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广安 (略) 《五福南路连接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30日—2023年9月5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0826-*
地址: (略) 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五福南路连接线项目 | (略) 广安区五福南路和钟子街连接线之间 | 广安 (略) | 四川 (略) | 五福南路连接线项目新建道路长254.199米, (略) 次干道, (略) 政道路124.199米,市政隧道130米,单个完成面宽度11米,高度6米。拟采取开挖山体建设双控隧道,形成双向四车道、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建设雨水沟、强弱电管网等配套工程;并对钟子街和公园街路口及其配套管线进行改造,钟子街道路改造长度154.107m,公园街道路改造长度129.422米。项目总投资48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6.5万元。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针对该工程施工期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提出如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划定最小施工范围,减小植物、植被受影响面积,严禁施工人员和器械超出施工区域对工地周边的植被、植物物种造成破坏;施工材料输运到施工现场后,应立即进行建设,减少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点;占地施工时尽可能避开植物生长期,减少对植物影响,施工采取相对集中进行建设方式,缩短施工扰动。施工结束后,应临时占地应马上实行植被恢复措施,植被物种应选用占地周围同类物种,禁止采用外来物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永久性占地不大,整个工程建设后对*生动物影响很小。但是,在施工期间,由于机械噪声和大量施工人员的涌入,施工惊吓*生动物,使其逃离工程噪声影响区。由于本项目沿线所经区域开发历史较长,区域受人为干扰明显,区内没有大型动物的活动。间接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对动物的生活环境干扰,缩小动物的栖居环境,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繁育后代受到影响。由于本项目施工期较短,因此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引起水土流失,在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本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措施建议如下:(1)对施工区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程度应进行全面分析,以掌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长度、坡度、土壤性质等情况。(2)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因而合理规划施工期很有必要。施工单位应和气象部门联系,事先掌握施工区域降雨时间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及时掌握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以便在雨前及时将填铺的松土压实、用沙袋或草席等遮盖。(3)排水工程和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对于区域排水工程,尽量争取同步进行,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引起水土流失。(4)采用绿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根据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合理选择绿化植物。(5)在材料堆场周围,应设土工布围栏,以减少建材随雨水流失,造成环境影响。(6)施工单位应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增强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明确水土保持的义务和责任。(7)在施工临时设施周边设置征用地界标志,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避免扩大扰动破坏面积。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水土保持宣传和知识讲座,提高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从思想上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8)运输土石方的车辆进行车顶覆盖等预防保护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土石方流失或产生风蚀;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防护措施。(9)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季节施工。(10)对开挖边坡、回填边坡的防护工程,做到合理、有序开挖,开挖时坡度应控制在稳定坡度范围之内,及时整理开挖面,对开挖形成的软弱边坡应及时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防止其垮塌。(11)雨季施工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汛措施,特别是回填土必须临时压盖拦挡,以防止大量的水土流失。(12)与主体工程相互配合、协调,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主体工程创造的水、电、交通等施工条件,减少施工辅助设施工程量。(13)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及时防治新增水土流失。(14)施工进度安排坚持“保护优先、及时跟进”的原则。临时工程施工生产区完毕后,按原占地类型及时进行恢复,植物措施在具备条件后尽快实施。(15)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施工之前需对工程区内的表土层采用挖掘机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运至集中堆放场平铺或叠放,严谨人为踩踏。2)绿化覆土:覆土前应地表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检验覆土有无杂物等,采用人工摊铺的方式分层铺摊,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三)施工废气治理措施。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空转时间,减少尾气排放。装运土方时控制土方低于车厢挡板,减少途中撒落,对施工现场抛洒的砂石等物料应及时清扫,砂石堆、施工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尘。经试验表明: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20-50m范围。因此,施工单位每日上午、下午及物料集中运输时,针对施工道路、临时堆场,各晒水2次,配置一名专员,承担施工现场的清洁环卫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等措施,应做到随挖随外运,尽量减少开挖过程中土方裸露时间。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应尽快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裸露场地,应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施。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作用的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采取覆盖措施,并定时洒水维持湿润。开挖土方应及时清运,对需回填的土方和建筑垃圾临时堆处需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洒水压尘。在48h内未能清运的,应当堆放在有围挡、遮盖、定期洒水等防尘措施的临时堆放场。施工过程中使用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如设围挡、防尘布苫盖或者专门的存储间。施工现场四周设置不低于2.5m围挡,封闭施工,围挡低端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围挡上设置喷雾降尘设备。限制车速,保持施工场地路面清洁,强化车辆运输和车辆冲洗。 (四)施工废水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在临时作业场修建临时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如用作道路、设备冲洗、环境绿化、防尘增湿等。