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规划
“十四五”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健康墨江建设的关键时期。为立足新发 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据《“健康中 国 2030”规划纲要》 《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健康云 南2030”规划纲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
(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回顾
1.聚力健康扶贫, 困难群众受益明显
(1) 落实医疗保障措施,减轻群众费用负担。医疗政策全 面落实到位。 “十三五”期间,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普通门诊累计就诊* 人次,医疗总费用 3377 万元,统筹支出1334 万元;28 种门诊特慢病就诊 18295 人次, 医疗总费用1269 万元,统筹支出 1123 万元,报销比例达 88%; (略) (略) 51018 人次, 医疗总费用 23348 万元, 住院医疗费用经“三重保障”报销 21174 万元,个人支付 2174万元,报销比例达90.6%。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 100%参 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严格落实个人缴费定额补助,确 保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保障。大病专项集中救治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光明工程”,共完成农村贫困人口白 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98 例;通过对罹患 36 种大病患者进行诊断
治疗,共完成救治5719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49 人。结合“病人不动专家动”健康扶贫措施,对病情稳定患者采取 居家康复治疗,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动 (略) 住院治疗, 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00%救治。通过多项举措, 极大减轻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基本解决了“看 得起病”的问题。
(2) 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优化服务、 简化流程。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 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 (略) 只需提供身份证 和医保卡,签订“先诊疗、后付费” (略) 治疗; 出院 时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即时结报。 “十三五”以来,全县享受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 即时结报等服务,实现了“不见面、马上办,最多只跑一趟” 的服务模式,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 群全覆盖。2017 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全县建立签约 团队239 支,2020 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人, 累计服务 * 人次, 实现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全覆盖, 建档立卡户应签 尽签,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通过多项举措,极大简化了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流程,基本解决了“方便看病”的问题。
(3) 落实能力提升行动,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完成县、乡、 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建设。通过实施 (略) 提质达标晋 级工程, (略) (略) 达到 (略) 标准。全
县15 个乡 (镇) (略) 的建筑面积、床位数、人员及医疗设备 配置全部达标。全县168 个村(社区) ,除 5 (略) 社区和 9 (略) 所在地行政村未设村卫生室外,其余154 个行政 村都建有村卫生室,面积达80 平方米以上,且设诊断室、治疗 室、观察室、药房、公卫室等五室分设,每村至少有1 名人员 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已全部达到标准化村卫生室。通 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互联 网+医疗”健康稳步推进。通过县域影像中心和心电中心的投运, 加快推进了远程医疗服务建设; (略) (略) 建立了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龙潭 (略) 、 (略) 与普洱 (略) 开通远程诊疗会诊业务,基本实现了“专家大会诊” 切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下沉。通过多项举措,提升 了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保障了群众就医需求,基本解 决了“看得好病”的问题。
(4) 落实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健康素养稳 步提升。制发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贫困地区健康促进攻坚行 动方案(2019—2020 年) 》,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2016年以来,全县共开设健康教育专栏606 个,更新专栏 3546 期,健康咨询受益人数63915 人;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3165 期, 受益人数 * 人,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 15.75%;通过落 实各项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措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
县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大幅提升。妇幼健康水平显著 提高。通过实施“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 ,婴儿死亡率 从2016 年 7.79‰下降至 2020 年的 2.46‰ 。2016 至 2020 年完 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322 对,宫颈癌筛查 37713 人,乳腺 癌筛查26996 人,农村妇女病筛查 95743人,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健康。通过多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 能力,切实提升了健康水平,基本解决了“尽量少生病”的问题。
2.深化改革探索,医改工作持续深入
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5 (略) 、154个行政村都建有 (略) 和村卫生室。大力推进全民健康 素养促进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项目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提高生育质量。做 好 (略) (略) 为重 (略) 对口支援项目, 建立持续稳定的帮扶关系。开展拴心留人计划。加大医疗卫生 人才到基层工作政策倾斜力度。 (略) 医生在晋升中高 级职称之前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1 年。进一步完善 和落实向基层倾斜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 极性。深化药品保障机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占 比提高到55%。 (略) 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类大型医 (略) 级集中招标采购,高值医 (略) 级网上阳光采 购、公开交易。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审 批流程,简化审批条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空间,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不再增加 公办医疗机构数量,从严 (略) 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 大型医用设备配备。 (略) 预留规划空间和大型医用设 备配置空间,预留床位规模不低于每千常住人口1.3 张。在符 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地 点的限制,医疗机构从2016 年 215 个增至 2020 年 225 个。
3.狠抓惠民实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墨 (略) 建设项目,总投资4618 万元,建设 12000平方米 (略) 楼,2017 年开工建设,2018 年 12 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总投资256 万元,建 设800平方米的综合业务用房,2017 年开工建设,2018 年完工 并投入使用。共投入2300万元,完成136个村卫生室,3个乡(镇) (略) 建设,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要求, (略) 建设和 床位数设置均达脱贫出列标准要求。根据《 (略) 卫生和计划 生育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 (略) 乡镇卫 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的通知》(云卫基层发
〔2017〕15 号) 要求,配强、配齐部 (略) 及所有村卫 生室医疗设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略) 容院貌, 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略) 提质 达标建设已达标, (略) “五大中心” (略) 级评审。
4.发挥独特优势,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全县100% (略) 和84.6%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 才工程(黄金工程) 资金管理办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 查资金管理办法》 (略)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 (略) 中药资源普查第四批项目县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 《墨江县中药资源普查方案》,成立了中药资源普查队,共拍 摄照片约6000 张, 汇总数据约 200G。
5.创新体制机制,人才队*建设获得突破
印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建 设的实施细则》,新增乡村医生补助8 类,为乡村医生队*建设的稳定和优化提供政策保障。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到昆明医科大学、 (略) 等高校进行紧缺 人才招聘,积极争取人才招聘计划和优惠政策。2016—2020 年, 全县事业单位招考卫生专业人才30 人,应届医学类本科大学生引进107 人,完成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分配共 33 人,专项 招聘25 人, 特岗医生安置 1 人, 全科医生培养 44 人。
6.聚焦疾病防控,传染病防治屏障更加坚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 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县卫生健康系统充 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医疗、应急、流调、消杀、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采样6 支疫情防控队*,集结 3 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43 名医务人员驰援孟连县、西盟县和周边国家地区。2020 年,县卫生健康局获抗击新冠疫 (略) 级表彰,2 名先进
(略) 级表彰。 “十三五”期间,我县未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十三五” 期间,墨江县在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成效显著,以乡(镇、 街道) 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 90%以上,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6.64%以下。麻疹、百日咳、腮腺炎、风疹等发病率降至历史新低,重 点地方病危害达到控制标准,全县无*类传染病报告,实现消 除疟疾,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略) 级消除麻风病危害控制标准,慢性病防治体系初步建立,严重 精神障碍防治网络不断完善。
7.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 墨江县全面实施了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落实防艾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强化责任目标管理,县级防艾经费投 入增加,不断加大重点地区防治力度,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 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和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落实关怀救助政策,扩大城乡防艾综合管理试点,全面实施综合防治。实现了消除输 血传播,无母婴传播发生,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检测发现 率、治疗覆盖率、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1.5%、91.8%、98%,圆满完成“三个90%”的目标。
(二)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存 在的困难和问题
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服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服务内容和工作量加大,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仍未增加,加 之人才引进难、留不住,服务力量仍然薄弱,很大程度影响了 工作开展。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师数、每千人口 注册护士 (略) 平均水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的现 象尤为突出,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跟不上医疗需求的增长,供 需矛盾仍然突出。
2.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略) 改革推进缓慢,综合改革成效不明显,离破 除以药补医机制和建 (略) 管理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卫生投入总量不足, 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
基层医疗机构大部分医疗设备陈旧、落后,特别是保健和 计划生育资源整合后业务拓展所需设备紧缺,已经远远不能满 足临床和患者的就医需要, (略) 目前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
4.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部分领导干部、防治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松懈厌战情 绪,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尚未牢固 树立起长期作战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有些乡(镇) 、部门还 没有把防艾工作提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
