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平桂区产业发展规划
(略) (略) (略)
2022.12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基础条件
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产业发展呈现新格局。2021年,平桂区GDP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1.4亿元,增长17.8%;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2.7亿元,增长30.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亿元,增长5.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在广西111个县区中排名第9位,总数达141家,总产值248.8亿元,增长49.2%,增加值增长23.2%。新增企业1173家,其中“四上”企业68家、“四新”企业24家,市场主体达到4031家,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
全力东融步伐加速,开放发展成效更加凸显。经济结构实现由以石材碳酸钙为主导的单一资源型经济向多产业同步发展的多元复合型经济的重大转变。碳酸钙产业迈向绿色高端,“中国重钙之都”“中国岗石之都”的名片更加响亮,现代特色农业从“边缘”走向“前沿”,黄金珠宝产业从“无”到“有”,建筑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产业蓄势待发。发展格局实现由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向“东融主阵地”的重大转变。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受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对接粤 (略) 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推动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2019年-2021年,平桂区GDP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广西前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在广西“第一方阵”。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经济增长支撑更加牢固。2021年,95家碳酸钙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17.4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国核定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5家,平桂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是广西唯一入选基地。新增资质建筑业企业16家,在库资质建筑企业总数33家,全年贡献总产值22.6亿元。“双百双新”项目总数达13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88.6亿元。供应链平台实现商品销售额255.9亿元,同比增长682%。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备案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入库27家。平桂区获批广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创新活力更加进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六类依申请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承诺提速78.25%,行政许可事项提速86.43%;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减少涉企行政许可事项56项;建立“跨省通办”机制并编制事项目录105项;组织6家工业企 (略) 场化交易,降低用电成本1.3亿元;推行企业代办服务,帮助黄金珠宝企业落实政策补贴831.89万元;投放“桂惠贷”29.84亿元,惠及企业592家。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城市建成区扩展至30.02平方公里。全区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融合发展,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平桂区被自治区列入“双百双新”项目共13个,其中“双百”项目2个,“双新”项目11个。工业园区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碳酸钙等传统产业,碳酸钙等传统支柱产业工业产值实现增长,有效支撑全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节 发展机遇
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平桂区带来重大机遇。国家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治区在高水平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贺州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为平桂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开放合作发展步伐带来重大机遇。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为平桂区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加速兴起,粤港澳大 (略) 场需求,东西部产业转移,自治区推进工业强桂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 (略) 培育壮大“3+6”产业集群、实施“千百十”工程等,为平桂区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带来重大机遇。
进入新发展阶段,平桂区在全力东融过程中的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在融 (略) 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第三节 发展挑战
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大变局,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新旧动能转化不畅,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平桂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偏小,仍以“资源型”为主。整体产业集聚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区域发展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畅,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突破以及智能化改造升级刚刚起步,尚处在培育期。
招工难留人难,技术性、专业性等中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当前本地职校、技校数量有限且规模较小,企业招聘技术专业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基本靠外来人员解决。缺乏对非公企业招聘中高端人才的政策支持,对外招揽的人才即使满足了薪资待遇,也难以解决住房、教育、医疗、随迁子女等问题,以致引进的人才缺乏归属感,无法长期稳定定居。
传统的规模扩张发展陷入瓶颈,发展思路亟待转变。生态文明导向下更强调内涵发展和集约式发展;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严控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平桂区用地指标十分紧张,过去大规模低产出的用地拓展方式不再适用。新发展阶段下,空间要素制约亟待破解。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新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总体要求,聚焦“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总目标,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坚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全面东融为主战场,构建产业发展新布局,努力形成规模集聚、质效提升、创新驱动、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工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产业东融新高地。
