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的要求,我局拟对受理的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5日(五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话:0870-*
通讯地址:彝良县行 (略) 生态环境局彝良分局综合股
邮编:*
2023年12月29日拟审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文件
彝良县树林乡社雀啰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 彝良县树林乡社雀啰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彝良县树林彝族苗族乡树林村鱼洞村民小组 |
建设单位 | 彝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 (略) |
项目概况 | 本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370.5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18.5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矿区面积75200m2,排土场占地3800m2(位于矿区内),属于新建项目,建设处理能力为年开采加工建筑石料石灰岩60万吨;新建加工区厂房,同时新建矿区道路、办公区、高位水池,购置安装生产设施设备,配套完善供水、供电、环保等设施。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施工期: 1、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 (1)对工地内可能散发粉尘的堆料进行覆盖或洒水,在旱季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尽量按量购进建筑材料,避免原材料在场内长时间堆放,减少扬尘产生量; (2)生产线的建设,池体的开挖时,要注意经常洒水,以减少扬尘污染,避开大风天气开挖作业,加大洒水频次,以减少扬尘产生量;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 (3)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用防尘布苫覆盖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进行处理; (4)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及时清扫和平整,以尽量减少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所有临时道路均需清洁、湿润,并加强管理,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 (5)风速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 (6)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厂区低洼处,并进行压实处理。 (7)加强对进出车辆的管理,做到车辆定期保养,减少燃油废气的污染物排放。 2、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期设置1个容积为2m3的临时沉淀池,施工设备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内洒水降尘,不外排。 3、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1)从声源上控制:尽量使用性能好、低噪声机械设备,选用低噪声的工艺; (2)禁止切割机、电锯、装载机等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以降低噪声源强; (3)合理布局施工机械设备;缩短施工期限,尽量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安排作业时序,禁止午间12:00至14:00及夜间22:00~次日6:00作业; (4)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5)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噪声源强. 4、施工期固废防治措施 (1)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全部回用于矿区内道路路基回填。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钢筋、金属边角料等,统一收集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剩余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砂石、石块等,回用于矿区内道路路基回填。 (3)施工期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送往树林彝族苗族乡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物植被保护措施 ①土壤保护措施 植物保护的一般原则为:首先应尽量保存开采区的熟化土,对于建设中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中占用部分的表层腐殖土及淋溶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②施工管理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施工前,严格选择施工附属设施的布置位置,尽量选择荒地和未利用地,并优化布置,减少占地,避免占用林地而造成大面积植被的破坏和损失。在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随意扩大占地范围,禁止任意砍伐施工区周边植被以作施工使用,施工所需的木材尽可能从占地范围取用。加强生产用电安全的管理,增强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③占地优化措施 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复核勘测设计成果,尽量优化选址选线及工程布置方案,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减轻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和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④生态恢复 采矿区开采结束后,业主单位应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在植被恢复及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树种及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并注意乔、灌、草搭配的原则,同时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可选用包石栎、盐肤木、野古草等树种。