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略) 第二十中学(第十七中 (略) )建设项目地块,位于 (略) (略) 武林大道以西, (略) 以北,总占地面积为(略)m2,地块中心坐标为东经116.(略)°,北纬38.(略)°。
该地块2009年以前一直作为农用地使用,主要进行小麦及玉米种植;2009年-2015年之间中部约3000平方米及西南部约1400平方米从事树木种植, (略) 域仍用于种植小麦和玉米;2016-至今地块内约有9000平方米用于树木种植, (略) 域(略)平方米为 (略) 蔬菜研究所使用,研究所在地块内搭建了蔬菜大棚,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及作物, (略) 域有小部分地块自2022年-至今有周边村民在本地 (略) 域种植自家食用蔬菜, (略) 域处于闲置状态。地块不进行其他涉及污染物的存储、转运、处置过程。地块内无异味,也没有任何污染痕迹。该地块规划为中小学用地(属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相关资料分析,得出该地块污染识别结论如下:
(1)地块内潜在污染源主要为农田施肥过程中的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和氨氮可能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施用农药残留于地块中,随着地下水迁移,可能对地块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有机农药污染。污染物可能通过大气沉降、降水淋溶及地下水对流弥散作用对本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影响。
(2)地块周边1km范围内企业主要有沧州明珠商贸城仓储中心、沧州 (略) 、 (略) (略) 、妞妞农场、汽车维修等在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地块造成石油烃、铅、砷、有机农药、氨氮等污染影响。
(3)综合以上考虑,为确定地块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需开展第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地块内共布设土壤监测点位6个,共采集土壤样品21组(包括平行样3组)。布设地下水监测点位3个,共采集地下水样品4组(包括平行样12组)。
调查地块土壤钻探样品对照《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略)-2018)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2)中的第一类用地对应的土壤风险筛选值,地块土壤中检测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C10-C40)、有机农药类、氨氮均未超过所选筛选值,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
本次采样调查中,送检的地下水样品 pH 范围为7.2,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略)-2017)Ⅲ类标准。送检地下水样品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色度、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钠、硝酸盐(以氮计)、氟化物存在检出。检出指标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的数值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略)-2017)Ⅲ类标准限值。 (略) 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及20 (略) 水资源质量评价(牟真、韩彦霞,河北省沧州水文水 (略) )相关论文浅层地下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塑料、金属、电池等不可消化的新垃圾(略)续出现,但是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使生活污水、垃圾直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生活垃圾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造成 (略) 地下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和氯化物含量普遍较高。
同时,由于调查 (略) 冲洪 (略) ,地势平缓,浅层地下水开采层为第一含水组,地下水埋深较浅,该层地下水属于矿化度较高的咸水水体,土壤中矿物成分经过不断风化淋溶,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逐渐增多,形成盐分积累,导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普遍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略)-2017)Ⅲ类标准限值。 另外通过与地块地下水对照点数据对比分析,地下水对照点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等指标与地块内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超标原因与地 (略) 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教育用地,地块 (略) 集中供水,地块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对地下水不进行开发利用,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综上所述,经调查该地块未发现明显污染源和污染痕迹,且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判断该调查地块及周边历史活动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符合地块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需进行详细调查、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