融入区域 (略) 、做强县域经济带来重要机遇。
(二)面临挑战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市场萎缩
“十四五”时期,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大国战略博弈将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度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有长期化趋势,利用国际资源门槛将继续变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度增加。未来黄梅县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对吸引外国工业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企业“走出去”带来较大压力。
2.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工业经济发展降速
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从两位数增长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2.3%。“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会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阵痛,特别是我国的工业“大而不强”,还受到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及后发新兴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工业经济发展降速,亟待产业转型升级。黄梅同样面临着经济下行和三期叠加的压力,工业发展难以保持较快增长。
3.民营经济信心不足,民间投资增速下滑
民营经济在 (略) 于弱势地位,政府制定的战略及规划、重大项目的设立、资金支持以及配套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民企,一些支持民企的政策 (略) 。新冠疫情给国内经济环境带来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转型难等问题,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黄梅应重视民间经济发展,加快破除发展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三、“十四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 (略) 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 (略)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略) ,深入落实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市委“双强双兴”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 (略)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融入全市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创新体系,推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做实做大实体经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黄梅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点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以科技创新 (略) 会创新,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集聚发展,做强主导产业。优化 (略)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和配套协作发展,打造大中小企业 (略) ;着眼于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凸显综合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集群。
——坚持融合发展,实现质量提升。顺应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评选为契机,鼓励制造企业延伸价值链,发展增值服务,着力加强产业之间的协作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坚持绿色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技术含量的绿色产业,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和集约集聚型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循环经济蓬勃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力争实现“一壮大、两优化、三提升”发展目标,即总体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绿色发展体系逐步优化,工业企业质量效益水平显著提升、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特色产业成果转化落地示范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点。
工业运行目标。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7%。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180户以上。
科技创新目标。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新建星创空间2家、众创空间1家、孵化器1家,力争省级孵化器和上市企业培育实现突破。
表3- 1“十四五”时期黄梅县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序号 | 类别 | 指标 | 目标值 |
1 | 工业运行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 | 年均7%-8% |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年均7%-8% | |
5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 | 180 | |
6 | 工业技改投资增速(%) | 年均10% | |
7 | 科技创新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达到40家 |
8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 达到25亿元 | |
9 | 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 | 达到3亿元 | |
10 | 技术合同交易额(亿元) | 达到10亿元 | |
11 | 星创空间(个) | 新增2个 | |
12 | 众创空间(个) | 新增1个 | |
13 | 科技企业孵化器(个) | 新增2个 |
基于我县产业环境、产业基础和产业生态等产业发展三个重要维度,遴选“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方向,构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体系。
基于产业环境。从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领域、国家产业战略方向、区域竞合等产业环境维度,审视发展基础和未来潜力发展的产业门类,构建备选库。
基于产业基础。黄梅县在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健康、水晶水钻等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基于产业生态。“十四五”时期,聚焦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点,黄梅将更加注重产业生态的打造,加快构建完善产业链,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对产业的提升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生态的构建。