(三)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 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发展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卫生健康工作的战略性、基础 性、必要性、保障性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 事业的发展,把卫生健康工作作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 内容,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国之大者” 。墨江哈尼 族自治县新冠肺炎的抗疫经验,使社会各界对“健康融入所有 政策”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健康中国、健康墨江的愿景目标更 加期待,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 面,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国家疾病预 防控制体系改革、 (略) 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 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重要契机。同时, 健康墨江行动计划、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双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为各地推进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了更有力度的抓手 和保障。
2.“十四五”期间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冠肺炎仍将长期持续,卫生健康系统将长期处于临战状 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对墨江哈尼 族自治县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提出新的挑 战;疾病谱整体由以传染病为主向以慢性病为主加快转变,但 与之相适应的医防协同体系、全生命全周期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略) 在达到基本标准之后,如何适应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继续破题,还缺乏有效的路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欠发达 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卫生健康服务供给的质量、可及性、便捷性以及舒适性 的要求加速升级。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出生人口数量呈下降趋 势,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育龄人群对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期盼, 对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构建高质量普惠性的0—3岁婴幼儿照护体 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各族 群众法治观念逐步加强,对健康相关信息的诉求将更加迫切和多元,健康信息的发布、传导、反馈机制亟待完善。
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十四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真落实党中央、 (略) 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 展战略机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贯 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健康墨江建设,实 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健康墨江行动,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 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 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 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共建共享。加快构建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 制度体系,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 方式、生产方式,完善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行动的体制机制,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预防为主,强化基层。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 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防治结合 和医防融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 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提高质量,促进均衡。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 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 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
改革创新,系统整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破 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 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统筹预防、诊疗、康复,优化生命全周 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善的符合墨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 年基础上继续提高。按照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项目, (略) 综合能力 (略) 医疗服务水平,力争通关 (略) 通过创建 (略) 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能有效应对重 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需要 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 处置、综合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艾滋病疫情继续 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寄生虫病、重 点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危害持续得到控制和消除,重大慢性病 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不断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分级诊疗格 局逐步构建,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
—— 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 升。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卫生 健康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健康服务、医药制造等健康产业持续发展。
—— 国民健康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逐步建立,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 主要指标 | 单位 | 2020 年 (基期) | 2025 年 目标 | 指标性质 |
健康 水平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74.24 | 77.9 | 预期性 |
孕产妇死亡率 | /10 万 | 17 | d 12 | 预期性 |
婴儿死亡率 | ‰ | 6 | d 5 | 预期性 |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8 | d 7 | 预期性 |
疾病 防控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17.86 | 25 | 预期性 |
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 划疫苗接种率 | % | >90 | >90 | 约束性 |
传染病发病率 | /10 万 | 290.95 | 200 | 预期性 |
肺结核发病率 | /10 万 | 120.15 | d 70 | 预期性 |
艾滋病发现率 | % | 91.5 | e 90 | 预期性 |
艾滋病治疗覆盖率 | % | 91.8 | e 90 | 预期性 |
艾滋病治疗有效率 | % | 98 | e 90 | 预期性 |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导致的过早死亡 | % | 16.64 | d 15 | 预期性 |
医疗 服务 | (略) (略) 日 | 天 | 8.12 | 7.5 | 预期性 |
院内感染发生率 | % | 0.48 | 3 | 预期性 |
30 (略) 率 | % | 2.12 | d 2.1 | 预期性 |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 % | 13.80 | d 10 | 预期性 |
健康 服务 供给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 托位数 | 个 | 0 | 3 | 预期性 |
二级及 (略) (含中 (略) ) 设置老年医学科的 比例 | % | 50 | 100 | 预期性 |
医疗 卫生 服务 |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 床位数 | 张 | 5.91 | 7.5 | 指导性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1.24 | 3.2 | 预期性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 人 | 1.78 | 3.8 | 预期性 |
体系 |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 | 人 | 1.53 | 3 | 约束性 |
(略) (略) 床 位总数的比重 | % | 23.19 | e 25 | 预期性 |
医疗 卫生保障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 用的比例 | % | 26.65 | d 26 | 约束性 |
千人口献血率 | ‰ | 5.7 | 20 | 预期性 |
三、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 全面推进“健康墨江”建设,持续提升全县人民健康水平
1.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健康服务能力
“十四五”期间, (略) 要转变观念,与基层医疗机 构牵手合作,共建“治已病”与“治未病”协调配合的疾病控 制模式,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 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与之紧密联动, (略) 诊疗优势, 形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产业链。为群众提供全方 位的健康管理,汇集由各科室技术精湛的高年资专家组成的主 检团队,凭借领先的健康管理理念与手段,为患者量身定制个 性化体检方案,保证体检结果专业性,提供检后健康教育、健 康跟踪、健康干预及医疗咨询服务。医院要全面开展慢病管理、 康复养老、医疗专护为主的医养结合工作。此外,均衡县级医 (略) 医疗资源,将优质医疗人才、技术下沉至基层, 实现医疗服务均质化。
2.强化跨部门沟通协作,推进“健康墨江”建设
贯彻落实《健康云南2030 规划纲要》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墨江行动的实施方案》,转变卫生健 康工作理念和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 中心,多部门联动协作。到2025 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 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保 持稳中有降,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 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人均 预期寿命逐年稳步提高。此外,持续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城乡 饮用水监测,持续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控宣传教育。以全面可及、 切实有效的工作方式和具体行动, (略) 、全市同步加快推动 “健康云南2030”规划,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3.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理念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 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全民 健康素养水平。到2025 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力争达到 25% 以上。
(1) 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利 用主流媒体平台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通过讲座、直播、公 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传播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
(2) 持续开发制作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作品。 在疾控防治、 免疫规划、营养与健康等领域编写科普信息指南的指导力度, 参与科学健身、合理用药、科学就医等“健康墨江”行动为主
题核心信息的编写和材料开发工作,参与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 处方、健康科普开发工作。
(3)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 普活动。通过举办“广场舞健身操”“国庆杯篮球赛”等大型 群众体育赛事,把专业的健康知识和相关的医学知识通过公众 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表现,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升 健康意识。同时,每年组织艾滋病日、结核病日、无烟日、献 血日、家庭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现场主题宣传活动,发 布核心信息和材料,邀请社会知名人士、相关领域专家参与, 传播健康知识。
(4)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行动,推进“三减三健”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 康体重、健康骨骼) 等专项行动。深入倡导“社交距离、勤于 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健身、控烟限酒”文明健康 生活“六条新风尚”,推广传染病防控好习惯。积极推进慢性 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县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养成合理 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针对 妇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群体健康问题,开 展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的 科学指导和干预。
