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为保护评价区水体内的水生生物,禁止运输未经覆盖的煤、石灰、水泥等散货的车辆行驶,禁止漏油、漏料的罐装车和超载的卡车上桥行驶。 (2)道路 (略) 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略) 绿化林带不受破坏。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为汽车尾气,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主要有CO、NOx、THC;道路上行驶汽车 (略) (略) 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成分比较复杂,所排的污染物有CO、NOx、HC、CO2、苯并(a)芘、醛、烟尘等。其中,主要污染物是CO、HC、NOx。 CO、HC:CO是汽油和柴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略) 在空档、慢速行驶、突然加速、负荷无过大时,空燃比(空气和燃料比)较小时,CO和HC排放浓度就高,而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油燃烧最好,CO和HC排放量最小。 NOx:NOx是由汽油和柴油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N2和O2高温下化合而成。燃料燃烧完全,产生的温度高,NOx生成量就大。反之,燃料燃烧不完全,温度低,NOx生成量就小。所以当汽车在高速和加速行驶时,排出的NOx就高,而空档(怠速状态)和减速行驶时,NO排出就少。具体关系见下表。 表 5-1 汽车行驶状态与污染物排放关系 汽车状态 | 汽车排气 | 燃料系统排HC | 排气量 | HC | CO | NOX | 油箱 | 汽化器 | 空转 | 非常低 | 高 | 高 | 非常低 | / | 中等 | 空载 | 低速 | 低 | 低 | 低 | 低 | 平均 | 少 | 高速 | 高 | 非常低 | 非常低 | 中等 | / | 无 | 加速 | 中等 | 高 | 低 | 低 | 高 | 中等 | 无 | 快 | 非常高 | 中等 | 高 | 中等 | / | 无 | 减速 | 非常低 | 非常高 | 高 | 非常低 | / | 中等 |
平均排放因子: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大小不仅与汽车车型有关,而且与行车状态(如车速)、燃料种类、行车里程、环境状况(如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Mobile模型是美国EPA开发并推荐用于计算汽车平均排放因子的模型。该模型计算中,综合考虑了汽车的使用年限,行使里程,新车排放因子、劣化系数、行车速度、气温、以及车用油特性等因素对排放的影响。计算出排放因子平均值见下表。 表 5-2 排放因子平均值 (单位:mg/辆?m) 车型 | NOX | CO | THC | CO2 | CH4 | N2O | VOC | 轿车 | 6.94 | *** | *** | 3172 | 0.50 | 0.57 | 8.36 | 汽油轻型车 | 9.08 | *** | *** | 3172 | 0.64 | 0.57 | *** | 汽油中型车 | *** | *** | *** | 3172 | 0.38 | 0.02 | 5.99 | 柴油轻型车 | 7.36 | 6.81 | 2.25 | 3188 | 0.08 | 0.08 | 2.30 | 柴油中型车 | 6.17 | 5.82 | 4.75 | 3188 | 0.06 | 0.08 | 2.49 | 柴油重型车 | *** | *** | 7.70 | 3188 | 0.23 | 0.08 | 5.47 |
(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略)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关于“加 (略) 扬尘整治”的规定。因此,本次环评提出以下缓解汽车 (略) 扬尘的措施: (略) 两侧多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沿线景观。 ②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在运输砂石料、水泥、粘土等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时,运输车辆应加盖篷布,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物料洒落。 (略) 养护和管理,每天定期洒水抑尘,以减少扬尘二次污染。 ④市 (略) 门 (略) 全线范围内散落的生活垃圾、砂石等的清理。 (略) 门应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驾驶人员应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本身不涉及废水产生及排放,废水主要 (略) (略) 面径流污水,影响因素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频率、车流量、路面 (略) 段长度等。 根据国内 (略) 面径流污染情况试验有关资料,在车流量和降雨量已知情况下,降雨历时1小时,降雨强度为 *** mm,在l小时内按不同时段采集水样, (略) 面径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降雨 (略) 面径流的30分钟,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SS和石油类的含量可达 *** ~ *** mg/L、 *** ~ *** mg/L;3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快。雨水径流中的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值见下表。 表 5-3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值表 单位:mg/L(pH 无量纲)
| 5-20分钟 | 20-40分钟 | 40-60分钟 | 平均值 | GB8978-1996一级标准 | pH | 6.0~6.8 | 6.0~6.8 | 6.0~6.8 | 6.4 | 6~9 | SS | *** ~ *** | *** ~ *** | *** ~ *** | 100 | 70 | BOD5 | 6.34~6.30 | 6.30~4.15 | 4.15~1.26 | 5.08 | 50 | 石油类 | *** ~ *** | *** ~3.12 | 3.12~0.21 | *** | 5 |
(1)管理措施 桥梁建成通车后, (略) 检查、途中运输、停车, (略) 理等各个环节,要加强管理,预防和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突发事故事态的扩大。 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加强车检工作, (略) 车辆车况良好。 2)禁止装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驶入本项目桥梁。 3)风暴、大雾天气要求车辆限速行驶。 4)警示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恶劣 (略) 况,提前采取限制行车 (略) 部路段等积极、主动的风险防范措施。 5)教育司乘人员,若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将会溢流汽油污染水体,驾驶员必须及时就近向有关交通、 (略) 门报告,以便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消除危害。 (2)工程措施 1)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载、超速,防止车辆追尾,发生交通事故。2)项目设置雨污水管网,在桥头设置1个应急池,容积为5m3。 3)设置告示牌,告知水利、 (略) 门事故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后及时告知相关单 (略) 门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了解事故发生严重程度,及时与地区公安、 (略) 门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治事故危险的扩大。 4)及时清除运输 (略) 面的污染物, (略) 面清洁。桥面雨水均采用纵向排水管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系统。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桥梁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除桥梁行驶车辆的发动机产生噪声外,车辆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 (略) 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此外, (略) 面平整度等原因而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振动也将产生噪声。 汽车行驶的噪声起源于三个原因:发动机噪声、轮胎气泵噪声、 (略) 面冲击噪声。当车速达到50km/h以上时,汽车行驶的噪声为轮胎气泵噪声。汽车行驶的噪声的强弱不仅与车辆本身行驶速度有关,而且与车型密切相关,主要车型划分见下表。根据运营期车流量预测,得出各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dB)见下表。 表5-4 大、中、小型车辆分类 车型 | 汽车总重量 | 小型车(S) | ≤3.5t以下 | 中型车(M) | 3.5t~12t | 大型车(L) | >12t |