基于以上三个维度,“十四五”时期,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水钻产业、循环经济、5G、智能专用装备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形成“4+4+2”产业体系。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1.新能源新材料
(略) :依托黄梅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基础,对接黄冈对黄梅新能源新 (略) ,着力培育一批重要产品、重点企业,持续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能和热电联产等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鄂东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石膏、光电通信、绿色建材等新材料产业,打造石膏矿开采、粉体初加工、产品深加工、矿物功能新材料研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石油战略储备库完整产业链,争创国家建材产业示范区核心区。探索建立“园中园”,依托重点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竞争力强产业品牌,跻身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略) 径: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引进和扶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等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引导机械加工类企业积极参与风电高速齿轮箱、机舱、轮毂、底盘、主轴等配套件开发。 (略) 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组件、光伏装备等制造环节,推动工艺技术进步,推广光伏产品应用,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龙头带动配套体系形成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中铁LNG、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区。 (略) 新材料产业。发挥黄梅石膏资源优势,依托鼎晖新材料、金博励、雄宇装配式建筑等企业,加快龙源石膏二期、圣戈班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石膏产业。聚焦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依托科普达实业、宇洪光电、黄鹤塑料等企业技术优势与制造优势,引进一批产业优质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通过以商招商完善光电通信材料生态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性和引领性,从产品制造领域逐步向原辅材料供应、产品设计与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延伸,积极引进和培育电缆料、电缆附件等电线电缆上下游产业,形成以电缆主导、相关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条。加快光纤通信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支持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把 (略) 地区规模最大、品种齐全的光电通信材料加工及研发基地。
专栏1: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 |
发展方向 | 1.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石英石板材。 2.电子功能陶瓷材料、新能源设备用结构陶瓷、高效高温过滤陶瓷、陶瓷纤维、微波介质陶瓷 3.着力发展太阳能光伏,推动生物质能开发、提质、增效 |
重点企业 | 龙源石膏、格林美、中铁LNG、科普达、宇洪光电、黄鹤塑料 |
重点项目 | 下新新材料产业集中区 科普达5G物 (略) MPO光缆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 |
产业链招商 | 新能源: (略) 、国 (略) 新材料:联创光电、海泰新型电子材料、云天化纽米科技 |
2.农副产品加工
(略) :依托黄梅粮油、食品、饮料、特色茶等特色农产品,瞄准食品饮料产业链中游产品生产制造环节,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引进、推广精深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向休闲农业和农业科贸延伸。
(略) 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托康宏粮油、湖北紫玉蓝莓科技、谦益农业等龙头企业,鼓励 (略) 合作,瞄准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的发展方向,整合科技资源,开展科技联合攻关,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鼓励企业开发黄梅乃至黄冈的特色作物,支持企业建设有机食品种植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化融通手段,通过线上线下运行带动和促进产业发展。
专栏2: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 |
发展方向 | 1.新品种选育 2.作物栽培与动物养殖 3.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
重点企业 | 康宏粮油、湖北紫玉蓝莓科技、谦益农业、永盛米业 |
重点项目 | 1.湖北紫玉蓝莓科技蓝莓深加工项目 2. (略) 三产融合示范园农副产品深加工 |
产业链招商 | (略) 、京粮控股、海天味业 |
3.纺织服装
(略) :充分发挥黄梅“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和“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等品牌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持续强链、补链、 延链,做大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向深加工和中高档产品转型发展,加快打造鄂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略) 径:重点发展精特产品和高品质纱线。依托智盛、宏晟、百丝祥、百恒、东帝、美盛、唯品、宏富等企业,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棉卷、无结头、无梭、高支精梳“三无一精”棉纺织技术和产品,以及高档花式纱、包芯纱、竹节纱、色纺纱、包缠纱、多种纤维混纺纱等精特产品。鼓励采用智能化、连续化纺纱成套装备(如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及数控单机及喷气涡流纺、高速转杯纺等短流程先进纺纱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 (略) 高端纺织品和高端面料。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招引龙头企业,鼓励本地纺织企业实施技改做大做强,鼓励采用高速数控无梭织机、自动穿经机、全成形电脑横机、高速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新型数控装备,生产高支、高密、提花、色织布等高档机织、针织纺织品,协同带动上游纺纱环节的产品升级。紧密迎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布局附加值高的多功能面料,防辐射、抗静电、抗菌面料,棉麻色织面料、苎麻纯纺混纺面料,天丝牛仔布、丝质型牛仔布、高等薄型牛仔布、针织牛仔布,以及功能性针织面料等。强化服装品牌和技术升级。依托鄂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招引品牌服装企业,延长黄梅纺织服装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持本地代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实施技改,落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高端代工服务;鼓励本地企业迎合市场需求,布局生产时尚服装和高档服装领域的重点垂直品类。
