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略)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相关规定,将“ (略) (略)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公告如下:
一、项目名称
(略) (略) 工程建设项目
二、项目概况
建设名称: (略) (略) 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略) 水利工程管护服务中心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 (略) (略) 境内(涉及新场镇、羊昌镇、百宜镇、新堡乡、水田镇、下坝镇)
投资总额:总投资6432.*元
国民经济行业类别:E建筑业48土木工程建筑业482水利和水运工程建筑4821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建筑—水利设施(部分):灌溉排水设施。
项目概况: (略) 工程建设项目 (略) (略) 境内,地处东经106°30′-107°03′、北纬26°55′-26°33′,涉及新场镇、羊昌镇、百宜镇、新堡乡、水田镇、下坝镇等6个乡镇;项目 (略) 总面积*亩,设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共*亩,排洪保护耕地面积2840亩。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改造拦水堰、改造渠道、改造输水管、改造排涝渠、改造排洪沟;其中,骨干输配水工程包括:渠道改造维修59条,改造总长65.972km,其中渠道拆除重建38.01km,底板恢复23.145km,边墙抹面防渗15.503km,全断面防渗改造2.104km;改造输水干管13条,总长16.016km;骨干排水沟工程包括:改造排洪沟7条,总长6.53km;维修排洪沟1条,总长0.045km;改造排涝渠3条,总长1.378km;骨干渠系建筑物及配套设施包括:新建烟灯坡倒虹吸管1条,长0.775km;改造倒虹吸管3条,长1.197km;因此,本项目实际上属于线性工程,但工程量较小。
项目涉主要灌溉水源为:10座水库、2座山塘和6条河流,分别为:巴丘山水库、千坎箐水库、红旗水库、羊午水库、柏枝田水库、弄箐水库、蜂塘冲水库、迎风水库、金家箐水库、螺蛳田水库、小珠山塘、打铁寨山塘、普渡河、中间河、马路河、谷溪河、柳青河、南明河等。
三、项目环境影响简述及防治措施分析
1、施工期
(1)施工期的废污水主要有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本项目排水主要在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基坑排水、混凝土养护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将产生的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其中,施工期基坑排水采取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后排放的方式降低泥浆废水中的SS浓度,待泥沙下沉后再抽排上清液,并控制水位下降速率,避免泥浆水外排,有效降低排水中SS 的浓度,处理后SS的浓度约为40mg/L,经沉淀后的基坑排水水质与周边连通的河道水质基本相同,基本上不会对地表水体水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混凝土养护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环评要求各 (略) 产生的混凝土养护废水经沉淀 (略) 理后复用,最后剩余的少量养护废水用 (略) 的抑尘酒水。对于设备清洗废水,施工单位设置一个设备集中清洗点,并在清洗点设置隔油沉淀池,容积为6m3。设备清洗废水经现场设置的 (略) 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2024)后回用。施工结束后,剩余的少量设备清洗废水经隔油 (略) 理后作 (略) 的抑尘酒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当地居民自建的化粪池 (略) 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 (略) (略) ; (略) (略) 的区域经当地居民自建的化粪池 (略) 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021)后作为农肥。
(2)本项目的施工期空气环境主要影响为混凝拌合扬尘、车辆运输扬尘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
环评提出以下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略) 应配备专人负责,作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
②水泥、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应按照“用多少,堆多少”的原则进行采购,如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实在需要现场堆存,应该入库存放或使用篷布全覆盖。
③建材在装卸、堆放过程中应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采用水喷淋防尘。
④项目所需混凝士采用机械现场拌合的方式。混凝土拌合点应远离居民点,且降低砂石料和水泥的投加高度。
⑤施工单位应配备酒水车, (略) 主 (略) 采取酒水抑尘, (略) 面湿润等措施,同时要求材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降低车速、严禁超载、全封闭运输。
⑥工程选用的燃油设备应保持在额定功率条件下,严禁超负荷使用,同时严格执行燃油设备报废制度,设备选用时必须选用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设备及油料,严禁使用油耗高效率低的机械设备,定期对燃油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确保汽车尾气能够达标排放。
(3)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机械设备噪声,其噪声级一般在73-99dB(A)之间。在经合理规划、降低设备噪声、降低人为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项目开挖的土石方挖填平衡,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回填土石方量5.*m3,废弃土石方4.*m3,弃方运至贵州省乌当(羊昌)至长 (略) 项目,具体用于该项目 TJ-1标(简称“乌 (略) TJ-1标”)的综合回填利用。本项目开挖土石方通过项目内部土石方综合回填利用及外部与其他项目进行土石方调配,实现项目弃渣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在进行场地平整时可将这些建筑垃圾用作回填材料,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由政府部门统 (略) 理;废弃包装材料、包装桶中不属于危险废物的部分分类收集后交供应厂家回收利用,属于危险废物的部分集中收集后交由具有危 (略) 理处置 (略) 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垃圾转运站,由环 (略) 置。因此,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小。
