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名项目:江西省国土空间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核应急处置关键方法及应用
推荐单位:江西省地质学会
推荐意见:该项目在环境放射化学、土壤环境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交叉融合下,成功解决了江西省核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紧迫问题,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性。首先,本项目通过 (略) 格法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精确刻画了伴生放射性矿风险图谱,填补了我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评价图集的空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必要数据。这一创新性方法系统地明晰了放射性背景值和风险域值,为国土空间放射性风险的科学评估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本项目的研发成果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卓越效益。通过放射性污染迁移阻滞技术和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项目成功应对了放射性风险问题,保护了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地方环境保护水平,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彰显了其可持续性和实用性。此外,本项目关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自主开 (略) 和放射性生态环境三维数字信息系统,为放射性风险监控和决策提供了先进工具。还成功协同国安部门和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3起放射性案件,体现了其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性。
特此推荐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1.立项背景
铀及伴生放射性矿产(如稀土、钽、铌、钼等)是被视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然而,它们的长期粗放性开采利用可能带来核与辐射风险。核与辐射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支柱,因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以引导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其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更是位居全国之首,使之成为放射性及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的大省。然而,江西省也面临着重大且复杂的核与辐射安全挑战:(1)核与辐射具有“看不清、摸不着”的特殊性质,导致国民对放射性安全关注度严重不足;其次,江西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南高北低,河湖水系错综复杂。因此,放射性物质可通过鄱阳湖水系的迁移与扩散模式,使得放射性本底的时空分布呈现出动态变化,从而增加了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的难度;此外,江西省缺乏适用于放射性环境调查的专业标准与方法,造成数据采集和分析难等问题,且低水平的放射性探测设备不足,使得准确测量低水平放射性核素成为一项挑战。(2)江西省虽然以战略性矿产大省著称,但研究主要集中在铀及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放射性环境污染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的研究相对不足。此外,放射性污染治理和修复仍然停滞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应用技术尚未得到示范工程验证,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3)江西省在场地放射性环境质量调查、风险评价等领域缺乏相关行业标准,也尚未建 (略) ,导致地理信息、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图件编制、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支持不足。因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严重的制约江西省的经济、环境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在省重点研发等项目资助下,项目组通过近十年研究,在“环境调查-处置技术-智慧管控”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精细刻画了国土空间放射性数字化图谱,研发了放射性污染场地整治技术,构建了放射性环境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江西省国土空间放射性生态环境“现状是什么样、存在什么问题、怎么处理处置、如何智慧管控”系列难题。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 (略) 联动、产学研协同、技术培训、技术转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成果在全国核工业地质系统、全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地质环境地理信息行业领域、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总 (略) 见图1。
图1 总 (略)
2.主要成果
本项目属于环境放射化学、土壤环境学、地理信息系统多学交叉科领域。维护核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人民健康。江西是铀矿、伴生放射性矿产大省,采矿扰动后国土空间的放射性风险尚未评估。在省重点研发等项目资助下,针对我省国土空间放射性本底不清,有效处理处置技术缺乏、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按照“环境调查-处置技术-智慧管控” (略) ,精细刻画了国土空间放射性数字化图谱,研发了放射性污染场地整治技术,构建了放射性环境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创新点如下:
针对我省放射性本底不清等问题,创 (略) 格法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明晰了我省放射性背景值和风险域值,精细刻画了伴生放射性矿风险图谱,厘清了放射性废渣中的铀、钍风险等级,圈定了32个放射性综合高背景区,首次提出了九江地区寒武系石煤含铀地层的规避建议,填补了我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评价图集的空白。
针对放射性风险有效处置技术缺乏等挑战,研发了放射性污染迁移阻滞技术,开发了放射性污染场地的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了“快速识别-吸附固化-协同处置”的应急处置技术,形成了放射性污染场地污染处置技术体系,同时组建了应急处置队*,为天然放射性风险处理和应急处置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专业队*保障。
针对放射性风险监控手段落后等缺陷,自主开 (略) ,研发了放射性生态环境三维数字信息系统,创建了放射性风险管理的辅助分析与决策系统,首次建立了我省放射性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配合国安部门、公安机关,破获了3起放射性案件,并列入国家安全专报,为省内核安全监督 (略) 。
