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 (略) 大英生态环境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月6日-2023年1月13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25-*
通讯地址: (略) 大英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股
邮 编:*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略) 大英县郪江隆盛镇防洪治理工程 | (略) 大英县 | 大英县祥凤寨水库 (略) | 四川仁欣 (略) | 主要建设内容:综合治理河长5502m,其中堤防建设长度546m,清淤疏浚长度4800 m。新建堤防长度546m,其中黄腊溪158m(扶壁式挡土墙),郪江388m(生态土堤),新建亲水梯步4处,排涝涵管4处,加长原涵管2处。本工程防洪保护对象主要为隆盛场镇居民及设施,保护居民0.75万人。洪水标准为20 年一遇。项目总投2382.4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7.85万元。 | (一) 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环境管理措施。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强化施工期环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及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二) 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不入河。施工过程中基坑废水和清淤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流郪江,不外排。 (三)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施工过程中修建施工围挡,设置喷雾洒水装置降尘;施工过程对裸土、临时堆放的材料等进行覆盖,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进行遮盖或者实施绿化覆盖。对施工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减速,车箱严密遮盖等措施,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项目必须强化清淤作业管理,脱水场地需建设围挡,铺设防雨布遮盖,使用除臭剂等,可减少清淤过程臭气的挥发、扩散。 (四)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各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开挖及河道清淤料用于堤坝的填筑和回填,无弃方,不设专门弃渣场,严禁渣土入河;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五)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噪声防治措施。项目施工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优化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厂界噪声排放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六)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以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控制大面积、高强度流失,保障防治区的安全,为植物措施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套,提高水保效益、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标准。水土流失以不改变土壤侵蚀类型为标准。 |
2 | (略) 大英县郪江隆盛镇民主段防洪治理工程 | (略) 大英县 | 大英县祥凤寨水库 (略) | 四川仁欣 (略) | 主要建设内容:综合治理郪江河道长4.8km,工程治理 (略) 大英县郪江隆盛镇防洪治理工程终点(隆 (略) ),治理终点为隆盛镇玉龙村菩萨岩拦河坝上游约550m。右岸建堤起点为隆 (略) ,终点为隆盛转盘下游50m。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郪江堤防1段、长0.589km,河道疏浚1段、长4.25km。新建穿堤涵管5座,新建下河梯步3座。本工程防洪保护对象主要为隆盛场镇居民及设施,保护居民0.75万人。洪水标准为20 年一遇。项目总投2087.6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7.15万元。 | (一)落实废水处置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确保各类废水规范化处置。项目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不入河。施工过程中基坑废水和清淤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流郪江,不外排。 (二)落实废气处置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施工过程中修建施工围挡,设置喷雾洒水装置降尘;施工过程对裸土、临时堆放的材料等进行覆盖,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进行遮盖或者实施绿化覆盖。对施工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减速,车箱严密遮盖等措施,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项目必须强化清淤作业管理,脱水场地需建设围挡,铺设防雨布遮盖,使用除臭剂等,可减少清淤过程臭气的挥发、扩散。 (三)落实固废处置措施。本工程开挖及河道清淤料用于堤坝的填筑和回填,无弃方,不设专门弃渣场,严禁渣土入河;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四)落实噪声处置措施。施工期采用优化施工布局、合理安排工期和禁止高噪声施工工作等措施,降低施工期对周边的噪声影响,确保不扰民。 (五)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三类。以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控制大面积、高强度流失,保障防治区的安全,为植物措施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套,提高水保效益、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标准。水土流失以不改变土壤侵蚀类型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