第二节 发展战略
数字赋能,融通发展。以大数据研发设计为基础,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通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融合智能装备制造,深化拓展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创新突破,开放发展。发挥重点企业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和创新溢出,突破创新人才发展瓶颈,增加创新供给,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本质安全、绿色高端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增强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厚植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径。
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突出企业主体,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承接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上下游分工协作的企业集群,从追求量变到量质双提转变,从松散到集聚,从低度有序到高度稳步有序,从有机隔离到精明增长
第三节发展定位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效导向,以“创新突破、绿色转型、区域协同、集聚发展”的思路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大新兴工业培育力度,发挥新兴工业集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健全产业链、强大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工业集聚发展步伐,将平桂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广西生态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标杆地、战略性新兴工业基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平桂区新兴产业呈现快速、良好的发展局面,形成一批规模壮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拓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平台,使平桂区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基地之一。
到2035年,平桂区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占整个现代产业体系比重进一步提高,“依城而立、串点成线、线面融合”的深度产城融合城区开发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内部实现联动发展,建成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区域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成为具备相当区域知名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表3 平桂区新兴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 2021年 | 2025年 | 2035年 | |
产业总量 | 新兴工业总产值(亿元) | —— | 1300 | 2800 |
新兴工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 | 1010 | 2180 | |
新兴工业税收(亿元) | —— | 60 | 130 | |
结构优化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40 | 45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10 | 12 | |
千亿元园区(个) | —— | 3 | 5 | |
技术创新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 | 1 | 1.2 |
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 | —— | 100 | ||
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个) | 12 | 20 | —— | |
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个) | 5 | 10 | —— | |
绿色发展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下降幅度(%) | —— |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范围内 | |
创建绿色工厂(家) | —— | 5 | 10 | |
创建绿色园区(个) | —— | 1 | 3 | |
市场主体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 —— | 350 | 600 |
超亿元工业企业(家) | —— | 180 | 260 | |
超十亿元工业企业(家) | —— | 12 | 25 | |
人口就业 | 就业人口(万人) | —— | 15 | 25 |
第三章产业选择
第一节 产业选择原则
(略) 场主导、政府引导。 (略) 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产业振兴, (略) 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略) 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持续有效投入。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规划指导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坚持龙头带动、集群集聚。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技术先进、带动力强、品牌影响大的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效应。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集聚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制造业体系供给质量。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提升“四基”发展水平,构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体系。
坚持全面东融、开放合作。实施“产业东融”战略,实现与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引资”“引智”“引企”“引技”,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积极搭建高水平、多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拓宽开放引领大湾区产业链全面融合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清洁化转型,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升。
第二节 产业选择路径
根据平桂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宏观和区域环境分析,结合产业规模、科技水平、经济效益、市场需求、比较优势、关联带动、政策环境等产业选择基准和平桂区现阶段经济发展对产业发展相关要求,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平桂区产业选择。
图3-1 产业选择路径图
第三节 产业选择方案
1、备选产业分析
