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九龙坡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 (略) , (略) 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九龙坡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九龙坡区第十九届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8日
重庆市九龙坡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九龙坡区深化医疗改革,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九龙坡区 (略)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九龙坡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九龙坡区区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略) (略) ,位于重庆主 (略) 城区,直管13个街镇( (略) ,3个镇)。2020年末户籍人口 *** 万,常住人口 ***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 亿元,保持在全市区县第二位。经多年发展,我区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向好。2020年,全区户籍人口预期寿命 *** 岁,较2015年提高1.53岁,婴儿死亡率2.24‰,孕产妇死亡率0/10万,主要健康指标均位于全市区县前列。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33个, (略) 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基层卫生机构81个( (略) (略) 7个, (略) 4个)、 (略) 47个( (略) 13个, (略) 5个)、 (略) 类574个、 (略) 1个、卫生单位3个、 (略) 3个、 (略) 1个, (略) 2个。总编制床位8579张, (略) 床位4093张,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7.57张。
“十三五”以来,九龙坡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 (略) 署,强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服务、精神疾病防治、应急救治、基本公共卫生等内容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 (略) 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较好地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主要问题
1.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十三五”期间,通过人才引进,医疗资源整合等,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略) 提升,但部分指标仍有不足,截至2020年,九龙坡区每万人全科医师数为2.88人,离国家、市级要求(到2025年达到4.0人)仍有距离;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数为0.1人,距离国家、市级要求(到2025年达到0.7人)差距较大。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不高
辖区高端医疗资源集中,个别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定位尚未清晰,发展方向不清,预防、康复、护理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较少,不能充分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亟待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小、设备不足、人员配备不齐、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3.同质化发展现象突出
辖区内医疗机构总体差异化发展不明显,医疗机构的专科优势不突出,医院、医疗机构特色定位不够,大多数医疗机构追求开展尽可能多的科室,不注重优势学科的建设,区域整体医疗情况发展良莠不齐,突出优势学科较少,难以形成区域影响力。
4.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亟需提升
医疗机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部分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 (略) “多而不强”,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联通共享不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合作不顺畅、协同性不强。
5.社会办医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2020年底, (略) 会办医疗机构编制床位占全区编制床位总数的 *** %,但床位使用率仅 *** %左右。社会办医机构多小而散乱,医疗服务和运营效率不高,高端有影 (略) 较为缺乏。
(三)形势与挑战
1.“健康中国”战略为医疗服务发展带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略) (略) 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既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有利于解除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积蓄经济发展的长久势能,扩大内需潜力,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略) 提供重要支撑。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促进川渝医疗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以有效整合两地资源扩大 (略) 、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建立起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挂网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医保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造医疗服务群,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智力优势互补,带动区域内科研、人才全方位发展。
3.全 (略) 会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全 (略) 会,也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成为新的要求,提供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健康服务业升为国家战略,极大地丰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国家和地方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导向,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略) 会到来增加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略) 会的到来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疾病谱的变化,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同时也会推动“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重治轻防”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5.信息技术的进步引领卫生服务转型