项目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12项,制定团标2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2篇),研发的技术被广东、安徽、湖北、青海、湖南等5个省份核工业地质系统单位采纳和应用,产生上亿元的产值规模,经济效益较好,发现了放射性比活度大于1000 Bq/kg的伴生放射性废渣达*吨,指导我省106家伴生放射性矿企业风险管控。为我省放射性矿产、伴生放射性矿产区域放射性环境科学管控,为消除放射性环境污染隐患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也为预判区域放射性环境动态变化提供历史对照数据。整体技术被江西省地质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3. 应用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
(1)服务省级重要经济区国土空间规避避放射性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省内重要经济区、重要伴生放射性开发利用企业辐射环境数十万个数据,顺利实施和数字化整理,让项目成果实现国土数据“数字化”共享,项目成果为区域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宏观决策和具体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科学、准确、客观的天然放射性辐射环境数据,避免、降低放射照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社会效应显著。
(2)推动我省伴生放射性矿废渣“三化”处理处置技术发展
为我省宏观推动放射性废渣处理处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对可以并具备资源化价值的企业废渣,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化建议;对不具备资源化的伴生放射性废渣进行了减量化、无害化技术建议。服务我省放射污染源处理处置这一棘手的关键技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推动我省放射性污染治理技术发展
建立了放射性污染场地生态恢复及污染治理技术体系,首次提出了黏凹凸棒石膨润土复合材料用于放射性污染场地整治方法,提供了放射性污染场地整治技术典型示范。
(4)推动我省核应急救援队*技术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通过核应急质量体系、核应急处理处置、新型装备研究,带动的核应急救援监测、检测技术技术的发展。
(5)推动放射性生态关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1. 与当年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江西省国土空间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核应急处置关键方法及应用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①调查年代久远;②调查对象单一,重点不突出;③缺乏技术标准规范;④以往放射性环境调查方法存在不足;⑤不具备数据采 (略) 。针对上述问题,对比情况见表1。
2. 第三方评价
1、查新机构评价:
(1)《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查新机构(江西省专利事务所)结论:经国内范围内的检索查证,国内未有检索到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的研究报道。国内未有检索到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的地球物理测量和地球化学测量的研究报道,尤其是未有涉及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地面γ能谱、空气氡浓度等放射性地球物理测 (略) 格式土壤样、水样、水系沉积物样、岩石样、动植物样地球化学测量组合成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技术方法的文献报道。国内具有新颖性。
(2)《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查新机构( (略) 新疆科技查新咨询中心)结论:经国内范围内的检索查证,未见与本项目针对江西省的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及其与评价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构架相同的研究成果公开报道。
(3)《江西省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查新机构(江西省专利事务所)结论:综合国内文献报道,国内虽然有关于运用GIS等数字地球技术进行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以及矿山污染场地污染物浓度检测和建模的相关文献报道。但是未见关于基于hadoop数据管理理念的矿山污染物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基于数据中心技术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管理应用、基于非线性插值算法的污染物浓度三维属性建模技术、基于MC架构的动态插件驱动技术在系统应用等技术在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应用。同时,也未见关于江西省区域的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和应用的公开文献报道。综上所述,本项目具备新颖性。
2、科技成果评价
(1)江西省地质学会于2023年4月2日在南昌组织专家对“江西省国土空间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核应急处置关键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一致认为技术资料齐全、写作规范、内容详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7年7月15日在南昌组织专家对“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经行成果评价,该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方法正确,技术手段合理,质量可靠,资料翔实,成果丰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使用价值原创性成果,填补了江西省该类工作空白。
(3)2019年12月9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委托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组织有关 (略) 对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承担的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项目编号*BBE*)进行了验收,验收意见如下:“江西省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项目主要内容包含工程设置模块、网格划分、布点管理、数据同步检查、分析评价、三维建模、风险评估管理和评价成果图件等主要功能模块,功能性强、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科学规范,不仅能够存储管理相关数据,为矿山污染场地调查评价、风险评估、生态修复总体工作部署及室内资料整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2019年1月27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在南昌对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承担的《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进行了成果验收暨评审。形成如下意见:在《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项目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范建立了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利用GIS技术、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组件技术,完成了数据中心构建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方法先进。系统提供了数据管理、成图制作、辅助决策、三维数字地球等管理模块,,实现了成果数据的直观显示、编辑、检索及分析等功能,满足管理实际要求,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