(5)本项目涉及土建施工,区域涉及敏 (略) ,项目采取了相应的生态保护设施,施工期前可通过优化渠道管线、工程布置,尽量避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及植被丰富地段,应尽量选择荒地、未利用地,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和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占用土地,对管线占地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对管线敷设施工宽度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开挖出的土尽量堆高在同一侧,可以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降低对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及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划定作业施工范围,施工作业控制在项目用地范围内,避免占用、破坏占地外的植被。
(6)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的村道、 (略) 整修而成。杜绝车辆乱碾乱轧,不随意开设便道。施工堆管场应尽量位于现有固化地面及荒地上,尽量租用管道沿线 (略) 坝堆放施工材料,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尽量避开植被丰富林地。现场施工作业机械应严格管理,划定活动范围,不得 (略) 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 (略) 外植被不被破坏。
(7)项目严格控制施工方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管道施工中占用的耕地和林地采取保护土壤措施。对农业熟化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复原的,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耕层养分损失农作物减产的后果,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于林地,要按照森林土壤剖面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即最上层是地被物层,往下依次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减少因施工对林地立地条件的影响。
(8)为了保持土壤结构、避免土壤板结,应避免雨天剥离、搬运和堆存表土。若表土堆存过程中遇降雨,则需要用防雨布遮挡堆存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以保持耕作层肥力,缩短农业生产季节的损失。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季节,尽量避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期,减少农业当季损失。施工过程中将产生施工垃圾、生活垃圾以及焊渣等废物,采取措 (略) 理。
(9)对占地合理规划,严格限制占地面积, (略) 等临时占地按照用地范围线施工,不得超出用地范围的要求。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并 (略) 纵向平行布设,以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于农田、耕地土壤,按照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表土层养分损失。同时,避免间断覆土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高效施工作业方式及施工机械,缩短施工时间,同时采取边铺设管道边分层覆土的措施,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保持耕作层肥力,缩短农业生产季节的损失。
(10)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尽量避开植物物种播种生长季、收获期,根据沿线农田作物栽种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和时间。有效保护耕作层,管沟开挖过程中土石方落实“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措施,开挖过程中生熟土分开堆放。便于施工结束后的临时占地恢复用土。施工完成后做好现场清理及恢复工作,尽可能降低施工对耕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11)本项 (略) 内古树名木有3棵,其中与工程最近距离为77m,主要受施工活动的影响,只要加强施工期管理,控制扬尘,树立“古树名木”的警示标识,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使其自觉保护国家珍稀植物资源,项目工程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本项目范围均为常见的野生动物,未发现受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但也必须加强施工人员宣传教育,文明施工,减少施工人员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阶段注意对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林地、灌丛进行保护,不得破 (略) 域外的植被。加强施工管理,禁止破 (略) 域外的植被,不得随意捕杀野生动物。施工结束后, (略) 内自然条件特点,合理安排植物物种配置,加强多功能生态植被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的功能。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地貌原状。
(12)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回填压实,以保护植被生长层,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尽快使土壤恢复生产力,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严禁大量集中弃置,应均匀分散在管线中心两侧,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管线所经地段的原始 (略) 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对敷设在较平坦地段的管道,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在管沟两侧有集水环境存在。
