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近年来,历城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通过全区不懈努力,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完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任务,土河、韩仓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唐王、彩石等街道办 (略) 级森林乡镇,石徐村、东泉村、芦南 (略) 级森林村居,云台山田园综合体等3个项目成功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港沟街道芦南村、彩石街道玉河泉村 (略) 景区化村庄,建成虞山、蟠龙等43处公园游园,启动全国 (略) 创建,全省先进的幸福柳环卫转运中心建成启用,唐冶街道鲁商凤凰城社区被评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以来,连续荣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五个百强区”称号, (略)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科技转移先进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项评价先进区”,入选“全国百强主城区”“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榜”。 (略) 会中心城区,从自身条件看,经过多年蓄势聚能,已具备运行稳健质效双升的经济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资源平台富集的科创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和四通八达的区位交通优势,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及时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可谓正逢其时。在此背景下,历城区启动《 (略) 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简称《规划》)编制。
《规划》于2022年6月2日 (略) 生态环 (略) 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目前已经发布实施,且处于有效期内。通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今后一定时期进一步提升历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加快建设成为绿色低碳、 (略) 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实保障。
二、创建计划
到2025年,历城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经济显著发展,生态生活绿色舒适,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大幅提升。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充分彰显南山北水魅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到2030年,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生态制度体系健全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生态生活宜居幸福,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具有历城特色的生态文化得到弘扬,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历城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通过全区不懈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及时提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高规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 (略) 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并启动《 (略) 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的编制。自觉 (略) 、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与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对标调焦、同频共振,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 (略) 会建设发展“排头兵”。第一个“4”是突出做好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第二个“4”是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第一个“3”是聚力实施载体建设、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三大攻坚行动”;第二个“3”是着力强化深化改革、人才队*、发展环境“三大服务保障”。
逐步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按照“三级五层七精度”工作体系完成三轮“三区三线”的试划工作,对全区建设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编制了《历城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报告》。积极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落地。不断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2021年,组织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机动车燃油零售业、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等行业193家排污单位按期取得排污许可证,实现2021年辖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任务。
不断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略) (略)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统一部署,进行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编撰了《济南历城区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报告》和《济南历城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报告》, (略) 专家组测评。制定了《历城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办法》,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建设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勘察。
不断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先后印发《历城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完成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制定了《历城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不断加大案件线索排查,积极推进案件办理进程。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依据上级工作部署要求,于2020年开始正式实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区审计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做法被新华网、大众网等媒体宣传13篇次。积极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略) 生 (略) 财政厅《关于印发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积极推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签订工作,并于2021年9月完成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印发《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奖补资金暂行办法》《历城区空气质量考核办法》等文件,对全区14个街道空气质量及道路进行考核,确保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2017年5月,印发《历城区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2021年2月9日,历城区河长办与 (略) 举办揭牌会签仪式, (略) 首推“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完成河湖划界工作,规范岸线管理。土河、韩仓 (略) 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杨家 (略) 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巨野河玉河泉支流等9条河道创建区级美丽幸福河湖。加强黄河历城段综合整治提升,全面完成小清河、杨家河、土河、韩仓河等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赵王河、小汉峪沟治理项目。累计完成7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1.30%。完成1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保持稳定,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自2019年11月召开全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会议以来,先后发布了《 (略) 历城区全面建立林长制工作方案》《历城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出台了《历城区林长制会议制度》等六项制度。建立起区、街办、村三级林长体系。签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推进“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 (略) 首推“林长+检察长”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全区林长制推行工作有效地强化了各级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形成了“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良好发展格局。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齐抓共管大格局。2018年区委、区政 (略) 历城区生态环境委员会,作为区委、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任务和指标逐项分解落实到区直有关部门和街道(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绿色发展不断提速
农业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四增四减”工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推进,玉米、小麦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预期目标。及时开展受污染土壤田间勘察检测和安全利用技术,全年安全利用率达100%。不断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密切监控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动态。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草莓专用生态降解地膜及降解包材研发中试项目建设。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3.7%。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关闭搬迁工作,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72%。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大力推进优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不断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迭代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由2015年的6:40.8:53.2调整为2:25:73。累计完成东部老工业区81家企业搬迁改造,济钢生产线于2017年整体关停。落实“ (略) ”战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中电建能源谷、智荟瓴科技城、大博智能等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项目加紧建设,“智造历城”建设取得突破。落实空天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9000万元,国内首个以空天科技为主题的空天信息科技馆、世界首条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建成投用。 (略) 级“专精特新”企业53家、瞪羚企业29家。宏济堂制药成为首个独角兽企业,中物九 (略) (略) 、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49家、增长1.9倍,高技术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8.8%,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3%。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上云企业突破7000家,市级以上示范企业达到15家。