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对卫生服务转型有着引领作用,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对接,面向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疫情防护的APP为疫情防控、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提供坚实支撑。在信息平台建设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医院信息智慧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健康扶贫信息化支撑、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 (略)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 (略) ,以“重整合、促均衡,补短板、强弱项,抓带动、提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供给、完善调控、深化改革,优化配置, (略) 合理、整体智治、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践行“ *** ” (略) ,实现“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 (略) 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 (略) 。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以“强基层、补短板”为重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略) 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略) 会资本合作, (略) 会办医,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人口分布和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全行业监管,整合卫生各要素资源,促进区域之间、中西医之间和预防、医疗与康复之间均衡发展,促进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坚持分级分类分片管理。统筹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数量、结构、层级与分布,优化资源配置, (略) 模式,发挥龙头作用,形成片区效应,分层分类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市级关于医疗 (略) 的要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卫生强区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与九龙坡区 (略) 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表1 2025年九龙坡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别 | 序号 | 主要指标 | 2020年实际值(市) | 2020年实际值(区) | 2025年目标值(市) | 2025年目标值(区) | 指标性质 |
健康水平 | 1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 | *** | *** | *** | 预期性 |
2 | 健康预期寿命(岁) | —— | —— | 同比例提高 | 同比例提高 | 预期性 | |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3 | 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 | 0.47 | 0.31 | 0.86 | 0.86 | 约束性 |
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人) | 0.09 | 0.18 | 0.18 | 0.18 | 预期性 | ||
4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 | ——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 5 | 每万人口急救车数量(辆) | 0.75 | 0.85 | 1.0 | 1.0 | 预期性 |
6 | 二 (略) 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 ***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
7 | 社 (略) (略) 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比例(%) | *** | 0 | 100 | 100 | 约束性 | |
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 8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张) | 6.38 | 7.57 | 8.0 | 8.03 | 预期性 |
其中: (略) 床位数(张) | 2.96 | 3.35 | 4.0 | 4.05 | 预期性 | ||
(略) 床位数(张) | 0.64 | 0.52 | 0.85 | 0.85 | 预期性 | ||
康复床位(张) | 0.29 | 0.62 | 0.42 | 0.62 | 预期性 | ||
精神科床位数(张) | 0.28 | 0.58 | 0.5 | 0.6 | 预期性 | ||
重症床位数(张) | 0.04 | 0.06 | 0.06 | 0.06 | 预期性 | ||
9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77 | 3.78 | 3.6 | 3.84 | 约束性 | |
10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3.41 | 5.06 | 4.7 | 5.18 | 约束性 | |
11 | 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数(人) | 0.35 | 0.1 | 0.7 | 0.7 | 预期性 | |
12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3.12 | 2.88 | 4 | 4 | 约束性 | |
13 | 床人(卫生人员)比 | 1:1.48 | 1:1.37 | 1:1.6 | 1:1.6 | 预期性 | |
14 | (略) 日(天) | 8.90 | *** | ≤8.0 | ≤8.0 | 预期性 | |
中医药服务 | 15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0.62 | 0.99 | 0.8 | 1.13 | 预期性 |
16 | 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 (略) 比例(%) | *** | 100 | 95 | 100 | 预期性 | |
17 | 设 (略) (略) (略) 比例(%) | *** | 100 | 100 | 100 | 约束性 | |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 | 18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1.03 | 1.05 | 4.5 | 4.5 | 约束性 |
其中:普惠托位数(个) | — | — | ≥2.7 | ≥2.7 | 预期性 | ||
19 | 每十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3.8 | 4.94 | 6 | 6 | 约束性 | |
20 | 每千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0.57 | 0.79 | 0.87 | 0.87 | 约束性 | |
21 | 二 (略) 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 | 45 | ≥60 | ≥60 | 预期性 |
注:2020年底,九龙坡区实际常住人口 *** 万,2025年预计常住人口为143万。
三、医疗卫生 (略)
以公平可及为目标,结合九龙坡区城镇化发展和人口集聚趋势,实行资源梯度配置,优化全区城乡医疗 (略) ,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服务体系架构和功能定位
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 (略) 等,各机构按照层级梯度配置,形成覆盖城镇、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由政府举办,包括区疾 (略) 、 (略) 、 (略) 、区卫生健康综合 (略) 和区公共卫生和计划生 (略) 。
2.医院。 (略) (略) 。 (略) 分为区 (略) 、 (略) (包括市级、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 (略) )。 (略) (略) 形成补充。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 (略) 、社 (略) (站)、村卫生室、医务室、 (略) (所)、 (略) 、诊所等。
4.其他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鼓励设置独立 (略) 、 (略) 、 (略) 、医 (略) 、 (略) 等机构,鼓 (略) (中心、站)、 (略) 、 (略) 等接续性服务机构,规范和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二)床位配置
1.床位分类管理。建立治疗床位和康复床位、长期护理床位、精神床位分类管理制度。 (略) 、 (略) 床位类别主要为治疗床位; (略) (略) 康复科床位类别主要为康复床位;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中建立老年护理病区的床位原则上为长期护理床位。 (略) 、 (略) 等医疗机构床位类别原则上为长期护理床位,社 (略) (略) 根据覆盖人口规模和服务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疗床位、康复床位和长期护理床位比例。建立儿科、妇科、产科、精神、康复、长期照护、传染病等专科床位使用信息上报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床位储备库。
2.床位总量与结构。适度合理增加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总体规模,积极盘活床位存量,提高床位利用率。床位设置按编制床位为准,留观床不列入床位配置总数。
依照辖区的人口数量结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现有床位使用情况,盘活现有床位存量,提高床位利用率,适量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扩大传染、急诊、重症、妇产、肿瘤等科室床位数。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8张。
