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 (略) 升级改造持续加码推进,上市公司中 (略) 全球主导地位进一步夯实,行业在更新迭代中,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绿色产能走向世界
电力设备进入了10年以来第一轮景气向上周期。今年开始, (略) 改造加速, (略) 投资增速实现双位数增长。此外,在全球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产业趋势革命下,各国纷 (略) 升级改造,这使得电力设备的需求明显增长, (略) 凭借过硬的竞争力,正在有效弥补全球电力设备供给缺口,打造中国电力制造业出口新亮点。
以长江电力为例,公司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63.31亿元,同比增长14.65%;归母净利润280.25亿元,同比增长30.20%;扣非归母净利润279.84亿元,同比增长30.42%。长江电力海外运维项目有序推进, (略) 实现首个境外控股新能源项目——秘鲁Arrow光伏项目成功交割, (略) 完成秘鲁蓝宝石Sapphire风电项目交割,推动公司 (略) 域发、配、售产业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水风光”互补业务良 (略) 。
日前,国投电力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国投电力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高海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建的有水电、火电、新能源项目,整体规模超*千瓦。公司储备项目丰富,公司将优先开发效益好的、规模化的发电项目。
“国家层面对光伏风电行业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政策鼓励导向明确,需求持续释放。预计行业有望迎来反转曙光。在此背景下,电力设备板块也得益于新能源投资的 (略) 场的拓展,10年来供需形势正发生有利变化。”中信建投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朱玥说。
今年以来,锂电板块的产能利用率环比持续提升,中游材料也随着电动汽车终端销量的增长,出货量实现了同幅度增长,显示出行业复苏的明显迹象。行业产能利用率从第一季度的40%至60%提升到第二季度的60%至80%, (略) 在5月至6月就开始实现满产;盈利方面,稼动率的提升带动行业折旧压力减小、单位成本环比下降,电池、正极、负极等环节单位盈利明显改善。分析师认为锂电可能于2025年第二季度供需形势出现明显改善。
储能板块同样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随着光储平价的推 (略) 场潜力的逐步释放,大储和户储全球需求正在爆发。储能电池和逆变器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环比显著增长。光储平价的产业大趋势促进了储能需求全球爆发,特 (略) 场潜力较大,第二季度以来大储、户储行业出货量环比提升明显。
“中国优质产能在全球已经占据明确的主导地位, (略) 在各环节 (略) 场份 (略) 于上升通道。A股目前集中了一批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制造业资产,是全球投资者决策新能源投资目光 (略) 。”朱玥说。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环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略) 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金证券研究所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姚遥表示。
新能源大比例 (略) 消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8月11日,中共中央、 (略) 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 (略) 、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2024年1月份至 (略) 工程完成投资3330亿元,同比增长23.1%,电网投资加速。随着新能源电力设施配套需求增多, (略) 技术创新也在此领域角逐。比如, (略) (略) 电 (略) (略) (略) 取得一项名为“考虑电动汽车换电 (略) 承载力的 (略) 方法”的专利。
随着新能源、充电桩、储能等高比例接入, (略) 正逐渐“有源化发展”,亟需加快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提升供电保障和承载能力, (略) 短板。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略) 、 (略) 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 (略) 高质量发展行动”,强调持续 (略) 建设改造, (略) 可靠性和承载力。
国网方面,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7 (略) 年中会议提 (略) 投资将首次超过6000亿元,比去年新增711亿元,同比增长约13.5%。新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加 (略) (略) 联系、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好保障电力供应,促进 (略)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送出。
南网方面,预计2024年至2027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将达到195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投资规模增至404亿元,预计到2027 (略) 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52%。更新 (略) 本质安全提升、防灾减灾建设、 (略) 提升、节能增效提升、绿色环保升级5个方向。
关键技术持续创新
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电力行业是主战场。构建以新能源发电量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发电侧和能源消费侧实施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 (略) 径选择。
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氢(氨)发电是当前四大主流清洁发电技术,目前相关技术均取得进步,助推了行业的发展。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快,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6.81%;预计到2050年,多PN结层叠电池有望成为主流,组件转化率达到35%,平均度电成本降至*至*/千瓦时。
提高运行温度、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光热发电当前的发展重点,预计到2050年,光热电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发电效率可提高至60%,平均度电成本降至*/千瓦时。
风力发电领域,风机大型化趋势显著,技术和装备日渐成熟,发电成本迅速下降;预计到2050年,*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降至*至*/千瓦时,海上风电降至*至*/千瓦时。“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迎来招标和装机的增长,2025年风电行业装机量有望突破100GW,达到历史最高值,对产业链将产生积极影响。2024年海风风机招标状态良好,预计2025 (略) 12GW至15GW。后续潜在深远海政策有望打开海风远期空间。”朱玥说。
(略) 原总工程师张启平表示,离岸风电技术已经成熟,应加快开发海上风电。海上风能利用小时数高于*地50%以上,全寿命周期效益好;所 (略) 容量规模大,消纳能力强,弃电风险小;大容量、高效率海上风电装备以及汇集外送技术已经成熟;0米至50米海深、平均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的海域,可开发容量达30亿千瓦;随着成本不断下降,海 (略) 电价竞争力越来越强,按照离岸距离由近及远顺序加快建设,极具优势。
氢发电技术日趋成熟,未来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可调节电力来源。氢燃料电池容量较小、配置灵活,适用于分散式发电场景;氢燃气轮机单机容量大、转动惯量大,适 (略) 的调节和支撑电源。氨 (略) 于试验示范阶段。
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千瓦/*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个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千瓦/*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是“十三五”时期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在新型储能技术中占据主流。预计到2050年,材料来源更广泛的钠电池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的循环次数提升至1.*次至1.*次,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降低至500元/千瓦时以下。”全球 (略) 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预测。(经济日报记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