表 5-5 各型车辆的平均辐射声级 类别 | 平均车速(km/h) | 辐射声级(dB(A)) | 小型车(S) | 20 | *** | 中型车(M) | 20 | *** | 大型车(L) | 20 | *** |
针对项目运营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沿线人群的影响,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 (略) (略) 两侧用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一条的规定:“ (略) 门在确 (略) 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合理规定建筑物与交通干道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的精神, (略) 门在本项目沿线进行规划时需参照本工程噪声预测结果及达标距离表, (略) 经土地进行合理规划,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功能。原则上噪声达标距离以内区域不宜新建、 (略) 、医院和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建筑。建议合理规划桥梁两端土地使用功能的同时,应 (略) 和隔声设计,保证敏感建筑室内环境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本项目根据噪声现状衰减断面的监测,以运营中期(2030年)噪声预测2类声功能区的达标距离为本项目的噪声规划控制距离,即: (略) 中心线两侧12米。 环评根据本项目的噪声预测结果对今后区域控制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①应充分考虑桥梁两侧第一排 (略) 红线的规划控制距离,通过距离衰减作用,尽量减小交通噪声对沿线建筑的影响。 ②桥梁两端第一排建筑物的朝向 (略) ,这样可减弱交通噪声对其背后建筑物的影响。 ③若必须在噪声控制规划距离内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点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由建设单位考虑 (略) 或合理 (略) 的第一排房屋的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采取隔声、降噪治理措施,使室内环境能够达到相应的使用功能噪声标准要求。 ④在设计住 (略) 时,可将浴室、厨房和电梯间等辅助建筑布 (略) 一侧,以减弱噪声对卧室、书房等敏感功能区的影响。 (略) 时,将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远离桥梁建设,将风雨操场、食堂等对噪声要求不高的建筑 (略) 一侧。 (2)营造绿化带 种植绿化带不仅 (略) 线两侧的民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降噪作用。根据既有的测试结果,10~30m的绿化林带可降噪1~3dB(A)。如果有可能,在桥梁两端与居民区、学校之间尽可能地营造绿化带。栽种行道树,种植常绿、密集的林带,这样既可美化环境,又可产生一定的降噪效果。 (3)工程措施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区域的特点,以本项目满足沿线声环境功能区划为噪声污染治理的原则。噪声控制以中期预测结果为依据,根据达州市发展规划, (略) 沿线规划第一排建筑物进行遮挡的实际情况, (略) (略) 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进行了噪声预测。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公路全线中后期在达到设计预测的交通量时,环境敏感点噪声预测值较现状值有较大增加,但沿线敏感点昼间及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限值。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①声源控制。 (略) 面应考虑采用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路面。 (略) 面是指由沥青、矿粉、纤维稳定剂及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粗集料的骨架间隙中形成密实 (略) (略) 面。根据相关资料和使用经验, (略) 面相 (略) 面,行车噪声能够降低2~3dB (A); (略) 面,行车噪声能够降低3~5dB (A)。经 (略) 段禁止或限制鸣笛等措施;营运 (略) 面的维修保养, (略) 面应及时修复。 ②传播途径控制。靠近桥梁两端临近建筑物墙外种植适宜乔木,起到绿化隔离的作用, (略) 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跟踪监测结果,对桥梁两端建设声屏障, (略) 噪声达标。 ③敏感点噪声控制。项目桥梁两端空地今后如新建小区住宅、医院、学校、 (略) 等噪声敏感点,面向桥梁一侧建筑应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声窗。根据实际使用经验, (略) 关闭的情况下,室内噪声可降低5dB以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干扰。 ④跟踪监测及预留噪声治理费用 (略) 车流量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环境噪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环评要求,在项目建成通车后,定期对声环境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并预留噪声治理费用(可采取通风式隔声窗、声屏障等措施);一旦出现因本项目交通噪声引起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持续超标或者恶化,则需及时采取安装通风式隔声窗、声屏障等降噪措施以降低交通噪声对区域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 (4)管理措施 ①严格项目交通管理,规范车辆交通行为,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载、超速。 (略) 面维护和管理, (略) 面应及时修复, (略) 面平整, (略) 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略) 面, (略) 面孔隙阻塞而影响降噪效果。 ③在居民小区段设置“禁鸣”标志,减少突发噪声的干扰。 (略) 疏通,避免因交通拥堵而造成噪声超标。 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落的固废, (略) 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宣汉县城 (略) (略) 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评价依据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要求,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危险物质环境急性损害防控为目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①环境风险调查 本项目属于桥梁工程建设,运营期本身不涉及任何危险物质,因此本项目Q1=0(Q<1)。 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下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表5-6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环境风险潜势 | Ⅳ、Ⅳ | Ⅲ | Ⅱ | Ⅰ | 评价工作等级 | 一 | 二 | 三 | 简单分析a | 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 A。 |