(13)按照《土地复垦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第十六条规定: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制度,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在恢复期,应对土壤进行熟化和培肥,落实耕地质量调查及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生产力水平。在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 (略) 控制在直接受影响的范围内,对边界以外的植被不破坏或尽量减少破坏。
(14)项目临时用地占用耕地的,临时用地到期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复垦方案及时复垦恢复原种植条件,做好复土复耕。建设单位在补偿因临时占地对农田产量的直接损失的同时,还应考虑施工结束后因土壤结构破坏、养分流失对基本农田造成的影响,对农作物产量的间接损失以及土壤恢复进行补偿,以用于耕作层土恢复。项目永久占地占用耕地应按照要求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15)本项目临时占地涉及耕地面积65公顷。项目临时用地占用耕地的,临时用地到期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复垦方案及时复垦恢复原种植条件,做好复土复耕。建设单位在补偿因临时占地对农田产量的直接损失的同时,还应考虑施工结束后因土壤结构破坏、养分流失对永久基本农田造成的影响,对农作物产量的间接损失以及土壤恢复进行补偿,以用于耕作层土恢复。为使本项目对上述生 (略) 的影响降至最低,需采取相应的影响保护措施:
(16)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须加强施工队*组织和管理,应明确施工范 (略) 线,不得随意扩大生 (略) 的施 (略) 域,进行文明施工,不强砍林灌草丛和乱毁果树作物,降低植被损害。控制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防治噪声对生 (略) 野生动物的惊扰。采用低噪声设备、注意机械保养、运输车辆限速、禁鸣等措施,降低噪声、振动对周边动物的影响。施工前对生 (略) 内的动物采取人工驱赶或诱导方式,使其远 (略) 域,尽量不扰 (略) 域外的动物栖息环境,严禁 (略) 及生 (略) 周围捕猎野生动物。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的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废物应妥善 (略) 理,禁止外排或随意丢弃。施工时所产生的废油及其他废物,严禁倾倒或抛入水体;不得在水体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机械等,以降低对水质的影响程度,进而降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工程建设生产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把预防控制放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体措施为:
(17)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完善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切实做到文明施工,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工程用地范围内,尽可能减小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工程开挖时的土石方堆放在施工作业范围内,以保护植被生长层,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尽快使土壤恢复生产力,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尽量控制占地宽度,临时堆土期间,采用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大风天气的洒水抑尘措施以及裸露面的苫盖措施,以防止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加剧;加 (略) 域生态恢复措施,及时 (略) 域进行生态整治,并对各项生态措施加强管护,确保布置的各项措施发挥其水土流失防治功能。
(18)施工期产生的机械设备清洗废水经隔 (略) 理后复用,隔油沉淀池应采取防渗措施;施工机械应加强保养,防止施工机械出现跑、冒、滴、漏等事故;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严禁任意丢弃,集中收集设施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雨水对生活垃圾浸湿后的淋溶液渗入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较短, (略) 域较小,工程施工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轻微。
2、营运期
(1)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项目运行期主要为灌溉退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为一级。项目运行期仅农灌退水会对水环境造成轻微的影响,但项目建成后可减少灌溉退水,有利于水环境质量提升。经过分析:
水质:项目建成后可减少灌溉退水, (略) 的建设是有利于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的,不会对上、下游水质造成污染。
水位:灌溉回归水 (略) (略) 部水域水量增加, (略) 地形及水流汇聚原理,在地 (略) 回归水聚集可能形成小型水塘或湿地,影响周边土壤的水分含量和地下水位,但均以有利影响为主。
生态流量:本工程引水是在优先满足水库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前提下进行,水库运行期下泄的生态流量均满足生态基流要求。
流速:改造后的渠道输水能力提高,渠道内水流速度和流量会根据灌溉需求进行调节,经计算渠道水流在水动力学过程仅仅发生较小的变化,流速变化不会对渠道造成较大影响。
水量:随着水库取水量的变化,水库水位在灌溉期会有所下降,灌溉期大量取水,水位可能从正常蓄水位下降一定高度,但是在优先满足水库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前提下进行,故水位下降不会对水库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不会导致湿地面积缩小,对依赖稳定水位生存的植物和动物栖息地影响较小。
水温:根据预测分析,各水库取水后水库温度变化 (略) 间内,枯水期和丰水期引水均不会对水库水温分布结构造成影响。
富营养化:根据各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巴山丘水库、迎风水库坝址属于轻度富营养,千坎箐水库、红旗水库、柏枝田水库、羊午水库属于中营养,金家箐水库和螺蛳田水库属于中营养,对于巴山丘水库、迎风水库富营养化是由于周边散排废水导致,应加强防治富营养化的措施,灌区的退水对其富营养化的贡献较小, (略) 建成后可减少灌溉退水, (略) 的建设是有利于水库富营养化降低的。
(2)大气污染源分析