依据产业选择路径,并对相同及相似度较高的产业进行叠合,得出园区发展的备选产业主要有碳酸钙、贵金属精炼、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大健康、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设施农业、生物制药、通航产业、新能源产业。
表3-1 基于不同视角分析的可选产业汇总表
分析视角 | 可选产业 | ||
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 碳酸钙、贵金属冶炼、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电子商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 | ||
产业合作分析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分析 | 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 | 汽车制造、中医药研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碳酸钙、装配式建筑、大健康、加工贸易、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电商 |
产业发展导向分析 | 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 中国制造2025 | 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机械装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纲要 | 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 | ||
(略) 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 修造船、茧丝绸、木材加工、医药、有色金属、水电、生态旅游 | ||
广西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 自治区工业发展大会 | 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有色金属、水电 | |
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大会 | 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 | ||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轻工家电、现代纺织、高端家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农产品、化工 | ||
广西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8版)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健康产业 | ||
贺州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 (略)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 电子信息、黄金珠宝、建材家居、生物制药、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生产性服务业 | |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绿色高端碳酸钙、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冶金循环、电子信息、绿色高端纺织、现代农林、大健康和产业、现代服务业、无人机智能制造、花岗岩 | ||
平桂区发展政策导向 | (略) 平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碳酸钙、黄金珠宝、工业旅游、教育培训、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生物制药、通航产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设施农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商贸、现代物流 |
2、 产业筛选指标体系
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平桂区发展实际,构建平桂区产业选择的两大指标体系:产业机会及产业匹配度。产业机会由可选产业的政策导向分析、合作导向分析、发展趋势导向分析和基于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产业机会梳理四个细分指标构成。产业匹配度是产业筛选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体现产业与当地资源、竞合等各因素的综合契合度。产业匹配度主要由产业链关联度、产业资源匹配度、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可持续四个细分指标组成。根据重要性,对各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
采取三级评分办法,对两大指标体系的具体细分指标进行评分,根据各指标体系不同权重,得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越高,产业发展的重点程度越高,反之,重点程度越低。
表3-2产业筛选模型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标准一览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符合(1) | 较符合(0.5) | 不符合(0) | |
产产业发展机会 | 政策 导向(0.35) | 国家政策导向(0.1) | 国家对该产业非常支持,且本地在规划重点内 | 国家对该产业非常支持,但本地未在规划重点内 | 国家对该产业发展不支持 |
广西政策导向(0.1) | 广西对该产业非常支持,且本地在规划重点内 | 广西对该产业非常支持,但本地未在规划重点内 | 广西对该产业发展不支持 | ||
贺州政策导向(0.15) | 贺州对该产业非常支持,且本地在规划重点内 | 贺州对该产业非常支持,但本地未在规划重点内 | 贺州对该产业发展不支持 | ||
合作 导向(0.4) | 区域 联动(0.15) | 该产业非常有利于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分工协作效益最佳 | 该产业比较有利于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分工协作效益较好 | 该产业不利于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关联低,恶性竞争问题明显 | |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0.25) | 该产业非常有利于对接大湾区建设规划,且产业高端、附加值高 | 该产业比较有利于对接大湾区建设规划,且产业发展潜力较好 | 该产业不利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区域关联低,同质化恶性竞争明显 | ||
趋势导向(0.15) | 该产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生态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特征明显 | 该产业比较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生态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潜力较好 | 该产业与时代发展潮流不符,生态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潜力很小 | ||
产业转移机会(0.15) | 该产业正由东部向西部转移,且规划区在其产业转移目的地范围 | 该产业正由转移,但规划区未在其产业转移目的地范围 | 该产业尚未从东部向西部转移 | ||
产产业匹配度 | 产业关联度(0.3) | 产业关联度较大,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 产业关联度一般,对其他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 产业关联度较小,对其他产业基本无带动作用 | |
产业资源匹配度(0.2) | 具备产业发展的最关键自然资源 | 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 | 不具备产业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 | ||