然后采取“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植被恢复率达到100%。 (2)动物保护措施 ①严格划定施工范围,禁止施工扩大进入划定以外的区域,除征占区域外,减少不必要的植被破坏,尽可能保持现有*生生态的完整性。工程的建设期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作为施工道路,避免对动物生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②加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普及、在施工区设置保护动物的告示牌及警告牌等措施进行宣传,严禁猎杀、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 ③施工中尽可能减少放炮,放炮前应先对附近动物进行驱赶,以尽量减少对动物的直接伤害,部分行动较慢的动物可捕捉后再迁至其他环境中放生。 ④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植被保护和景观维持。禁止矿渣乱堆乱弃,避免雨天开采,减少水土流失。处理好施工“三废”,禁止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以免对动物生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运营期: (一)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避让措施 ①项目矿区内无珍稀濒危植物和生态敏感目标,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占地红线,严禁超矿区范围开采占地,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矿区范围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堆料等。 ②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砍伐矿区范围外林木,施工区外严禁烟火,减轻矿山开采对植被及野生生物的影响。 ③应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管理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严禁猎杀兽类,严禁捕蛇、打鸟、捉蛙和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严禁食用野生动物(野味)。 ④项目实施期间,工作人员野外作业会带来野外火源管理的压力,必须把火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杜绝一切隐患。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时时敲响防火警钟,禁止在草坡、灌丛地、林区附近吸烟和生火,做好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建立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制最大程度避免发生火灾。一旦出现火情,立即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同时及时组织人员和当地群众积极灭火,以免造成对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2、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①对矿区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应按水保方案要求修建挡墙和截排水沟等;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区日常管理,确保水保措施完好运行,减少水土流失。 ②严格按照征地范围进行施工,划定最小施工范围,减小植被受影响面积。 ③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良设备,严格规范施工,特别注意减少工程爆破噪声对鸟类和兽类的惊扰,尽量采用无声爆破或深孔松动式等爆破震动小的爆破方式等先进技术;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减轻施工噪声和震动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 ④项目矿山开采期间注重污染物的治理,确保废物能够得到资源化利用、污染物能达标排放,避免污染物事故排放对周围土壤产生影响。 ⑤建设单位对矿区实施分区、分期开采,并分区、分期实施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措施。对采空区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措施,对停止使用的采矿区应尽快覆盖土层进行植被恢复,避免采空区长期裸露,并加强管护、养护,保证恢复成效。植被恢复应乔、灌、草的结合,尽可能选用当地乡土物种,乔木植物可采用杉木、云南松、云南冬青、雪松等,灌木植物可采用云南杜鹃、腋花杜鹃、米饭花等;草本植物可采用密毛蕨、黄花茅、白茅、黄茅等。 矿山按照分区、分期开采,并分区、分期实施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措施后,避免了大范围岩土裸露及大范围水土流失加剧。经过采空区植被一段时间的抚育、成长、恢复后,采空区植被覆盖率将会得到提高,水土流失将会减少,生态环境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⑥将储存于排土场内的生产剥离表土用于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环境恢复治理。 ⑦堆场、排土场停止使用时,在其上覆表土,然后进行植被恢复。 ⑧矿山服务期满后应尽快进行覆土绿化工作,恢复采空区的生态环境;对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采空区或其他危险区,其周边要设立永久性安全警示牌。 ⑨加强永久占地区周边植物的保护;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再用于生态恢复;植被绿化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入侵物种。 3、生态环境补偿措施 本项目矿区占地范围永久性的和临时性占用一部分林地、草地等,使这些资源受到损失,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 工程建设要永久性的和临时性占用一部分草地、林地等,使这些资源受到损失,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应根据国家关于林地补偿相关规定,向地方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补偿工程占地造成的损失,专款用于林地恢复、异地造林和养护。 