项目风险潜势判定为Ⅰ,则其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 (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本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概况见表3-2。 (3)环境风险识别 根据规划, (略) 无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功能,在营运期应加强管理,禁止运载危化品的车辆驶入。本项目设有桥梁,车辆在桥梁上通行时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油类物质的泄漏时,将会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爆炸燃烧,会给事故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亦可能对周围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工程措施 A.桥梁全线设置防撞护栏,防撞护栏高度1.2m。防止桥梁上车辆发生翻车下桥事故。 (略) 段的桥梁加强防撞墙的强度设计,避免车辆翻入河内。 B. (略) 面径流收集系统,在跨越桥梁一侧设置5m3的事故应急池,一旦发生事故车辆泄漏燃料经桥面收集系统进入事故池内进行收集,不直接排入河流,避免对沿线河流水体造成污染。 C. (略) 段设置“减速行驶、安全驾驶”的警示牌,严禁超车、超速。禁止车辆超载、超速,防止车辆追尾,发生交通事故。 ②管理措施 A. (略) 门加强本项目通行车辆的管理。本项目 (略) ,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 B.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加强车检工作, (略) 车辆车况良好。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 C. (略) 门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禁止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在雾、雪、大雨等不良天气状况下,车辆应缓速行驶。 D.禁止 (略) ,以防止桥梁上车辆漏油,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 E. (略) 运输实际制定风险事故应急管理计划。计划包括指挥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略) 理步骤的选择;设备、器材 (略) ;人力、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等。 (5)环境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 为避免风险事故,尤其是避免风险事故发生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建设单位应树立并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增加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并使这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为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发生,减缓该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建设单位应编制应急预案,并从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①树立环境风险意识 该项目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对周围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对周围环境有难以弥补的损害,所以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的同时,应树立环境风险意识,强化环境风险责任,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内容。 ②实行全面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事故发生后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该针对该项目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安全管理,把环境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消除系统的潜在危险上,并 (略) 上促进该项目各个环节的环境安全运作,并建立监察、管理、检测、信息系统和科学决策体系,实行环境安全目标管理。 ③规范并强化环境风险预防措施 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环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从制度上对环境风险予以防范。尽管该项目的许多事故不一定导致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却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果。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仍然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如:车辆在桥梁上通行时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油类物质的泄漏时应立 (略) 门,封闭现场,进行清理。 ④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事故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制订和完善本项目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制订应急预案的原则如下: A.确定救援组织、队 *** 和联络方式; B.制定事故类型、等级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C.配备必要的救灾防毒器具及防护用品; D.对生产系统制定应急状态切断终止或自动报警连锁保护程序; E.岗位培训和演习,设置事故应急学习手册及报告、记录和评估; F.制定区域防灾救援方案,厂外受影响人群的疏散、撤离方案,与当地政府、消防、环保和 (略) 门加强联系,以便风险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救援。 表5-7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内容 序号 | 项目 | 内容及要求 | 1 |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 公司应急机构人员,地方政府应急组织人员 | 2 |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 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 3 | 应急救缓保障 |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 4 |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交通保障、管制 | 5 |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缓及控制措施 | (略) 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 (略) 门提供决策根据 | 6 |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器材 |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 | 7 |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 | 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 8 | 事故应急救缓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 (略) *** 抢救结束后,做好事 (略) 理,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现场调查、清理、清洗工作恢复生产状态,组织生产 | 9 | 应急培训计划 | 制定计划,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
(6)风险评价结论 综上分析,只要建设单位能够认真执行本报告中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并充分落实、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遵守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就能够保证环境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可靠,降低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使本项目的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项目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以接受的。 7、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损害或破坏环境质量的人及其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生产建设或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危害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和建成后的运营阶段中,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切实有效的了解和控制工程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治理工作,以保证工程最佳的环境效益、 (略) 会效益。 (1)环境管理 为加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1~2名专门的环保管理人员,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工作。