现有产业基础(0.2) | 区内已有一批生产企业,且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 区内已有若干家产业集群,但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 区内尚未有任何从事该产业的企业 | ||
生态科学持续性(0.3)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础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础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础干扰和污染严重的工业 |
3、产业筛选模型
针对两大指标体系进行逐层分析:①产业机会的分析中逐层对四个细分指标(可选产业的政策导向、合作导向、发展趋势导向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产业机会)进行评价和评分,评分结构对应得到产业发展机会大小的分值。②产业匹配度的分析中逐层对四个细分指标(产业链关联度、产业资源匹配度、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和评分,由评分结果得出可发展产业匹配度的得分值。
在两大指标体系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由产业机会及产业匹配度评分结果构成的产业评价二维分布图,即产业吸引力矩阵。产业机会和产业匹配度值均很高的产业类型为筛选出的适宜重点发展产业。
图3-2 产业筛选模型图
具体步骤如下:
①通过对可选产业的政策导向分析、合作导向分析、发展趋势导向分析和基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机会梳理,确定可发展产业的产业机会得分值;
②通过对产业链关联度分析、产业资源匹配度与现有基础分析和生态可持续性分析,确定可发展产业的产业匹配度得分值;
③根据确定的产业机会及产业匹配度得分值,得到可发展的吸引力矩阵,得到适宜发展产业。
图3-4 产业筛选步骤
4、产业选择结果
通过对具体指标的分析及分层评价,获得以产业机会为纵轴、产业匹配度为横轴的产业吸引力矩阵分布图。产业机会、产业匹配度都高的产业分布在重点优势产业区间,则为适宜发展产业。根据可发展产业在吸引力矩阵中的分布,其中碳酸钙、贵金属冶炼、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大健康、文化旅游、生物制药、通航产业、新能源产业为适宜发展产业。
依据平桂区产业发展实际,调整与细化选择结果,并衔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标准,规划形成碳酸钙精深加工、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装备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八大主导产业。
围绕碳酸钙精深加工,发展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食品药品级碳酸钙、涂料塑料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集群。
围绕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产业,以贵金属产业为核心,融合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保税仓储、工业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创新型、国际化黄金珠宝产业集聚群。
围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加工及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互联网应用等产业,延伸数据应用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围绕日用化学产品制造,重点发展化妆品加工制造产业,同时,结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智能装备制造,兼容发展原料供应和包装包材、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体验培训、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推动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打造美妆产业集群。
围绕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重点发展服饰智能制造、研发设计、现代仓储物流、商贸及金融服务产业,拓展发展品牌孵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大数据应用等产业。
第四节 负面清单设置
规划采用环保负面清单与投资强度负面清单两种方式,合理控制产业门类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负面清单禁入的产业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平桂区产业转型升级。
1、产业选择环保负面清单
该负面清单为招商建设控制指标体系,为刚性控制清单。以行业的相关环境保护标准为指导基础,提出废气、噪声、废水三方面的最低进入门槛控制指标值。
2、产业选择投资强度负面清单
该负面清单为招商投资控制指标体系,为弹性控制清单。以行业的相关投资标准为指导基础,提出产业投资规模的最低进入门槛控制指标值。
3-5产业选择负面清单设定
除了通过环境保护与投资强度的两大负面清单限制,提出“375”负面清单指引,通过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提高产业项目准入“门槛”严守生态底线,保证平桂区的良好发展。
平桂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指引 “3”指三反对,即反传统路径,反梯度转移,反低质扩张。 “7”指七限制,限制不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 (略) 场拓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及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产业。 “5”指五不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不要,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污染难以治理的项目不要,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的项目不要,能耗高、用水量大的项目不要, (略) 形象的项目不要。 |
第四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用地选择思路
坚持底线,合理选择园区用地范围。衔接在编的《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底线前提下,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合理选择各园区建设用地范围。
环城布局, (略) 产业依城而立。依据平桂区环城路网骨架, (略) 轻工业发展地块,充分发挥禀赋特色和区位优势,融入“以人为本、依城而立、串点成线、线面融合”理念,推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略) 轻工业依城点缀,形成轻工业环城生态圈。
合理选址,实现产业联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突出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工业地产集中,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
集约用地,推动轻工业上楼。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工业地产集中,推进土地、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的集约使用,推动纺织、服装、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等轻工业上楼入园,构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空间布局原则
1、整体规划、突出重点
立足广西、贺州整体发展和区域协调战略,围绕推动平桂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产业主攻方向和突破重点,着力升级产业结构,着力优化产业布局。
