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亳州陶集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批。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 (略) 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科(综合科)。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558-*
地址: (略) 生态环境局521室
邮编:*
项目名称:亳州陶集110kV输变电工程;
项目代码:2109-*-04-01-*;
建设地点: (略) 利辛县;
建设单位: (略) (略)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江苏 (略) ;
建设项目概况:亳州陶集110kV输变电工程包括:亳州陶集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茨淮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陶集间隔扩建工程和茨淮-陶集、茨淮-利辛T接陶集变电站110千伏线路工程。亳州陶集110kV变电 (略) 利辛县陶集村西侧约500m、 (略) 道北,拟建线路全 (略) 利辛县境内,茨淮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陶集间隔扩建位于已建茨淮220千伏变电站站内。项目总投资680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万元。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或措施 :
一、线路路径选择合理性分析
亳州陶集110kV输变电工程工程属于《 (略) 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皖政〔2022〕14号)中的110kV及以上电网新开工项目,属区域性线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线性基础设施具有不可分割性,项目段生态保护红线沿西淝河水体呈流线型分布,受项目起止点影响,不可避免需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线路工程将一档跨越生态保护红线,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立塔,塔基远离生态保护红线,架线施工过程中采用无人机无害化穿越方式,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保护、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以及加强保护补偿监管等措施,将施工期、运行期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降到最低, (略)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要求。
同时, (略) 林业局《关于亳州陶集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在安 (略) 级湿地公园选址方案的复函》及《亳州陶集110 kV输变电工程对安 (略) 级湿地公园生态影响评估报告》,线路在施工中将优化施工工艺,施工结束后做好生态恢复, (略) 林业局同意线路路径方案。
二、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一) 生态保护措施
1.规范施工
(1)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2)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当地植被,禁止随意砍伐树木等行为;
(3)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
(4)明确规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外排或丢弃。
(5)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表土保护
(1)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施工前,对临时占用表土进行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剥离的表土采用彩条布苫盖等防护措施;
(3)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态。
3.土地利用保护
(1)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区域相对集中,减少施工临时用地,优先利用荒地、劣地;施工临时道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等;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大规模开挖;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
(2)施工开挖作业面及时平整,临时堆土合理堆放;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填;
(3)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排管沟槽挖土可采用人工挖土,减少施工机械进出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施工临时用地使用完毕,施工单位必须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绿化、平整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
4.植被保护
(1)线路工程设计应增加杆塔高度,抬高线高,空中跨越树木,避免砍伐通道;
(2)尽量缩小临时占地范围,减少占地对农作物的破坏;
(3)项目建设后及时恢复当地植被。
5.动物保护
本工程周围大部分为农村聚集区,野生动物较少,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受保护野生动物繁殖、栖息地,施工单位应及时向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湿地公园保护
本工程建设工程不直接占用水域面积,占湿地公园2㎡。为减轻线路施工和运营对安 (略) 级湿地公园生态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
(2)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醒施工人员要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确定适宜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式,避开鸟类迁徙越冬季节,减少对环境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
(3)临时施工场地避开并远离生态保护红线和湿地公园,禁止施工人员在红线区、湿地公园范围内取土,生态敏感区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营地、材料堆场等,严禁在河流和水库中冲洗施工机械;
(4)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铁塔和基础,塔基施工主要采取人工开挖方式,塔基开挖后根据地形修建护坡和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5)线路跨越水体时采取一档跨越方式,塔基设置远离水体,杜绝向河流、生态敏感区内倾倒废弃物、排放废污水及乱丢乱弃各类垃圾;
(6)使用林地批准后,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监督,防止施工过程中扩大林地使用面积,加强对周边生态的保护,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护坡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7)架线施工优先利用无人机放线方式,以减少破坏植被;
工程建成后对塔基处进行绿化或恢复原有土地功能,以尽量减少对穿越红线的影响;
(8)线路位于安 (略) 级湿地公园时,严格控制塔基施工面积;
(9)对建设期剥离的表土,单独收集和存放,符合条件的用于后期土地复垦、改良、绿化等,施工完成后,采用当地树种、草种对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进行生态恢复,避免造成物种入侵,定期进行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保护和恢复状态,建立生态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二)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邻近居民集中区施工时,应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声屏障以进行隔声。
2.在施工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将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工作安排在昼间进行。
3.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禁止鸣笛;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小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4.应尽可能使用先进的、噪声小的机械设备,固定施工设备的工作场所应尽可能远离水面,大型固定施工设备应在其进气、排气口设置消声器,振动大的设备应配备减震装置,也可以使用阻尼材料,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强噪声源,如土方开挖等作业,尽量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装消声器等设备,降低噪声对近岸水域鱼群与其他水生生物的干扰,同时避免在鱼类集中繁殖期施工。