专栏3:纺织服装产业 | |
发展方向 | 1.纤维加工、纺纱织造生态技术 2.新型机织与针织技术 3.纺织创意设计 |
重点企业 | 百丝祥、宏晟、百恒、东帝、美盛、唯品、宏富 |
重点项目 | 1.百恒科技纺织产业园 |
产业链招商 | 1.纺纱+织布:鲁泰纺织、新野纺织、联发纺织 2.产业用纺织品:三维丝、欣龙控股、诺邦股份 3.成衣制造:申洲国际、 (略) 、魏桥纺织 |
4.大健康
(略) :深度融入黄冈市大 (略) ,发挥“鱼米之乡”农业优势,着力加速“四大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推进以大健康为主线贯穿一二三产业,促进大健康产业加工制造与服务联动,做大做强产业链,形成空间互补、产业 (略) 。
(略) 径: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黄梅小池滨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科学快速发展,形成以药品制剂、医疗器械、保健品等行业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引进生物制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保健用品、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制造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开发新型生物药品、生物保健品和高科技生物医疗器械。支持亿诺瑞打造肝素类医药制造基地,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大力开发低分子肝素钠、细胞色素C等高新生物医药产业,鼓励亿诺瑞与人福医药合作,建设省级重点医药产业化制造基地。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壮大创新化学原料药产业规模,提升化学合成药产业竞争力。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黄冈生物产业园平台,争取省市支持,与光谷生物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承接武汉医药产业转移,按照“生产在小池、身份在武汉、研发在光谷”模式,不断优化上中下 (略) ,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生物医药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黄梅的生态资源和禅修文化,对接现代人注重健康管理和养老养生的新趋势,大力推动康养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治疗、康复、保健、美容、养老等健康旅游业态,重点开发生态疗养、健康恢复、中医药康养、生态农产品食疗等健康旅游产品,打造养肺、养身、养心、养性、养胃全系列健康旅游业态,高水平、高标准打造一批集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健康旅游目的地。结合养老服 (略) 会养老加快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养老养生旅游业态,依托黄梅老祖寺、四祖寺、五祖寺等禅修资源,规划建设集观光游憩、心灵洗礼、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佛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禅修小镇。
专栏4:大健康产业 | |
发展方向 | 1.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规模化生产 2.白术、三七、丹参、板蓝根、白芍、白前、金银花、苍术、桔梗、菊花等优势中草药资源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3.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鼓励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完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网络。 4.健康咨询及康养,探索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智慧预防、康复、科学健身、健康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研制个人可穿戴医疗设备和保健康复等产品。聚焦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等。 |
重点企业 | 亿诺瑞、五瑞生物、中森科技 |
产业链招商 | 生物科技:药明康德、安图生物 中医药:白云山、云南白药、济川药业、片仔癀 药品流通:九州通、国药股份 |
1.水晶水钻
(略) :依托宇星水钻、铭宇水晶、天朋水钻等龙头企业,针对黄梅水钻产品链和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通过有效招商,推动黄梅水钻从单一的中间产品向上游的优质原材料、下游的终端产品延伸,形成由水晶坯、水钻饰品、水钻市场、水钻应用和设计、水钻生产设备制造构成的完整产业链,逐步打造集原材料供应、造型设计、模具加工、零配件制造、包装装潢和产品销售运输为一体的新型水钻产业集群。
(略) 径:鼓励宇星水钻等龙头企业加大有效投入,鼓励机器换人,对于企业当年技改投入的项目,提高资金补助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的资本运作,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强化规模经济优势。支持本地企业联合搭建集水钻产品生产、设计研发、开拓市场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提升水钻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以点带面推进水晶行业全面发展。推进水 (略) 建设,鼓励 (略) 校合作,强化时尚产品设计、个性化定制产品设计,培养专 (略) *** 。通过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会招商等主要形式,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拥有高端技术、雄厚资金以及较强市场控制力的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高全县对外开放水平和水钻产业竞争力。积极推动污泥废渣资源化循环利用。
专栏5:水晶水钻 | |
发展方向 | 1.原材料供应、造型设计、模具加工、零配件制造、包装装潢 |
重点企业 | 宇星水钻、铭宇水晶、天朋水钻 |
重点项目 | 1.宇星水晶产业园 |
2.循环经济