2、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支撑、交通区位、环境容量等条件,突出比较优势,准确定位区域发展重点,强化产业链分工配套和区域协同,培育园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3、优化存量、做大增量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激发传统产业活力。积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前瞻谋划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优势新动能。
4、扩大开放、深化合作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高水平扩大开放合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为贺州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贡献平桂力量,深化开放办区,提升产业开放合作水平。
第三节空间布局结构
依托黄花山路、希望北路、东安山路环城路网骨架, (略) 轻工业发展用地,整体构成“以人为本、依城而立、串点成线、线面融合”的深度产城融合城区开发格局,重点围绕大数据、黄金珠宝、服装、美妆等行业,打造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服饰产业园、美妆产业园等特色轻工业综合体。同时,围绕平桂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总要求,走出一条“资源+产品+市场”的产业发展新路,助推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园。
图4-1 园区布局示意图
第四节 重点园区发展引导
1、碳酸钙精深产业园
园区发展思路:贯彻“绿色发展、智慧矿山、绿色制造”新发展理念, (略) 打造绿色高端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契机,遵循“精准识矿、以矿定链、矿链招商、创新强链”的原则,加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碳酸钙产业绿色化、融合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园区范围界定:在洛湛铁路与永贺高速支线交叉口东北侧,规划建设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园。
重点发展产业:碳酸钙精深加工、绿色碳酸钙粗加工、可降解新材料、涂料、绿色仓储物流;
兼容发展产业:塑料制品、化肥饲料、固废综合利用材料、医药食品等碳酸钙下游应用产业;
园区功能定位:将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绿色矿山、绿色物流、绿色仓储、绿色粗加工等功能板块为一体的国内一流水平碳酸钙精深产业园。
2、黄金珠宝产业园
园区发展思路:以“集聚群、强龙头、补链条”的理念,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抢抓大湾区黄金珠宝产业外溢机遇,按照“双飞地经济”模式打造黄金珠宝全产业链项目,建立黄金珠宝产业新型供应链,推动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壮大。
园区范围界定:在工业北路与支青路交叉口西北侧地块、潇贺大道与希望横一路交叉口北侧地块、希望北路北侧沿街三个地块、希望北路与飞马路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希望北路与西湾大道交叉口东南侧地块、希望北路与公园西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等区域,规划建设黄金珠宝产业园。
重点发展产业:黄金珠宝加工、研发设计、展示销售和交易;
兼容发展产业:检测认证、珠宝金融、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储、品牌孵化、现代物流、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与展示、休闲旅游等;
园区功能定位:将黄金珠宝产业园打造成为以贵金属珠宝、钻石产业为核心,集生产加工、销售、交易展示、研发设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黄金珠宝智能制造新高地、东南亚最大的黄金珠宝加工基地。
3、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
园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东融政策优势和平桂区位交通优势,以“湾数西算”为抓手,以数字产业转移为契机,充分利用平桂区数据运输优势、成本优势、招商优势、反哺工业制造优势、人才优势、气候优势,服务优势及配套优势,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梯次转移,延伸发展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 (略) 打造大数据千亿元产业集群。
园区范围界定: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共包括10个地块,园区地块位置分别为寿田路西侧A地块、滨江北路与寿田路交叉口东北侧B地块、黄花山路与上宋路交叉口西南侧C地块、黄花山路与上宋路交叉口东南侧D地块、公园西路与上宋路交叉口东北侧E地块、西湾大道与希望南路交叉口东南侧F地块、西湾大道与公园南路交叉口东北侧G地块、潇贺大道与西发街交叉口东北侧H地块,狮子岭路以北、东五支河以东I地块,公园西路与希望西路交叉口西北侧J地块。
重点发展产业:大数据IDC储存、智能制造和智能应用、大数据加工及服务、第三方大数据服务、研发设计、超级计算机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兼容发展产业:电子商务、智慧体验、互联网应用等;
园区功能定位:将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集大数据IDC存储-数据加工-软件信息开发-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链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南方数据云港、华南地区数据标注洼地、全国 (略) 。
4、美妆产业园
园区发展思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美妆业转移契机,借助平桂区资源、政策优势,加快产业新动能培育、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同步提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美妆产业集聚区。
园区范围界定:在黄花山路与希望西路交叉口西侧地块以及工业北路与支青路交叉口东北角区域,规划建设美妆产业园。
重点发展产业:原材料生产加工业、护肤品制造加工业、日化用品制造加工业、彩妆化妆品制造加工业、化妆品工具生产加工业、医疗器械生产业、包装材料加工业、文化创意设计、工业旅游业。
兼容发展:包括含产品的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商务办公、会展交易、电商直播等)、金融服务等服务配套。
园区功能定位:将美妆产业园打造成为面向东融、 (略) 场的化妆品产业集群和国际化产业聚集地。
5、智慧服饰产业园
园区发展思路:全面对接大湾区,承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遵循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全力做好产业链“延展”文章,借助互联网、数字经济等优势,全面推进服饰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加快设计研发、智能制造、营销创新与服饰产业融合发展。
园区范围界定:在东至风雅路、西南至东安山路、北至希望横一路区域,规划建设服饰产业园。
重点发展产业:服饰加工、研发设计、现代仓储物流、商贸及金融服务产业;
兼容发展产业:品牌孵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以金融跨境贸易及直播为主的大数据应用等上下游配套产业;
园区功能定位:将服饰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纺织服装制造、研发、培训、产品展示展销、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华 (略) 场活力和竞争力服饰智能生产基地、服饰产业品牌集聚区和交易中心。
第五章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第一节 探索利益共享的“点对点-飞地园区”模式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依托珠江一西江经济带、粵桂黔高铁经济带、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等建设 (略) 驻大湾区经贸联络处、东融投资平台, (略) 场机遇,重点与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深圳湾科技园区、珠海南屏科技工业园、 (略) 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等重点园区,建立点对点的关系链接,充分发挥平桂有政策、有土地空间、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共同探索园区共建、“双飞地经济”“结对帮扶”等模式,主动接受大湾区科创资源、优势产业、创新平台和人才集聚的辐射,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重点深化黄金珠宝、大数据、新材料以及未来产业等产业合作,持续开展“湾企入桂”行动,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
