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橘乡大道(北流至化 (略) 延长线)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4年7月8日至2024年7月12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略) ,邮编:*
联系电话:0668-*
传 真:066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局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橘乡大道(北流至化 (略) 延长线)新建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河西街道 |
建设单位 | (略) (略) 建设管理处 |
项目概况 | 项目为线性工程,全线均为新建工程,路线整体呈西北向东南走向,起点K0+000顺接规划北 (略) 推荐方案终点,与规划国道G207改线工程交叉,向东南方向分别与规划罗州大道、 (略) (暂未命名)、 (略) 交叉,后沿白坟岭与 (略) 中间跨越,向东南上跨茅山塘后,于K2+781-K2+909处采用桥梁形式上跨茅岭高排洪渠后,继续延伸接入国道G207( (略) )。路线全长约3.014千米,采用沥 (略) 面结构,等级定位 (略) ,路基宽度为37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其中全线设置桥梁1座,长度为128米,桥梁采用预应力砼箱梁,桥梁宽度为37米。项目工程内 (略) 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和绿化工程等。 |
环评机构 | 广东 (略)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⑴废气:临时施工场地、建筑垃圾及施工材料堆放场远离敏感点设置;沙子、石子、白灰等散体材料集中堆放,并且设置不低于0.5米高度的遮挡并覆盖;施工备用渣土存放高度不得超过围挡高度并采取洒水苫盖等措施;在施工工地的出入口、材料堆放区、混凝土拌合站等主要通道等区域进行硬底化,并安装喷淋设备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施工场地设置连续密闭围挡,并设置水雾炮、洒水喷头等洒水降尘设备;在施工现场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防止车辆将施工场地泥土带出;施工工地堆放的砂石等工程材料密闭存放或者 (略) 等;粉料筒仓排气口设置纤维滤袋(不设置风机)对粉料筒仓呼吸粉尘进行被动收尘后,无组织排放;搅拌机自带布袋除尘器、搅拌楼为封闭式钢架结构,且在搅拌过程中加水湿式搅拌,半封闭廊道输送皮带两侧和物料进出口处设洒水喷淋装置。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加强管理,项目废气排放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⑵废水: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2020)建筑施工杂用水标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经移动式生化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2020) (略) 清洗和绿化标准后,回用于营地内地面冲洗、抑尘以及浇灌附近的草地,不外排。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在运营期加强管理,项目废水排放不会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⑶声环境: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对位置相对固定的高噪声较大的机械加装隔音罩;车辆限速行驶,途经居民区、村庄时慢行禁鸣喇叭,控制施工车辆的运输途径,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高噪声设备放置在远离敏感点的位置;在施工区域加装临时施工围挡和移动式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段,临 (略) 段施工时,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午休时间和夜间停止施工作业。采取以上措施后,并加强管理,项目噪声排放不会对周边声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⑷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外运至指定建筑垃圾排放场所;废土方通过专业运输车运至指定消纳场处置;生活垃圾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以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区域产生二次污染。 ⑸生态:合理安排工期,大 (略) 基工程避开雨季施工;沿线 (略) 段尽量与边坡植草等植物防护措施配合使用, (略) (略) 的措施,路堑坡顶以外设置截水沟;施工完成后,施工弃渣及时、妥善、彻底清理,不得影响两岸堤防的安全,对工程区域附近河床要进行清理,以免对行洪产生不利影响。在落实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6)风险:项目采用的SS级护栏为最高防撞等级的加强型混凝土护栏;加强危险品的运输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广东省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严格限制各种无证、无标志车或泄漏、散装超载危险化学 (略) ;禁止危险品运输车辆在大雾、大风等不良天气条件下进入;桥梁、路面设置径流收集系统、事故应急池;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略)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 |
公众参与情况 | (略) 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