4、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1)项目矿山开采应加强管理,增强管理者的消防意识,避免火灾等灾害的发生。植被恢复区应注意加强管理巡查,做好浇水、施肥保障措施,若发现种植的植物死亡,应查明死亡原因,并进行补种和加强管理。 (2)项目矿山开采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闭矿期生态恢复措施 采矿区在衰竭后期至报废后的时段内,与初采期和盛采期相比,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均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采取积极的对策,即可避免一系列的社会与环境负面影响,使区域发展趋于正常化。针对本项目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闭矿期生态恢复情况,现拟定以下几项措施: (1)堆场、排土场停止使用时,在其上覆表土,然后进行植被恢复。 (2)工业场地内所有建筑物全部拆除,并对场地进行平整,然后覆土进行植被恢复。 (3)建设单位对矿区实施分区、分期开采,并分区、分期实施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措施。在各分区矿体采空之后,对采场进行封场,在关停过程中要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清除开采边坡上的危石,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对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采空区或其他危险区,其周边要设立永久性安全警示牌。同时要做好采场表土、废石的清理、复垦还绿工作。 (4)对露采坑采用生产剥离的废石进行回填,用推土机整平压实。将储存于排土场内的生产剥离表土用于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环境恢复治理。 (5)建设单位对矿区实施分区、分期开采,并分区、分期实施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措施。植被恢复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入侵物种。植被恢复力求创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条件,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包括土壤、种子,避免过于单一化和人工化,须注意乔、灌、草的结合,避免“园林化”恢复倾向。进行植被恢复时乔木植物可采用华山松、云南冬青、雪松等,灌木植物可采用云南杜鹃、腋花杜鹃、米饭花等;草本植物可采用密毛蕨、黄花茅、白茅、黄茅等,须同时采用多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避免恢复区植物单一化。 (6)应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中的复垦分区、分期要求严格进行,落实恢复措施,保证恢复成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应尽量选用本土植物栽种和矿区剥离的表土回覆,以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二)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堆场、道路运输、采区等无组织粉尘以及加工期有组织排放的颗粒物。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覆盖层剥离扬尘防治措施 矿山在建成后的开采过程中采取洒水抑尘措施。 (2)爆破扬尘防治措施 ①爆破前先在爆破现场进行洒水抑尘。 ②在爆破时间的选择上,应选择有利于大气扩散的时段,根据区域地面风场特征,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建议爆破时间定在每天9点-17点之间,并实行定时爆破制度。 ③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工艺,采用合理布置炮孔,正确选用爆破参数,加强装药和填塞作业的管理,以降低爆破作业的产尘量。 ④在爆破前,对炮孔采用凝胶类、水等材料制作的炮泥进行堵塞,同时采用合理的炮孔网度、微差爆破以及空气间隔装药,及向预爆区洒水等措施,人为地提高矿岩湿度,可减少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同时还可降低爆破噪声影响。 (3)铲装扬尘防治措施 采用喷淋设施对铲装过程喷洒水雾,避免或尽量减少在大风、干燥天气作业。采取文明作业,避免粗暴作业产生的不必要扬尘。尽量降低装车高度,尽量减少铲装扬尘。 (4)运输扬尘防治措施 项目将采取如下措施,减缓运输扬尘的影响: ①运输车辆要搞好车辆外部清洁,及时清洗车辆,场区进出处设车轮清洗凹池。 ②运输车辆在运输时不得装载过满,应采取洒水、加盖苫布等措施,且运输车辆需定期检查,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③运输经过村庄时要减速慢行,限速10km/h。 ④运输路段定时用洒水车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干燥、炎热天气时,定期观察路面,发现路面干燥、起尘量大即随即进行洒水。 (5)堆场扬尘防治措施 ①成品堆场设置全封闭式钢结构大棚,成品堆场仅设置1个车辆进出口(无车辆进出时需设置防尘帘对车辆出入口进行密闭处理);并在顶棚同步安装雾化喷淋设施(雾化喷头每间隔2.5m设置一个),对成品仓库无组织粉尘进行雾化喷淋抑尘; ②排土场分台阶堆放,台阶堆放完成,需采取撒播狗牙根和百喜草草籽对堆土表面进行临时绿化,以防止强降雨冲刷造成表土流失,堆场西面和背面下游设置浆砌石挡土墙,堆土场四周设截排水沟。 (6)加工区粉尘防治措施 ①破碎、筛分及制砂设备均设置在全封闭式钢结构大棚,生产车间仅设置1个车辆进出口(无车辆进出时需设置防尘帘对车辆出入口进行密闭处理); ②破碎工段和筛分工段下料口均安装喷雾降尘设施; ③分别在破碎设备、筛分设备及制砂设备上方安装集气罩及引风管,通过引风机(风机风量:15000m3/h)引入到一套布袋除尘设备,经布袋除尘设备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DA001)进行有组织排放;在生产车间顶棚,同步安装雾化喷淋设施(雾化喷头每间隔2.5m设置一个),对车间无组织粉尘进行雾化喷淋抑尘,排放浓度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④皮带运输机的顶部和两侧用彩钢瓦进行封闭围挡,以尽可能地降低传送带的卸料高度。 故本项目采用布袋除尘工艺后,项目粉尘可达标排放。工业场地采取的除尘措施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较合理。 (7)破碎筛分工序未有效收集的无组织粉尘防治措施 ①加工车间建设在封闭的生产车间内,仅设置1个车辆进出口(无车辆进出时需设置防尘帘对车辆出入口进行密闭处理); ②在生产车间顶棚,同步安装雾化喷淋设施(雾化喷头每间隔2.5m设置一个),对车间无组织粉尘进行雾化喷淋抑尘。 (三)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本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制; 2、生活污水排入新建4m3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不外排; 3、凿岩机用水通过蒸发、下渗和吸收消耗,无废水产生; 4、堆场西侧地势低处设置1个容积不小于80m3的初期雨水沉砂池(1#),收集采区、道路、加工区及堆场、表土堆场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沉砂池沉淀后泵回300m3高位水池待非雨天矿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5、运输车轮清洗废水设置1个容积为10m3洗车池,运输车轮清洗废水经二级沉淀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 6、项目内的初期雨水沉砂池采取防渗漏、防雨淋、防溢流的“三防”措施。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不生产。 2、尽可能选用噪声低的设备。 3、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此降低摩擦,减少噪声强度。 4、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进出矿区车辆应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运输;合理规划首采区,分区开采。 5、开采平台开采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通过绿化吸收、阻挡噪声传播。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表土和废土夹石 表土临时堆放于排土场,用作矿区后期的绿化覆土,废土夹石运往排土场妥善堆存。表土、废弃土石方等均得到有效处置,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初期雨水沉砂池污泥 初期雨水沉砂池污泥主要成分是泥土等,定期清理至排土场堆放。 综上所述,项目在采取环评所提措施后,初期雨水沉砂池污泥得到有效处置,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布袋除尘灰及废布袋 布袋除尘灰作为产品放入成品堆场。布袋除尘器在检修期间将换下收尘布袋,废布袋为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少,由维修单位带走处置,不在厂区内暂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生活垃圾 项目运营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于垃圾桶后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 5、废矿物油 废矿物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面积为10m2),危废暂存间地面做重点防渗处理,地面及裙脚混凝土层上部采用环氧树脂漆对进行防渗防腐处理,配置2个专门的废矿物油桶贮存废矿物油(一备一用),危废暂存间设计满足“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要求,并设置导流槽及事故收集池,警示标识等。废矿物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建立台账管理制度,转移联单制度。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设置危废暂存间1间10m2,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贮存时,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实施,采用单独的容积存放,重点防渗,满足“三防”,地面及墙裙进行防渗及防腐处理;用于废矿物油储存,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项目需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要求配套标识标牌,设置导流沟和收集池; 2、定期对危险废物暂存间进行巡查、检修,并设置巡查记录,设置备用废矿物油收集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迅速予以消除; 3、柴油储罐周围设置消防沙对泄漏物进行吸附,并设置铲子、应急袋等,同时柴油储罐设置容积为30m3的围堰; 4、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定期进行演练。 5、项目采取严格按照防洪标准建设表土场截排水沟和护坝,雨季加强巡查,防止截排水沟堵塞;废土石堆放必须夯实,以保证堆料场坡面的稳定;严格按照设计堆高和库容,不能超容、超高堆放,达到设计容量后应重新选址建设,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七)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的开采境界进行采矿,杜绝越界开采,避免雨天进行开采。 2、开采期间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将油品的跑冒漏滴降低到最低限度,雨天对设备采取相应遮盖措施。 3、若开采过程中出现油品滴漏,应立即采取措施来封堵漏油点;有的部分漏油难以避免,应增设接油盘、接油杯,并及时回用此部分油料;实在无法避免的,应及时清理漏油沾染的表土、石料等,并及时转运至合法处理单位处置,以防降雨时这部分油品被带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 |
彝良县小草坝石英砂岩矿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 彝良县小草坝石英砂岩矿开采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小岩村民小组 |
建设单位 |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 (略) |