表2 九龙坡区医疗机构床位配置规划(2021—2025年)
总编制床位数(张) | 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张) | |||
2020年 | 2025年 | 2020年 | 2025年 | |
(略) | 3795 | 5795 | 3.35 | 4.05 |
基层医疗机构 | 691 | 791 | 0.61 | 0.55 |
(略) | 4093 | 4808 | 3.61 | 3.43 |
全区 | 8579 | *** | 7.57 | 8.03 |
注:2020年底,九龙坡区实际常住人口 *** 万,2025年预计常住人口为143万。
(三)人员配置
充分适应疾病谱变化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适当提高医生配置标准,大幅提高护士配置水平。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4人,注册护士数达到5.18人。充分考虑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 (略) *** 建设。 (略) 区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守门要求,到2025年每万城乡居民全科医生数达到4.0人,逐步配备一定数量的康复医师、护理员等专业人员。
加强精神科医师、助产士等紧缺医技人员培养,每十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达到6名。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
表3 九龙坡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规划(2021—2025年)
执业(助理)医师数 | 注册护士数 | ||||||
总数 | 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医师 | 总数 | 每千人口注册 护士数 | ||||
2020年 | 2025年 | 2020年 | 2025年 | 2020年 | 2025年 | 2020年 | 2025年 |
4288 | 5488 | 3.78 | 3.84 | 5729 | 7409 | 5.06 | 5.18 |
注:2020年底,九龙坡区实际常住人口 *** 万,2025年预计常住人口为143万。
(四)设备配置
“十四五”期间,我区新增大型设备严格按照重庆市统一规划配备。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原则,严格审批手续,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和配置比例。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规范准入条件。
(五)技术配置
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以建 (略) 为抓手,加强临床专科建设规划的引导和支持,力争创建重庆主城地区 (略) 、 (略) 、 (略) 。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加强中医临床学科、中医临床专科、疫病防治学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区域专科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巴渝国医城”建设,提升中医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转化。
(六)卫生健康信息资源配置
以“ (略) ”平台为依托,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高效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 (略) (略) 建设力度, (略) 全面 (略) , (略) 、 (略) 达到“ (略) ”三级及以上水平。加强信 (略) *** 培训培养。改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库和共享交换系统,加强医疗服务监测;建 (略) 方审核及点评、公共卫生智能随访和云影像等系统,完善决策辅助系统。夯实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完善医药监管措施。到2025年,实现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覆盖率达90%以上。
四、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期间,重点聚焦“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全生命周期关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大行动,通过实施“补防、优医、强基、引培、中医药传承创新”五大工程,着力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转模式,优化 (略) ,全方位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
(一)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行动
1.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按 (略) 署,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疾控体系职能,健全疾控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 (略) “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模式,完善疾控机构人员激励评价机制。创建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3-5个,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网底功能,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推进传染病监测管理、公共卫生检验检测、公 (略) 置三大服务平台建设。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略) 扩建项目,建设区 (略) ,推进三 (略) 创建。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疾控信息系统,强化卫生健康相关大数据互联互通。
(3)强化疾病预 (略) *** 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0.8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达到0.18人。加强骨干人才培养,组建具有较高水平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略) *** ,所有新入职公共卫生医师上岗前均经过规范化培训。
专栏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防”工程
1. (略) 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市、区级资金, (略) 人员配备、设备装备等配置,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监测溯源、实验室检测等能力达到全市前列,争创三 (略) 。 2.在盘龙新城迁建 (略) 。按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争创区 (略) 。到2025年,力争创建1个市级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和1个妇幼科研培育项目。 |
2.健全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治体系
(1)健全传染病救治网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疾病防控“关口前移”。 (略) (略) 的ICU病房、负压病房建设,设立传染病区,加强传染病区、重症监护病区、中医药等科室建设和设备配置,提升全区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中西医综合防治能力。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全区传染病床设置数量达100张以上,重症监护病区床 (略) 编制床位的2%—5%。
(2)筑牢基层传染病防治关口。 (略) (略) (略) 发热和肠道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设置可转化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到2025年,社 (略) (略) 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比例达到100%。
3.夯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救治体系
(1)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 (略) 置机制,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以智慧流调为突破口,强化智能防疫。建设智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应急物资储备库。强化以区政府为主体的卫生应急组织架构, (略) 门联防联控机制; (略) 置能力,加强与邻近区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完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定期演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 (略) 会公众的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