第二节推行“联合办学+联合科研”的双联动计划
大力推进与湾区“联合办学”计划。完善贺州驻广州、深圳招才引智工作平台,深化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联合以联合办学方式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吸纳科学研究人才,不断积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从根源上补充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及技术需求。
深入实施与湾区“联合科研”行动。推动与中国(深圳) (略) 、 (略) (略)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增加与湾区核心、 (略) 校的技术交流,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平桂区产学研的良性成长。
第三节 依托“产学研用”模式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实施人才交流工程。进一步深化粤 (略) 校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结对共建、培训交流、科研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 (略) 区 (略) 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着力提升广西高校国际化水平。探索建立粤桂劳务合作试验区,打造推动广西-大湾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平台。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平桂区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一批面向粤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科技交流平台,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地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 (略) 平桂区转移转化。
第六章 创建广西生态工业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制造标杆地
第一节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
持续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工业互联网应用为抓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进园区、进集群,加快实施结构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绿色改造。研究出台工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文件,指导平桂区重点工业产业选择转型路径,加快转型步伐。
稳步推进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抓住数字化改造机遇,积极推动传统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建设,针对碳酸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积极培育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改造、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重点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发布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价标准及评价模型、数字化转型指南,引导企业深化转型理念、明确转型路径、提升转型能力、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进程。
第二节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广“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模式。重点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技术,在数字化、在线化改造基础上,构建智能传感网络体系,为流程工业提供数据接入、存储、分析、交互和应用平台。以工艺技术升级为基础,统筹优化资源,建设全价值链管控平台,促进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联动,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全流程核心技术指标的整体动态优化。全面推动5G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工业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制造智能化,形成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协同研发设计等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节能降碳、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和模式创新,形成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等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应用,为工业现场全要素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提供工具和平台基础,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增强工业互联网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泛在连接、柔性供给和优化配置,加强对产业链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分析和智能化监测,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
第三节推进工厂绿色化改造,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园区
切实推进工厂绿色化改造。依托平桂区自身资源优势,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改造厂房,推行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统,推动工厂向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化改造,引导企业推动节能改造、智能化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能耗、排放水平、运营成本, (略) 场竞争力,实现工业绿色崛起。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秉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低碳循环经济,通过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改造提升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大理石—新材料(环保涂料、纸业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延长矿产资源利用周期。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再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绿色仓储物流、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低碳化发展。
