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9月 (略) 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9月27日-2024年10月9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55-#
通讯地址:青 (略) 西侧 (略)
邮?编:#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青冈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2024年度)项目民政镇项目 | 青冈县民政镇有利村 | 青 (略) ???????? | 哈尔滨 (略) | 主要建设内容:水源井工程6眼,水泵6台套,水源地 (略) ,井室6座,净水厂1座,水处理 (略) ,废水回收池(70m3)。本次供水工程服务范围为民政镇内保安村、东胜村、进化村、乐业村、文治村、兴隆村、沿河村、有利村、公平村,共计9个行政村59个自然屯。净水工艺为:机械曝气→锰砂过滤→活性炭去除杂质→次氯酸钠消毒,供水规模为2000m3/d。工程永久用地2155m2,临时用地42m2,永久占地均不占用基本农田。总投资864.#元,其中环保投资#元。 | (一)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项目实 (略) 部土 (略) ,工程占地、施工过程等将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应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开暴雨时段施工,防止水土流失。施工前将表土层剥离,净水厂及水源井工程剥离表土、开挖土方暂存于施工场地内,分区存放,采用苫布苫盖,施工结束后用于场地平整及回填,水源井施工过程剥离的表土要优先用于井周围的施工场地恢复,剩余表土待施工结束后,全部回用于净 (略) 内覆土绿化。 (二)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废水对水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应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村屯防渗旱厕;洗井废水、试验抽水及钻井泥浆经移动式集水槽澄清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工序,不外排。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期清掏堆肥;反冲洗废水排入废水回收池内沉淀后上层清水回用,下层浊水收集,废水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及青冈县靖 (略) 理站进水水质要求,从严执行。定期委托 (略) 由密闭罐车外运至青冈县靖 (略) 理站,经青冈县靖 (略) (略) 理达标后排入肇兰新河,最终进入呼兰河。 (三)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产生的 (略) 域环境和周边敏感点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应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在净水厂施工场地周围设置硬质围挡,剥离表土、开挖土方和砂石等物料集中堆存并使用苫盖,物料装卸过程控制卸料高度并定期洒水降尘;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大风天气停止土方作业。颗粒物排放浓度要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净水厂冬季采暖采用电取暖,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四)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路线进行运输, (略) 线应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施工期噪声要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要求。运营期,要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要采取有效的封闭、减振、降噪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08)表1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五)落实固 (略) 理处置措施。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类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运送到指定转运站,由市政部 (略) 理;建筑垃圾优先资源化利用, (略) 政部门运送到指定地 (略) 理;洗井废水、试验抽水及钻井泥浆排入施工场地内移动式集水槽自然沉淀,上层清水用于洒水降尘,泥浆 (略) 政指定地点堆放;施工产生的表土暂存于施工场地内,分区存放,分层回填,剥离的表土待施工结束后,全部回用于净 (略) 内覆土绿化。运营期,砂废料、废活性炭、生活 (略) 政处理,项目产生的化验室废液和废机油为危险废物,要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规定,建设危险废物贮存点并设立相应警示标志。化验室废液和废机油暂存于危废贮存点,定期交由有资 (略) 置;本项目不设污泥间,无污泥脱水系统。 (六)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净水厂内危废暂存间地面及墙脚采取防渗措施,渗透系数K≤10-10cm/s;加氯间地面及墙脚采取防渗措施,渗透系数K≤10-7cm/s; (略) 及各储罐周围设置围堰。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系统,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