(2)健全建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依托区 (略) 建设覆盖全区的急救网络。二 (略) 设置急诊科, (略) 床位的2—3%设置急诊科观察病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 (略) 指挥、调度,承担伤病员的现场急救和转运。城镇地区地 (略) 点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总体不超过8分钟。农村地区地 (略) 点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总体不超过18分钟。
(3)加 (略) *** 建设。规 (略) *** 配置标准,建立区 (略) 员数据库,分AB角配置总人数70人。健 (略) *** 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设 (略) *** ,重点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 (略) (略) *** 建设,全面提 (略) *** 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4.创新应急 (略) 会动员
(1)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科学制定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区级公共卫生应急 (略)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重要医疗防护物资和药品储备,其中医疗机构按照满足储备床位数15天满负荷运转目标,做好相关物资储备。大力倡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公共卫生应急物资。
(2)建立 (略) 会动员机制。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推动健康村镇、 (略) 区、健康单位(企业)、 (略) 、健康家庭等示范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重庆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依托,发挥基层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作用,形成行政动员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动员机制。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平急结合”长效机制, (略) 会各方力量共建防控协作网络。持续开展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 (略) 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依托120调度指挥系统,构建志愿者服务体系, (略) 会急救服务网络。
(二)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大力加强医疗资源整合, (略) 化办医,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龙头作用,形成片区带动大力加强基础建设, (略) 、 (略) 迁建项目, (略) 、 (略) 建设成 (略) 。以“基卫打底、公卫发力、卫技提质”为重点,强化“三卫联动”,把社 (略) 、 (略) 打造成为政府履行基本卫生健康服务、全科医生执业、市场资源整合、医养结合支持的综合性平台。优化 (略) , (略) 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到2025年, (略) 进 (略) 绩效考核前100名。
1.划 (略) 资源
按照“优化资源配置、 (略) 模式、发挥龙头作用、形成片区效应、实现梯度覆盖”路径, (略) 、 (略) 、区 (略) 迁建 (略) 项目等工程建设,将全区划成4个片区。
一 (略) (略) ,组建2个 (略) , (略) 化办医的统一领导, (略) 资源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绩效统一评价。二是将全区划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 (略) (略) 为中心,加强急诊急救、重点学科、临床特色专科建设,带动片区医疗服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形成卫生健康服务梯度覆盖。
专栏2 (略) “优医”工程
一片区: (略) 、 (略) 、 (略) (略) 的部分地区。 (略) 迁建为契机, (略) 与邻近单位整 (略) (略) ,力争达 (略) 建设标准,建 (略) 。 (略) 、 (略) (略) 、 (略) (略) 等组建医共体,覆盖杨家坪、谢家湾、石坪桥、黄桷坪 (略) (略) 分。 二片区: (略) 、 (略) 、 (略) (略) (略) 分地区。 (略) 迁建为契机, (略) 与邻近单位 (略) (略) ,巩 (略) “ (略) ”建设成果,建成中 (略) 。 (略) 、 (略) (略) 、 (略) 社 (略) 、 (略) (略) 、 (略) (略) 等组建医共体,覆盖石桥铺、 (略) 、 (略) (略) 分。 三片区: (略) 、华岩镇。 (略) 新建为契机, (略) - (略) (略) 分类发展改革项目,着力聚焦各专业学科建设,力争创 (略) 。与 (略) 、 (略) (略) 等组建医共体,覆盖华岩镇、 (略) 区片区。 四片区:覆盖西彭镇、陶家镇、铜罐驿镇。以区 (略) 提升建设为契机,探索推进区 (略) 分类发展改革,在西彭镇提升建设区 (略) ,力争创建三级 (略) ,建成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略) 、 (略) (略) 、 (略) 、 (略) 等组建医共体,覆盖铜罐驿、陶家、西彭片区。 |
2. (略) 综合服务能力
(略) (略) ,建设区域内卒中、胸痛、咯血、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 (略) ”。 (略) 、 (略) 、 (略) 、区 (略) 、市 (略) 、 (略) 、 (略) 等,加强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老年病、感染和康复等专科能力建设。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创建一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16个。重点发展儿科、急诊、呼吸、重症、中医肛肠皮肤、针灸等高水平临床专科;加大肿瘤、妇产等薄弱专科建设。持续改进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 (略) 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突出中医骨伤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优势,积 (略) 挂牌 (略) (略) 。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医院科研经费投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不低于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支持开展疑难重症等诊疗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健全职务发明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
3.补齐基层卫生机构
按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的原则,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环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 (略) (略) 和标准 (略) 建设。
到2025年,每千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达到3.50人。 (略) 或3-10万人规划设置1个政府举 (略) (略) ,每个乡镇均有1个政府举办的标准 (略) 。除社 (略) (略) 区外,规划服务人口规模0.8—2万人应 (略) (略) ,1个行政村设置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千服务人口配备乡村医生不少于1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执业人数不少于1人。
专栏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基”工程
1.优化基层医疗机 (略) 。 (1) (略) A区现址设 (略) (略) , (略) (略) 现址设 (略) 社 (略) , (略) 附近 (略) 社 (略) ,区 (略) 现址设置为 (略) 。 (2)迁建 (略) (利用西彭组团J标准分区J12-1/01地块,系医疗卫生用地,占地面积 *** 亩), (略) 选址购置房屋 (略) 社 (略) ,铜 (略) 迁建至大英雄湾片区。 2.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到2025年, (略) (略) 达到推荐标准( (略) (略) );1 (略) 达到推荐标准( *** (略) )。 |
4. (略) 会办医