强化绿色科技创新驱动作用。重点谋划一批绿色制造集成项目,将绿色工艺技术示范推广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实现关键工艺技术产业化,推广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第七章 建设战略性新兴工业基地
第一节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大数据研发、智能装备制造、研发设计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发展大数据、黄金珠宝等特色产业的园区,支持深圳莫比嗨客树莓 (略) 、 (略) 等龙头企业质量品牌提升、 (略) 场、资本重组、技术改造,扶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不断增链补链强链、壮大产业群、提高竞争力,补齐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的短板,推动有基础、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
第二节 大力培育引进配套企业
聚焦现代物流、数字创意、数据融合应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引进阿里云、腾讯云、华为等,培育中小配套企业,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加强上下游配套企业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出台多样化要素供给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健全企业培育体系。
第三节 积极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循环
以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以产业协作健全区域合作互助机制,深入区域间产业协作,打破行政垄断,高质量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引进粤港澳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人才,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园区搭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园、黄金珠宝产业园、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美妆产业园和服饰产业园一体化发展。加强平桂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每年两地园区主要领导定期互访。调整优化平桂区产业园管理制度,建立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机制,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平桂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平桂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保障,在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支持。相关项目优先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计划,优先保障用地、用林等需求。扎实推进园区专项债工作,给予高标准厂房专项补助、中央资金和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平桂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承接转移相关支持政策,加强与湾区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等方面探索创新。
第三节加强要素支撑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主体功能定位和上级下达的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碳酸钙、黄金珠宝、服饰加工、美妆制造、大数据等产业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统筹保障产业用地、用海、用能、人才、环保等要素。制定招商图谱,搭建平桂区产业投资地图平台,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建立产业基金、项目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集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企业、服务机构于一体的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扩大资金来源。
第四节 强化组织实施
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对接工作的组织领导,高位部署,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内部管理协调等为主要工作抓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认真谋划,明确目标,按照轻重缓急推进工作。强化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建设人口、法人单位、公共信用、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六大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服务型数字政府。
附表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区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批准 时间 | 核准 面积 (公顷) | 主导产业 |
一、 (略) 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 ||||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 |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84.12 | 3857.72 | 电子及通信设备、化工、汽车 |
2 |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93.05 | 2760.00 | 航运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务 |
3 |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 2010.03 | 500.00 | 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
4 |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 2012.03 | 1588.00 | 石化、清洁能源 |
5 |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93.05 | 2360.00 | 石化、电子、汽车 |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
6 |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1.03 | 3734.00 |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 |
7 | (略)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1991.03 | 1150.00 | 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 |
8 |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2.11 | 980.00 |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
9 |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2.11 | 1000.00 | 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 |
10 | 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0.11 | 1221.00 | 机电、电子、化工 |