项目概况 | 本项目总投资:16789.73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新建石英砂岩矿开采建设项目,建设地 (略) (略) 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小岩村民小组。矿区由22个拐点圈定,矿区总面积为0.4566km2,矿区范围内设1#和2#采区,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区总面积0.309km2,设计开采深度1992~1806m,1#采区面积0.093km2,开采量546.68t,2#采区面积0.216km2,开采量792.96t,总开采量1339.64t。建设的主体工程包括矿石加工生产线,辅助工程包括办公区、配电室、截排水沟、碾压堆石坝、挡水坝,公用工程包括供水、供电系统和运输道路,储运工程主要有开辟运输公路、原矿堆场、产品堆场、排土场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噪声、水体、固废处理工程。办公区、破碎站、产品堆料场均布置于矿区东南部,排土场布置于东南侧距矿界1.1km处。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施工期: 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要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②所有的开挖边坡、开挖面、施工道路等均应做好防水土流失措施。 ③项目在施工期间应做好开挖边坡防护工作,开挖边坡周围在施工准备期修建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开挖边坡造成水土流失,防止边坡塌方和泥石流的产生,在雨季期间,施工开挖面应采取土工布覆盖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④在其周围或场地内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当地易于生存的树种,以美化环境,并防风抑尘。 ⑤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现场清理、采取恢复措施。 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场地内定期洒水,以有效防止扬尘;在风速大于四级时应停止挖、填方等工程作业;开挖出来的泥土应及时处理好,不宜堆积时间过长和堆积过高,因为临时堆积,易被风刮起尘土;对临时堆放的泥土、易引起扬尘的露天堆放的原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并且出场需对运输车辆进行车轮清洗。 3、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施工废水、雨季地表径流经排水沟收集后进入临时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②施工人员产生的清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化粪池产生的粪便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作物施肥。 4、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评提出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排放;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 ②运输车辆在途经敏感路段时要限速行驶;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 ④项目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并避免在夜间及交通拥挤时段进行,减缓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 本项目施工期工程量不大。项目施工噪声具有间断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在严格落实本评价报告提出的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外环境及关心点的影响基本可以接受,并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除。 5、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①开挖土石方及时清运至项目排土场; ②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金属边角材料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其余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用于矿区内部道路硬化处理; ③在办公区设置若干个生活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清运至大桥村垃圾收集点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运营期: 1、生态防护和恢复措施 本项目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加剧、扰动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破坏景观等,项目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将项目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对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本矿区植物群落组成简单,这些矿区内被破坏的植被在矿区其他地方及矿区外有大量分布,因此,本项目的开采对区域内植被影响较小。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的露天采区在矿山闭矿后将进行土地复垦,可使矿区被破坏的地表植被部分得到恢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拟采取以下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①保护好非规划用地的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工程建设中,除规划占地外,不得随意开挖、填埋、毁坏矿区及其周围区域现有的林地、草地等。 ②采矿生产期间禁止在非规划用地毁林开荒和放火烧山,不得随意砍伐工程用地外的现有树木,破坏植被;对矿区应及时进行植树绿化,以恢复植被。 ③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要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2)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措施 本项目矿区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较少,矿山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其栖息地的影响,对野生物资源潜在的最大威胁主要来自人为因素造成的间接影响。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在项目建设前后应禁止乱捕滥杀,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及管理,提高企业职工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及法纪观念,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3)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扰动地貌、平整场地所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裸露,遇降雨天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裸露面被雨水冲刷流失的泥土随着径流的雨水流向低洼处或进入附近水体,会影响地表水体水质。 