(略) 会办医高水平、规模化、差异化发展。重 (略) 发展。 (略) 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略) 会力量在骨科、儿科、肿瘤、精神、心血管、康复等专科和中医、康复、护理等领域办医, (略) 会力量举办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安宁疗护等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
5.全面推开“ (略) ”建设
以“ (略) ”建设为统揽,围绕“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 (略) 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 (略) 全部建成“ (略) ”,推 (略) 建设“ (略) ”。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档升级就医环境, (略) 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持续加强医疗污水和医疗 (略) 置。 (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略) 更有文化温度。增进医患理解与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 (略) 文化,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增强职业荣誉感, (略) 会尊医重卫良好风气。
6. (略) *** 建设
(略) 深 (略) 编制备案制试点工作,力争扩大试点范围。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编制配置,合理配置其他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深化李兰娟、 (略) 士专家工作室、 (略) 等高端平台带动作用,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优秀毕业生考核招聘等工作,全职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专家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0名。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充实公 (略) *** ,提升基层人才素质。到2025年,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为4人。
专栏4 (略) *** “引培”工程
1.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实施医学专家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重庆英才、市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区突贡专家及区人才龙卡等各层次专家人才申报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全系统拥有10名市级以上知名专家、100名正高专家、1000名骨干。 (略) 士专家工作室、国医大师工作室及博士 (略) 等高端人才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学、学术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2.充实公 (略) *** 。完善公共卫生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传染病防控、应急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人员,逐步建立适应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公 (略) *** 。 3.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持续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公开招聘及引进工作,做好重庆市基层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及管理工作,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略) 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贯彻落实好基层全科医生津贴政策,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行业职业吸引力。 4.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为核心, (略) 医师、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大轮训,推进国家级助理全科规培基地( (略) )、重 (略) 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略) )及部分基层 (略) 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健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扩大继续医学教育覆盖面,推动参学率达到100%,让继续医学教育公平、可及。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继续做好科研项目申报及管理工作,力争市级科研项目有增加,国家级项目申报、参与有突破,SCI论文发表数量 (略) 提升。 |
(三)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
1.提升中医药龙头带动能力
(略) , (略) 挂牌 (略) (略) ,建设成为市级区 (略) 。巩固中医药特色优势,做深服务内涵, (略) 科室设置,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以中医药服 (略) 模式和服务功能,建立体现中医药 (略) 管理制度。 (略) 、 (略) 中医科发展。 (略) 会力量举办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能力和网络建设,强化设施设备配置和人才技术储备,打造一支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和紧 (略) *** 。
2.提升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
以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能力与技术水平为核心,强化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与管理。加大对国医大师工作室、“名医堂”“名医馆”的投入,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作用, (略) 、名科、名医为核心的中医品牌建设。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推荐和支持力度,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中医药传承人。强化中西医协同,以中为主、以西为辅,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全面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到2022年,建设1 (略) 。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到2025年,建成全国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新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1-2个、市级中医重点学科3-4个,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打造1个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点。
3.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
结合实施健康中国九龙坡行动,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100% (略) 设置治未病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推动中医药与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相衔接。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强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建设,开发中医药科普读物与益智类游戏, (略) 及中药百草园示范基地,提升青少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略) 会力量举办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等公益设施,积极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和发展。在医疗机构中打造“中医阁”等文化传播阵地。