禁止施工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施工机械、车辆应利用附近现有的车辆维修点,产生的含油废水将依托现有车辆维修点的废水收集、隔油沉淀池等设施统一收集和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当地附近既有的环卫设施收集处理。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五)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作硬化处理,防止施工期间废水下渗。做好施工废水的收集、处理及回用,严禁施工废水排入周围环境,下渗对地下水造成影响。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严禁随处丢弃。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特别是油管的密封性,防止机油、汽油等地跑冒滴漏。 (六)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行走时间,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加强环境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环境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贯彻各项施工管理制度,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安排在远离项目附近的商住小区,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 (七)固体废物治理措施。本项目施工期间会产生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建筑垃圾及废渣,若堆放、处置不当,将直接破坏项目周围的植被,本项目建筑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堆放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路面、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保障道路畅通,提升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使行驶的机动车保持良好的工况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机动车管理,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的通行。定期清扫路面和洒水,减少路面扬尘。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多种植可吸收汽车尾气的植物。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建成后,道路全路段专人负责卫生,并且发现车辆物料洒落及时清扫。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和评价资料统计,路面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多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时间延长,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减少,正常情况下路面雨污水排放对地表水水质不会造成污染影响。对道路绿化带应合理、适当施肥、喷洒农药,避免过度施肥、用药对地表水产生污染。本项目道路的主要功能作为区域居民交通出行通道和社会服务通道,项目营运期不进行运输危险品。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道路运输车辆类型、运输货物类型进行管理,保证运输车辆正常行驶,尽量避免运输车辆风险事故的发生。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略) 已建道路工程经验,建议采取以下噪声污染管理措施: 1.交通管理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经过社区路段禁止鸣笛、设置合理的交通限速标志、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限时通行、调整交通信号使交通流顺畅来尽可能的降低机动车运行带来的噪声,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2)完善交通道路路标、行车标志线、路口信号灯,设置交通监控系统,配合车辆进行交通管理和疏导,减少拥堵现象产生交通噪声。 (3)设置必要隔离设施,防止行人任意穿越道路等。 (4)加强对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减少车辆颠簸噪声。 2.城镇规划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建议道路两侧尽量不要新建住宅、医院、学校等建筑,以免将来受到噪声影响。 (2)明确噪声防护距离。在无进一步降噪措施情况下,拟建道路范围内不应建设学校、医院、 (略) 等对噪声特别敏感建筑。 (3)道路边新建商业用房和道路红线间应留有一定距离,以保证人员活动空间,防止挤占公路。 3.交通噪声控制技术措施。 (1)尽量降低噪声污染源,严格限制技术状况差、噪声高的车辆上路,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2)道路运营后在道路两侧及道路中心线进行绿化等防护措施,通过植被进行吸音、隔音处理。 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路段设置禁鸣限速标志,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加强工程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段的绿化工作等措施后,五福南路及钟子街道路边界外第一排建筑满足(GB3096-2008)4a类标准,公园街道路边界外、五福南路及钟子街道路边界外除第一排建筑外其他区域满足(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略) 道路,不设置服务区、收费站等设施,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行驶车辆轮胎携带的沙石泥土、意外撒落的运输货物等。环卫人员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将洒落于路面的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将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产,并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绿化工程建设。植被绿化应实行乔灌草搭配,选用本地植物种类。绿化植被布设及植物种类选配应符合景观美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要求。行道树应选择生长快、耐贫瘠、滞灰尘、减噪声等功能价值较强的树种。按道路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道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 (略) 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等目的。对道路不同时期的环境进行环保方面的指导和管理,负责沿线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环保管理,以控制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虽然发生环境风险的概率极低,为确保万无一失,本环评特提出以下措施:项目营运期间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严禁运载危化品的车辆驶入,另外营运期间也应充分发挥交管部门的作用,加大对车辆的监管,设置限速、小心驾驶的提示标志,避免环境风险的产生。路面和路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定期维护公路的排水系统,保证通畅,保持良好的状态。本项目无危化品运输功能,为保护水体的水质,在道路两侧醒目位置应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应禁止漏油、未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或超载车上路,以防止车辆漏油或货物撒落在道路上,造成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装载煤、石灰、水泥等容易起尘的散货物料时,必须加篷布遮盖方能上路,防止物料散落形成径流污水影响水质。定期检查清理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保持良好的状态。加强道路营运管理,做好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路面路况良好。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