(5) 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传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乐观向上的理念和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密切关注妇女、儿童、
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加 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 到2025 年, 全县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以上。
4.强化职业健康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职业 病危害源头防控,聚焦矿山、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领域, 持续推进粉尘、毒物、噪声和放射等危害治理,督促用人单位 开展职业病危害全员培训,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和监督执法 能力建设,加强职业病监测评估、诊断救治等工作。深入实施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积极应对新型职业健康风险。到2025 年, 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达90%以 上,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90%以上,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90%以上,辖区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达100%。
专栏1“健康墨江”行动内容 |
政府行动: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 制”、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科普“带头人”作用、充分发挥媒体的健康科普知识传 播作用、实施“七彩云南健康促进工程”,加快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开展健康促 进建设活动、开展“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活动。 社会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开发推广健康的适 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
个人和家庭行动 :正确认识健康、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注健康信息、 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科学就医、合理用药、营造健康家庭环境、积极参与“健 康家庭”建设活动,一家培养一个健康“明白人”。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减少烟草危害行动和减盐、 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活动,健康家庭行动。 |
(二)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 质量发展
1. (略) 综合改革,聚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1) (略) 高质量发展。 (略) 发展方式从规模 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 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注重人力资源发展, (略)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略) 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 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实施系统的质量管理 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程质控。同时,不断提升 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技术水平能力建 设,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公 开化。在“十四五”期间, (略) 死亡率,提升医疗服务效 率,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 务的可及性。
(2) (略) 运行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 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
调整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全面 (略) 评审成果, 进一步提升 (略) 看大病、解难症的医疗服务能力。开 (略) 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重大疾病的防 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略) 防治能 力建设,尤其是分层分级分流的救治体系建设。同时注重资源 配置的合理性和政策的协同性, (略) 充分发挥公共卫 生职能,建立相应的督促、激励、约束机制。
(3) (略) 内部管理。要 (略) 全面质量管 理、成本控制制度设计、 (略) 管理相关政策措施落地,推 (略) 集约式发展,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公立医 院的运行状态。同时,要继续 (略) 的外部体制改革, (略) 发展增加新动能,持续 (略) 医保支付方式, 推动薪酬、人事、编制等制度改革。
2.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探索以“ (略) 为龙头, 乡镇卫 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 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动资源共享、 上下联动、服务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努力构建特 色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
(1) 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建立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到上 (略) 进修和培训机制, (略) 有计划 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
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 平。 (略) 下乡支医帮扶制度,定期安排骨干医生到基 层成员单位进行坐诊、技术指导,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治能力 短板进行帮扶。
(2)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 (略) 牵 头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 务人员通过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 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3) 加快平台建设。要统筹推进医 (略) 管理、医 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 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按照“基 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县域医共 (略) 实行分级诊疗管理。以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技术支撑, 将 (略) 构成“医疗网络”,方便各类检查信息传输共 享,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得到二、 (略) 专家的诊治。
(4) 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在县域医共体内积极筹建医学影 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 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 基础上, 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 共体内统一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 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公共 服务能力。
3.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实施大数据病种分值医 保付费和按DRG 付费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略) 优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的DRG 付费体系、强化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制度为核心的医共体内按人头付费体系、建立符合精 神康复护 (略) 特点为核心的按病种床日付费体系,探 索部分中西医诊断明确、疗效评价一致的中医优势病种多元复 合付费体系。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指标和按 病种付费等支付标准。完善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集体协商机制。
(2) 调整完善基本医保政策。研究适当扩大医保支付项目 范围,有效执行国家药品目录增补和调整要求。持续推进医保 账户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探索推出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产 品对高额医疗费用进行保障,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负担。完 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 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做好救助对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 疗救助政策的有序衔接。
(3) 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 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 单制结算。适应人口流动需要,做好各类人群参保和医保关系 跨地区转移接续,加快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深化医疗 保障系统作风建设,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服务热线,加快推进 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1) 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带头落实国家组织药品 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集中带量采购品 种实施医保资金结余留用,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 与改革的积极性。逐步实现按通用名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 引导参保人员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中选药品。加快信息化追溯 体系建设,对中标品种实施全过程可追溯,实现生产、流通、 使用全周期的质量监管。继续巩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 做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
(2) 鼓励和推进药品集中议价采购试点。鼓励公立医疗机 构在“十四五”期间, 以医疗联合体、医共体组成采购联盟等 形式,对未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等,开展带量、带预算的 药品集中议价采购,作为集中带量采购的有效补充,提高挂网 议价规模效应。加强监督管理,坚持阳光采购,确保让利患者, 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及时供应。鼓励并规范第三方药品集中采 购组织参与,防止垄断,形成公平竞争的行业规范。
(三)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服务质量
1.推进疾控服务体系现代化,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1)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按照国家、省级、市 级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设医防融合、运转高效、 响应及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跨部门 跨区域、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实施县疾控中心整体迁建项目, 谋划建设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健康教育中心、疫苗临床研究 中心、公共卫生教学实践 (略) 内先进水平的功能性布 局。加强与国内、 (略) 校、先进地区疾控中心交流合作, 吸引高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在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 策倾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建立多部门业务协同 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健康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建 立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体现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 职责,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形成公共卫生财政资金投入长效机 制。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相应的薪酬制度,着力提高疾控人员绩 效待遇。
(2) 加快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立集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自动分析、预警、评估、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卫生应 急处置平台,提升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提升早期预警和应 急处置能力,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 多渠道监测预警及多部门协同监测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 判的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强化 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 覆盖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多领域的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库。强 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科技支撑、物资保 障体系等多维度,县、乡等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立足平战结合、补齐短板,统筹应急