为发挥环保管理机构的作用,本环评明确其环境管理的主要职责为: ①根据相关行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的实际,制定明确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方针,承诺对自身污染问题预防的态度,并遵守执行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它有关规定。环保方针应文件化,便于公众获取。 ②根据制定的环境方针,加强全段的环境保护工作。 ③认真贯彻落实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特别要重视扬尘、废水及 (略) 理,确保环保实施的正常运行,使污染治理达到预期效果。 ④建立健全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档案、环境 (略) 理工艺流程和设备档案,切实掌握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掌握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不利因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制定污染防治计划,建立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气、废水、噪声、固废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⑤应制定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有责、有权地负责本项目的环保工作。同时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保证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⑥环境监测和监控不仅是专门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略) 理过程中的控制手段,制定严格的监测、记录、签字和反馈制度,掌握环保工作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查找环保工作和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即时补救。 ⑦搞好环境保护宣传和职工环境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等工作。 1)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 施工期环境管理的工作是: (略) 工程建设的同时,防止和控制施工活动对环境特别是州河水质造成污染和破坏,具体内容是: ①制定工程建设中的污染防治措施、环保管理措施和实施办法,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督促和检查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②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原则,切实按照设计要求和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保证环保设施的建设,使工程环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③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管理,搞好施工过程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和组织施工机械的运行及施工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振动、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 ④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等进行集中 (略) 置,禁止排入后河。 ⑤参与施工运输作业的管理,防止运输过程中施工废物沿途洒落,影响城镇环境卫生及产生二次扬尘。 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见下表。 表 5-8 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环境问题 | 防治措施 | 实施机构 | 废水 | 施工废水经临时 (略) 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施工, 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公厕设施,不外排 | (略) | 废气 | 严格按照“六不准”和“六必须”进行施工以控制施工期扬尘;加强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护,减少机械废气;装饰废气通过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噪声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必要时设立 临时声屏障,并进行必要 (略) 理 | 固体废弃物 | 土石方用于回填用土;可回收的建筑垃 (略) 理,不可回收的及时清运至政府指定渣场,禁止排入州河 |
2)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 ①根据国家环保政策、标准及环境监测要求,制定该项目运营期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 ②对项目的配套设施排水边沟、交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各配套设施的正常运行及边沟畅通。 ③路面的固体废物的收集管理应 (略) 门负责。 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见下表。 表 5-9 运营期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问题 | 防治措施 | 实施机构 | (略) 门 | 噪声 | 限速标志、禁鸣标志、全段禁止危化品车辆驶入 | 当 (略) 门 | (略) 门 |
(2)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控是对项目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据此提出缓解环境污染的对策与建议,环境监测委托当 (略) 或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1)主要 (略) 边界噪声监测 监测点位置:在桥梁沿线200m范 (略) 选取代表性点位进行交通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 监测频率:每季度1次,每次1天,昼、夜各1次; 监测方法:场界噪声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 2)环境监测管理 Ⅰ、总体要求 项目环境行政管理人员和监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素质。环境管理机构主任应由 (略) 担任,所有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Ⅱ、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项目建设单位对上岗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应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实际样品分析组成: ①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实验室基础知识、数据统计基础知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础知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原理、操作、计算、干扰物质排除及有关注意事项。 ②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现场采样测试技术、玻璃器皿的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操作的规范熟练程度等。 ③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对发放的考核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Ⅲ、环境监测管理要求 ①建立原始记录,监测分析报告及实验数据记录档案。 ②各种档案应有专人保管,原始记录档案保存一年,监测分析数据及实验数据档案应长期保存。 ③数据必须经核实及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保存和上报。 (3)环境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使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并通过经济杠杆来保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认真执行。根据需要,建议制定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有:①环境保护职责管理制度;②施工期噪声、污水、固体废物排放管理制度;③环保设施日常运行管理制度;④排污情况报告制度; (略) 理制度;⑥环保教育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