11 |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0.09 | 2252.04 | 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
12 |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2.11 | 706.00 | 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新能源 |
13 |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0.09 | 1000.00 |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 |
14 |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1.03 | 1710.00 |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 |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 ||||
15 | 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 | 2010.07 | 294.30 | 仓储物流 |
16 | 广州保税区 | 1992.05 | 140.00 | 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出口加工 |
17 | 广州出口加工区 | 2000.04 | 94.74 | 汽车、物流 |
18 | 广州保税物流园区 | 2007.12 | 50.70 | 保税物流 |
19 |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 | 2008.1 | 499.00 | 航运物流、保税展示 |
20 | 广东福田保税区 | 1991.05 | 135.00 | 电子信息、物流、国际贸易 |
21 |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 | 2008.1 | 371.21 | 物流、金融、信息服务 |
22 | 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 | 2014.01 | 217.00 | 物流、黄金珠宝、电子信息 |
23 | 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 | 2000.04 | 300.00 | 电子信息、家电 |
24 | 广东珠海保税区 | 1996.11 | 300.00 | 航天航空、电子信息 |
25 | 珠澳跨境工业区 | 2003.12 | 29.00 | 保税物流、仓储 |
二、省(自治区、 (略) )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 ||||
26 | 广州白云工业园区 | 2006.05 | 159.06 | 铝材加工、化妆品、电子信息 |
27 | 广州云埔工业园区 | 2006.08 | 771.81 | 智能装备、食品饮料 |
28 | 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 | 1992.12 | 1188.34 | 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 |
29 | 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 | 2006.05 | 132.00 | 生物医药、化妆品、电器装备 |
30 | 广东珠海富山工业园区 | 2006.08 | 104.47 |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 |
31 | 广东珠海金湾联港工业园区 | 2006.08 | 502.43 | 电子电器、生物制药、装备制造 |
32 | 广东佛山禅城经济开发区 | 2006.08 | 488.76 | 陶瓷、新能源汽车配件、装备制造 |
33 | 广东佛山南海经济开发区 | 2003.06 | 838.42 | 汽车及零部件、光电显示、机械装备 |
34 | 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06.08 | 753.80 |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 |
35 | 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03.06 | 393.33 | 家电、装备制造 |
36 | 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 | 2006.08 | 431.33 | 机械装备、金属加工及制品、电子电器 |
37 | 广东佛山高明沧江工业园区 | 2006.08 | 1220.16 | 食品、纺织、新材料 |
38 | 广东江门蓬江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15.12 | 494.60 | 精密电子、摩托车及零配件、精细化工 |
39 | 广东江门新会经济开发区 | 1996.04 | 705.00 | 装备制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 |
40 | 广东台山广海湾工业园区 | 1992.12 | 1432.89 | 电力、热力、汽车 |
41 | 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 | 2009.06 | 1165.16 | 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 |
42 | (略) 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15.05 | 925.83 |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 |
43 | (略) 工业园 | 2015.12 | 865.97 | 电子信息、机械 |
44 | 广东肇庆工业园区 | 1993.02 | 247.95 | 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医药 |
45 | 广东肇庆高要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15.05 | 347.48 | 汽车零配件、五金制品 |
46 | 广东广宁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15.05 | 398.39 | 再生资源、新材料、林浆纸一体化 |
47 | 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 | 2007.01 | 671.49 | 食品、机械、生物医药 |
48 |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 2014.07 | 406.14 | 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食品 |
49 | 广东德庆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06.11 | 423.88 | 林化工、金属加工、家具 |
50 | 广东惠州工业园区 | 2006.05 | 199.86 | 互联网、平板显示、先进制造 |
51 | 广东惠州惠阳经济开发区 | 1997.03 | 743.69 | 电子信息、印刷、金属制品 |
52 | 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 | 2006.05 | 1384.06 | 石化、电力 |
53 | 广东博罗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15.05 | 792.29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学材料 |
54 | 广东惠东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06.1 | 746.61 |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
55 | 广东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 2009.06 | 295.00 | 电子信息、服装、建材 |
56 | 东莞生态产业园 | 2006.08 | 1244.55 |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 |
57 | 东莞水乡新城开发区 | 2014.07 | 739.13 | 电子信息、纸制品、电气机械 |
58 | 东莞粤海装备产业园 | 2014.11 | 1083.34 | 光电科技、电子信息、五金机械 |
59 | 广东中山工业园区 | 2006.05 | 427.77 | 保健食品、化妆品、游戏游艺设备 |
资料来源:项目组整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