产业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融合多业态,打造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历城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历城民宿品牌进一步擦亮,对4家民宿进行了联审,东泉民宿项目主体完工;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荣升国家4A级景区;港沟街道芦南村、彩石街道玉河泉村 (略) 景区化村庄。旅游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研学游、休闲游、乡村游、工业游多线齐发,文旅融合形成发展新动能。积极服务融创文旅城、德云文化广场等文旅项目,融创文旅城被评 (略)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区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长为50家,为历年之最。推动港沟街道芦南村云台山田园综合体、彩石街道东泉村乡村文旅项目和唐王街道锦鲤产业园建设,展现田园风光,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历城。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对草莓特色产业实行链条化打造和品牌化开发。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近年来,历城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历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随着电代煤、气代煤等环保举措的实施,历城区能源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观。全市能耗型、污染性工业企业的迁出使得历城区工业体量剧减,“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东部老工业区81家企业搬迁改造,济钢关停钢铁产能。统筹推进小清河及其支流等河道水系生态治理,严控污水排放;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改善河流水质,水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打造“两河生态体系”,实施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推进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提升小清河及其重要支流两侧绿道和景观;重点修复白泉、齐烟揽华等湿地生态系统,塑造高品质河岸风貌。按照“千园之城”建设计划,推进重点山体公园和绿道连通建设,构建蓝绿交织、青山入城、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2021年,历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0,与2020年同期相比改善10.21%,6项主要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O3浓度分别为82ug/m3、44ug/m3、12ug/m3、38ug/m3、1.5mg/m3、182ug/m3,良好及以上天数231天,同比增加22天,优良率63.28%,增幅6.0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持续下降。开展空气质量争先进位攻坚行动,2021年 (略) 第一单元排名第6。地表水断面达标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11家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工作并组织专家评审,3处污染地块开展管控修复工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实施“清河行动”,完成15条河道综合治理。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达到62.26, (略) 排名前列。
宜居宜业的生态历城、品质历城画卷基本绘就。以“绿城花城”和“千园之城”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森林围城、绿道穿城、花景满城、四季绿城” (略) 景观形象。2021年,建成济钢森林公园、虞山、蟠龙等43处各类山体公园、社区公园、小区附属游园,构成了历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衬托出生态历城宜居宜业的优美底色。完成建设包括胜利路、温梁路等特色绿化景观道路14条,总长约19.6公里,完成绿道建设14公里。结合森林康养服务“田园历城”建设,为“品质历城”建设打造崭新的“森林康养”城市名片。云台山田园综合体等3个项目成功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
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面铺开。2021年,加快推进小清河、巨野河等小清河流域主干河道治理项目,实施集防洪达标、截污治污、生态修复、景观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治理。三河被作为生态河道典型案例多次被新华网、新华社内参、济南日报头版等国家、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杨家 (略) 打赢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典型案例,被市生态环境局选定为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攻坚案例的现场教学点。土河、韩仓 (略) 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杨家 (略) 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巨野河玉河泉支流等9条河道成功创建区级美丽幸福河湖。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积极推进辖区内渣土山绿化提升改造工作,让渣土山变身网红绿地花海。2021年区完成治理总面积达45.9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4000余株,栽植花草地被21.2万平方米,通过此次绿化治理,彻底清理了常年堆放的生活垃圾,消除了雨季山体滑坡的安全隐患,提升了周边居民生活出行的街区环境。 (略) 专项治理资金2300万元,实施莲花山北坡断崖山体绿化提升以及3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开展168处破损山体现状调查测绘工作,准确掌握全区破损山体现状。
黄河流域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推进黄河风貌带建设,通过实施黄河绿色观光长廊、黄金梨园景观提升、三处险工控导工程景观绿化、沿堤村庄特色牌坊建设等多个项目,提升黄河历城段整体风貌。加快推进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整治工作,督导责任单位完成济南炼油厂临济输油管到期报废拆除任务,目前已完成并销号。加大清违清临力度,共完成盖家沟墓地围墙、母亲河公园公厕及水上乐园管理房等3处违建的拆除,通过持续督导检查对荷花路街道滩区内养殖有所反弹问题,及时进行了查处。
(五)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城乡面貌亮出新颜值。城市发展框架快速拉开,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城镇化率达86.3%。截止2020年底,全区绿地面积由2017年的2497.89万平方米增加至4204.62万平方米,2019~2021年建设山体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约117处。2021年,启动全国 (略) 创建,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品质提升行动,拆除违章建筑19万平方米,实现新增违建零增长。城镇污水处理率99.2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分类实现全过程管理,全省先进的幸福柳环卫转运中心建成启用,唐冶街道鲁商凤凰城社区被评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垃圾分类 (略) 前列。14个街道全部建成文化馆分馆和图书馆分馆,街道综合文化站及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8个街道和17个社区(村)建立了历史文化展示厅。新建5家泉城书房。2021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0余场,“戏曲进乡村”演出321场,公益电影放映2458场。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顺 (略) 验收。截止2019年,完成户厕提升改造27996户,全区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到92.95(涉及拆迁及新建农房,此数据为动态数据);2020年至今, (略) 市农村改厕整改“回头看”要求对已实施完成的户厕进行了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79个村污水治理任务,污水治理率达到51.3%, (略) 主管部门下达的治理任务;按照上级任务安排,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完成2021年度王舍人街道办事处杨南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圆满完成5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任务,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37%,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六)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重视生态文明宣传。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 (略) 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宣传。强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和“环保下乡”宣传活动,大力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积极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等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主题宣传活动,绿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以上活动只是历城区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的缩影。近年来,历城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高涨。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发展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一项惠民生、促发展、利长远的重大工程。下一步,历城区将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统领,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突破,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助推历城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进一步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全区各街镇、各部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组织力量深入排查、逐一整改;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适时组织“回头看”,坚持举一反三,摸清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精准整治,切实补短板、堵漏洞。
(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力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自然资本保值增值,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建设项目准入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三)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水平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型和高科技型工业,走出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协调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促进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推动生态恢复项目建设,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四)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全面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与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