项目针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在采区开采境界处设置截排水沟,将矿区外汇集的雨水有序地沿矿区周边排走,减少雨水进入采区等单元内,从而控制水土流失量。项目建设及营运期水土流失量及工程措施为: ①采矿区 生产期内对露天采区边坡定期进行监测,修整边坡,清除松散土体及不稳定边坡,消除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服务年限结束后,回填表土、播撒草籽、种植毛竹、杉木等植被,在边坡底部栽植爬山虎500株对耕地进行复垦。 ②工业场地 运营期在工业场地四周修建截排水沟,并设有初期雨水收集池,最大限度减少雨季雨水冲刷,服务期满后废渣清运、表土回填、播撒草籽等措施恢复为其他草地。 ③矿石连接道路 运营期在对矿山道路内侧修建截排水沟,服务期满后废渣清运、表土回填、播撒草籽等措施恢复为其他草地。 ④办公区 运营期在办公生活区顶部修建截排水沟,顶部修建挡墙,服务期满后对场地内的建筑物及硬化场地进行拆除,拆除完毕后对办公生活区进行复垦。 ⑤高位水池 运营期设置在矿区修建2个高位水池,1#高位水池位于矿区范围内,矿21拐点处,设计为矩形状,长5m,宽4m,深2.5m,顶盖厚30cm,顶部留检查口,容积50m3,为矿山生产及消防用水水源,1#高位水池拟建位置标高1948m,未来高位水池建设不会形成高大挖填方边坡。2#高位水池位于矿区范围外,矿14拐点处。设计为矩形状,长5m,宽4m,深2.5m,顶盖厚30cm,顶部留检查口,容积50m3,为矿山生产及消防用水水源,2#高位水池拟建位置标高1972m,未来高位水池建设不会形成高大挖填方边坡。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务期满后将场地内拆除的砌体、清理的废渣,直接就地回填坑穴。后回填表土、播撒草籽、种植毛竹、杉木等植被。 (4)矿山生态恢复措施及对策分析 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和规划的范围进行开发,禁止超范围开发,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工业场地与矿山道路建设等,开挖的土方禁止乱弃乱堆,应充分进行回填,并应注意依山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塌方或滑坡。 种植草本植物之后,要做好管护工作和抚育工作,精细管理,以保证栽种的成活率,死苗要及时补植。管护时间一般为3年,3年后可适当放宽管理措施。业主方应设置绿化专职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管理干部及绿化工人。 在矿山营运期内和服务期满后,建设单位须认真落实矿山生态恢复方案,按计划全面实施完成矿山生态恢复工作,贯彻“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及时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复垦矿山压占和损毁土地,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山占用土地和损毁土地治理和复垦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进行。经当地环保部门验收同意后方可闭矿。 2、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露天矿山采区扬尘的防治经验及《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关要求,一般采用洒水抑尘和严格管理作业方法进行采区扬尘污染控制,本项目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①对破碎、筛分生产系统进行封闭,设置除尘器进行处理破碎加工工序粉尘,对输送带进行密封,仅保留进出料口;在生产线的破碎、筛分机上方设置洒水降尘设施; ②矿山开采区、加工区、产品堆场和矿区内部运输道路设置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在生产加工、装卸过程中进行湿式生产,以降低粉尘产生量; ③成品堆场采用“三面围挡+顶棚”,周边设置喷淋设施,对表土堆场采取土工布覆盖的措施; ④配置专职人员,对矿区内道路以及表土堆场、露天采区等进行洒水降尘;对于粒径较小的砂料应存放在密闭的料仓内,减少无组织粉尘产生,堆放其他石料的场地应设置防雨顶棚; ⑤对进厂道路及场内道路路面用碎石进行平整压实,产品外运车辆用篷布遮盖物料,新增1台小型洒水车用于对进厂道路及场内道路晴天时机动洒水抑尘。 ⑥凿岩、穿孔、破碎环节采用湿式作业;合理布置炮孔,正确选用爆破参数,加强装药和填塞作业的管理,在爆破前后进行洒水,炮眼放置水袋,以降低爆破中的产尘量;采区爆破后矿方应安排人员对爆堆进行洒水降尘;采区产尘点、破碎筛分工段操作工均佩戴防尘口罩,防止粉尘吸入人呼吸道;采取轻缓装车、大风天气时减少装车次数及装车前对成品进行洒水增加矿石含水率等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量;生产区路面硬化及道路绿化、道路洒水、车辆限速、车辆加盖篷布、车辆进出厂区清洗等措施,减少汽车运输扬尘的产生量; ⑦加强破碎站四周的绿化工作,提高绿色植物的吸尘效果;在产生粉尘较多的筛分工序和破碎工序采用喷雾的方法抑尘,在破碎机进料口和出料皮带口设置喷头喷水,并将破碎、筛分工段采用彩钢瓦进行封闭,粉尘经布袋除尘器治理后呈无组织排放,减少无组织粉尘的排放; ⑧加强管理,有计划有序开采,杜绝四处开挖,确保资源有效利用;重视植被恢复工作,加强植树造林,发挥自然防护效应。 3、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场外的雨水经场外截洪沟截流外排,场内设置场地初期雨水收集池、化粪池,雨天地表径流经初期雨水收集池处理后部分用于洒水降尘,剩余部分外排。日常的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化粪池定期清掏为周边农作物施肥。具体如下: ①按要求建设完善截、排水沟和挡墙,在露天采场外围、开采平台内侧开挖截排水沟,在采场顶部设置栅栏;在表土场底部修建挡墙;在废石场顶部修建截排水沟,底部修建挡墙;办公区、堆料场及破碎站顶部修建截排水沟,底部修建挡墙; ②根据项目矿区地势,矿山开采平台、矿山内部道路、加工区、堆料场、破碎车间一侧设置截排水沟,末端连接配套设置集水池及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容积不小于45m3,雨水收集池位于项目区地势低洼处,定期检查清底;雨天地表径流经初期雨水收集池处理后部分用于洒水降尘,剩余部分外排。 ③项目生活污水为一般的生活污水,员工日常生活清洗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污水量较小。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化粪池淤泥委托当地农户定期清掏用于周边耕地施肥,建设项目位于农村地区,根据资料显示,项目区周边有耕地。