4.提升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中医机构服务水平,培养一批基层名中医,提高优质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每个 (略) 都有1-2名中医类别医师。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中医馆提档升级工作,到2025年,力争新增2-3个精品中医馆,全区100%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镇(中心) (略) 和社 (略) 均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医师,能够开展10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专栏5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1.强 (略) 建设。建好全区中医药服务龙头, (略) 迁建项目。在中医肿瘤、肛肠、骨科、针灸、推拿、康复等领域争创一批国家、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优势专科和中医特 (略) 、非药 (略) 。强化中西医协同,以中为主、以西为辅,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2.做强中医品牌。持续巩固“全国名老中医药朱正刚传承工作室”“燕青门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 (略) 。大力宣传由重庆市名中医魏德海总结提炼的“魏式正骨术”、王世民国医大师、朱长林等名中医,巩固和加强全区中医药特色品牌。 3.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大力推广以“魏氏正骨术”为代表的中医特色技术,加强技术运用,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 |
(四)实施全生命周期关爱行动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多元供给、托幼一体、康育结合、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体系。 (略) 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其中普惠托位不少于2.7个。
2.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1)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完成 (略) 迁建,争创区 (略) 。按照“突出保健、拓展功能、完善临床、提高水平” (略) ,以妇幼保健、医疗、生育服务为主,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学科建设方向,加强妇幼保健专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建设。加强各级危重孕产妇和 (略) 建设与管理。增加妇产、新生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善救治网络,完善急救和转运设施设备配置,强化急救、转运、用血等重点环节保障,畅通转诊救治绿色通道,提升救治能力。
(2)强化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统筹利用,构建儿童医疗服务网络。以 (略) 为龙头,社 (略) (略) 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夯实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略) (略) (略) 有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有医师专职从事儿童保健服务。优化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健全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力建设。
3.提升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1)提升老年医疗多病共治服务能力。 (略) 老年医 (略) (略) 的单病种模式 (略) 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25年,全区二 (略) 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不低于60%。
(2)完善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到2025年, (略) (略) (略) 等,力争建设2-3个医 (略) ,重点为失能(含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家庭病床、 (略) 等, (略) 会力 (略) (中心、站)。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加强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鼓 (略) (略) (略) 设立安宁疗护病床。
4.强化职业健康服务体系
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网络,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加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控制、职业病康复救治能力建设。到202 (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85%以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95%以上,在岗职工新发尘肺病报告率明显下降,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
5.拓展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 (略) 标准化建设, (略) 开设精神(心理)科。到2025年,力争创建公立二 (略) ,二 (略) 精神(心理)科设置率达60%以上。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配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设置,积极开 (略) 区康复服务。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层级精防网络,强化严重精神 (略) 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全面推 (略) 区康复服务, (略) 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
6.发展康复医疗与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1)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略) 建设, (略) 分一级、 (略) (略) , (略) 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 (略) 。 (略) (含中医)康复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至少有1 (略) 设置康复医学科,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开设康复医疗门诊和增加康复医疗床位。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逐步建立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 (略) *** 。
(2)夯实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一批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职能, (略)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室)。 (略) 会健康教育网络, (略) 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7.完善监督执法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配置,加强农村地区卫生监督协管力量配备,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 (略) *** 。完善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加强执法车辆标准化配置。到2025年,深化“智慧卫监”平台应用,全面实现行政审批、 (略) 罚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全面实现市和区县卫生监督机构运用移动终端现场执法,实现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乡镇全面装备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系统。
(五)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行动
1.大力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力的组织推进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力度,及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2.统筹区域卫生健康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与成都市新都区群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促进医疗服务区域合作,构建公共卫生协作体系,健全传染病防控联动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协同服务机制。建立跨区域基层卫生政策互通机制,建立跨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交流机制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卫生人才交流培养。依 (略) 建立远程数字化医疗协作系统,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施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两地“ (略) ”共建共享。共建医疗专家库, (略) 评审、医疗质控、医院巡查等方面共享专家资源。全面深化中医药创新协作。推进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重点研究室、重点学(专)科、中医专科联盟建设。