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 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略) 社 区和农村基层、 (略) 为重点,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加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 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症医学、呼吸、麻醉等 专业学科建设。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健全应急物资储备预案,科学调整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加 强医用防护物资、药品、试剂和疫苗等储备。完善应急物资储 备机制,加强实物、信息、生产能力和技术等储备,对无法快 速生产采购的物资,实行实物储备并建立轮换使用机制。统筹 各部门物资保障资源,提高物资使用效率。鼓励居民家庭储备 适量应急物资,完善采购机制,构建应急智能物流服务平台, 建立紧缺物资运输快速通道。
(3) 持续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按照“整体谋划、系 统重塑、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增强疾病预防控 (略) 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协同,与公安、工信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 调查、应急处置、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实验室检测等职能, 健全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病的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和协同流调机制。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不断提升疾控机构流行病学 调查处置能力、核酸检测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风险评估能力,抓细抓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到“早、快、严、实”, 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坚决防止境外、省外、市外疫情 输入。强化疫苗预防接种。稳妥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逐步提高人群接种率。持续抓好鼠疫、霍乱、新冠肺炎、 肺结核、登革热、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监测、救治和 疫情处置工作。到2025 年,力争定期发布*类传染病、按*类 管理的*类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病风险监测预警。 继续提升扩大免疫规划服务水平,持续巩固全县消除疟疾防治 成果。打好第五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持续巩固提升“3 个 90%”成果,完成“两个消除”任务指标。持续推进遏制结核 病行动,提高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能力,继续加大重点人群、 重点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力度,加大耐药筛查力度,推进耐药 肺结核病规范诊治,拓展短程化疗和患者关怀服务,确保结核 病疫情持续稳中有降,到2025 年,肺结核发病率降至 70/10 万 以下。持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到2025 年,县疾控中心实验 室仪器装备达到同级国家标准(A 类),检测能力不少于118 项。持续加强卫生应急队*建设,县疾控中心建成专业结构合理、 业务素质高、现场工作能力强的卫生应急队*。县级卫生应急 队*不少于30 人。强化县级卫生应急队*培训和应急演练,提 升流行病学调査和现场处置能力,做到人员、车辆、设备、防 护用品和方案五个到位。
(4) 发展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以癌症、糖尿病、高血压、
脑卒中、慢阻肺等疾病为重点,建立完善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管 理体系,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发展,强化医防结合,提 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感受度。加快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融合 的新型疾病防控体系。 (略) 整合健康管理资源,推动 院内体检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转型。完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 险评估、筛查、干预和管理机制,支撑居民健康自主管理。实 施癌症防治行动,普及防治核心知识,完善筛查策略,提高早 发现、早诊断比例和五年生存率,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 性肝炎等传染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强化重点人群高危行为干 预和随访管理。完善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体系,巩固预防接种服 务全程可追溯管理。实施健康口腔行动。推进职业病危害精准 防控,建立噪声、高危粉尘、高毒物品等在线监测体系。落实 好国民营养计划,对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
(5)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 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控、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大传染病 疫情防控格局。建立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略) 和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机制,强化医防结合。推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县 域医共体协同发展,将疾控体系建设列入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 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规模效应,建 立完善功能互补、协作密切、责权清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的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 周期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 责,健全医疗机构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病预 警机制和协同流调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规范化建 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对能力, 夯实联防联控基层基础。加强感控能力、病原微生物检测、病 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实施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置建设工程。
专栏2重大疾病防治项目 |
重大传染病防控:艾滋病、梅毒、*肝、结核病防控,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 病例监测,手足口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麻风病等传染病的检测 及早期干预,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 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防控。 重点寄生虫病及地方病防控:疟疾、碘缺乏病、土源性线虫病等重点寄生虫 病防治,重点地方病防控。 职业病防治: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 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 慢性病综合防控: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及综合干预,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 重点人群口腔疾病综合干预。 精神疾病防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 |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启动设备和 能力达标工作。 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紧急医学救援队*。推进县级和乡 (镇) 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切实提升地方各级救援队*第一时间反应、迅 速到达现场、有效开展处置的能力。以县 120 急救中心为基础,完善县卫生应急系统、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
2.筑牢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妇幼健康保障质量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基础设施设备 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实施母婴安 全行动提升计划,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 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等 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供优质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出 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 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 婚前保健,推广婚姻登记、婚育健康宣传教育、生育指导“一 站式”服务,为拟生育家庭提供科学备孕指导、孕前优生健康 检查和增补叶酸指导服务,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到2025 年,墨江哈尼族自治 (略) (略) (略) 能力 提升标准,婚检率达到85%,产前筛查率达到 75%,婚检率达到 8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以县为单位农 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全覆盖。
专栏3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
保障母婴安全: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实施高危孕产妇和贫困孕产妇提前 待产服务,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和高危孕产妇、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强化危 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管理能力和救治保障能力建设。 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略) 达到二级* (略) 能力标准要求。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 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项目,推进 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 妇女重大疾病防治:实施妇女常见病筛查、 “两癌”检查项目,提高基本避孕服务水平,推进艾滋病、梅毒和*肝母婴传播消除认证工作。 |
3.推动无偿献血互联互通,加强临床用血监管
“十四五”期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各部门 职责,加强卫健、发改、编办、财政、规划、城管、住建、新 闻媒体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宣传推进献血者激励政策,积 (略) 级下达计划性指标。按市级规划建设县域性集采血、 储血、供血为一体的县级血库, (略) 血站血液管理系统与全 县用血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的 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4.大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健康
(1) 建立健全应急体系。提升全县卫生应急决策与指挥平
台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完成县级平台建设,健 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数据库, (略) 、市、县三级卫 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互通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围绕“一案三 制”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 生监督体系三个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健全和规范卫生应急 组织架构。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县、乡(镇) 二级全面建 成较为健全、完善、规范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构架。完善平急 结合、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建立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实时监 控和主动发现机制,实现基于多部门大数据的全县公共卫生应 急管理信息化指挥体系。
(2) 全面提升医疗急救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完善 院前急救车辆、车载医疗设备、车载通讯设备等硬件设施配置, 加 (略) 前医疗急救系统信息化建设,健全胸痛、卒中 等“五大中心”急救信息交互平台,健全完善县、乡 (镇) 二 级院前急救网络, (略) (略) 内接诊无缝衔接和信息互 联互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构建布局合理、覆 盖城乡、协调联动、 (略) 前急救及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推进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提升医疗急救保障指挥调度能力和 水平。强化卫生应急专业队*建设,依托县120 急救中心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队*日常管理和应急调用机制,健全统一的卫生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县卫生应急队*装备,重点加强极端条件下卫生应急队*专业装备和后勤支撑保障配置。进一步强 化县级30 人 2 支卫生应急综合队*,人员编组包括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技术骨干,实现卫生应急队* 装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略) 前急救医疗资源, 广泛开展公民急救、自救、互救知识宣传培训,完善道路交通 事故警医联动救援救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突发事 件等医疗卫生应急指挥协调和紧急救援队*能力水平,着力打 造水*空“三位一体”立体救援力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5.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推高质量平安墨江建设
(1)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不断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依托墨江哈尼族自 (略) 精神专科,建立精神专科和打造“医防有机融合、资源优化统 筹、县乡(镇) 联动协同、服务优质高效”的精神疾病综合防 治服务体系,建设“1+15”县、乡 (镇) 联动的精神卫生医疗 联合体。依托国家精神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健 (略) 精 神专科、建立乡(镇) (略) 心理健康咨询点,完善精神卫生 防治信息化基础建设,组织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 者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开 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和随访管理,加大基层严重精神障碍 患者医疗救治。
