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装修废气等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实验过程产生的酸雾、有机废气及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进出车辆及污水处理站臭气等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废水循环使用,运营期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略) 政污水管网,对环境影响较小;事故条件下对地表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废水事故泄露的条件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4.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空调机组、风机及进出车辆噪声等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5.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实验室废液、废活性炭、污水处理站污泥、废高效过滤器、废一次性耗材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6.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会造成现有人工绿化植被破坏,对区域内的动物数量、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影响。 7.环境风险的影响。危险化学品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事故、医疗废物风险事故、废水事故排放而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设置现场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护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施工场地周边设2.5m高围挡;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工程,排水、降水等准备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降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布;施工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在项目区设置搅拌站,其他装修砂石料、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设置围挡和采用防尘布遮盖等,以减少扬尘的排放,施工场内的临时堆土场洒水增湿并加盖防尘布;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车厢应当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后出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旱季施工应加大洒水频次,减少扬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清洁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定时对项目区内运输路面进行洒水降尘,环评要求开挖土石方需要外运的即挖即运,尽量减少土方在项目区的堆放量,确需堆放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洒水降尘和覆盖措施;施工现场禁止焚烧能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的废弃建材、原料及生活垃圾。运营期对生物实验室采用微负压,生物安全柜设计采用Ⅱ级B2直排式生物安全柜,经实验室内预消毒处理+高效空气过滤器,排气由风管经净化排风机组处理后,通过专用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理化实验室废气经各自工位通风橱,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专用通道引至楼顶排放,排气筒高度为25m。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场地内不设混凝土拌和,施工废水主要是机械设备(包括各类工具等)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中场地冲洗、相关设备的清洗用水等过程产生,项目施工生产废水不含有毒物质,主要是泥沙悬浮物含量较大,施工过程中设备、工具清洗等产生的废水量小,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石油类,施工场内建立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避免施工废水对周围地表水造成影响。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实验室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三级标准,其中氨氮及总磷满足《污水进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B级标准后经DW001排放口接入自建污水管道(约130m), (略) 政污水管网;实验废水预处理后经一体化实验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1排放标准要求后经自建污 (略) 政污水管网。 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对项目区进行分区防渗,危险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防渗区,地面采取水泥防渗,铺设2mm厚HDPE膜或其他人工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化粪池为一般防渗区,等效黏土防渗层≥1.5m,渗透系数≤10-7cm/s;其余区域作为简单防渗区,采用水泥进行硬化。 4.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建议在中午12:00至14:00停止高噪声施工作业;禁止在夜间22:00~次日6:00期间进行建筑高噪声施工作业;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到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部门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施工开展前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区告知,积极与居民进行协商,尽可能在施工中减轻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选用低噪声机械,合理安排产噪较大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集中运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方式,如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灌等措施,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减少交通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并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和安排施工时间,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其影响;项目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对可能受施工干扰的居民应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通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运行期应合理布局,将产生强噪声的设备与厂界保持足够距离,以降低项目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尽量选用性能可靠的低噪声设备或振动小的设备;空调风机等振动大的设备,采用基础减振装置、隔声屏障等减振降噪措施;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尽可能地将强噪声设备设置在室内,用建筑隔声的方法减轻噪声的影响(墙壁隔声约20dB(A));风机等产噪较大设备尽量远离敏感点一侧设置。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土石方、拆迁垃圾、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项目施工期土石方部分回填、部分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地点堆存,建筑垃圾按要求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勐梭镇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生活垃圾桶统一收集后清运至东侧主体设计的垃圾收集点(建筑面积20m2),最终委托勐梭镇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感染性医疗废物采取“单独收集+灭菌锅消毒+密封”方式,使用专用容器收集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废高效过滤器由专业人员负责更换,1年更换一次,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危废暂存间,污水处理站产生污泥定期由专业人员定期清掏,投加生石灰消毒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4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后暂存至危险废物暂存间;危险废物废活性炭统一收集至危险废物暂存间,以上危险废物定期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处置。 6.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过程生态不利影响将在项目建成后场地硬化、绿化率30%等措施后得到一定的恢复,采取硬化及植被恢复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7.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设置1座容积为10m3的事故应急池;配置备用人工投加消毒剂设施,污水处理站故障情况手动投加消毒剂;项目区内进行分区防渗:应设置1名专职环保管理人,加强对厂区环保安全的管理;定期对厂区人员进行环保安全培训。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