3.强化平急结合医防协同机制
(1)完善平急结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急结合工作机制,增强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能力,建立应急状态下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机制。 (略) 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预留冗余空间,提高设施设备和人员平急转化能力。建 (略) 应急腾空机制、整体腾空方案。
(2)推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衔接联动、服务连续整合、信息互通共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人员柔性流动。以医共体“三通”建设为载体,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监测、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4.夯实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
(1)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以医联(共)体为平台,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专科有效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到2025年,以家庭为单位,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基于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信息,为签约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重塑基层服务模式。
(2)加快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逐步打通用药目录,加快推进医疗机构间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 (略) 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推进医共体“三通”建设,强化医共体内优质专科诊疗资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倾斜力度,持 (略) 对口支援,建立有序转诊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实现区域就诊率保持在93%以上。
5.完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责任,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保障责任,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其承担公 (略) 需经费。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 (略) 的六项投入责任, (略) 和传染病、精 (略) 的投入倾斜政策。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
6.构建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评价机制
全 (略) 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方面, (略) 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略) 高质量发展。将考核结 (略) 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经费划拨、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医保政策调整重要依据。完善医共体“三通”绩效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有序就医秩序建立和居民健康改善等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将服务质量数量、运行效率、患者满意度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7.完善保障可持续的机构运行机制
(略) 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 (略) 长负责制,健全完 (略) 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 (略) 运行管理自主权。 (略) 运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增强基于数据循证的运营管理决策能力。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实施岗位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强化政府责任,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健康中国九龙坡行动任务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经论证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 (略) 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二) (略) 门联动
区卫生健康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编办、医保、教育、科技、 (略) 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执行机制,加强政策协同,统筹推进医疗机构设置、主要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编制安排、用地保障、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推动规划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作用。
(三)严格规划实施
高度重视规划对科学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将纳入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 (略) 设置和改扩建、床位规模扩大、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必须依据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严 (略) 床位规模分级审查备案和公示制度,对严重超出规定床位数标准、未经批准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 (略) 通报批评,暂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级评审和财政资金安排。
(四)强化监督评价
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定期开展规划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实施期末,对规划期内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必要时开展联合督查,以推动规划落实。
名词解释:
1.“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即坚持不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质量城市建设管理、创造高品质人民生活,努力把九龙坡建成成渝“双城”“双核”重要的现代产业新高地、科技创新新高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在全市率 (略) 会主义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率先 (略) 会智能化。
2.“ *** ”发展愿景:即围绕“三高三宜三率先”这一愿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始终走在全市改革发展的第一方阵;就是要立足共建科学之城、人文之城“两大定位”,坚决担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开拓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绿色发展“ (略) 径”,全面提升经济品质、城市品质和生态品质,推动高 (略) 越走越宽广;就是要强化科学城九龙坡片区、九龙美术半岛、九龙新商圈和高铁临港经济区“四轮驱动”,高水平开发建设重点区域,打造九龙坡发展关键平台和核心引擎;就是要聚焦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人文艺术魅力区、人民生活品质区“五区目标”,砥砺奋斗,进取开新,努力把九龙坡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