(略)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独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集聚若干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投产一批资源循环型高端产业项目,示范一批系统循环利用领先技术,构建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产业组织结构,打造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设施现代的循环产业聚集区,产业技 (略) 地区前列,成为黄梅县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成为全省重点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略) 径:加快推进格林美废旧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废旧轮胎、废塑料、废旧新能源电池、 (略) 板、工业固体废物等循环产业链。积极对接与武汉、荆门、江西丰城格林美的资源回收基地,建立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资源物流渠道。 (略) 板、废塑料循环利用、废旧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建设项目的循环链接, (略) 板、废旧新能源电池分拣出的废塑料应用于废塑料循环生产线,将废塑料循环生产塑料制产品应 (略) 板、废旧新能源电池循环生产线, (略) 板循环利用产生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等废渣,应用于工业固体废物建设项目,推动聚集区内不同项目高度链接,不断提升资源产出率。建立格林美循环经 (略) ,深入研究和开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城市矿产等的加工工艺,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消除环境污染技术。瞄准循环聚集区的主要产品,着力引进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项目、环境监测检测项目和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项目,提升循环聚集区清洁生产整体水平,推动循环聚集区企业产品的市场应用。
专栏6:循环经济产业 | |
发展方向 | 1.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2.环保装备和节能产品 3.节能环保服务业 |
重点企业 | 格林美、中周环保、鑫梅洁环保 |
产业链招商 | 建筑节能: (略) 、红宝丽 城镇污水:碧水源、津膜科技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桑德环境、东江环保 |
专栏7:循环经济发展典型经验——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
余杭经济技 (略) 长三角经济圈圆心地带,是杭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近年来,开发区以循环化改造为契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循环产业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1.精准绘制一张规划蓝图, (略) 。在精准绘制“一园五区”空间发展结构的基础上,余杭区致力于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改造核心产业为主抓手,加快印染区块改造,开展落后产能和“四无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星火苑、红丰等“城中村”拆迁工作,不断 (略) 、城市基础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2.加速用能转换,促进能源循环化利用。区内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略) 实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冷、热、电三联供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有效降低电网峰谷差,实现终端用能智能化。同时建设智慧能源管网,初始节点辅之以分布式光伏系统,末端节点(即 (略) )推行余热回收及能源梯级利用,推进园区用能方式的清洁化。为促进天然气泛能网效用最大化,余杭区通过搭建泛能网多能源控制、调度、交易平台,实现智能控制、调度和能源交易。经过循环化改造,泛能大网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4%以上,每年节能折合标煤4.3万吨,节能率达20%以上;减少CO2排放 *** 万吨;减少SO2排放3653吨;减少NOX排放3454吨;减少粉尘排放2125吨。 3.加强“三废”治理,推进绿色生态产业新发展。废水治理方面,在优化企业用水网络系统的基础上,推广蒸汽用水网络集成、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等技术,促进园区各类企业水资源循环再生。在废气治理方面,对重点废气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关停淘汰重污染项目。要求新上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加强大气治理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和废气资源化利用。在固废治理方面,主要发挥布艺家纺的产业优势,推进边角料回收综合利用,实现闭链循环。 |
3.5G产业
(略) :抓住新基建建设机遇,加快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核心城区+热点区域点”的 (略) 覆盖,建成 (略) ,做大做强现有5G基础产业,积极引进5G发展配套产业,加快推动5G在重点领域的营业,培育壮大我县5G产业。
(略) 径:加快5G网络基础建设。 (略) (略) 址,实现黄梅城区行政、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及黄梅高铁沿线、商业区、旅游区等热点区域的全面覆盖。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行动,开展城域网智能化改造,打造全光纤、宽带化接入网络,大幅提升数据传输带宽能力。充分利用5G网络在信息整合过程中的承载性作用,形成全县统一、集中共享的一 (略) ,为5G应用和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数字传输、交换、分析、计算云平台。夯实5G产业发展基础。深化5G技术、5G产业相关校企合作,积极引导县内骨干企业与 (略) 校、 (略) 所开展产业技术合作,围绕5G应 (略) ,支持科普达、宇洪光电等通过研发和技改发展生产5G网络用特种光缆材料,同时以点带面进一步放大产业效应。依托黄梅县经济开发区、小池滨江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契机,通过政策性、高质量定向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制造电子信息设备、提供大数据云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大量采购物联网终端设备、安防监控设备、生产流水线监控设备、智能测量仪器仪表等高新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协议、签约的方式购买专业服务、聘请专业人才,为黄梅5G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从规划指导、标准制定、课题设计、项目谋划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加快5G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引进支撑黄梅工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引导重点企业“上云用云”,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深度用云”,力争上云企业达到200家。重点推动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停车、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环保、智慧城管、“雪亮工程”等领域5G发展应用。
4.智能专用装备
(略) :立足黄梅县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培育工业机器人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以关键 (略) 件、智能集成系统、智能监控装置为重点,通过实施一系列智能装备产业化和平台重点项目,积极突破基础关键技术,实现“补链”和“强链”。
(略) 径: (略) 工业机器人。以黄梅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契机,推进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 (略) 和智能车间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工业流程机器人广泛运用,为产业落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依托格林美循环经济产业园,以试点培育、高端引领为重点,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优质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入驻,培育一批发展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黄冈市循环产业推进联盟,积极开展固废综合利用研究,推动节能技术与环保装备产业化,在节能环保装备领域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加快引进电气设备、农用机械、 (略) 件、建筑机械等项目。