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相关要求,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情况,本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运行期不产生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土石方开挖引起的粉尘、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等排放的废气、运输中产生的扬尘、以及松散土料临时堆置等引起的扬尘,大气污染物主要为TSP、SO2、CO、NOx等,废气排放分散且源强较小,废气排放 (略) 域仅限施工场地周边及对 (略) 沿线村庄。根据2023年 (略)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 (略) 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全部数据统计可知,区域内2024年1月至12月大气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生态环境部2018年第29号)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声环境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建设噪声影响仅集中在施工期,施工结束后,影响即消失。工程建设后对工程周边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量小于3dB(A)以下且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项目施工期通过采取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同时在噪声设备底部设置基础减振,另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杜绝出现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影响;加强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噪声等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场界噪声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项目运行期利用现有水泵,不新增水泵,对现有室内运行的水泵,已在建筑物室内加装吸声隔声材料,并设置隔声操作室;并在水泵房等周围加强绿化,选用枝叶茂密的常绿乔木、灌木、高矮搭配,形成一定宽度的吸声林带。水泵出口采用多功能出口控制阀,柔性连接,以减少水泵振动,降低噪声。对于在其它不易采取消声、隔声措施的高噪声源附近工作的人员,则采取佩戴防声耳塞、防声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对水泵设备设置基础减振等措施后,经预测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略) 标准限值。
(4)运营期固体废物
本项 (略) 工程,项目全部依托现有泵站,管理 (略) 水利工程管护服务中心兼职,不设置办公生活设施,项目不新增水泵,现有泵站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等依 (略) 水利工程管护服务中 (略) 置。因此本项目运行期生生活垃圾、废机油等固体废物均 (略) 水利工程管护服务中 (略) 置。故本项目运行期固体废物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要点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符 (略) 水务发展专项规划 (略) 水务“十四五”规划环评、符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 (略) 管控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24〕67号)、 (略) “三线一单”生态 (略) 管控实施方案要求、符合《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 (略) 划分技术规范》(*)、《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 (略) 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办法》、《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及《贵州省省管河流水库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要求、符合《贵州省生 (略) 划》(2016年修订)及《贵州省主 (略) 规划》(黔府发〔2013〕12号)、符合《风 (略) 条例》(2016年2月6日修正版)、《贵州省风 (略) 条例》相关要求、符合《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黔自然资发〔2023〕4号)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并保证在营运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切实有效,确保各污 (略) 理后可稳定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经论证分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 (略) 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经采取有效的风险事故防范、减缓措施,项目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项目建成运营后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环保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在本环评信息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在公示时间内公众如需索取补充信息或反映对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可通过信函、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受本项目建设直接影响或间影响的社会团体和个人。
主要内容:(1)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2)对项目实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七、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 (略) 水利工程管护服务中心
联系地点: (略) (略) 新场镇、羊昌镇、百宜镇、新堡乡、水田镇、下坝镇
联系人:陈晓玲
联系电话:*
八、环评编制单位
贵州 (略)
联系人:吴治涛
电话: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