(三)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扬尘,为尽量减少施工期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期采取如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设置硬质围挡,定期洒水,遇到气象预报风力达到 5 级以上的天气,不得进行土方挖填和转运、爆破、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拆除等作业;
2.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3.在施工场地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时清洗轮胎和车身,不带泥上路,保持道路清洁;
4.运输车辆按照规划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等的运输,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遗洒,不超载,经过村庄等敏感目标时控制车速;
5.设立施工保洁责任区,确保施工工地周围环境清洁等措施防治土方作业等施工扬尘;
6.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7.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8.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措施。
(四)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的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施工废水排入临时沉淀池,定期清理回用,不外排,严禁施工废水排入项目区域水体。线路工程塔基施工中混凝土一
般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水量较小,几乎无施工废水排放。线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入居住点的化粪池中,定期清理。灌注桩基础设置泥浆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或喷淋,不外排。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场地内进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站内化粪池,定期清理,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外,本项目线路工程将跨越西淝河,跨越段采用一档跨越,不在河道内立塔。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明确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确定适宜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醒施工人员要保护西淝河的水体环境,禁止施工人员在保护区域附近水体进行游泳、捕鱼等活动;保护区域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营地等;严禁在水体以及湿地公园范围内冲洗施工机械;杜绝向河流内倾倒废弃物、排放废污水及乱丢乱弃各类垃圾;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面积,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利用已有硬化地面,同时利用已建道路进行运输,工程建成后对塔基处进行绿化或恢复原有土地功能等措施,将项目对水体的影响降至最低。
(五)施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2.在农田和经济作物区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应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避免影响后期土地功能。
3. (略) 回收,拆除的基础作为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理。
4.开挖土石料尽量直接运送到回填地点回填,减少临时堆放场所;如确需临时堆放时,应尽量压实,并在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并定期清运至附近垃圾处
理场处置。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覆盖篷布,不得沿途散落。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并请专人进行垃圾清理,统一交给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置。尤其是位于湿地附近的施工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严禁抛入湿地水域。
三、运营期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一) 电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亳州陶集 110kV 变电站采用户外型布置、配电装置采用户外 GIS 布置,主变及电气设备合理布局,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降低静电感应的影响。架空线路建设时线路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方式,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架空线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线路周围及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对于本工程单、双回路架空线路经过电磁敏感目标处时,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 7m,跨越民房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5m,当 110kV 架空线路边导线 2m 以外有民房时,导线与民房间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 5m。
(二)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变电站采用户外型布置,变电站选用低噪声主变,降低其对厂界噪声的影响贡献值;运行期加强变电站内主变及相关设备等高噪声设备的管理,减少设备陈旧产生的噪声。
架空线路运行时保持导线表面光滑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进行线路巡检和维护时,避免过多人员和车辆进入湿地公园,以减少对湿地公园地表植被的破坏,避免过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境;强化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严格管理,避免对项目周边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变电站运行期日常巡视及检修等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站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直接排入周围环境。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
间隔扩建工程运行期纳入变电站日常管理,日常巡视及检修等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一般固体废物
亳州陶集变电站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平时暂存于变电站垃圾箱中,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2.危险废物
变电站的铅蓄电池因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时会产生废铅蓄电池。本工程运行阶段产生废旧铅酸蓄电池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站内不设置暂存放置点。
(六)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变电站运行期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无漏油产生。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油及油污水经事故油坑收集后,通过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最终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不外排。为了防止变压器绝缘冷却油泄漏至外环境,变电站内事故油池、事故油坑、集油管道、主变及连接沟基础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相关要求进行分区防渗并设置重点防渗措施,可以满足变压器绝缘冷却油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漏时不外溢至外环境。
公众参与情况:我局在受理本项目环评文件后,在我局网站上公开了环评基本信息,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相关部门意见: (略) 发改委核准文件(项目代码:2109-*-04-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