(三)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现代物流业
紧抓合安九高铁和黄黄高铁的建设机遇,以高铁新区为载体,加快长江经济带重要交通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做强做大全县物流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物流、区域物流、融入国际物流大市场的能力。立足全县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科学安排物流产 (略) 。依托安九高铁和濯港二级货场的载体,把城市西城区 (略) 货 (略)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以小池滨江新区发展为契机,完善 (略) 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食品物流、服装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等,引导龙头企业加快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数字化升级。
2.科技服务业
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技术转让、技术经纪、成果推广、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新业态,大力培育发展科技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发展质量检验测试、设计试制验证、检测试验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五、 (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优化产业空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引导产业集聚化发展,打造“一区两园四片区”的 (略) ,打造最优产业生态,形成产业竞争力。
“一区”指的是省级黄梅经济开发区。加大开发区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力度,完善开发区基本配套设施,提高产业水平、投资强度、亩均效益、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打造经济建设的主引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两园”指的是大胜关山工业园和小池临港产业园。大胜关山工业园巩固壮大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水晶水钻等优势产业,积极招引新兴产业,培育文化、教育、医疗和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简称经济发展的主导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城市建设的新城区。小池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群,着力推进绿色、低碳、数字产业,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到2025年,将小池临港产业园、大胜关山工业园建设成为百亿园区。
“四片区”指独山循环经济集中区、下新石膏新材料产业集中区、杉木新型建材集中区、孔分纺织走廊,坚持特色领航,建设特色示范园区。
六、重点工程(一)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大健康等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建立产业上下游行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支持企业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智慧化远程服务等融合创新的新业务新模式。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领城的集成应用,发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加快推动制造和服务融合。支持建材和化工行业面向客户提供定向产品开发服务, (略) 置、污水第三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服务,推动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支持企业开展规模化、个性定制化和模块化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鼓励制造企业从一般的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延伸,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逐步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物流营销、供应链管理、品牌推广等前端服务环节与后端增值服务拓展,推广“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坚持差异化上云推进策略,分类推进“企业上云”,推广,实推动小微企业拓展云计算基础应用,推动大中型企业逐步实现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云计算深度应用。
专栏8:“一主体三支撑”——新昌工业互联网新模式 |
新昌县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是浙江的工业大县。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为集中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到来之际,新昌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起“一主体三支撑”的工业互联网“新昌”模式。 (一)“一主体”:企业为主体。 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新昌政府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努力透过智库研究、政策应道和案例示范,加强对企业的务实引领,有效激活其转型智造的内生动力。 政府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推动县域企业数字化改造。政府和“陀曼智造”公司联合设立了一个小批量体验专项资金,为愿意参加数字化改造的轴承企业免费安装TM-e微智造系统。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平均产能提高12%、节能9%,劳动力减少50%。 大力推挤轴承行业“百企提升”行动。普佑机电加入“百企提升”行动,在不增加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设备综合利用率从58%提高到72%,月产量从800件扩大到1100件,能源单耗降低20%。全县轴承行业的面貌也为之一变:利润率由改造前的3-5%提高到8%,产生了一家主板上市企业,三家拟上市企业。 (二)“三支撑”:服务平台支撑、5G技术支撑、政策环境支撑。 服务平台支撑。新昌新柴股份提供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工业设备480台,开发集成工业APP15个,用户数量破千。其服务的成效体现为: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15%,库存周转率提高30%,带动了企业供应链的集约化协同。 5G技术支撑。新昌县政府与浙江联通签订的“5G+”战略合作协议,着力将新昌打造为全省“5G覆盖先行区”和“5G应用示范县”。去年底中国联通在新昌,发布了全球首个全5G工业互联网端到端应用,并在斯菱轴承、中财管道、新柴股份安装调试成功。