农作物对农家肥需求量大,且农作物种植长期需要施肥,项目周边农作物种植规模较大,因此,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在技术和经济上相对可行。 ④考虑到矿区内干河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矿区,河床地下分布有部分资源,结合相关采矿设计规范,河流穿越设计的露天境界应进行改道或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为提高矿石回收率,结合矿区地形地质条件和河道位置,方案推荐挡水坝截流,修建引水明渠引流,通过1885m清扫平台引至原河道,流经内排区域的部分通过钢筋混凝土暗涵引流。运营期间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污水;禁止在河道中清洗机器;及时清理河道中的碎石。 4、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机械噪声防治措施 ①采购性能好、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和流动运输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噪声。 ②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③将破碎机、筛分机、皮带输送机等固定机械设备置于防尘大棚内,利用建筑隔声。项目开矿设备主要是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这些设备噪声为移动源,较难控制,通过选取优良的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科学安排作业位置等方法降低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④给从事高噪声作业的工人配备听力保护装置,如耳塞、耳罩和头盔等,以保护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以避免其听力受到损伤。 ⑤夜间不进行生产活动。 (2)运输噪声防治措施 ①做好运输汽车维护,确保汽车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加强运矿公路段的经常性维护和路面平整,以保证运矿行车平稳,减少噪声。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应平稳低速行驶。 ②矿山地处山区,村级运输道路两侧树木较多,形成隔声屏障。 ③项目运输应选在昼间进行,在晚上22:00至次日早上6:00 时段不得进行采、运作业;同时车辆应减速慢行、禁鸣喇叭,减轻交通噪声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5、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1)一般固废环保措施 ①现有项目设置了2个排土场,一个为外部排土场,位于矿区西南侧,占地面积*m2,内部排土场为1#采空区,项目边开采边回填,项目土石主要来源于露天开采区,主要为表层土壤,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所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项目表土剥离后暂存于表土场,后期用于绿化覆土,矿山运行结束后对其进行回填,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为保证排土场的安全使用,排土场西北侧设碾压堆石坝,四周设置截洪沟,各台阶内侧设置排水沟,连通排土场西侧和南侧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堆放过程中采用台阶式堆放,及时对排土表面压实、压平,及时对服务满的台阶进行覆土,植被恢复,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②初期雨水收集池污泥主要为采区在雨天冲刷形成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定期清掏后堆放在排土场。 ③项目在办公区设置8个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运至大桥村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化粪池定期清掏作农肥。生活垃圾处置措施经济投入不大,定期清运,可防止蚊蝇滋生,防止环境污染,处置措施可行。 (2)危险废物处理措施 矿山机械维修检查和定期清洁时,会产生废机油0.01t/a,属于危险废物(HW08),项目在厂区建设一座废机油暂存间,配置专门的废机油桶贮存废机油,危险废物暂存间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修改单要求进行建设,清运处置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做好台账管理。 6、闭矿措施及生态恢复 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了维护采区边坡稳定,避免产生崩塌、滑坡等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定期检查边坡的稳定状况,及时清理松边浮石;及时排除采区内的积水;闭坑时对软弱岩层边坡,如土质边坡、风化带边坡、破碎带边坡和软弱夹层边坡采取锚喷、浆砌、喷射混凝土等方法予以加固等防护措施。闭坑后保持截排水设施通畅。 ②矿山服务年限结束后,对各类地表工业场地区内废弃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拆除的建筑木料可赠予当地农户作为燃料或建筑材料。废弃的砖、石、砼等建筑垃圾回填地下采空区。地表废弃建筑清理后,通过对地表礓土层进行剥离清理,实施土地平整、土壤重构等措施及时复垦。 ③针对复垦土地覆土需求,对拟损毁土地进行表土剥离,其中露天采场区结合矿山开采工艺,矿山开采前首先进行表土剥离。项目建设区剥离后的表土集中堆放于表土堆场,后期用于覆土绿化。 ④为了满足复垦地植被生长的需要,对覆盖表土后的压占区土地进行平整,平整厚度30cm,场地平整时既要考虑保墒排水,又要防止水土流失。 ⑤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肥力及生物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对损毁土地进行植被重构,改良环境,恢复土壤肥力与生物生产能力。植物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生态适宜性原则,应以乡土树(草)种为主,栽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护坡效果好的草本或灌木。本项目复垦责任范围50.2085hm2,其中复垦为旱地6.6437hm2、复垦为乔木林地0.4939hm2、复垦为其他草地0.7822hm2,土地复垦率为99.17%,矿区绿化覆盖率(即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可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