(2) 全面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继续
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拓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推 进重点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完善“县、乡(镇) ”二级精神 卫生医疗服务功能体系,推进体系内信息共享。提高精神卫生 医师的诊治能力,全面提升精神疾病综合防治服务能力。组建 心理救援专业队*,提升精神科领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置、心理康复与心理疏导能力。到2025 年,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更加优化,专科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达85%。
(3)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政府、 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结合健康墨江 行动,推进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提高社会心理 服务体系建设能力。结合精防机构“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 方向,提高精神卫生预防、诊治和康复的创新能力,建立完善 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支持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 持社会力量开设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完善 政府、社区、单位、家庭的心理健康协作机制,全面构建医疗 机构、精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衔接递进的心 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居民失眠 现患率、焦虑和抑郁等流行病调查,组建心理救援专业队*, 提升精神科领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心理康复与心理 疏导能力。
专栏4不同人群心理健康预防干预行动 |
儿童青少年人群:巩固完善“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 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等服务。 妇女人群:强化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与妇幼保健机构、助产医疗机构等的相互协同和 支撑机制,加强对女性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现与干预,开展围产期和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宣教,对心理行为问题早期识别、干预和转诊。 老年人群:组织广泛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教育,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注重认知 障碍、抑郁等老年人常见精神障碍的预防、早期识别与干预,支持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工作。 残疾人群: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 帮助残疾人认同和接纳自己,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特殊人群: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加强对流浪乞讨人 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 件的发生。 |
6.加强综合监督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监督执法水平
(1) 健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机构自治、行 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督管理 体系。持续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卫生健康领 域“放管服”改革。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工作 机制,完善统筹协调工作制度、综合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制度。 加快推进“信用+综合监管”,推动行业监管向综合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2) 提升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优化整合综合监督执法 人员,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执法人员,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员聘 用和管理,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 建设,业务办公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设备逐步达到国家 (略) 标准;加强执法队*素质建设,加强监督员培训;提 高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推进智慧卫监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量, 建立统一、专业、高效的执法监督体系。
(四) 全面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
1.保持健康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推动墨江县“十四五”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 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过渡期内,继 续实行“四个不摘”,健康扶贫主要的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 继续巩固“应保尽保”的医疗保障扶贫体系,保障建档立卡户 100%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 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制度的托底保障功能。
2.构建农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十四五”期间,加强综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 调整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变化等要素,优 (略) 、村卫 生室和易地扶贫搬迁点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加强合格医务人员 配备,加强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建设,保障乡村两级医疗卫 生服务全覆盖,确保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遴选一批已经达到推荐标准 (略) ,进一步提升能力,逐步向 (略) 医疗服务能力看齐,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 造县域医疗服务副中心。
3.建立跟踪预警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杜绝因病返贫致贫
“十四五”期间,对因病导致易返贫致贫人口建立跟踪预 警监测机制,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将因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数 额较大,返贫风险高的脱贫户和致贫风险高的边缘户,作为风 险监测对象,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将风险监测对象信 息及时反馈,协调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将其纳入临时救助、 慈善救助对象中,切实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和边缘户因病致贫的发生,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专栏 5 巩固健康扶贫工作成果,保持政策持续稳定 |
国家医保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乡村 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意见》,提出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在规定的 5 年过渡期内,通过优化调整医保扶贫政策,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 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 围绕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在坚持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 |
(五)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1.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广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
开展“ (略) 、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区环境卫生问题和卫生死角,推动公共厕所、餐馆、 (略) 场、洗手设 施建设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动群众参与清洁消毒常态化、 制度化。聚焦“建管用”各环节,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 实现从集中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与乡村振 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提升村容村貌,建 立长效管护机制。到2024 年,达到健康县城标准,14 个非城 (略) 级卫生乡镇全覆盖,至少创建1 个国家卫生乡镇, 省级卫生村比例提高到80%。
2.加强病媒生物防制,预防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坚 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制为辅”,推动日常防制和集中防 制相结合,群众防制和专业防制相结合,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专业队*建设、业 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到2025 年,县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全面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
3.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全方位打造健康环境
加快 (略) 建设, (略) 升级版,广泛开展 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 细胞建设,探索有效建设方式和规范化建设路径,促进全社会 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服务,推动公共卫生 服务下沉,使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成为“健康墨江” 建设的倡导者、参与者、实践者。推动健康政策、健康管理理 (略) 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公共卫生基 础设施、全民健身场地、急救设施及社会心理咨询服务设施、 妇幼保健、中小学卫生保健、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 管理,构建完善的社会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略) 建设 成效,营造健康人居环境。到2025 年,培育一批健康细胞建设 样板。
4.强化控烟工作,推进无烟环境建设
广泛开展控烟法规政策、烟草危害知识、戒烟服务信息等 宣传普及,持续加强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控烟工作,推进 无烟党政机关、 (略) 、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建 设,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推动 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逐步降低吸烟率,控制和减少吸烟和二手烟对人民健康带来的危害。
专栏6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项目 |
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开展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 治理,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持续巩固饮水安全,加强病媒生物防制。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促进社会心理健康。 |
全方位打造健康环境:全面推进卫生城、镇、村创建, (略) 建设, 推进健康细胞建设。 完善常态化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社会动员方式,加强法治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建设。 |
(六) 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1.全面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实施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继续做好生 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保障,做 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 负担。做好生育咨询指导服务,推进“出生一件事”联办。完 善国家生育登记管理制度,建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和预测预警制度。 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对全面 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 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支持有资质的社会 组织接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委托,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 服务,依法代办入住养老机构、就医陪护等事务。
2.构建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重点提升托育服务水平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十四五”行动计划,按照“一年 试点先行,三年全面铺开,五年巩固提升”的总体安排,分阶 段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2022 年, 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探索建成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机构。在 县城建成1所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家长及婴幼儿照护者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均达 60%。到 2025 年,全县多元化、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 本形成,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家 长及婴幼儿照护者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均达90%,人民群众的婴 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七) 聚焦卫生健康人才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