新昌高新园区和开发区等工业主阵地,已将5G网络建设的重点,率先覆盖轴承、纺机、冷配和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充分发挥5G网高速率、低时延、广联接的特色优势,有效助力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因此成为了新昌模式的一大亮点。 政策环境支撑。新昌县政府秉持“ (略) 想, (略) 急“的服务理念,坚持“凡是代表方向然而单个企业却难以起步的,由政府先来投入、先来试点,待取得实效后再慎重推广;凡是需要营造环境然而单个企业却难以应对的,政府出面来引入新的平台或网络服务,并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政策、服务向企业集聚,引导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政产学研全服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与武大、华科、华农等高校、 (略) 所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落实财税政策支持,发挥企业家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集成、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推进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双创”示范基地发展机制,加快向融通、精益、国际化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略) (高职)校区、产业园区、 (略) 区“三区”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基地,承担科技成果中间试验和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产品化研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探索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市场评价定价机制和交易转移方式。建立完善技术转移奖补机制,对技术市场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实行补贴,对技术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促进技术转移或技术交易的予以补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专栏9:镇海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三难”问题,消除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镇海区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和政策,全力打造集科技成果评价、成果需求翻译、技术经纪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情报、创业平台支撑、企业科技体检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市场体系。 1.打通资源转化通道。在与国内重点科技转化平台、军工机构、 (略) 所建立科技成果线上合作机制,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基础上,镇海区采用“互联网+科技市场”模式,打造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于一体的科技成果“天猫商城”。同时积极组织技术需求竞价、专场对接等市场化的线下服务活动,建立供需对接机制,打造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不断提高服务精确度。 2.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镇海区坚持协同化创新,以完善产业中试及孵化功能为目标, (略) 、西 (略) 、瑞 (略) 、 (略) (略) 、 (略) (略) 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重大公共研发和中试实验平台,并创造性的引导孵化器建立投融资机制,构建从创业者到企业成长各阶段完整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3.加强第三方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为完善区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镇海区搭建涵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成果转化、公共研发六大板块20余项服务功能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同时完善科技中介服务联盟,成立宁波市首个技术经纪人协会,引进和培育企业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第三方技术转移服务。 4.多方位加大要素投入力度。为强化科技人才投入,镇海区实施“招宝聚才?智汇镇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在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保障上为高层次人才构筑绿色通道。同时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先后引进杭州银行、中国银行的科技专营支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与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对科技产品交易、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提供贷款、融资、保险服务。 |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巩固机构改革成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办事不求人”集成改革,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深化工程领域“四多合一”、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和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业 “标准地”改革,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改革。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倡导优秀企业家精神,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三)创新要素集聚工程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质机制障碍,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招才引智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能级。围绕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和 (略) *** ,促进校企联合,鼓励企业与高校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行动。实施“教授回乡”行动,推动人才回流、智力回归、项目回迁。实施“本土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推进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计划,加强科技领军、卫生健康、法律服务、主导产业、规划建设 (略) *** 建设。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人才层次+政策优待”的评价激励体系,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开展科技信贷融资补贴,对科技型企业通过科技信贷服务机 (略) 产生的利息和 (略) 分补贴,加大对重点创新型企业、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补贴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企业有效运用金融资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基金引导作用,加强科技金融省市区之间联动, (略) 会资本投资我县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帮助企业获得科技贷款和创业投资。积极引入投资机构,引入成熟的产业资本及VC/PE等风险投资机构,促进企业同投资机构的对接,发挥投资机构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支持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园、见习基地, (略) 生、退 *** 军人等人群到孵化园区创业就业,培育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示范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 (略) 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创新型孵化载体,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创业载体从注重“硬条件”到更加注重“软服务”的转变。
优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聚焦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或企业,重点引进优质的财务咨询、法律咨询、管理咨询、专利代理等知名科技中介机构落户黄梅。鼓励优质科技中介机构带项目、带资源入驻黄梅,形成科技信息发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科技投融资服务等于一体的智库产业集聚带,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实施“顶天立地”龙头引领工程。瞄准科技龙头企业进行定向引进,优化产业招商政策,提升产业集聚氛围,主动寻求如科普达、亿诺瑞等优势 (略) 所的大力支持,争取相关合作和配套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入驻黄梅,形成产业集群、释放聚集效应,从而实现“筑巢引凤”招商招才良性循环。依托龙头企业,加大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型企业乃至创业型企业的引入,完善产业链配套,让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能产生紧密链接。
实施“专精特新”潜力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企业在研发设计、关键材料、先进工艺、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造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瞪羚企业”,加快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优先支持优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实施“铺天盖地”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全面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措施,重点推进减税费、降成本、增信贷,让广大创新主体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加快引进培育初创期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培育成长期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略) *** 、掌握核心技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资助力度,支持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小巨人。
(五)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升级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略) 交通网络,助力园区发展。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实现二次开发利益共享。加速实施“一园一策”,推进项目满园行动提升产业带动能级。多样化盘活存量土地,破除二次开发根源瓶颈,分类实施园区改造升级,将传统工业园通过采取土地置换、产业调整等措施综合整治,升级为创新型产业空间载体。立足我区优势产业,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加快“园中园”及特色产业园建设。选择辐射面广、比较优势强、带动效益大、增产能力强和就业效益大的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抢抓新基建建设机遇,基于智慧园区理念和服务范畴,推进园区的数字智能化、社区移动化、运营信息化和服务平台化“四化”建设,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
六、保障措施(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协调有力的领导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县乡联动、部门协动、政企互动的全方位 (略) 。设立工作领导小组, (略) 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做好规划相关工作,统筹协调有关科技创新和工 (略) 性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形成整体合力。要明确努力方向,切实加强对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积极对接沟通,按照时间节点进度完成指标任务,争取黄梅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二)精准招商,落实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聘请省高投等专业机构作为招商合作人,借助省高投这一优质平台, (略) 资源,实施精准招商,引进更多大项目大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科技型项目的引进,招商引资项目注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科技创新重要指标,并在优惠政策上重点倾斜。大力实施招商引行、企业上市工程。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支持,联合省高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产业基金 (略) 会资本, (略) 会资本投资。围绕校企间科技项目对接合作,采取“支持产学研,服务产学研,推动产学研”的方式, (略) 校、 (略) 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搭建平台。与高校对接签订课题项目协议书,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投资本实现联合,补齐技术短板,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对接,集聚资源要加强资源对接平台建设,针对企业在发展转型中的痛点以及疫情后发展存在的难点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对接,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时,要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加快吸引各类优质项目落地黄梅,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大对我县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与上级政府和邻近市、区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梯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