1.加强专业类别人才培育,助力高端人才队*建设
(1) 增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加大本科、专科层次的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训力度,毕业后定向安排在县级及 以下医疗机构就业,在核定的编制内,纳入在编管理人员。继 续推进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实用型 卫生人才。
(2) 实施执业(助理)医师增量提质计划。加强儿科、妇 产科、精神科、全科、口腔、麻醉、康复、急诊、影像、病理 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建设,着力提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数量,注重执业(助理)医师的执业管理。争取建设助理全 科医生培训基地,提高临床技能培训质量,强化继续医学教育。
(3)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建设。按照服务人口数、服务 范围和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核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 制。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推进公共卫生医师准入制度, 提升公共卫生队*素质。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 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机制,鼓励人员双向流动。加强传染病救 治机构人员配备。
(4) 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 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 培养和临床技能培训,加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培养 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实施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 围绕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实施“西学中” 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提升重大 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能力。到 2025 年,力争遴选培养 1 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 2 名中医药后备人才。
(5) 加强卫生健康相关人才队*建设。加强护理人才队* 建设,建立符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护理人才梯队。加强医疗 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实施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人员 “335”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业学科专业人 才培养。
(6) 加强基层人才队*建设。按照服务人口 1‰左右的比 例,适时动态调 (略) 人员编制总量,实施县域内医疗 卫生机构编制备案管理。到2025 年使每 (略) 都有合格的在职在编全科医生,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3 名全 科医生,做好全科医师聘用工作,更好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 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构筑人才集聚发展高地
(1) 健全全县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
业单位用人机制。落实用人单位考核聘用和激励政策的自主权, 通过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的方式,任用与医疗卫生行业需 求紧密衔接的人才,增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强公 (略) 机构编制管理,合理核定编制总量,动态完善岗位设置, 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不低于80%,探索多种形式的用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2)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 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 化评价机制,完善职称晋升体系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拓 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
3.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提高专业人才质量
(1) 加强卫生人才队*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 药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重点储备、培养医疗卫生机构领导 班子、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等团队,制订有利于卫生人才培 养的委培、规培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 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培训培养方式,为基层培养更多的卫生健 康专业人才。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建设,加强高层次医药卫 生人才队*建设,大力开发护理、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 门人才。
(2)完善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构成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 在加强毕业后教育方面,建 (略) 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 继续加大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推进专科医生培训试点,
(略) 医师规范化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专科医生培养 基地。同时,扩大对全科、精神科、儿科、妇产科及中医药等 紧缺专业医师的培养比例。在推进继续学习教育方面,一方面, 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教育,优化继续教育方式,强化继续教育 基地和师资队*建设;另一方面,分批选派一定数量的领军人才、 学科带头人才和后备人才到发达地区进修学习。
4.强化人才绩效激励,增强高端人才队*活力
“十四五”期间,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 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 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完善以 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 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重点抓绩效分配,坚持多 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 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对儿科、产科、麻醉科、 精神科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对疾控中心防疫人员的奖励力度。 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建设,健全在岗培 训制度,完善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奖励制度。加强政府对医 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八) 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1.建设墨江医疗健康平台,整合县内卫生健康信息资源
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我要看病”模块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推广普及居民电子健康卡接入改造工作。加强县级全民健康信 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
2.建设墨江卫生健康专网,提升工作效率及防控能力
(1) 建立“十四五”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机制。建设涵盖 卫生资源规划、医疗行为监管、卫生费用监测、疾病监测预警、药 品招标采购监管、科学决策等在内的全要素监管平台,实现医疗、 医保、医药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用大数据为政府监管和决策 提供支撑。
(2) 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加快健康医疗数据安全 体系建设,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大数据安全监测和 预警,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互 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 完善风险隐患化解和应 对工作。
(3) 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 的数据应当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求。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底线,健全相关机构准 入标准,最大限度减少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 健康服务质量和安全。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推行在线知情同 意告知,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
3.结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高便捷高效服务水平
建设和完善“十四五”县、乡(镇) 远程医疗网络,构建 县级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云平台,向乡、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 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
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延伸放大医疗卫生 机构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进 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推进“十四五” (略) 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 务协同,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 推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应用,积极 (略) 间信息数据共 享机制,建立检查检验、医学影像技术互认、质控标准体系和 动态管理库。不断提升线上继教项目,助推医疗机构提高疾病 诊断及救治能力。
4.结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线上诊疗服务系统,助 推预约、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发展“十四五”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充分发挥优 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支持和鼓励各级医疗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服
务新模式,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 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等应用,形成规范、共享、互信的诊疗流程。
专栏 7 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 |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预约挂号、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居民健康卡管理、全要素行 业监管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中医管理系统建设,医院信息化提升工程。 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远程医疗“乡乡通”及分级诊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略) 省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项目,有序发展第三方参与的远程医疗服务。到 2025 |
年,远程医疗覆盖县、乡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略) 级平台对接。 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涵盖数据、应用、管理、安全等方面的人口健康标准 规范体系, 建设可信医学网络体系。 |
(九) 加快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为应对重大疫情,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发的《关于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完成县级发热 门诊收治能力、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医疗废弃物处置等 能力建设。县级发热门诊收治能力。新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 医疗污水设置等业务用房2089 平方米,购置设备 64 台 (件) ,投资1375 万元。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建设13200 平方米 (略) 楼、医技楼,投资6600 万元。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 建设。引进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项目, 规划建设日处理5 吨医疗废弃物,投资 1200 万元。
2.县级医疗机构达标、创等项目建设
墨 (略) 扩建项目,投资3.2 亿,新建5.6 万平方米的医技楼、住院综合楼和后勤楼(已实施) 。墨江县人民医 (略) 建设项目,投资3 亿元,新建 4.4 万平方米的感染性疾病科、精神卫生中心和医技综合楼(已实施) 。墨江县人民医 院内科大楼,计划投资8000 万元,建设 1.6 万平方米内科业务用房。到2025 年,墨 (略) (略) 标准。墨 (略) 二期建设项目,投资1.1 亿建设 9500 (略) 楼和后勤楼(已实施) 。 (略) 规划建设 2400 平方米业务用房,计划投资3200 万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迁建设项目, 计划投资3200 万元,建设 4100 平方米业务用房。规划建设县120 急救中心,计划投资 2000 万元,建设 800 平方米业务用房, 配备负压救护车辆及信息化系统,建成县、乡一体化、信息化 的急救体系。
3.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提 (略) 服务能力,扩 (略) 发展空间,满 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规划扩 (略) :通关 (略) 、泗南 (略) 、新抚 (略) 、新安 (略) 、龙潭 (略) 、 (略) 、联珠镇双 (略) 、联 (略) ,规划建设业务用房18700 平方米。 规划迁建联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面积4500 平方米。
4.其它建设项目
(1) 墨江哈尼族自 (略) “ (略) ”信息化建设 项目,集 (略) (略) 区的信息化, (略) 区、分 院区的HIS、LIS、PACS、电子病历(CA 签名) 、急诊留观系统、 慢病管理系统、血透管理系统、移动医生护士工作站等核心业 务系统;硬件:中心机房及其等保安全建设,弱电智能化系统, 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计划投资5000 万元。
(2) 托育机构建设,“十四五”期间在已有幼儿园基础上 建设 1200 个托位,计划投资 1500 万元。
(3) (略) 的补充,在县城引进一家 (略) 建设项目,规划投资2 亿元,建房面积为16000 平方米以上,建成后床位不低于100 张。
(4) (略) 人民政府和 (略) (简称 “国药集团”) 签署的《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要求,在墨江县设置单采血浆站,计划投资6000 万元。
四、 “十四五”创新发展思路
(一) 以医养结合培育“康养在墨江”,谱写墨江大健康产业
1.以绿色资源为基础,助力打造“康养旅游地”
“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利用墨江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 茶旅文化优势、生物资源优势,以及“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县、 哈尼特色文化展示区、国际双胞生态旅游城”的定位,发挥面 向南亚东南亚辐射节点作用,以打造“康养旅游地”为目标,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 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树立茶旅摇篮、绿色奇迹、康 养乐土、哈尼文旅与大健康融合发展形象,以一流化的视野谋 划推进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打响“旅养在墨江”健康品牌,将 墨江打造成为优质生态康养旅游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2.以医养结合为亮点,开发业态融合新产品
在医养健康领域,结合墨江实际,把医疗与养老、预防与 治疗、康养与营养、医护与介护结合,形成一种促康复、重养 生的新型“墨江模式”医养产品。其中, “十四五”期间,重点创建开发医养联合体、个性化中医药订制及中医药保健三大新产品。医养联合体以康复医疗为中心,争取引进与国内一流的 康养品牌,吸收国内先进的康养设计理念。通过医养结合机构 开展管理指导、业务支持、技术扶植、质量控制、人员培训、 疑难会诊等,不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畅通 向下转诊通道,保障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及危重症稳定 期患者转往医养结合机构继续治疗与康复。根植中医文化,开 创中医药个性化定制服务。融合墨江特色文、旅、乐、游、体、 食等资源,积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时令药膳配方个 性化定制服务。弘扬墨江药食文化,做大做强墨江端午哈尼百 草根节,扩大墨江药食养生传统文化影响力。充分发挥墨江中 医药、哈尼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生态健康特色生物产 业向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大力拓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3.以养老产业为辅助,打造宜居养老品牌形象
以打造旅居养老品牌形象为目标,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医疗康复、国医食疗等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助力养老服 务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 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旅居为特色、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 分别从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候鸟式养老及“互联网+养老” 四个方位出发,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1) 探索机构养老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 开展健康体检、哈尼文化体验等项目,支持其规模化布局。以现有医疗机构为基础,支持专科医疗团队入驻墨江,大力开展 健康保健、慢性病诊治、康复等服务。引导相关专业机构、企 业、房地产行业向养生养老方向发展,开发居家养老、医养融 合养老等服务产品,培育养老养生专业管理运营机构。
(2) 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新服务。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 相结合、覆盖城乡的“社区+市场+公益”的现代养老产业。根 据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特点,统筹建设社区老年人的公共基 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支持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 议。到2025 年,养老机构与所在地 (略) 建立合作关系, 实现卫生健康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
(3) 建设候鸟式养老养生地。打造候鸟式养老养生地,助 力普洱打造宜居养老品牌。支持养老养生服务产业与健康、养 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将健康乐园、 颐养中心、老年大学等与旅居康养公寓、度假酒店等结合,丰 富养老养生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以休闲度假康体养 老为突破的旅游布局空间。依托医疗资源,开展具有墨江特色 的疗养式旅居养老养生模式,其中重点发展中医养生养老旅居 模式、西医护理养生养老旅居模式及美食养生养老旅居模式。
(4) 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快居家养老信息网络建 设,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 品代购、服务缴费等老年需求服务项目。加快推行没有围墙的 “ (略) ”和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努力构建以居家社区 养老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支持系统。推动养老机构信息服务平台、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互联互通,实现 机构、社区与居民之间养老信息和资源的互通共享。
4.以优惠政策为依托,赋能“康养在墨江”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透明、 开放包容,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金 融资本投资发展各类康养产业机构,通过财政支持引导鼓励金 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展投融资渠道。聚焦康养产业发展需 求,推出创新产品和新型康养模式,培育形成康养产业自主创 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全面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 资本进入康养产业。鼓励社会资 (略) 合作, 促进康养产业发展。鼓励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 共建康养服务机构。
(二) 依托中医药资源禀赋,多措并举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聚焦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助力打造“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
加强中医药全面发展,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建立县级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 议,研究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的相关事宜,统筹推进中医药事 业发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年度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组织开展县内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县域中 医药专业机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药材种植基地等与 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注重发挥中 医药特色优势,家庭医生团队中配备中医类别人员,能够提供 中医药服务。在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 服务中融入中医药方法。加大县域新闻媒体对中医药的宣传力 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营造县域内城乡居 民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推进中医药 科普教育,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开展中医药 文化进校园工作,把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促进 青少年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了解,促进身心健康。加强中医 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 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扩大中医药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内容占比达50%以上,接受教育人 次占比达50%以上,助力打造“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
2.聚焦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加 (略) 建设,继续实施 (略) 综合服务能 力提升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社会办中医服务, 鼓励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 (略) 。到2025年, (略) 达到国家县级 (略) 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全县所 (略) 达到100%规范设 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设置“中医阁”>10%,且中医类别医师占比不低于25%, (略) 级和国家级示范中 医馆建设项目;10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 医药服务,按照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 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占比不低于35%。
3.聚焦中西医深度结合,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十四五”期间,结合墨江县实际和优势,继续完善全县 中西医协同协作机制,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聚焦癌症、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感染性疾病等,推进中西医 协同攻关。规范设 (略) 、 (略) 中医药科室和中 医床位,配备中医药人员; (略) 应急救治能力提升行 动; (略) 重症医学科(急诊科) 、脾胃病科、治未病 科等薄弱科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药品、设备、设施、 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4.聚焦中医药发展动力注入,加快中医特色发展
到2025年, 墨 (略) 力争牵头组建医联体,将符合 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到医联体建设中,实现辐射覆盖人口>30%; 加强老年病科、 (略) 级重点专科建设;积极推广中医治 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加强以哈尼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医药重 点专科建设,制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开展临床疗效评价及用 药特点研究。加 (略) 康复科建设,针对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并发症和伤残等,制定并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加快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 (略) 设置治未病中心。
专栏 8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项目 |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 (略) 建设,推 (略) 提质扩容。加强 (略) 中药科室建设。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积极申报“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省级示范中医馆”等,做优做强中医传统优势专科专病。积极推广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等; (略) 、 (略) 设置治未病中心。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提质增效工程,争 (略) 达到国家县级 (略) 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100% (略) 设置中医馆 且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5%以上,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 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 医师。 中医药创新工程:鼓励、支持编制墨江县少数民族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目录。 |
五、保障措施和机制
(一)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健康防线
“十四五”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争当人民健康“守护人”。 始终将党的建设融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过程,以常态化推进 为保障。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全力补齐治理 短板, 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 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 务保障能力,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保障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将党中央、 (略) 和 省、市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部署要求落实落细, (略) 感防控 的底线思维,全面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健康防线。
(二) 明确政府主导,鼓励多元投入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 卫生健康事业,逐步提高政府卫生健康投入水平。明确政府、 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投 入机制;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 (略) 场作用,多渠道筹 集资金,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健康和谐发 展;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三) 加强行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在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加强行风廉政建 设。加强医疗行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严明工作纪律,推进 作风建设。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全县各医疗机构应及时有效进 行信息公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规范 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作 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工作效率
“十四五”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医疗资源配置 效率效能,推动医疗资源向卫生健康发展事业集中,推动创新 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医疗创新成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 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 市场体系,增强卫生健康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医 疗发展水平。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减少宏观干预,增加各医疗 卫生机构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简政放权,用制度变革激发创新 活力。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工作站,为墨江搭建人才交流培养、 医疗创新及医疗技术改进的平台,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全县的医疗科研力量。
(五) 优化资源配置,助力规划落实
整合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将资源放在亟待解决的地方。 “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 (略) 各县区之间、相关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建立健 全公共卫生服务协调机制和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卫生 行业内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协调,积极推进防治结合。加强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优化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 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健康墨江”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 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深刻把握宣传环节,有效落实宣传举措,保证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开拓线上 线下宣传方式,畅通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渠道。 (略) 、社区等 重点场所,设置专家点,普及健康知识,发布政府相关健康政策和推行政策,让“健康墨江”教育深入人心。
(七) 强化监督评价,确保规划落地
“十四五”期间继续强化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健全考核 评估、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以更严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努 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充分整 合现有统计监测的信息系统,完善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的监 测和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卫生与健康 工作和规划实施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 容。二是对规划执行进度进行定期督查,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 小组,实行“按季通报、半年考核、全年评估”,组织开展卫 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 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三是定期收集、分析研究医改工作 情况, 回应社会公众对医改的舆情反馈和民意表达。四是按期 开展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增强规划执行的约束性,确保各项 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五是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评估发 现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规划内容。
附件:
任务分工
序号 | 工作任务 | 牵头部门 | 协助部门 |
1 | 全 面 推 进 “ 健 康 墨 江”建设 | 提升健康服务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
2 | 积极推进健康墨江 行动计划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市生态环境局墨江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 |
3 | 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旅游局 |
4 | 强化职业健康管理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总工 会、市生态环境局墨江分局、县工业 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应急管理局 |
5 |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 体制改革 | (略) 综合 改革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医疗保障 局 |
6 | 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医疗保障 局 |
7 | 落实体制机制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民 政局 |
8 | 落实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 | 县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卫生 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医疗保障局 |
9 |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 体系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 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医疗保障局 |
10 |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体系建设 | 推动疾控服务体系 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11 | 提高妇幼健康保障 质量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专班成员单位 |
12 | 健全采血供血服务 体系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医 疗保障局 |
13 |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体系建设 | 大力加强应急体系 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
14 | 构建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
15 | 加强综合监督体系 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16 | 全面巩固 健康扶贫 成果 | 保持健康扶贫政策 总体稳定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 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17 | 构建农村公共健康 服务体系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委、 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金融办、县自然资 源局 |
18 | 建立跟踪预警监测 和精准帮扶机制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 |
19 |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 专项运动 |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 综合整治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乡镇,各县级部门,驻墨单位和 驻墨军警部队 |
20 | 加强病媒生物防制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乡镇,各县级部门,驻墨单位和驻墨军警部队 |
21 | 推进健康细胞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乡镇,各县级部门,驻墨单位和驻墨军警部队 |
22 | 推进无烟环境建设 | 县 卫 生 健 康 局、县文明办 | 各乡镇,各县级部门,驻墨单位和驻墨军警部队 |
23 | 落实生育奖 励扶助 | 贯彻落实国家生育 政策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 |
24 |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 体系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市场 监管局 |
25 | 聚焦高端 人才队* 建设 | 加强专业类别人才 培育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 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26 | 健全人才引进保障 机制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 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27 | 创新人才培育方式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教 育体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28 | 强化人才绩效激励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财政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 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29 | 推进“互联网+医疗 健 康 ”建设 | 建设墨江医疗健康 平台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 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 |
30 | 建设墨江卫生健康 专网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 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 |
31 |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 平台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 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 |
32 | 建设线上诊疗服务 系统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 业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 |
33 | 谱写墨江 大健康产 业篇章 | 推进旅游康养产业 发展 | 县卫生健康局、 县文化旅游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 业和信息化局 |
34 | 开发医养融合新产 品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业 和信息化局、县文化旅游局、县农业农 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民政局 |
35 | 着力发展医疗养老 产业 | 县卫生健康局、 县民政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
36 | 谱写墨江 大健康产 业篇章 | 培育扶持健康产业 龙头企业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市场监管局、 国家税务总局墨江县税务局、 县自然资源局 |
37 | 推进“养在墨江”高 质量发展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墨 江分局、国家税务总局墨江县税务 局 |
38 | 推动中医 药传承创 新发展 | 聚焦民族传统医药 发展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 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39 |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 络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住 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市 生态环境局墨江分局 |
40 | 推动中西医协同发 展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
41 | 加快中医特色发展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 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 科学技术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
42 |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 *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委 编办、县教育体育局、县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43 | 扩大卫生 健康对外 交流合作 | 推进医疗卫生中心 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
44 | 持续推动对口支援 帮扶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46 | 保障措施和机制 | 坚持党建引领,筑 牢健康防线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医疗单位 |
47 | 明确政府主导,鼓 励多元投入 | 县发展和改革 局、县财政局 | 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 |
48 | 加强行风建设,推 进反腐倡廉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医疗单位 |
49 | 创新体制机制,增 强工作效率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医疗单位 |
50 | 保障措施和机制 | 优化资源配置,助 力规划落实 | 县卫生健康局 | 各医疗单位 |
51 | 加强宣传引导,推 进 “健康墨江 ”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教育体育局、 县融媒体中心 |
52 | 强化监督评价,确 保规划落地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政府督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